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滿天星的行攝遊記

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玩的地方不多而噢惱不已,不會因為記載的太少而悔恨終生。
個人資料
正文

紅土地,迷上你的色彩戀上你的美

(2014-01-19 12:07:41) 下一個

金秋十月回成都,琢磨著出去玩一趟,要是我是一個人,那就肯定參加一個到川西高原采風的攝影團。但這次跟老公一路,他不攝影,攝影團的玩法對他來說,是一種折磨。於是我開始研究純玩性質的旅遊團,十月的成都,街頭到處充斥著旅遊宣傳品,上趟街回家手裏就是一大把,發現一個問題:同樣的主辦單位,幾份傳單報價各不相同,打電話過去一問,時間和價格又大不一樣,糾結中,一個發小打來電話,邀我們跟她和她姐兩家人去雲南自駕遊,她姐夫徐老師是發起人,喜好攝影,這次想去雲南一趟,主要目的地是羅平的九龍瀑布群和東川的紅土地。九龍瀑布群我原來沒有聽說過,但東川紅土地倒是早就有所耳聞,色彩很令人心動。看過我弟弟和朋友九月、十二月和一月去時拍的照片,九月的色彩大多是綠色,而十二月和一月的色彩大多是紅色,那麽十月就應該又紅又綠,是色彩最豐富的季節。我們這趟出遊定在十月六號至十月十三號,查預報雲南的天氣在七號轉晴,然後一直晴朗。

我們一行七個人屬於遊玩和攝影混裝團:當中隻有我和徐老師對攝影比較發燒,正兒八經地帶著攝影包,其他人都用小DC或者Ipad照著玩。我們分乘兩部車,徐老師開車領路,沿路看到景好就停下來按幾張,碰到有名氣的當地美食就停下來吃一頓。我們第四天一早從昆明撫仙湖前往東川,紅土地在東川以南四十多公裏,全是十步一拐彎的山路,開到紅土地時已經是下午兩點多了,我頭幾晚匆匆忙忙地在客棧上網做了點功課,知道紅土地景點分布在一個丁字型的三條路上:東線就是我們從東川來的路線,南線通往昆明,北線通往驕子雪山。三條線路在一個叫“花石頭”的村落交匯。我們準備在紅土地住兩個晚上,從網上查到幾個農家樂,都是在攝友中口碑比較好的地方。到了花石頭村,看到不少幾層高的旅店,掛著“攝友之家”“攝影接待站”之類的牌子。在一家很氣派的攝影之家停下,裏麵隻有一個女子在摘菜,對我們的詢問愛理不答,問她要個紅土地景點地圖看看,她隨口就說沒有。徐老師耐著性子打聽下來,標間起價¥90,包餐每個人每天¥60。我想起網上攝友的告誡:有些名氣很大的攝影旅店現在基本上專門接待攝影團和旅遊團,對散客不上心;而一些小點的農家樂經營得很不錯的,價格要便宜得多,更適合散客。我記下的名字有“潘麗”,據說她是師範大學畢業生,經營理念比一般的農戶要先進。

在丁字路口跟一個背著孩子的大嫂打聽潘麗家的農家樂,大嫂搖搖頭,說潘麗已經不再經營農家樂了,一家人已經離開花石頭村,到別處去了,下落不明。大嫂讓我們住她家開的店,正好位於丁字路口,一棟三層的樓房,每層8個房間,看上去很新、估計剛建好不久,標間¥60,太陽能熱水器,豔陽天熱水應該不成問題,衛生間也還幹淨,但一樓的公用客廳亂得有點水平。偌大的院子供人停車,也是洗衣晾衣、堆菜淘菜之地,一排偏屋是廚房和飯廳,另一排偏屋是雜貨間,經營理念很農家。大嫂和她背上的小女孩都有黑紅的臉,望著我們憨憨地笑著,就這麽定下來住她家啦。我們安頓下來,在她家吃飯,飯廳角落有一個大透明冰櫃,上麵擺放著蔬菜,下麵冷凍箱裏擺放著各種肉類,沒有菜譜,想吃什麽指一下冰櫃裏的東西就成。大嫂一個人麻利地為我們做好了中飯,一餐吃下來每人不到¥20。我們吃了飯後就開始出行。

離花石頭村最近的景點是南線上的樂譜凹(這名字一定是精通文墨的政府官員給起的),樂譜凹往南走下去是螺螄灣、再下去是鍋底塘。時值下午三、四點鍾,樂譜凹是大逆光,色彩全無,一點也不好看。螺螄灣稍好點,公路拐了幾個大彎,大塊的莊稼地裏,淺黃色和白色的小花開的正豔,已經收獲的地裏,有的堆著玉米杆,有的正在翻土,紅色土壤一塊一塊點綴著田野,非常濃烈奔放。公路一彎一彎地下坡,感覺有點像到了鍋底,這大概就是鍋底塘吧,再往下走就沒景色了,便掉頭往北。本想去日出拍攝地“打馬坎”踩踩點,但開了半天也沒找到,眼看又要開上坡路,我們就回過頭來了,先到北線的兩個著名景點“錦繡園”和“七彩坡”去。在路上我們決定了第二天清早不去打馬坎,到打馬坎看日出一定要有雲層才夠味,不是有幅得獎的攝影作品叫“打馬坎風雲”嗎。這兩天全是萬裏無雲的日子,我覺得起早摸黑地趕山路意義不大,親友們立刻同意,這幫人中大概除了徐老師和我,沒人願意為攝影早起。七彩坡我們居然沒有看見標誌沒有找到,錦繡園倒是找著了,路邊的標誌還算醒目,順著小道走了一段路,眼前赫然開朗,大片起伏的土地,由形態各異的線條和色塊組成,五彩斑斕,十分奪目。

1 紅土大觀


2 錦繡園彩色的田野。太陽偏西,給紅土灑上一層金輝,周圍山巒的黑影子也悄悄地爬上五彩六色的紅土田園。


回到花石頭住處,太陽還沒有落山,大嫂看見我們回來,眼色很驚訝:
“你們不是來攝影的嗎?”
“對呀!”
“怎麽不去看日落?”
“什麽地方?”
“瓦梁房子呀!”
這才記起有個景點叫瓦梁房子,但在什麽地方如何去完全不知。沒有地圖也沒有景區的說明,隻有幾個景點的名字,自駕遊起來就會疏漏很多地方。旅遊團攝影團有導遊,不會遇到這個問題,乘客運來在當地包車遊的散客也不會遇到這個問題,因為當地司機對景點和拍攝時間都很熟。大嫂仔細描述了去瓦梁房子的走法,就在樂譜凹附近,要從公路拐進一條小巷,很難找,要沒有她的指點,我們還真找不到。瓦梁房子是坐落在凹地中的一所房子,四周都是大片花地毯般的農田,夕陽西下時的景色尤其迷人。我們去時,田埂上已經站滿了遊客,比我們一下午遇見的人都多。

3 夕照紅土地


4 瓦梁房子暮色(原來古樸的瓦梁房子已經被新蓋的農家樂代替)


回去後擬定好了第二天的計劃,把要去景點的走法都向大嫂打聽了個明白。準備一大早起來到屋頂拍晨照,徐老師早就視察好了,說是這房子位置不錯,平屋頂無遮無阻,視野極好;吃過早飯後就去樂譜凹、瓦梁房子;再轉頭北上去找找七彩坡,重訪錦繡園;然後奔東線落霞溝,路上順道看老龍樹,在落霞溝落腳過夜。

5 房東家的小閨女,小小年紀就知道要幫家裏幹活啦


6 “小閨女,給你拍張照好不好”?小閨女點點頭,然後老練地擺出了拍照的pose


第二天拂曉快到七點了才起身,來到屋頂,萬裏無雲。眼見著天邊的顏色瞬息萬變,東方發白,西方泛紅,南方變粉,北方漸藍,遠山墨黛,薄霧繚繞,延綿起伏的紅土地還在沉睡,寒風凜冽,打了個寒顫,衣服沒穿夠,幾步路下樓到房間拿一件便是,那感覺真是爽,太方便了啊!以後出去攝影一定要設法住在景點,早上不用摸黑趕路,穿著睡衣就能拍晨昏照,腦子裏突然想出了一個詞:“享樂型攝影”,太舒服了啊!

7 花石頭拂曉


8 樂譜凹晨曲


清晨的樂譜凹色彩很漂亮,我們在公路邊頻頻停車觀景。刻著“樂譜凹”幾個大字的石頭標誌前坐著一位帶著狗的老羊倌,七、八十歲的年紀了,紅顏白發,十分硬朗。徐老師問他給他拍照要收多少錢,他說隨便給吧,不給他也不惱。我們給了小費然後開拍。一給他拍照,他馬上就擺好姿勢,咧嘴開懷地笑,徐老師連連誇獎他“表情很好,像個業餘模特”,他立刻反駁說:“我是專業模特喔!外國都有我的照片。”話音未落,一輛小車在路邊停下,一個老外走出來,熟門熟路地遞上一張鈔票,然後舉起相機就對著他開拍,看得我們目瞪口呆。等我們在南線幾個景點拍完後往北線走的時候,看見老人家回了村,這時光線已經很硬,熟悉攝影人習性的老羊倌大概是收工了。


9 老羊倌自認為是專業模特


按照大嫂給的說明,我們找到了七彩坡,公路邊的石頭標誌不顯眼,所以我們頭天沒找著。到七彩坡景點要沿著一條彎曲的小路走二十來分鍾。看到的農田與錦繡園看到的是同一塊地,但角度不同,前景也不一樣。時值正午,七彩坡的光線角度不對,大部分景觀不出彩。重返錦繡園時光線的角度要好得多,眼前這片大地向下凹陷,橫貫南北,太陽在我們身後,強烈的陽光似乎喚醒了紅土,空氣中散發著泥土的芬芳,地裏間種著青稞、土豆、蕎麥、玉米和小麥,有的開花,有的剛抽芽,有的已經收獲,加上其間正在翻耕的紅土,滿目的色彩繽紛,竟使我們突然產生了一種莫名的感動和依戀,久久不願離去。

10 七彩坡入口


11 錦繡園全景


落霞溝在東線往東川方向公路的一條岔道上。岔道口豎著巨大的指示牌,絕對不會走錯路,隻是岔道的路是土路,越往前開路越窄,開著開著,路變成了小徑,車過不去了。旁邊是一個大院子,徐老師一下子就把車開到人家院子裏去了。屋子裏出來一個小個子的年輕姑娘,我連忙上前打聽“陳順富私家店”,小姑娘把手指著路斜對過,但嘴裏卻說:“你們找住宿嗎?就住我們的店吧,很幹淨的。”路太窄,倒車出去好像不容易,小姑娘又使勁鼓動:“我們的店是新修的,很幹淨的,你們可以先上去看看嘛。”我們上樓一看,這個樓房離落霞溝最近,房頂上就能看見景點,房間確實很幹淨、很寬敞,那麽就是它啦。徐老師已經按耐不住,馬上就衝出去看景點,回來激動萬分:“很漂亮,很漂亮!那裏麵還有個村寨,色彩好豐富啊!”說著就要拿相機了,眾親友忙勸阻:“先吃了飯再說嘛。”在飯廳裏忙碌的男主人也說:“現在還不到三點鍾,拍照太早了,五點去光線正合適。”這裏的村民個個對攝影都頗為通曉。

我們吃了飯就出動了,那裏等得到五點鍾。通往落霞溝的小徑上來來往往有不少遊人,回來的遊客個個都讚不絕口。小徑走到了頭就是觀景的山坡,隔著一條溝壑,對麵的是一座南北走向的山脊,景象著實震撼:陡峭的山梁裸露的部分是紅土,山脊上種滿了各種莊稼,一道一道的旱田和一圈一圈的坡地錯落有致,環形的圈地裏往南邊一點是一個村寨,白牆的房屋被綠樹環抱。雖然沒有理想的雲影光線,但落霞溝在濃烈的豔陽照耀下,整條山脊的圖案和色彩美得令人窒息。我們在這邊的山坡上發了幾個小時的呆,舍不得離開。我和徐老師第二天清晨又來到山坡上的觀景台,等著看日出,又是一個萬裏無雲的日子,連霧都沒有,日出前對麵山巔先出現紅光,等朝陽跳出來時已經是白光萬丈了。回到旅店,親友們也沒閑著,正在跟房東姑娘討價還價買山貨,看見我就說快來買核桃又新鮮又便宜。

12 落霞溝


13 豔陽下的落霞溝村寨


14 落霞溝餘暉


15 日出落霞紅滿天




16 晨光中的落霞溝村寨


離開紅土地了,但色彩帶給我的震撼久久不能忘懷。這種景象在世界上也大概是獨一無二的,隻有中國才有。這些坡地旱田為什麽分成小塊小塊的地種上不同的作物呢?原因是紅土高坡的土質大不相同,所以按土壤的好壞搭配著分給各家農戶,每家的土地都分隔開來,沒有連成片。由於每家自行耕作,各自決定種什麽,什麽時候種,什麽時候收,什麽時候翻地,什麽時候歇耕,所以每塊土地的莊稼乃至顏色就大不一樣。這種大麵積隨機性的耕種、收獲和翻地,造就了紅土地五顏六色的奇特景觀,這一點尤其令我著迷,正是這種隨機性,使每年每季紅土地的圖案和色彩都不盡相同。我們看到山水奇景時,常常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如今看到這絢麗田園,也不由得讚美農耕衍生景的天設地造。

行攝感想:
1 費用比較便宜:現在景點都不收門票了,原來要收的,希望不收門票是永久性的政策。食宿超便宜(每人每天不到¥100),無需預訂超方便,農家樂遍地開花,隨時可以換地方住,很適合住下來慢慢玩,等光線。

2 紅土高原的氣候條件容易產生奇異的雲狀、彩虹、舞台光和晨霧。我們這兩天運氣不好,都是無雲的大晴天,除了晨霧其它都沒遇到,但多住幾天遇到好光線的機率會大得多。

3 景點相對集中,找對了住宿地方,景點都可以步行到達。如果不自駕遊的話,從昆明可以乘客運大巴到紅土地。不願意步行在當地包車的話,一般在住宿的旅店就可以安排,當地司機對拍照時機和地點都很熟悉,但費用會要貴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世界旅行者 回複 悄悄話 很美的一組,令人心動!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