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令健康養生園

讓我們一起締造青春不老的傳說。。。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飲食等於生命——日本著名醫學家森下敬一先生如是說

(2011-08-15 19:27:18) 下一個

飲食等於生命——日本著名醫學家森下敬一先生如是說(轉貼)


 人人都希望健康,人人都追求長壽。但是,有很多人盡管善會防護保養,卻依然擺脫不了疾病,這是為什麽呢?應該說,違背自然的法則,而去尋求養生之道,結果必然是南轅北轍,離真理越來越遠。那麽,究竟哪一條才是通向健康長壽之路呢?

腸造血

日本著名醫學家森下敬一先生,在其著作中曾這樣寫道:

“我們的體質,隨著食物而時時刻刻地改變著它的相貌。如果把我們的身體視為機車的話,食物就是燃料。但並不是說它相當於煤或者柴油,而是具有超出於此的生理學意義。煤絕對不會改造機車,可是食物卻可以鑄造我們的身體。”

“一般來說,肉、蛋、牛奶 等動物性食物的攝取,會造成腸內環境的惡化,使體內產生各種各樣的有毒細菌,導致動物性蛋白質的腐敗及腸內毒素的增值。這些物質被腸子吸收,成為惡化血質 的元凶。相反,以穀物、蔬菜為中心的素食,能夠生產出大量的清潔血液,有極為出色的改善體質的功效。這是因為人類食性的本質就是屬於穀物和菜食的。”

“雖說食品添加劑的危害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事實上‘肉、蛋、牛奶是健康所不可或缺的東西’——這一迷信才是汙染血液、弱化體質、紊亂精神及判斷力的最大元凶。”

集三十多年的血液生理學研究成果,森下先生創立了新型的血液理論,即“腸造血理論”。
血液是怎樣製造出來的?它又是起著怎樣的作用?這似乎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因為“骨髓組織”造血、血液最重要的作用是運輸氧氣和營養物質——這早已成了現代醫學的定說。

然而,森下理論卻告訴我們:血液是由消化係統製造出來的。在我們的體內,食物經過消化然後被小腸的粘膜(絨毛組織)攝取,並被吸收轉變成紅血球(原始的生命),逐而進化成體細胞(高次元的生命)——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地進行著這樣的生命進化過程。

“由於現代醫學對這一事實的錯誤認識,從而導致了現代人體質惡化、慢性病劇增。”

森下先生說:

“現在的生理學見解中,人們一般認為腸的作用就是將食物分解、然後再吸收。但事實並非如此,其實,腸還存在著更為重要的作用。

“簡單說來,腸粘膜好似一 個巨大的阿米巴樣組織。食物進入口中之後,經過咀嚼和消化液的作用被粉碎至一定的程度,接著,這些經消化的食塊在腸粘膜中一點一點地被吸收進去。這一現象 絕不是象現代生理學所教授的那樣,是所謂的物理吸收。我們應該把它理解為類似於阿米巴攝食的作用。這樣就出現了腸造血這個生理現象。

“也就是說,腸的粘膜積極 地把被消化了的食物及營養成分攝取到自己的組織中,並且在腸粘膜中漸漸地被同化,然後轉化成紅血球。追究這個紅血球的源頭,我們發現其答案就是食物。也可 以這樣說:在腸的粘膜裏,以食物為材料,生產出新的生命——紅血球。這的的確確是‘飲食變成血液’。

“還有重要的一點必須提示 的是,腸所生的血在身體的各個角落循環往複,並隨之轉變成所有的組織細胞。肝髒細胞、肌肉細胞、以至於腦細胞其實都是由這個紅血球演變的。現代醫學、生物 學的一個鐵的原則就是細胞分裂說,即細胞因分裂而增值。然而,這在生命體外的非自然條件下也許成立,而在生命體內絕不如此。事實上是幾個紅血球的集聚而變 成了一個肝細胞或一個腦細胞。這又實在是‘血變成肉’。

“如上所述,紅血球的材料是食物、而紅血球又能夠變為體內的任何組織細胞,這就導致了這樣的結果:我們的體質及思考方式都受著食物的左右,即‘食物成為生命’。甚至可以說,我們的身體就是食物的變種。”

由此我們得知,血的性質便 決定了我們體細胞的性質、即體質的好壞。也就是說,由於血液髒了,就會生病、或者是病情惡化;血液幹淨,疾病就能確實地好轉。所以,製造血液所必需的飲食 的質量,便決定了血液的質量,甚至是身體的體質。因此,我們每天不經意的飲食,左右了我們是成為易病的體質、還是健康的體質。

什麽是正確的飲食觀

很好地理解:“食→血→體(細胞)”的原理,我們就能夠得出這樣的結論“飲食生活的改善能夠帶來疾病的痊愈”。

但是,現在人們對營養和飲食的認識混亂得令人感到可怕。所以,我們必須首先對什麽是“正確的食物”、什麽是“健康的食物”進行好好的學習。

近來的很多營養學家們普遍 提倡“盡量減少主食,多吃肉和蔬菜、並保持平衡。”這實在是可笑的。因為這句話過於概念化、機械化,實際上是不可能做到的。到底以什麽為基準來謀求這個平 衡呢?例如,即使肉和蔬菜這兩者的酸堿的比例能夠正確地測出,但是作為主體的人,其獨具個性的體質或對營養的利用率的不同又怎樣來計算呢?

人吃了食物,從中所吸收的 營養實際上並不是按照營養價值表中寫的那樣,因為吃的人不同,所吸收的也完全不同。如吃的時候的精神狀態、咀嚼的程度,這決定了人的消化液的分泌情況。還 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腸內細菌,不同的人腸內細菌千差萬別,例如,腸內的乳酸菌若大量地在繁殖的話,維生素基本上全部能夠自己製造。相反,酸胺分解酶菌會破 壞掉維生素B,一個勁地攝取肉食和甜食,酸胺分解酶菌就會在場內繁殖起來。即使把含有大量維生素的蔬菜吃進肚子裏,要是腸中盡是酸胺分解酶菌的話,進入腸 裏麵的維生素就都會消失掉。

正確的營養學概念、食物科 學沒有得以成立實在是人類的不幸。近年來,人們欣喜於體位(身高、體重等)的普遍提高,卻無視了體質的變壞,而且所謂智力的向上也令人感到懷疑。森下先生 強調:從外觀來評價人的健康是一個錯誤,這就是現在的營養學的決定性的缺陷。單單從量上麵吹大人的體格,這不是醫學的本來目的;而個頭盡管不大,但在內容 及質量上、也就是說在體質、智力方麵造就健康的人類,這才是醫學的真正目的。

根據數十年的臨床經驗,森下先生這樣忠告人們:斷絕肉食。把以往的白米白麵、蔬菜、肉類的飲食,轉換成以糙米雜糧為主食、蔬菜水果為副食的穀菜食。由於得到這樣的正確飲食,血液會迅速正常化,身體也會因此明顯地好轉起來。肝髒、腎髒、自律神經係統也能得到恢複。

與切除身體的一部分、或使用藥物的現代醫學相比,飲食療法的優越之處就是在治療疾病的同時,體質也得到了改善,並且也不易再生其它的疾病。

肉食與素食的優劣——曆史為證

請看這樣一個史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由於海上的封鎖,丹麥得不到從國外運入的數百萬磅穀物,不得不實行自給自足。

當時,擔任丹麥糧食大臣的是主張素食的營養學權威亨德·海特教授。於是,他們宰殺了需要很多糧食來喂養的豬,把作為飼料的大麥、土豆等轉換成人的食糧。結果,不僅糧食因此而足夠了,而且病人大為減少,年死亡率降低了 34%,成了這個國家有史以來國民健康狀態最好的時期。

與此相反的是德國,可稱為 現代營養學鼻祖的營養學家盧普納教授認為,就吃點蔬菜,戰爭一定會輸掉,為了增強體力必須多吃肉,所以應該把穀物、蔬菜等的人的糧食給家禽吃,而我們則來 吃它們的肉。於是,德國將此作為國策進行了推廣。結果是,病人猛增、死亡不斷,德國就這樣不戰自敗了。事過不久,盧普納教授受到了輿論的嚴厲批評,甚至有 人這樣說:“使德國滅亡的不是凱撒,而是盧普納教授。”

可見,穀類、素食與肉食的優劣,早已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國家級大型試驗中得出了結論。

下麵介紹的這個試驗進行於印度營養研究所,是由該所的所長、英國營養學家瑪卡利索主持進行的。

把小老鼠分為三組,每組一千隻。從剛一生下來開始到兩年七個月的試驗期中,分別給以不同的飼料加以喂養,然後檢查小老鼠們究竟發生了什麽病理性變化。

A 組給的是峰紮食  位於巴基斯坦最北端的山嶽地帶,有一個叫峰紮的著名長壽之鄉。居住在那裏的人們大都活能到一百五十歲,可以說享盡了天年。

他們的主食叫恰帕泰(也譯成恰帕蒂),是一種用小麥粉攤成的餅。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麵粉是沒有經過精白處理的糙麥。除此之外,便是作為副食的蔬菜、再加上少量的水果,不吃肉食。也就是說,這是典型的穀菜食。

B 組給的是印度食  印度食的主要食品是穀物、蔬菜、肉以及辛辣調料。

C 組給的是西洋食  即精白粉做的麵包、以及火腿、香腸、奶酪、黃油等。

兩年零七個月的老鼠,相當於人類的五十~六十歲。這時,解剖了全部的老鼠,並在顯微鏡下把它們從頭至尾查了一遍。

結果發現,給以峰紮食的 A 組,沒有一隻老鼠、一個部位被發現存在病理性的變化,也就是說它們百分之百地健康。

這個事實透露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信息:峰紮人在根本不識“病”究竟為何物的生活中享盡了天年。

印度食的 B 組,有將近半數的老鼠出現了病變,其中最多的是腸胃病、肝病、腎病,接著是蟲牙、脫毛等。

而西洋食的 C 組則無一幸免,都分別患上了與 B 組老鼠相同的病。其中一隻老鼠竟集中了腸胃、肝髒、腎髒等數種病變。

在試驗過程中,甚至還出現了極其典型的精神異常現象。有的小老鼠由於肝髒和腎髒的過早損傷,變得衰弱下來,而那些強壯的老鼠便圍上去撕咬、搶食——就是說開始了共食。這是C組獨有的現象,據說兩年零七個月後這個組的老鼠減少了兩成。

我們不能簡單地把這個試驗結果所揭示的現象,僅僅理解為隻會發生在老鼠的身上。舉目世界的局勢,我們發現這也是非常符合人類社會的。

智力障礙發生最多的國家,就是肉的消費最多的國家;相反,智力障礙最少的國家裏,相對來說人們大都以素食為主。

人類是穀菜食動物

人類本來是屬於食穀菜的動 物。探討一下人體、特別是消化器官的特征,我們就不難判斷出這一點。例如,①牙齒的形狀是用於穀菜食的;②腸子很長、接近於草食動物的腸子;③消化液主要 是麵向穀菜食的酵素(酶);④存在著肉食動物所沒有的蟲樣突起(盲腸)。像兔子這種草食動物的腸子裏就有很大的蟲樣突起……

肉中含有百分之二十的良性蛋白質。瘦肉的脂肪僅有百分之五;而內髒的維生素含量很多、特別是肝髒中有豐富的維生素 A 及 B2 等……所以,吃肉對身體非常有好處——這就是現代營養學的肉食觀。

但是事實上食物在進入體內 之後,並不是按照其原有的營養數值產生效果的。因為食物本身的組成就是非常複雜的,其營養效果也將會是綜合性的,因此並非人們想像的那麽機械。必須從各種 各樣的角度——地球生態係、生命的曆史、動物試驗、臨床等來捕捉食物進入人體後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除此之外沒有其它辦法。

我們的身體就象一個巨大的 原子爐,它把植物性碳水化合物、粗蛋白、粗脂肪、礦物質、維生素等作為原料合成出自己體內的蛋白質。這個消化作用給我們的腸胃帶來了超出人們想像的負擔。 極其平常的飲食已經是這樣了,如果再攝取了肉食,那麽腸胃所承受的負擔將會增加好幾倍。因為肉的蛋白質並不是就這樣成為了人體內的蛋白質,而是要還原成碳 水化合物,然後再重新轉換成身體的蛋白質。而這種“碳水化合物的還原”是多餘之舉,所以,肉食會給腸胃造成很大的疲勞。長此以往,便會使腸胃功能低下、同 時招致肝髒的損害。

並且,由於肉不能被順利地消化吸收,就會在腸內產生異常發酵,因此產生出大量的老廢物及毒素。如果這些東西能被完全排出,問題也就不大了,但情況卻並非如此,它們實際上是被腸壁吸收、進入了血液,其結果是血液被酸毒化。

人體中的所有細胞都是被血 液營養著的,所以血液一旦酸毒化,就會在全身出現細胞的機能障礙。其中最容易受損的就是腎髒。因為腎髒中密布著更多的毛細血管,其機能狀態對血液性質的反 應很敏感。並且,作為排泄器官的腎髒,是起著將血液中的老廢物排出體外的作用,也就是說是一個“淨血裝置”,所以,血液越是被汙染得嚴重,腎髒所受到的負 擔和損害也就越重。

還有,血液由於肉食而變得異常的話,很容易導致自律神經機能失調。

森下先生還強調:30 ~ 40 歲以後的肉食者,腸內乳酸菌將顯著地減少下去,這也可以說是“衰老”的條件。因為腸內的常駐菌群如果正常的話,必然血液會幹淨。反之,腐敗菌、病源菌增加 的話,血液便變得酸毒化、人也容易得病。事實上,這也是肉食者短命的原因。而現在多發的癌症隻不過是其中一個典型的疾患而已。

這裏所指的肉,其實還包括了肉之外的蛋、奶等葷腥、以及它們的一切製品。吃著這些肉食,大腦早晚會變得遲鈍,嚴重的還會發生病變。

最顯著地表現出這個因果關 係的就是孩子,特別是嬰幼兒。懷孕中的母親如果攝取了以肉食為中心的飲食,確實會令孩子的大腦功能變壞。更有甚者,嬰幼兒時再以奶粉、牛奶進行人工喂養; 待孩子稍微長大之後,為了讓他高興而經常性地端上煎雞蛋、漢堡包等,這樣便會培養出自閉、暴力、自殺等的問題兒。

這個因果關係並不會因人的 年齡大小而有差異。對於成年人來說,比孩子的可塑性要小得多,而且其中還混雜著社會及自身意誌等的複雜因素,所以難以得到像一加一等於二這樣單純的結果。 但是,成人的體細胞也是一刻都不停地在進行著新陳代謝運作的,大腦也不例外。若是長期地攝取損害腦細胞功能的飲食的話,當然會在身體中引起各種各樣的糾 葛。

肉食與素食民族的氣質差異

體質及氣質都是被血液(紅血球)製造的。

被腸造的紅血球,隨著在體內的循環,而變成了身體中的所有的細胞(體細胞),從脂肪組織、肌肉、肝髒、腎髒、直到腦細胞。在我們的體細胞中,沒有一個東西不是被紅血球製造的。就是說,“食物變成血、血變成肉(體細胞)”。

因此,體細胞的質(即體質)就是血液的質、特別是紅血球的質,而紅血球的質就是食物的質。所以,體質、氣質、以及對事物的思考方法等,受著食物的強烈的影響,並極大程度地受其支配著。

一般來說,肉食主義者的高 次元的精神活動比較貧乏,對於事物的思考方式常常表現出單純、機械、以自我為中心、明則保身似的形式。這樣的人由於精於眼前的小算盤,所以確實能夠暫時保 住成功者的位置;與此相反的是,素食主義者往往具有綜合、直觀、為了大自然的秩序和道德仁義不惜犧牲自我的性格。

出於這個原因,肉食民族總 是表現出肉體的、爭鬥的、以及流於機械的分析科學;而素食民族所顯現的卻是精神的、和平的、以及在綜合的自然哲學中表現出其才智。縱覽古今中外的曆史,我 們也可以得出:真正優秀的哲學家、宗教家大多出於素食民族或素食主義者之中——這一現象決非偶然。

總之,食物會改變人的體質、氣質及思考方式等。肉食主義者思考方法所導致的急功近利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血液的酸性化,森下先生把它稱之為“酸毒思考”。

“食物等於生命”。而現代營養學所教給人們的,僅僅把食物看成熱量、單純的營養等,這是極其狹隘的。事實上,食物是次元更高的東西,是造就我們身體細胞的直接素材。

因此,我們不應提倡“不挑食地吃吧”,而是應該為了造就良好的人(體細胞)而重新確認最合適的飲食。

把植物的種子作為主食(當然不包括精白米)、然後把葉菜、根菜作為副食——這從人的生理上來說是最安全、最自然的健康營養模式。越是違背於此,人們的體質和頭腦也就變得越衰退。


         正確飲食的七個要點

         森下先生在自然醫學的基礎性研究及多年的實踐經驗中,得出了正確飲食的七個要點。他說:隻要遵循於此,一定能夠得到所期待的結果。

        1、以未精白的雜糧為主食。如糙米、糙麥、小米、黍米、粟米、薏苡仁等。這裏指的是保留了胚芽和糠皮部分、播撒後能長出芽來的具有生命的穀物。

        2、以蔬菜(葉菜、根菜、豆類)、海藻(海帶、紫菜等)類為副食。盡量食用以有機方法栽培的蔬菜。

        3、積極地攝取發酵食品。如豆醬、納豆、醬油等。(胡蘿卜、豆醬的酵母中含有豐富的乳酸菌因子。)

        4、盡量避免攝取精白食品。所謂精白食品,就是經過加工而成的非 自然白的食品。如白米、白麵、白麵包、及以此為原料製成的一切食品,還有白砂糖、精製鹽、化學調味料等顏色雪白的食品。精白食品由於嚴重缺乏礦物質,故易 引起情緒不穩定、焦躁不安、注意力減退、癡呆等現象。

白米的危害有以下四點:①造成判斷力低下;②變得排他、利己性;③出現腳氣症 狀;④發生心髒、血管係統的障礙。因為米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而要順利地代謝這碳水化合物則需要大量的維生素 B。自然的糙米其本身就完好地具備著這些維生素 B 族,而我們卻把它給精白了,這樣的話,碳水化合物(特別是澱粉)沒能得到代謝而停滯在機體組織內。長期食用白米容易患下麵的慢性病:自律神經失調、肥胖、 胃炎、便秘、糖尿病、神經痛、腦中風、神經衰弱等。而精白麵粉製作的麵包、麵條等,其害處尤勝於白米。因此,我們應以糙米取代白米。“糙米是最高的護身 法”——森下先生如是說。

白砂糖的害處也是難以估量 的。經過了徹底的精製,白砂糖已經失去了代謝其主要成份所必需的鈣和維生素 B1 等,所以一旦進入體內就會把人體本身的鈣和維生素 B1 不客氣地奪走。結果是變得體質虛弱、極易疲勞、動作遲鈍、過敏疾患、小兒麻痹、神經衰弱等。所以,我們應該以享受自然的味道作為飲食的原則,若實在需要甜 度的話,應使用富含礦物質的紅糖。

 精製鹽中百分之九十九是鹽化鈉,幾乎是純粹的化學物質。人們通常以為,除去了各種雜質的純粹物質,其品質將變得更加優越,其實這是個錯覺。正好相反的是,適當地含留著其周邊物質的東西才是人體所需要的。而我們人體真正所需要的鹽是富含著各種礦物質的自然鹽或粗鹽。

5、停止攝取動物蛋白食品。極力回避肉類、蛋類、牛奶以及其加工品。最好一點也不吃。

  因為動蛋食品——肉、蛋、牛奶會嚴重汙染血液、引發慢性病。有的體質相當好的人,即使吃很多的肉食也不會發生什麽疾病。然而,大多數沒有這種得天獨厚身體條件的人,如果長期食肉的話,損失健康將是早遲的問題。

 現在已經感覺到身體有什麽不對勁的人,隻要停止肉食、開始正確的飲食方法,肯定能使健康狀況轉向好的方麵。不管怎麽說,攝取了對於人體來說更自然的食物,那麽擁有健康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我們已經知道,肉食會產生大量的老廢物及酸毒,它們被吸收到血液中後,血液便酸毒化。由此而會發生各種各樣的問題。

 例如,為了中合酸毒類,體內的礦物質被一個勁地消耗掉。而由於被奪走了組織細胞的活動不可欠缺的礦物質,所以身體的抵抗力將下降,易患上種種慢性病。最常見的就是高血壓、動脈硬化、肝病、腎病、風濕、肉食性癌症、精神病等。

並且,食肉容易引起性興奮。這是酸類刺激性腺所產生的現象,並非性機能真的得到了增強。相反會因此造成劇烈的消耗,很快導致性枯竭。所以,肉食是強壯食品這種說法實在是徹底的錯誤。

 牛奶

 牛奶中所含的礦物質很少,特別是缺少應有的鎂元素。結果隻有少量的鈣沉澱在骨骼上,而大量的鈣則侵入肌肉和血管,致使肌肉的彈力減弱、血管硬化。而且飲用牛奶不僅不能強壯骨骼、相反會使骨質酥鬆、成為易發骨折的原因。

並且,如果婦女在懷孕期裏 過多地飲用牛奶,則易生下具有腦障礙的孩子;對嬰幼兒來說,牛奶和奶粉的保育則易生成虛弱、過敏體質。牛奶所造成的代謝紊亂,會令腦細胞的抵抗力減弱、供 氧不足,從而引起包括腦癱在內的大腦障礙。森下先生強調:“在穀菜食人種的嬰幼兒時代裏,過分地給與牛奶、雞蛋、雞乳製品的惡習應該即可廢止。”

同時,森下先生及一些學者還指出:牛奶具有致癌作用。

人們一向都把雞蛋作為滋補 食品,可是蛋的有害其實並不亞於牛奶。經常食用則會導致過敏性體質。還有一點應該知道:在肉食中,特別對大腦活動產生副作用的就是雞蛋,它是一種令大腦功 能遲鈍的食品。蛋的代謝產物與腦組織的親和力特別高、妨礙其正常的運作。如果讓孩子多吃蛋類,會發生低腦化;而成人如果經常食用的話,則易發老年癡呆症。

而且,現在的養雞法完全人工化:翅膀被剪掉、關在狹窄的籠子裏;夜裏電燈通明;食的是摻雜著抗菌素及合成激素的飼料,所以這些雞大都患有白血病或神經衰弱等症。顯然,蛋的質量絕對不可能好。

6、回避非自然加工食品。不必要的加工,將衝淡作為生命原料的食物的營養價值。應盡量把新鮮的東西以最簡單的方式攝入體內。

7、補充強化食品和藥草茶。原則上來說有三大強化食品:胚芽、綠葉素、酵素(酶)。

簡單來說,胚芽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份:蛋白質、脂質、各種維生素、礦物質等,這些都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物質。胚芽中的維生素 B1、B2 還能起到抗癌的作用;綠葉素能夠淨化血液、活躍細胞;而酵素則能夠阻止腸內的腐敗,同樣也能起到淨血的作用。

我們平常放到嘴裏的食物, 有的可能招致慢性病,而有的卻能夠治愈疾病。正因為此,我們就應格外注意日常的飲食。但這也並不是說,選擇好了就盡管吃。因為即使是同樣的食物,也會因攝 取人的體質以及環境而產生不同的消化作用。因此,充分地了解自己的體質,適量地選擇適合自己的食物,這便是真正理想的飲食方法。

 細嚼慢咽保安康

 如今的世界過於紛忙,以至於人們失去了好好咀嚼食物的充裕時間。快食快飲導致了各種疾病的滋生,如腸胃病、身體易疲勞、易患感冒等等。

 如果能做到細嚼慢咽,食物的絕對量就會減少,這樣就會大幅度地減輕腸胃的負擔,並且,食物的營養將能得到完全的利用。而且,進食時多咀嚼還能顯著提高大腦的思維功能,因為咀嚼肌與大腦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聯係。

 更重要的是,細嚼能夠增進唾液的分泌、有助胃中消化,從而血液幹淨清潔,自然少病。

 把一口糙米放進嘴裏,放下筷子,細細地至少嚼上五十下,盡量嚼一百下,然後再咽下去。僅做到這一點,一般的毛病都能好起來。也許有人會想:“真是傻西西的……”,事實勝於雄辯,對此有嚐試勇氣的人才會得到無限的利益。

 心清身自健

 還有一點必須提醒的是: 汙染血液的另一個元凶就是緊張的情緒。不安、憂慮、緊張、恐懼的心情會在血液中製造大量的毒素,從而使抵抗力下降、導致疾病的發生。所以,應時刻保持開 朗、樂觀、寧靜、平和的心情。無論對己對人對事都無需過於認真,要知足、要少欲、要無我。這樣便能夠血氣調和、心安神定,獲得身心的安詳,也才能使得血液 清潔、流暢,達到有病去病、無病延年的目的。

“自然醫食”的實踐

東京森下先生的茶水醫院, 每天都要接待全日本各地慕名而來的數十名患者。對於這些患有各種疑難雜症的慢性病人,森下先生采用的是純自然的療法:一概不用西洋醫學的化學藥劑,而是在 進行體力測定、血液生態讀解、內髒機能檢查等後,根據各人的體質,指導並幫助選擇與其身體狀況相應的飲食內容。主要是以糙米、素食為中心、並從多種草藥 茶、強化食品(胚芽、葉綠素、酶)、中藥等中開出與體質相應的處方——即以改善飲食生活為第一。

這種獨特的飲食療法(森下先生稱其為“自然醫食”)如今已是碩果累累。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六萬多患者因此而獲得了痊愈,其中包括了各種疑難雜症、慢性病、成人病、特別是癌症患者。

 森下先生一再強調:“對 於癌症來說,首先要強調‘癌症並不可怕’。癌症實際上是一種慢性病,也是一種全身性疾病。隻要飲食條件得到改善,是容易自然痊愈的。例如,將肉食轉換成素 食、將白米及過食轉換成糙米和少食,隻要進行這種簡單的食療方法,就可以見到顯著的自愈傾向。”“癌對策的要諦是‘正確的飲食生活’。主要是將過去的飲食 習慣改變成以‘糙米、蔬菜’為中心的飲食生活。”

這位被日本醫學評論家稱為“偉大醫學革命的旗手”的自然醫學的先行者,曆經幾十年的科學研究、臨床實踐,並且遍訪了世界各地的長壽之鄉,他所創立的建立在新型血液生理學基礎上的自然醫學理論,已經獲得了國際性的評價。

森下先生現在是國際自然醫學會會長,同時還兼任著好幾個個國家的大學或長壽學會的名譽教授;也是中國保健食品協會?抗衰老學會名譽理事、黑龍江省非藥物治療研究中心名譽院長等。

“所有的疾病都來自於血 液。因此,隻有淨化血液才是健康的條件和長壽的秘訣。”為了達到“淨血”的目的,就應該從現在開始謝絕肉、蛋、牛奶,以糙米粗糧為主食、蔬菜水果為副食, 再加上輕鬆平和的心情、寬廣大度的胸懷——這才是人類真正的健康長壽之路——這便是我們從森下敬一先生那裏得到的重要啟示。

可是有人卻這樣說:“啊 呀,還是不知道這些的好,否則連吃肉的樂趣也沒有了。”這種想法實在是極為可笑的。就像一個攀登於山野、正被遍野的鮮花和撲鼻的芳香所陶醉的人,忽然聽到 有人向他呼喚:快回轉過來、別往前走,鮮花下麵到處是危險,一失足便會落下深淵、丟失性命。而這人卻有些不耐煩:“你這麽一說,我連賞花的興致都沒有 了。”因為他根本不想止步。真是愚癡何至於此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