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女媧補天

(2020-05-30 07:06:29) 下一個

女媧補天

他最近總是有以女人為題材寫一篇小說的衝動,可是卻一直沒有付諸行動。有一種感覺,他根本寫不出來。或者因他執意要勉為其難的去寫,將會成為一篇妄談,也就是胡說八道那類的。

他是個男的,這是最關鍵的,也就注定了他寫不出關於女人的故事。女人必須要由女人去寫,如此張愛玲筆下的女人,如果是出自男作家的筆,估計給讀者第一印象是變態吧,一個男人居然會用那麽細膩的筆觸寫女人,不可思議。就像女人筆下的男人總感覺會在什麽地方不那麽真實。仔細想過才明白,男女作家筆下的異性,多是出於想象而來。每個男人或是女人其實都該是真實的,通過寫作反映出的真實在異性筆下是不可能的。杜撰,也就是虛構,把自己理想化之後的人,用筆去添加血肉,就不如從子宮裏孕育出來的更真實。無論怎樣想寫得活靈活現都是假的,他覺得隻能寫同性,就是說,男人寫男人,女人寫女人。按照這樣的想法,估計真的要想寫好一部小說,必須是要由兩個異性人共同來完成。

這就是生活。

生活因兩種內外部構造完全不同的人的結合才完整,哪裏都不一樣,被習慣稱之為異性的互補才完美了生活。

完美自然是包括了爭吵、抱怨,甚至仇恨或痛不欲生。否則也就沒有了作家筆下所謂的生活。組成生活的內容就是瑣碎和不斷的重複兼各類不可調和的矛盾集中於一家,自有人類以來就在不斷重複著的重複,也許這就是輪回吧。

他還是想寫關於女人的小說,在他的衝動中或許是在他潛意識裏始終都存在一個他需要的女性,如同內心保存著的一尊女神,他的心就像是一個雕塑藝術家在竭力用泥巴填補著那些缺憾,把她美化得盡善盡美,甚至於神經錯亂到竟然聞到了她的體香。

可他在生活中卻沒發現過這樣的女神,不管是自己身邊的還是人家身邊,盡管看著感覺很般配,但是時間久了,親如一家人後,也就無所顧忌到當著他的麵惡狠狠的把麵具揭開。人家的老婆居然也有凶惡的一麵啊,恍然。於是更加幻想神話,尤其是聊齋裏麵那些狐狸精什麽的。

畫皮是對的。對畫皮的幻想真可以滿足男人的一時瞎想,美女從牆上下來不是為了吵架的。看來娶個老婆真有必要結婚後立馬就貼牆上,該是多麽省心而愜意的事啊。沒辦法,這就是男人的邏輯。

他在生活中是很宅的,平時幾乎大門不邁二門不出,名符其實的。大門是他家公寓的樓門,二門是他家居室的門口,一般除去要扔垃圾外,幾乎連往窗外看一眼都覺得是奢侈。大夫說他抑鬱,具體到成為症沒有還有待繼續觀察。可他覺得更接近的是與更年期有關。有時自己也感到恐怖,在更年前他還是滿喜歡自己的,詼諧幽默隻是男人最該具備的基本品德,可是他現在卻對一切都開始懶得。

影響情緒是從周圍開始的。

一直在探索人生,其實也是吃飽了撐的。本來嘛,探索是為了解決,也是為了生活得快樂。可他卻在探索後不快樂反而接近了抑鬱。

他發現了一條真理,必須的,任誰也不可能逆轉: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而這個經之所以難念最關鍵的就是男人與女人的不一樣。

不說外國的,亞當和夏娃那是人家的故事。中國的自當由伏羲和女媧而起。近親聯姻,雖然是經過了上帝的首肯,很怪異的是沒發生遺傳弱智畸形之類的問題,腦殘是有的那是後話暫此不議。不過後來近親結婚的事被女媧給廢了,也就是形成了“法律”。很有疑問,中華民族是由近親繁殖而來,繁殖了十多億。因此,按照血緣關係也都是近親,看來廢與不廢其實沒太大關係。關鍵是雖說幾千年前都是一家子,進化了這麽久,男人與女人的不一樣好像沒因進化而統一,反而更加疏遠。這個論據是依離婚率不斷增長得出的。

在他很小的時候,那時離婚率很低,還是談離變色的時代。從那時他就知道了女媧。看過一本小人書。可能很多孩子最初的啟蒙老師也都是小人書吧,因為隻是從課堂上獲得的那點知識很局限。印象中那本小書還是帶色的,上麵的女媧是飄逸的,滿畫麵飛。先是忙碌的造人——此造人非彼造人,屬於無性繁殖的那種。而後就是煉石補天。

看完後因此產生了一種錯覺。男人惹了禍,要由女人來彌補。這麽說,那些男神還真是些不能承擔的爺們兒。可能現在也是如此吧。女人每天忙於彌補太累了,所以選擇了離開。他不是女人,所以不知道她們的想法,隻是胡亂猜測。

很多感覺或印象是從藝術上得來的。比如小說、影視什麽的。但凡看見一家安靜的,也多是其中一方有病無力爭吵,最感人的是男植物人被愛他的妻子精心護理,真真體現了一種偉大的母愛。反之,隻要是健全的,就會從頭到尾的在吵,直到離婚。或某一方良心大發現而示弱了。現在很怕看文學,不是文學不美好,而是文學裏展示了的美與醜的造作,使他有些恐慌。

為什麽現在的女媧不再忙於補天——依舊是男人的思維。

好像也是一種幻想,還是懷舊。他對女媧補天故事裏麵的寓意一直都很傳統,也就是過去所說的相夫教子之類的祖訓。女媧被尊為生育女神,也是生命起源的神。在小人書中看到女媧的事跡後,就開始了對女媧的崇拜,而後隨年齡不斷增加,隱約中對母親的崇敬,覺得女媧是很有擔當的神。不過還不是太懂,為什麽那時的女神會比男神更加負責任。

共工和祝融該是倆大老爺們兒吧。人家倆打架按說沒女媧什麽事。可偏偏撞倒了不周山,天塌了。這時候女媧出現救蒼生於水火,可能還暗含了孕育吧,也是一種母親的天性,更是他最為感動的女性的本能。創造孕育著生命,還有保護,維係平衡與穩定。後來才明白母係社會的神開始都是女性崇拜。

最初意識到這個問題是在安卡拉的博物館,看到了掛在牆上的牛角,據說是男性生殖崇拜。那是掛在牆上的,類似屋子裏麵的裝飾。更多的卻是在展櫃中見到的,用泥塑的裸女,與最初的偶像崇拜有關,導遊說,也是母係社會的象征,這時想起了女媧。那時好像男人多是圍著女人轉的。

孔雀開屏用絢麗的羽毛去討好母孔雀。隻是人沒有羽毛,隻有健碩的體格和強健的肌肉。所以人類的好惡開始時興許並不是以美醜,那時衡量男人的價值觀該是很物質的,好像這就是人類的本質。後來的愛情觀不知道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也許是到了資本社會後,產生了有閑階層,也就有時間考慮精神升華的問題,從而愛情便被謳歌,深入人心。

也許更早,農業社會也是可以有閑人的,多是些書生吧。書生很被美女向往,可能是與前途有關,因很多書生後來都升官發財了。

母係社會時,肌肉是審美的關鍵。人類進化後,肌肉開始不值錢。讀書做官很吸引人,存在治人與受製的關係時,農夫獵人便失去在女人麵前的地位。其實說明白了,男人的價值依舊還應該是以他獲得物質的標準來衡量的。愛情自古至今都是奢侈,是說夢話。

他太偏激了,自己也這麽感覺。難道說就沒有真正的愛和愛情?

可能是他在生活中從來沒見到過實例,或者是曾經見到過,由於不可能了解人家真實的家庭生活,便忽略不計。幸福的家庭平日裏幾乎沒有動靜,而不幸的家庭會硝煙彌漫,親朋好友本著不是外人的親熱來尋求同情,加上每晚在家飯後的休閑,看電視劇也被爭吵鬧的心神不寧。不懂那些編排這類節目的編導們是否生怕這個世界太安靜了,非要變著法的鬧出動靜來才心理平衡。

很多人都會給他舉出若幹例子來證明有真愛。可是他聽起來卻都像是小說,像編造出來的,多是人們把向往編成故事感動自己。

最讓他感動的還是女媧,就是因為男人把天捅破卻由女人來補。這可能真是一個男人最希望的,雖然那時他還是個孩子。好像是一種依賴,是戀母吧。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這樣的事,孩子在外麵惹了禍,很多時候會是媽媽出去搞外交,或甜言蜜語,或惡語相向,好像一家之主依舊是女人。長大後他才明白,這才是為什麽會有女媧這個的故事由來。

生活中會有很多的顛倒黑白,把原來本不該是那樣的硬生生的給扭轉了。這樣說話容易引起誤解,什麽是應該的,什麽又是不應該的好像也沒具體的規範,很多事形成多是因人們的約定俗成,隨著社會得到不斷演化。其實約定俗成的慢慢會使人產生厭倦,希望有更多的變化刺激枯燥的生活,於是本來平靜的生活也會因此不平靜。要是再多想的話,折騰才是最主要的原因,那麽憑什麽就該是女媧去補天,難道就不該是共工或祝融們嗎?天是因共工祝融們的折騰而塌下來的。

不甘,假如女媧當年就這麽不甘過了,估計也就不會有現在的人類。所以就更加應該感謝女媧。而後就由感謝演變成必須的,補天本來就是女媧的事,憑什麽就該共工或祝融來做。

都是男人們的道理。隻是因他是男的,所以一直不知道女人對待這些事的想法該是什麽。也知道女媧會不甘心,卻不了解她們為什麽會不甘心。

最大的不甘可能就在於,世界原本是屬於女人的,男人必須得到女人的承認才能走進家門,可後來卻變了,世界成了男人的,女人必須學會屈從才行。這樣的轉變使社會結構發生變化。其實即便是母係社會,女人也是由男人來養活的,才慢慢使女人的社會地位越來越不穩固,從而退出了領導地位,農業社會好像更是如此。慢慢地形成了強勢政治,好像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變化是演進的。現在的女人,在經濟上不需要依靠男人,即便是失去了一方,也不會因此而沒有飯票。所以她們開始了強硬態度,開始追求權利。要是再發生天塌地陷的事,也不可能多是男人鬧的了。

風水輪流轉,他想,萬一真的發生天塌的事,也許會出現一個男神去補了吧。好像有一種感覺,母親不在了,慈母被虎母替代。都是強勢,誰讓著誰啊。看來衡量一切地位的標準均是由經濟地位來確立的。不管世界怎麽變,這個不能變。可見,加速現代化的結果就是又回到母係社會去了,但概念卻與過去完全不一樣。

他在胡思亂想,也是另外一類折騰的表象,好像人要是過一段平靜的日子會因那靜錯亂。生活沒了動靜,就不是生活。

這不,就連報紙都在幫助他證實,要想得到救贖,還是要靠女人:

美經濟學家:將迎來地獄十年 2017爆發階級戰爭(環球日報)

“把你的安全帶係好吧:2011年比預期的還要糟糕得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26日刊出美國經濟學專欄作家法雷爾的文章說。法雷爾今年8月曾刊文預言,2011至2020年是“地獄十年”,超級富豪在2012年重掌政治體係中的絕對權力;中產階級淪為第三世界的窮人;美國將在2017年爆發階級戰爭、新內戰和革命;資源的加速枯竭促使不願正視現實的美國政客於2013年發動戰爭,而美聯儲和華爾街會在2018年垮台,美國最終會在2020年選出女總統,結束錯誤百出的父權時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