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實是最早知道九寨溝的那一批人,70年代初吧。那時年紀還小,跟班狗似的跟著一個鄰家姐混。這個鄰家姐見多識廣,格局比我們高太多。她爺爺是留法的,老爸出生在法國,家族跟周總理家有點沾親帶故。出生在這樣的家庭,自然是“來往皆鴻儒,往來無白丁”。喔,還是有些白丁的,就是我們一幫追隨她的小毛孩。鄰家姐認識的一個高幹子弟,為了給剛結交不久的女朋友一個好印象,動用了部隊的車去鬆潘地區玩,他們跟著林場的伐木工人去了南坪縣的一個峽穀,一個叫九寨溝的地方。回來他們那個圈子裏就開始傳頌九寨溝仙境般的景色,我們也從鄰家姐的口中首次知道了四川有這麽個神奇的地方。鄰家姐說九寨溝跟所有中國已知的景區都不一樣,山區峽穀林中有數不清的海子,顏色奇特,水清如鏡,地震使地形改變,海子成了一梯一梯的,水流改道,瀑布群從林中穿過,景色奇美。還說中科院四川分院搞林業的搞地質的已經接到任務去考察,峨眉電影製片廠的人也去拍了片子。
等到鄰家姐本人去九寨溝時,已經是70年代末,國家旅遊總局已經立項,準備把九寨溝開發成旅遊景區了。鄰家姐他們去時還是土路,在車上一晃三搖擺,顛顛簸簸好幾天。當時林場還未撤走,他們就住在林場伐木工人的棚子裏,條件奇差。鄰家姐拍回來的照片是黑白的,我印象最深的一張是鄰家姐在諾日朗瀑布前麵,那時瀑布前的樹木沒多高,到處都是荒草,完全是一種野性原始的美,當然從黑白照片上是看不出水色斑斕的。
82年底,九寨溝被定位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84年正式對外開放。我的一個學姐剛結婚,選擇去九寨溝度蜜月。那年間這是很大的一件事,她夫婿專門為此到處求人,借來一台萊卡照相機。那時已經有彩色膠卷了,我記得彩照的色彩特別豔麗,學姐在蘆葦海拍環境人像,逆光中的蘆葦把學姐襯托得越發超凡脫俗,讓我羨慕了好久。我自己一直沒有撈著機會去,離開了四川、求學、工作、成家,忙得不可開交。因為人在外地,每年回四川探親,陪陪父母假期就用完了。後來又到了國外,回趟國都難得,就更沒有時間去了。
我以前的同事到四川出差,去了一趟九寨溝,住在藏寨裏。那時門票才¥2,他一直保存著這張門票。那時的珍珠灘還可以卷起褲腿下去踩水玩。後來九寨溝名氣大振,“南坪縣”改稱為“九寨溝縣”,交通和旅遊設施都有很大的改善。我四川老家的所有發小都去過了九寨溝,到了90年代末和千禧年初,連發小們的下一代都去了九寨溝,孩子們穿著藏族服裝在長海的觀景台擺姿勢拍照。海子岸邊的棧道修起來了,九黃機場修起來了,通飛機了,景區裏麵的招待所和藏寨的民宿統統被要求關張,所有的遊客都必須住在溝口。九寨溝有段時間是四川的名片,我作為一個四川人,沒去過九寨溝其實是很沒麵子的。我一個大學同學來美國時,聽說我居然沒去過九寨溝,鄭重其事地對我說:“你該補補課啦”!十多年前我開始對攝影著迷,但攝友們已經沒人對九寨溝感興趣了,那時四川熱門的攝影地是稻城、亞丁、新都橋、貢嘎山。
我最終到九寨溝去還是順帶的,主要目的地是四川的阿壩、若爾蓋和青海的年寶玉則,和別人組團包了一輛車去的。一路向北,經過鬆潘,路過九寨黃龍,住了兩天,一天玩一個地方。其實回來一看照片,這趟行攝還就九寨黃龍有點意思,阿壩和青海的景區根本就不在一個檔次上。
我們的出發日期是10月10日,避開了國慶長假。司機是娃娃臉的小蔣,車上捎帶上了小蔣的朋友小易,她是“西行戶外”的穿越導遊。小易臉色黑紅,像個藏妞,但她說她是漢人。她去九寨溝要帶領一幫徒步客穿越九寨溝,倒不是重裝徒步,而是沿途投宿藏家店。看的景都是一般普通遊客看不到的,原生態的海子和雪山森林。現在的年輕人,根本不屑跟我們擠。正點出發,出成都城區有點堵,經過茂縣,10天前這裏山體滑坡封了路,現在修好通車了,然後經過岷江源,順利抵達九寨溝口,入住飯店,離景區大門近,走路不到十分鍾。
第二天7點就去景區,景區剛開門,當天有近2萬遊客,比國慶節期間減半,10月份的開門時間提前了一小時,早上7點開,以便對付洶湧而來的人流。進去後小易建議我們乘右線終點為原始森林的區間車,上午玩右線,中午回諾日朗站吃午飯,下午乘左線終點為長海的區間車玩左線和中線景區。
九寨溝遊覽圖。
早上車上大部分人都在箭竹海下,我們稀裏糊塗地直到終點站原始森林站才下。天霧蒙蒙的,棧道上結了冰,我上去走了兩步便摔一跟鬥,爬起來再走,兩步後又摔下去了。隻好放棄,乘車回到下一站箭竹海,有一段瀑布,特點是落差不大卻非常寬,接著走棧道到了熊貓海和熊貓海瀑布。
從熊貓海瀑布開始,進入一片幽林,一直到五花海的出海口,這段路被稱為“幽林棧道”。五花海很不錯,堪稱為“九寨溝一絕”。我開始時覺得樹枝過於茂密,視野不開闊,秋色還沒有到全盛時期,黃葉多紅葉少。但是不久就被水色吸引住了,越看越好看。水中斑斕的色塊好似無數塊寶石鑲嵌而成,而陽光很爭氣地照射下來,碧水中摻雜著金色的樹木倒影,美輪美奐。
最引人注目的小景是湖中鈣化的枯木,尤其是陽光一照,波光粼粼。豐富的色彩來自於水底的鈣華沉積、豔麗藻類,以及沉水植物。我們在這裏消磨的時間最多,走來走去找角度,盡量避開湖中強烈的反光。
沿著棧道一路往下遊走,湖水果然呈現出與剛才完全不同的另一種色彩,那是因為這裏水中有大麵積水草。太陽終於完全出來了,五花海出現明顯的分層,碧水顯得很魔幻。
朝著另一個方向看去,湖水宛如鏡麵。
繞過人群聚集的棧道小橋,這時已經進入孔雀河區域了,麵前有兩條道,一條是沿著孔雀河走,另一條是直接去珍珠灘的。我們選擇直接去珍珠灘,因為名氣更大。珍珠灘是一個寬闊的斜度為20度的鈣華石頭灘, 清澈的湖水從灘麵奔流而下,在凹凸不平的石頭灘麵上濺起粒粒水珠,在陽光的照射下,晶瑩奪目,就象滿坡滿溝滾動著的珍珠一般。
順著水流走,就是珍珠灘瀑布了,又是一片寬闊的瀑布群。但是這裏遊人紮堆到了恐怖的程度,棧道上根本無立足之地。於是果斷從珍珠灘乘車到諾日朗中心,途中經過鏡海,隻是在車上看了一眼。到了諾日朗瀑布跟前,也是人頭攢動,飛濺的水花灑在人們身上,遊客來來往往,絲毫不見人群縮小。上麵還有一個寬大的觀景台,人稍微少些,視角有點被樹木遮擋,瀑布依然看上去很壯觀,飛流直下,大氣磅礴。
我們普通遊客拍的諾日朗瀑布,跟門票上地標性的景點照片是有區別的。門票上的諾日朗瀑布上方還有疊湖,那一定是在山坡上俯拍的。能看到瀑布上方海子的機位,一定是在最高觀景台後麵的山坡上。據說樹林裏有條40度的陡坡通向信號塔,那裏俯拍可以拍到瀑布與疊海子同框。但是,後麵的山坡全被鐵絲網圍起來了,不讓人上去。
在諾日朗中心用餐後,換乘區間車直接到左線的則查窪溝,車子是直接開到終點站長海的,途中雖然經過上、下季節海和五彩池,卻根本不停。由於路程太長,車上是不讓站人的,滿員了就不讓上車了,隻能等下一班。這趟車開了大約有40多分鍾才到站,路上瞟了一眼上、下季節海,沒什麽水。明白了,為什麽叫季節海?季節對了才有水呀。
長海是九寨溝所有湖泊中最大最深的,海拔也相當高, 3000米以上,是九寨溝整個景區內最高的湖泊,也是九寨溝最長的一個海子。不過海子的形狀呈“S”形,我們能看見的隻是很小的一部分。長海有一條沿湖棧道,很長,有個高高的大觀景台。這是從觀景台上麵看到的景象。
長海沿湖棧道上遊人如織,這裏的山形還可以,視野開闊,如果清早日照金山的話,那一定美翻天。然而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照片。據小易講,等進了景區乘區間車來到這裏,最少需要一個小時,早就錯過日出時的光線了。即便住在溝裏的藏寨,也不敢大清早在景區內徒步,會被景區糾察當成逃票的罰款。他們搞穿越的,走的路線都不在景區內。
從長海往下走就到了五彩池,這五彩池是九寨溝裏麵最小的海子。色彩很有意思,簡直就是一塊玲瓏剔透的藍寶石,水藍得沁人,攝人心魄。棧道上是集市一般的人潮,人人手持自拍神器,棧道很短,大隊人馬擠成一團。我們在這裏耐心等待,等人潮稍稍鬆動了才去棧道拍照。下麵第一張是我費了好大力氣才拍成的五彩池全景片。
接著就在五彩池的對麵坐車回去,途中車隻在則查窪寨停一站,我們直接坐到底。在諾日朗中心下車,換乘上去樹正溝的區間車,開始九寨溝的最後一段遊覽。犀牛海是九寨溝僅次於長海的第二大海子,形狀與長海類似,沒有什麽特別之處。天上落了點雨,我們決定坐區間車前往樹正群海,掠過犀牛海和老虎海。
站在稍微高一點的地方就可以看到樹正群海的全景了,一圈碧水一圈樹叢層次分明,但是好看不好拍。樹正群海對麵坡上就是九寨溝大寨子樹正寨,如果在溝內住宿的話,絕大多數人都是住這裏的藏家民宿。按規定遊客都不可以在閉園時間在景區內逛,但也要給原住民一點活路,所以官方既不提倡也不明文禁止藏民招租客。藏家民宿是個灰色產業,他們不可以打廣告,隻能通過口口相傳或打電話或加微信來訂房間。而住在景區內的人,尤其是想第二天逃票的,隻能偷偷摸摸地行動,時刻躲著景區糾察。
實際上從樹正群海開始,中線的景區火花海,雙龍海,蘆葦海,一直到盆景灘都在一條道上,隻要順著棧道一直走就能一個海子一個海子地慢慢欣賞完。天氣變得陰沉沉的,海子的色彩也大打折扣,在火花海,沒了陽光的照射,水麵上是看不到火花的。在蘆葦海,沒有光影的蘆葦也是缺乏吸引力的。我們在火花海海匆匆逗留了一下便走了,不打算再在棧道上走下去。
我們回到樹正群海,乘區間車直奔最後一個景點盆景灘。盆景灘是一片灌木叢中的鈣華灘流,流水淙淙的淺灘上長滿了白楊、杜鵑、鬆、柏、柳等。碧瑩的水在林間潺潺流過,每顆灌木下都有一個盆狀的鈣化堆積,像盆景一樣。我對盆景灘很著迷,“樹在水裏長,水在樹中流”,以前看過很多九寨溝的照片,印象較深的就是這裏。當時覺得樹木叢中淺淺的瀑布不斷流下來真是不可思議:長久浸泡在水中,樹木可怎麽活呀?真真為樹木的命運操碎了心。
這裏還有一個木質的水磨坊。
如果繼續沿著棧道走,是可以到達九寨溝最大的一個藏寨荷葉寨的。盆景灘是荷葉寨的起始點,去荷葉寨的同時還可以去其他的幾個寨子,比如尖盤寨和故窪寨。這些寨子距離景區出口7公裏,寨子不通區間車,到訪寨子後,要麽走7公裏到出口,要麽走回盆景灘乘區間車到出口。天氣原因,我們沒去寨子,就直接在盆景灘坐上回程的區間車出景區了。
玩完九寨溝有幾點感想:
1.旅遊設施很成熟,住在溝口吃飯住宿娛樂都很方便;
最好的季節是秋天,我們去得稍微早了點,紅葉少。晚一周10月17號左右比較好;
溝內的景色一定要有陽光照耀才好看,尤其是那些清澈純淨的海子,在強烈的光照下才能顯現奪目的藍綠色,沒有陽光顏色就出不來,觀感要打折扣。最好看了天氣預報才上路;
2.九寨溝麵積大,景點分散,一天遊完隻能撿重點,而且要乘好幾趟區間車。理想的遊玩時間是滿打滿算的兩天,可以從容地走步道,充分體驗各個海子的美。加之,兩天時間碰到有陽光的天氣幾率要大些。
色彩豔麗,巧奪天工,五彩繽紛,鬼斧神工,超乎尋常,絢麗無比,歎為觀止,奇花異草,人傑地靈,天下第一,山清水秀,引人入勝,
景色宜人,心花怒放,到此一遊,消悶解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