滄海一葉周

溫柔的海是美麗的,洶湧的海充滿了挑戰。生命的曆程如同滄海,個體的生命是匯聚成大海的水滴。
正文

鍾情於保護曆史建築的香港堪輿大師蔡伯勵(2) (圖)

(2010-09-02 17:43:04) 下一個

龍江仁院中庭



       仁院座落於廣東順德的龍江,是一組傳統民居的組合.據蔡老介紹,早幾年,他計劃修整父輩留下的祖屋,1998,他在順德建築設計院院長梁錕浩的鼓勵和幫助下,展開了擴建工程,當陳舊的曆史建築從歲月的塵垢下脫胎而出,露出了獨具特色的本來麵目,蔡老被這些建築所散發出的曆史感和文化色彩深深吸引.他的興趣從此而一發不可收拾, 隨後又收購了周邊的幾家.舊屋越收越多,累積至今,已收購了十幾間舊式民居,將它們改造重整,在外部格局上繼續保持原有的嶺南傳統民居的建築風格,典型的標誌是青磚綠瓦,和在屋脊兩邊高高隆起的半圓形的大鍋耳.蔡老說,這種建築風格已有幾百年曆史.而在內部的改建中,蔡老又依據他對傳統中國建築的研究,融會貫通了南北不同的建築特色,為我所用.在仁院中一路走來,我看見了北京四合院的中心庭院格局和入口處的照壁,蘇州的曲徑通幽,杭州的亭台樓閣, 小橋流水.園林中鳥語花香,池塘裏碧水紅魚,色彩豐富.曆史的磚牆上貼上了青磚瓷片,廚房和廁所內則引進了現代化設備,舒適而方便.

            在仁院的進門處,拾階而上,一塊大照壁把庭院隔開,隔著雕花的窗欞,可以隱約看見裏麵的亭台樓閣.照壁上兩行長聯,是蔡老自題:今夕是何年試問幾許春秋皓首猶歡陋室記  此中有真趣且看扶疏花木旁人錯認清暉園.

            我問:何處是清暉園?蔡老笑答:該處順德的名園之一,以此自比,是給自己樹立一個目標,把仁院建成順德的又一名園.從蔡老的話語中,我揣摩到了他的一顆不老之心.他是要把這裏建成一座向後人傳遞文化信息的文化園林.他坦陳,是要通過保留傳統民居建築,而給快速發展的城市建設,留下曆史文明的珍貴痕跡.他計劃在有生之年,把仁院當作遊資源,對外開放.為廣東省保護一片曆史建築.時至今日,蔡先生已投資了過千萬元港幣,仁院的占地麵積已達4000平方,並正在繼續擴大.

            在仁院住了一個晚上,在細雨中隔著七彩玻璃,聽著回廊上嘀嗒的雨聲,我有時光倒流的幻覺,曾幾何時,這裏是蔡老祖父開設的真步堂”.晨起,蔡老興致勃勃地為筆者介紹,穿堂入室,上樓下樓,蔡老腳步極為敏捷,幾乎走遍了數十個房間.站在真步堂的家史前,蔡老逐字逐句的講解.據蔡老介紹:祖父年輕時有誌求學進仕,可是天違人願,屢試不第;可是幫別人考試,卻都考上了.祖父自此感悟到天意難違,便放棄了求學進仕的想法,專心專研堪輿和風水,並在早年就發明了渾天儀.從祖父傳下來的渾天儀,經過蔡老的改進,現在仍然放在他的辦公桌上,時時用來觀天象,看人事.

            說起祖父,蔡老笑談:他後來給自己立的為人宗旨是:一不做官,為恐判錯案成冤枉,;二不做律師,防誤聽歪言助紂為虐;三不開酒樓,免殺戮太多.不僅蔡老遵循了祖父所立之言,連同他的後代,子女十多人也無一違背.是巧合,還是命運的選擇?那麽什麽是蔡老的人生信條呢?他指著壁上自己的書法笑言:多做好事,不怕吃虧,文明饒人.這一句未免過於通俗,他又加了一句: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

            平日裏隻要有時間,蔡老都會不辭路途遙遠,舟車顛簸幾個小時,從香港趕回龍江過周末.問到:是否在改造中融入他的風水理念.他說:隻要大的方位解決了,細節處就不必拘泥.舉例說:仁院並立三道後門,開那一道門要看那一年的風水”,可以因時選擇.

            1986年始,蔡老開始收購舊屋至今十多個年頭過去了,原本殘破的百年古牆前,已經綻放了嫩綠的新枝.我隨蔡老登上仁院的高處,眺望龍江,周邊成片的都是近二三十年建的火柴盒子式的工房,豪無特色可言.具備嶺南特色的建築幾無所見.仁院的保留和發展更顯得鳳毛鱗角,彌足珍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