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北京麵條大全】

(2010-05-16 11:07:27) 下一個
身在京城,老北京炸醬麵是一定要吃的。
如果你沒吃過京式炸醬麵,那便和沒去過故宮,沒試過豆汁兒一樣,打心眼兒裏是有了缺憾的。
北京好的炸醬麵館子非常多,而且,每家店都有固定的粉絲和回頭客。
話說我吃的炸醬麵也有好幾家,對於“海碗居”的熱衷卻是始終的。
這源於他家的炸醬麵經年累月的水準在那兒擺著,真由不得人不喜歡這一口。
要說“海碗居”的炸醬麵,處處有著講究。
麵是人工活的擀的,並且是人工手切的;炸醬裏的肉丁是四六肥瘦的,黃醬是百年老字號醬園的。
還有那菜碼,是湊齊了黃瓜,心裏美蘿卜,白菜,芹菜,青豆,青蒜,豆芽和大蒜八樣的。
光是麵好還不夠,他家的京味小吃,如爆肚,灌腸,芥末墩一樣很受歡迎。
還有在“海碗居”的店裏,每個桌上都有一小筐蒜,想吃自己剝,這樣的細節是添了親切和生動的。
更不用提店裏京式的長條板凳,和身著大褂的夥計迎送你時熱情的京腔招呼。
總之,在“海碗居”是能看到店家的用心的。
來這裏,要一份15元的“肉丁小碗幹炸”,就著大蒜吃下去,這感覺是舒坦的。
店址--(增光路總店)增光路甘家口大廈西北側。

坐落於小巷子裏的“戈壁米粉”看似小小不起眼,卻是上過BTV美食節目的明星店。
來這裏的食客不是回頭客,便是慕名前來,人氣自是沒得說。
這家店的創新,在於將貴州的米粉用新疆炒麵的方法烹製出來,所以很是獨特。
炒粉鮮香濃鬱,拌粉口感也很好。
並且份量異常實惠,我隻要了一個12元的小份的雞肉炒米粉,卻還是吃到撐。
配菜可以自行搭配蔬菜,建議搭配芹菜,很好吃,油菜和蘑菇也是不錯的選擇。
同時店裏不定期有自製的飲料,口味是還不錯的,建議品嚐。
牛肉炒粉的感覺比較鹹香,雞肉炒粉則有那麽點魚香式的香甜口感。
再次說明:如果你正常飯量,小份的米粉足夠吃。
店址--四通橋雙安商場對麵有個“超市發”超市,超市西側有條小巷子,進去往裏走就看見了。

據說這家店的老板是BEYOND的超級粉絲,所以將小店命名為“瘋狂BEYOND柳州螺螄粉”。
店裏的每張桌子上都有“瘋狂BEYOND”的字樣,牆壁上亦貼滿了各路食客們支持的便貼。
螺螄粉很筋道,味道很好,原料很豐富。
端上來,一大碗菜菜粉粉的,視覺感上很滿足,酸酸辣辣吃著很可口舒服。
個人認為店優惠的套餐比零點要劃算很多,我吃的是15元的知春路套餐,大碗原味螺螄粉+鹵蛋+豆泡,很實惠。
由於這家店南邊是城鄉倉儲,街對麵則是19中,到了飯點兒學生來就餐的會特別多,建議避開這個時段。
店址--城鄉倉儲向北第一個路口左轉,19中對麵。


下麵這兩家店放一起寫,是覺得這兩家店名都透著一股子親情。
“好嫂子刀削麵”目前在北京已經有好多分店了。
一是幹淨,環境也好,二是味道真的很不錯。
我在“好嫂子”要的是排骨麵,忘了多少錢,反正是10多元錢不到20元。
麵條很筋道入味,大大厚厚的兩塊排骨,看著,吃著都覺得不是一般地實惠和好味。
值得一提的是,他家的豬蹄味道超讚,其他家常菜也做得非常仔細。
店址--(牡丹園店)牡丹園花園東路,牡丹園地鐵路口向北看能看見一個過街天橋,下麵就是。
“姐弟倆土豆粉”打的是河南風味的旗號。
雖然不知道中原人民做出的本味土豆粉滋味如何,“姐弟倆”的土豆粉,我吃著還是蠻好的。
不是很濃,小小深深的滿滿一石鍋,豆芽還帶和土豆粉一起下肚,口感還是喜歡的。
冬天吃,感覺尤為溫暖。
店址--(安定門店)方家胡同一帶,地鐵安定門站向南走,大概7百米。


“甘蘭香湯麵”是某天正饑腸轆轆,後途徑那裏,抱著隨便吃點兒什麽果腹的心態進去的。
而出來的時候,是無論精神上還是胃的飽脹,是都感到了很踏實的。
麵很正,非常正,正到日後吃到同類型的牛肉麵,我都覺得不如某月某個冬日傍晚在街邊的“甘蘭香”吃到的那般滿足。
盡管小菜是一般的,盡管端上來的盛麵的大碗碗邊幾處破瓷有缺口。
但麵的味道卻是可以讓摒棄滿大街連鎖的“XXX牛肉麵”或是“XX拉麵”的。
那滿滿一大碗的麵就著熱湯,那置於麵條之上豐碩的牛肉片和蘿卜,還有那撲鼻的香......
一時間,味蕾是表達出了需求的。
於是,幾滴醋,兩小勺辣椒油,呼哧呼哧吃下,隨即,味覺是有了充實的。
這裏的麵條從大寬到毛細分了好幾種,可按要求點單。
店址--夕照寺街,靠龍潭湖北門,對麵是“華普”光明樓店。


“佬湘婆”賣的是湖南米粉。
第一次來吃到這個的時候,是想起我親愛的婷婷從湖南背來的正宗湖南米粉的。
於是覺到了熟悉,盡管這可能是源自我的主觀臆斷。
我要的紅燒牛肉粉,差不多14元一份,感覺還是很好吃,湯水的味道也正好。
有意思的是,老板是個攝影愛好者,看見拿單反的食客就會很熱情地過來跟你聊天,聊照相,聊相機。
店址--東四北大街,東四六條東四七條之間,“第一樓”附近。
“周記桂林米粉”是我和婷婷第一次見麵時去覓食的店。
因為婷婷姓周,後來我看見這家店,就指著這店和她開玩笑說:誒,你開的店。
婷婷喜歡吃酸筍做的食物,米粉喜歡酸筍米粉,去其他小食店還專門點過酸筍牛肉讓我品嚐。
受她影響,我對酸筍的興趣與日俱增,也日漸喜歡“周記”11元一份的酸辣筍尖米粉。
並且,這家點的辣醬味道很特別,有點酸,並且辣味有些後反勁兒。
店址--(蘇州街店)蘇州街北京地震局這塊兒,旁邊是另外一個麵館,對麵是快客超市。

雍和宮大街上的“秦俑岐山麵”,賣的其實就是臊子麵。
出彩的是麵條,據說是很好的白麵,加了雞蛋揉的。
端上來,挑起麵條看,是能看出透亮的。
臊子很合我的口味,酸鹹款,微微有些辣,加上牛肉末,吃起來很鮮香。
由於臨近著名的旅遊景點雍和宮,這裏生意出奇的好。
午飯時間店裏尤其擁擠,遊客和進香而來的人們魚貫而入,拚桌是常有的事。
8元一碗的岐山牛肉麵我很喜歡,涼麵據說也很好吃。
店址--雍和宮大門往南,戲樓胡同旁邊,朱紅色招牌。


“麵兌麵”和“黃河水陝西名優小吃”之間隔了一條隆福寺街。
先說“麵兌麵”,這家店隻賣萬州肉醬麵,重慶牛肉麵和肥腸麵三種麵,生意卻出奇的好。
麵好是關鍵,招牌的肉醬麵原料足,份量足。
店的環境和氛圍也不錯,日式麵點的吧台,幾組桌椅,緊湊卻潔淨,吧台上有些許綠植和大大的水瓶,感覺很好。
10元一份萬州肉醬麵值得推薦,肥腸麵也很好,牛肉麵的牛肉略硬一些。
店址--地鐵五號線東四站B出口,東四頭條胡同。
位於美術館“三聯書店”旁邊的“黃河水陝西名優小吃”境很簡陋。
麵店小,人多嘈雜,服務可以說基本沒有。
然而人氣卻是很高,飯點兒時候來這兒吃飯,的確蠻頭疼,蠻上火。
大米皮很好,肉夾饃也很好。
我很喜歡布滿黃豆芽的油潑扯麵,10元大大的一碗,辣辣,香香,麵也很筋道;臊子麵也還OK。
店址--美術館“三聯書店對過,店前麵是公交車車站。


下麵這兩家店同在後海-地安門一代,話說那一帶真是有無數大店小店快餐店。
“新川麵館”的總店在距離後海不遠的新街口,我因為去逛後海的緣故,所以經常從後海走去那邊。
和我喜歡的“華天延吉”一樣,這家麵店,也是華天旗下的,所以有著國營的性質,更是不論現在的人怎樣評價店裏的食物,卻承載了許多人的記憶。
“新川”的麵,在我看來概括成一句話,就是麻醬是主宰。
涼麵是麻醬拌,連擔擔麵碗底都鋪著一層厚厚的麻醬。
這樣的口味儼然不是我們熟悉的麻辣鹹香的擔擔麵的味道,卻還是感覺吃著很舒坦。
這裏的麵,都是5,6元一碗,就著他家的醃黃瓜,和免費的麵湯,在北京已經是相當實惠的了。
店址--(新街口總店)新街口北大街,地鐵4號線新街口站出來往東800米。
第一次看見“薏國蓮香麵館”,是在雪鴻哥的BLOG。
說是整個後海地區,吃東西大都高價位,而“薏國蓮香”小店的東西卻是相當平民化的了。
後途徑這裏,進去點了一些東西,吃著很喜歡。
麻辣涼麵6元一碗,很不錯,夠麻,夠辣,順帶提醒各位,要是老板問你能吃辣的不,你往你平時的食辣水平低一格說。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對於辣的熱愛,可就是這樣,在這兒吃麵,我硬是生生被辣得直吐舌頭。
除了麵,這裏的鹵味也不錯,川味家常菜也可吃一吃,老板和人也隨和,待人很好。
店址--什刹海體校後麵,恭王府大門東邊,慶豐包子鋪對麵。


第一次到“茶花妹子過橋米線”,是陪閨密逛後海的時候。
若不是飯點時候門口長長的等餐隊伍,“茶花妹子”小小的門臉,在熙熙攘攘的地安門外大街上並不引人注目。
店裏麵也是小小長長的一條,幾張桌子;然而每次來吃米線,從沒看到過哪張桌子空閑著,足見人氣。
米線很好吃,也許在北京並不是最好最地道的雲南過橋米線,卻是我最願意來吃的過橋米線。
量很大,大到飯量小的女孩子二個人合力吃一份米線足矣。
湯很清淡,沒有過多的浮油,味道也不複雜,喝下去的感覺很溫暖舒服。
配菜很豐盛,端上來時,湯水滾熱,服務員把若幹小碟裏的配菜,飛快地叮叮當當地一個個倒進小鍋裏,一會兒就全都熟了。
要說建議的話,12元大眾米線足夠吃了,16元的秀才米線會有個頭兒不小的蝦;涼菜的話,味道尚可,每日都有特價菜品,可以嚐試。
店址--地安門外大街地安門天意對麵,紫色招牌。


西單那邊的“天下曉富特色粉”不知道是多少人心中好吃的酸辣粉,卻是吃的陣勢最壯觀的酸辣粉。
就在西單中友百貨和明珠百貨後麵那條街上,到處可見舉著白底綠字的紙盒吃酸辣粉的人。
很多人吃,很多人在攤前等;那條街的車水馬龍,有相當一部分是吃酸辣粉的隊伍。
有人說酸辣粉有點貴,7塊錢一碗,但愛吃的人可真著實不少。
辣辣的,麻麻的,一點點花生碎,一點點肉末,粉是筋道有彈性的。
某次我身旁是台灣來的女孩,是很興奮地嚷著“好辣,好Q,好香啊”,然後吃得,嗆得,咳得風生水起,很是熱鬧。
不光酸辣粉,鐵板串也很是香辣;價格小貴,2串3元錢,但我現在喜歡他家的鐵板串甚至勝過招牌的酸辣粉。
我想提醒大家的是,這條街,離酸辣粉不遠有個涼茶鋪。
吃辣粉辣串很容易上火,我一般都是到涼茶鋪買一大杯去火涼茶來喝的,很爽口。
店址--西單中友百貨和明珠百貨東麵後街,西單圖書大廈北向。

愛吃冷麵,記憶中最好吃的冷麵,自然是延吉當地的冷麵。
而我之所以最喜歡“華天延吉”的冷麵,隻因為它是北京最接近正宗延吉冷麵的冷麵的。
由於是國營的館子,這裏的服務和偶爾的味道上的缺失永遠被人指摘。
然而,這不影響我對於這裏的喜愛。
甚至當我還是被爸爸扛在肩上的幼小女童時,我已經是這裏定期來覓食的食客了。
那時這裏還叫“延吉餐廳”,這裏還是長條桌子長條破板凳的大排檔式的麵館。
每到飯點,有無數的人,坐著,站著,甚至蹲著捧著麵碗吃麵。
簡易的涼菜拚盤,紅紅的辣肉,加上冷麵,偶爾爸爸會喝上兩瓶啤酒,這就是那個時候我們一家人一夏最最向往的美味。
清冽的麵湯,紅辣的麵醬;店裏湧動的人流,拿在手裏的等麵票,媽媽和我占座,爸爸取麵。
--這是無論這家店換了什麽名字,換了什麽裝修,甚至麵和當初有了些許出入,卻都無法抹去的記憶。
食物,未嚐不是記憶最最鮮明的載體。
店址--(西四總店)西四北大街西四北二條北向,西四賓館對街。


“西貝蓧麵村”是我喜歡的一家店。
店裏裝修很西北,菜量也很實在。
蓧麵是很健康的食品,除了能做成麵條,還可以做成燒賣,麵魚等樣子。
聽說蓧麵有助於減肥和美容,但不是很好消化,所以盡量避免晚飯吃。
“西貝蓧麵村”的酸菜炒蓧麵是我一直很喜歡的,份量足,很鹹香。
除了蓧麵,他家的招牌菜功夫魚風格有些類似跨燉魚,很香很好吃,同去的朋友都說味道很讚。
羊肉串也很好吃,我還格外喜歡他家的黃米炸糕。
酸奶比外麵賣的酸奶味道稍濃一些,但是個人感覺沒有新疆館子的酸奶好喝。
價格小貴,25元一份酸菜蓧麵,功夫魚40多一份,比較適合大家聚餐
店址--(三元橋店)地鐵10號線三元橋站C出口南銀大廈旁邊,大新華航空大廈A座地下一層。

一向覺得日本是個會吃麵的國度,曾看過一個日本拉麵博物館的電視節目,很是驚豔。
同是日本的料理,麵食卻是一改日餐量少精致的一貫路線,在份量上很是讓人滿意。
北京現在有很多日式麵館,“麵吧”和“宮崎家日式拉麵”是我比較喜歡的兩個。
“麵吧”位於著名的1949院內,是1949眾多主題餐吧的一個。
外表看就是普通廠房的樣子,還有個巨大的鐵門,開門卻發現別有洞天。
潔淨的吧台,西裝革履的店長,身著和式衣衫的大廚會抬頭和你招呼。
麵很好,“招牌牛肉麵”套餐42元一套,卻是白家社區內最為價廉的餐飲了。
用料很豐富,牛腩,牛肚,牛筋,都很香,麵條也很筋道,配上小菜和烏龍茶,這個價位還是劃得來的。
或者說,這裏是將麵出了精致的氛圍的,服務,環境遠遠高於於普通的麵館,讓人覺出了品位來的。
難怪很多晚上在這裏吃麵的人,一邊吃麵一邊談生意,想來,是覺出了好的。
店址--三裏屯南富國廣場後麵著名的“夜宴”旁邊,1949院內。
紅廟這邊的“宮崎家日式拉麵”是一個不太起眼的路邊小店。
進門,老板和服務員會大聲說著日語的“歡迎光臨”,然後引你入座。
店裏的裝修有些像日式的居酒屋,麵積不大,牆上出了裝飾畫,便是手繪的這段時間的特價菜品。
同去的朋友要了18元的宮崎拉麵全部入,我要了21元的蘸麵,量都很足。
蘸麵味道很好,蘸汁味道很足,朋友的拉麵也很好吃,兩大塊肉看上去很有食欲。
店址--金台路金台裏一帶,KFC往南,星巴克咖啡旁邊不到10米。

萬達廣場的“PHO88越南河粉”因著周圍都是辦公樓的緣故,一到中午便全是附近大廈的上班族在此用餐。
老實說,我對越南菜的感覺一般,總覺得普遍口感很寡淡。
而“PHO88”的越南粉,我吃著感覺有些滋味的還是沙爹牛肉粉。
很大的一碗,河粉很細,足夠吃,20多一碗,也不覺得貴,西貢蝦卷味道很好。
店址--萬達廣場15號樓一層,旁邊是7-11和物美小超市。
意大利麵恐怕是所有外國麵裏最出名的了。
不過自從自己開始做肉醬意麵後,很好在外麵覓食的時候吃這個,總覺得外麵做的沒有自己做的實惠。
“意粉屋”卻是喜歡的,盡管這樣的喜歡,是花了近半百的價位換來的。
店如其名,主打各式意大利麵,我要的是48元的拿破侖海鮮意麵,算是這家所有意麵中比較貴的了。
其他的意麵均價大概在30~40元,並且用料都很豐富。
拿破侖海鮮意麵賣相很好,撥開麵,可見足量的魚肉,貝肉,蝦,和洋蔥等配菜,口感也很香甜。
店裏的裝修很明快,服務也很好,逛街小憩,約會商談也都是適合的地點。
店址--金源時代廣場西側貴友區北麵。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