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backchina.com/viewnews-121040-gb2312.html
美貧富差距拉大 學者呼籲重建中產階級政治基礎
最近出版的美國雙月刊雜誌《外交事務雜誌》,刊登了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和公共事務教授羅伯特-利伯曼的署名評論文章“為何美國富人越來越富”,以下是 文章內容:
美國日益增加的不平等長期被歸因於無法阻止的市場力量。但耶魯大學教授雅各布-漢克和英國經濟學家保羅-皮爾森稱,這實際上是國會政策有意識向富人傾 斜的直接結果。
美國富人變得更富有占據財富從8%增長到20%
美國失業率目前依然保持在10%,這是30年來的最高紀錄;喪失房屋抵押贖回權迫使數百萬美國人失去房屋;美國民眾真實收入比大蕭條以來任何時期下降 的速度都快,而且幅度更大;許多人擔心丟了工作,那些安全、報酬高、機會多的工作,一去不複返。
但與普通人的痛苦相反的是,那些最富有的美國人卻變得更富有。2009年,盡管普通人的收入在下降,但美國5%的富人的平均收入在增長,這種趨勢40 多年來未發生太大變化,與之相應的中產階級和底層民眾收入的停滯。1%富人占據的總收入份額已經從1960年的8%增長到今天的20%。這就是雅各布-漢 克和保羅-皮爾森稱之為“贏者通吃的經濟模式”。
這絕非一個健康社會所應有的特征。目前這種經濟不平等已經達到上世紀經濟大蕭條以來的最嚴重程度,它在美國富人和窮人中滋生出政治兩極分化、猜疑甚至怨恨,扭曲了民主政治體係的運轉,可以說,這種經濟的不平衡比其他發達國家都要嚴重,甚至從某種程度上說,已經淪落到加納和土庫曼斯坦一般的程度。
國會偏袒富人的政策結果
漢克和皮爾森認為,這種不平等不是市場力量的自然結果,而是公共政策中經濟變革效應擴散的結果,富人成為直接受益者。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很多重 要的政策改變都向富人傾斜。國會采取對高收入者減稅、放寬對資本收益和其他投資收入控製的政策,導致最富有美國人獲得暴利。隨著商業力量的增加,公會很難組織工人獲得相關補償;公司的管理政策讓高管們坐收巨額紅利,而無視公司的表現;缺乏監管的金融市場讓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創造出更多令人眼花繚亂的金融手 段,讓本就富有的經理人和投資者變得更加富有,而住宅所有者和領取養老金者陷入危險。
在某些方麵,這些政策改變源於國會山,比如裏根和小布什的減稅政策。他們廢除了銀行與投資公司之間的“防火牆”,創造了花旗等強大的金融怪獸。漢克和 皮特森的第二個重要觀點是,許多主要政策改變都是“贏家通吃經濟模式”的結果,即製定的政策有時未能達到預期目標,產生“偏離”。美國的分權體係對這種 “偏離”特別有益,因為美國的政策一旦製定,很難被推翻或者進行修正。
經濟和政治體係陷入“贏者通吃”困局
漢克和皮特森收集了大量相關數據,他們發現不僅是美國經濟,就連美國整套政治體係都陷入“贏者通吃”的規則。他們稱美國政治正在喪失多數決定原則的民 主遊戲,而是“有組織戰鬥”的戰場,這些不同的組織正在決策過程中爭奪影響力。而且,他們希望能夠盡量抵製民眾力量在公共決策中的力量。
漢克和皮特森可能對美國中下層階級的不滿情緒有所低估。從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人對政府的不信任感開始增加。總統要求他們參加打不贏的遙遠戰爭 (越戰),總統因醜聞被迫辭職(尼克鬆水門事件);盡管民權運動取得勝利,但美國城市中的種族裂縫依然未填平,民主黨與共和黨在種族問題上的分歧加大。共和黨成了白人、富人的代表。
即使在奧巴馬時代,種族不平等依然是一個尖銳而難處理的問題,種族怨恨的力量加上對政府拋棄中產階級的不滿,已經感染了今天的美國政治,茶葉黨運動就是例證。漢克和皮特森指出重新重視中產和底層階級的利益,以此作為美國政治結構重建的根基,除此之外別無良方,眾多的中產和底層階級才是社會穩定繁榮的基 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