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一葉周

溫柔的海是美麗的,洶湧的海充滿了挑戰。生命的曆程如同滄海,個體的生命是匯聚成大海的水滴。
正文

印第安人的曆史與傳說(2)

(2010-07-10 10:36:53) 下一個

而中國的曆史記載,古代黃河洪水為患,最慘烈的共有兩次,第一次是五千年前,伏羲和女媧神農的時候,共工氏大戰洪水泛濫;第二次大約四十三個世紀以前,堯帝舜帝和大禹王時代,黃河水患,連綿不絕。正是這一起起無休止的黃河泛濫,逼使沿河的民眾離鄉背井,走上了不歸之路,成了美洲荒僻野地的發現者和開拓者。可是他們自己不曾知道荒漠的異鄉是方。

關於印第安人的傳說還有很多,50年代,郭沫若等學者曾提出殷人東渡美洲之說。近年來,中國研究圖騰學的專家認為,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代紂,殷軍統帥攸侯喜等人過日本渡扶桑,終於在秘魯、墨西哥海岸登陸,並仿照故都殷地安陽建立家園。他們的推測試圖證明印第安人是華人的後裔
  也曾有美國亞特蘭大大學華萊士教授的研究結果表明,印第安人脫氧核糖核酸(DNA)的基因與亞洲人的基因是相同的。根據這位科學家提供的基因佐證,印第安人應是中國人後裔。

又有蒙古的知名曆史學教授薑巴道爾吉認為,亞洲人最先在約25000年前到達美洲大陸,其中一種可能是亞洲的狩獵者從當時還是陸地的白令海峽進入美洲,另一種可能是經海路到達美洲大陸。而他們是蒙古人。他的證據是:美國許多地名是蒙古語。

從歷史學和人種學的角度,前輩學者和其它研究者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推測和猜想。這些成果引起人們對於曆史無限的遐想。其實,不管印第安人是不是我們同宗同族兄弟姊妹,是蒙古人,曆史的考據已將兩塊被海洋隔絕的陸地聯係在一起。自然的力量是如此地威嚴與強大,無時不在改變著人類的生存方式。可以想象,印第安人離鄉背井,長途跋涉,抵達遙遠的陌土,刀耕火種,艱難地生存下來。似乎印證了隻要堅持行進,就可以抵達安樂的土地。

           如今的印第安人部落562個得到美國聯邦政府的承認,他們擁有22.5萬平方公裏的領土麵積,總人口超過200萬。加裏福尼亞州附近的許多印第安人養牛場,原先的主人牛仔們過著悠遊自在的生活,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裏。可是,隨著城市的擴張,鄉村逐漸地被吞噬。牛仔們在城市的擴展中越來越被邊緣化了。他們坦陳,到下一代,以放牧為生的牛仔職業終將消失。美洲大陸昔日的主人印第安人又將麵臨著周遭環境急劇變化帶來的生活方式的重大改變。

為了永遠告別刀耕火種的原始落後生活,保護區也開始發展高科技工業。他們請來著名設計師為保護區內的工業園區進行具有印第安人特色風格的設計和規劃,並希望吸引外來投資,以促進印第安人保護區的經濟在今後幾十年內持續發展,同時保護印第安人的文化。

近年來,科學家們預言:再過一百年,北極的冰雪會因全球暖化效應而大片融化,海洋的麵積會增加,陸地會成片消失,現有的城市也會在天地的變遷中發生戲劇性的變化。鬥轉星移,未來的變遷難以預料。又不知會演繹多少傳奇的人間故事。正如一首歌裏唱的:不是我不明白,是這世界變化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stillthere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我很喜歡他們古樸簡明的文化及生活。

請欣賞:
http://www.inuitartalive.ca/index_e.php?p=0

I spoke with Mattiusi Iyaituk, President, the Inuit Art Foundation in Ottawa recently during their Aboriginal Celebration Day and he told me they originally came from Mongolia by dog sleighs.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