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原則地發怒
正確的信念引導正確的行動,正確的行動導致成功,生活就是這麽簡單。
——奧裏森·馬登
曾見過兩個成年人在街頭打架的場麵:他們倆個互相廝打在一起,很快,兩塊斷了表帶
的手表和幾粒衣服扣子相繼滾落在地上。
在餐館裏,兩個人由於一句話說得不投機,便大打出手,其中一個人狠狠地給另外一個人一拳,那人便倒在了椅子上。這時,聽見椅子哢嚓一聲,斷成了兩截。
現在,當你盯著自己的手表和椅子時,是否會這樣想:“這手表看起來也夠結實的,在玩的時候,無論怎麽不在意,它都不會掉;還有椅子,一個大胖子坐上去都不會壞,可為什麽在打架的時候,它們就那麽不經用?”
最後的答案是:原來,這些用品都是為那些理性的人做的。再結實的東西,隻要碰到不理性的使用,都會變得脆弱無比,經不起折騰。問題是,人畢竟是人,是人就有情緒,一旦因某事而產生了情緒,發怒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挪威首都的維格蘭雕刻公園裏,數百尊雄偉壯觀的雕塑,佇立在中央甬道的兩側。公園的中心點是那聳入天際的名作———“生命之柱”。其中有一個不過三尺高的小銅像。那是一個跺腳捶胸、嚎啕大哭的娃娃,是公園裏著名的“怒嬰像”。
孩子高舉著雙手,抬起一隻腳,仿佛正要狠狠地踢下去。盡管那隻是個銅像,但卻非常生動,好像能聽到他的聲音、感覺到他的顫抖。
他明明是在發怒,為什麽還那麽可愛呢?
或許由於他隻是一個小娃娃吧!隻是被激起了本能,點燃了人類最原始的怒火。
電影《活著》中,葛優在片中飾演的敗家子,把全部家產都輸光了。債主找上門,要敗家子的老父簽字,把房子讓出來抵債。敗家子的老父非常平靜地看著借據說道:“本來嘛!欠債還錢。”然後冷靜地簽了字,把偌大的產業讓給了債主。在一切事情辦妥之後,老人在轉身的瞬間臉色突然大變,渾身顫抖地追打自己的不孝子。
電影中的老人動了怒。他是在該發怒時動怒的,並且控製住自己沒有當著外人的麵發怒。
老人的那種克製與冷靜,讓人感覺到了理智的威力。
隻可惜,在這個世上,能有幾個人可以把發怒的原則、對象和時間,分得如此清楚?
洛克菲勒刺激律師憤怒不管他是平凡的人還是偉大的人都應該學會有原則地發怒。
有一次,洛克菲勒在某案件中受審時,因為在麵對對方激情的詢問時持平和的態度和做不動聲色的答複,使他贏得了這場官司。那個質問的律師在態度上似乎明顯地懷著惡意,如果洛克菲勒也發怒,本來也是人之常情,不過他太聰明了,沒有那樣魯莽,而是有原則地發了怒。
“洛克菲勒先生,我要你把某日我寫給你的那封信拿出來!”那律師用一種很粗暴的聲音說。這封信是質問關於美孚石油公司的許多事情,而這些事件那個律師在法律上並無權利去質問。
“克菲勒先生,這封信是你接的嗎?”法官問。
“我想是的,法官。”
“你回那封信了嗎?”
“我想沒有。”然後他又拿了許多別的信出來也照樣宣讀了。
“洛克菲勒先生,你說這些信件都是你接的嗎?”
“我想是的,法官。”
“你說你沒有回複那些信嗎?”
“我想我沒有,法官。”
“你為何不回複那些信呢?你認識我,不是嗎?”那律師問。
“啊,當然,我從前是認識你的!”洛克菲勒所答複的這句話如此之明顯,以致那律師氣得差不多要發狂了。全庭寂靜得毫無聲息。而洛克菲勒坐在那裏絲毫不移動一下。
不要因為別人發怒你便怒不可遏。要知道那正是你應當冷靜的時候。芝加哥第一國家銀行董事會會長維特摩亞說:“如果某人發怒,我總覺得對於我自己的地位反而有幫助。”
如果你想要發怒的時候,便先想想這種爆發會發生什麽影響。如果你曉得發怒必定會有損於你自己的利益,那麽最好約束你自己。無論這種自製是怎樣的吃力。如此說來,一個人永遠都不可發怒嗎?這也不然。有許多人就是對於這一點想錯了。他們舉出許多例子來說明發怒是不好的,於是結論以為一個人永遠都不可發怒。這是錯誤的。那是因為我們容易誤用憤怒,並不是我們就因此而永遠不發怒。所以發怒應視時機,憤怒在人生中有一種很高的價值,用得得當就是很好的東西。
天才的大人物,曾經駕馭過別人,勝過一切阻礙其發展的力量,是靠的他那種大怒的脾氣的幫助。熱烈的情緒是包含著能力的。鐵路大王喜爾先生就是一例。當他發怒的時候,一切的人都要躲避。他忍受不了那些無能的人;庸碌之徒必須躲開他。對於無能的人,包括懶惰的、無頭腦的、特別是不可信任的,他的憤怒時常發出來。這些人在他到了狂風之前都各自趕緊躲避,於是他便安靜下來。他對於努力的人,非常溫和親近;他們總遇不著他那憤怒的狂風,總不會聽見他說一句粗語。
當你發怒的時候要記著這個原則:你是要做一件有目的的事。不可壓製一切行為,因為壓迫反而增加緊張,會令人受不了的。你要是做一件事,那麽這件事就必須要有價值。約束憤怒並不是壓迫憤怒,而是把憤怒導引為一種行動,以增進自己的事業。
以理性代替衝動
極少數人有理智,多數人有眼睛。
——查爾斯·丘吉爾
衝動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來自潛意識的壓抑,有時候因某些事情招惹了自己,一時的生氣就會引起一時的衝動;另一類就是來自“神聖內我”,即無意識的智能及知識。現代人對衝動存在著許多的誤解,他們大多從“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及“人有邪惡的天性”等觀點出發,因此,來自內心的衝動被認為是違反理性、造成動亂或破壞人際和諧及社會秩序的根源。我們也常在社會新聞中看到這類消息:某人一時衝動,犯下大錯,等恢複理智時為時已晚。
一般而言,理性思考是很好的習慣,能夠幫助我們評估一些現實情況,采取一個有組織、
有效率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但是當理性運用過度,讓人變得顧慮太多、內心充斥著害怕失敗的恐懼以及失去自信、舉棋不定時,理性會反過頭來壓抑我們內心情感的表達,令我們覺得不好意思,害怕被嘲笑、被拒絕。
此時,理性就應對表達情感的衝動讓步。說出你現在內心的感受,隻要你是出於善意、真誠及真實,就算被拒絕、被嘲笑又如何?至少你勇敢地表達過。你一定得樹立這樣的人生觀,不然的話等你年老時,再想想你度過的一生,肯定會給自己留下許許多多的遺憾和懊悔。
理性還會時常壓抑住你內心想與人溝通的那種衝動。
當我們感覺自身和別人存在著誤解,或別人不顧你的感受,一再侵犯你的個人界限、令你感覺不舒服的時候,此時你的內心升起一股想和對方溝通的衝動,你會希望說清楚、講明白,想去澄清誤會,告訴對方事實並非如此。
但是,此時你的理性又開始說話了:“怎麽!他要誤會你就讓他誤會去,我可不想再去向他解釋些什麽,何況解釋也沒什麽用。”另外,你或許是個害怕破壞表麵和諧、害怕引起衝突、不願表達自身真實感受、怕得罪別人的老好人。表麵上看起來大家都是和和氣氣的,什麽事當麵都不講,其實你氣得要死,恨得咬牙。
這樣,你的理性強壓下你想與人溝通的衝動,於是你們之間的誤解及鴻溝愈加擴大。如此不斷累積,最後遭遇的是“溝通已成絕望”的無底深淵。隨著問題的愈來愈大,事情變得愈來愈令人不可忍受。此時,想溝通的衝動終於透過層層的壓抑,慢慢地轉成了想要打人、罵人,甚至想要開車撞人、拿刀砍人的衝動。
賽斯在《個人與群體事件的本質》這本書中提到,人們預期自己的動機會是自私的,因為大家都這麽說,而當碰到與自己不友善的動機時,甚至可能會聊以為慰,至少有一點,那就是自己還是正常的。這是一個多麽可悲的扭曲現象啊!
以上所說正是造成人們潛意識出錯以及混亂的原因。但是,問題並非出在潛意識本身,而是“意識心”自己的錯誤觀念及理性過度壓抑所造成的。因此,由這類潛意識傳來的衝動我們是不能盲目跟隨的,而是要做進一步的醒悟及自我覺察。想一想自己是否經常壓抑想與人溝通及表達真實感受的衝動?是不是不信任自己天生就是善良的,天生就渴望去做有益人類的利他行動?正如賽斯所說:“作為一個人,不但必須要行動,而且還必須要有建設性的行動,他還覺得自己是向善的一個目標而行動。”這樣做,多棒啊!
理智與衝動俗話說,“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這句古訓無時不刻在教育著我們應當理智地麵對所發生的事情,不要因為一時的衝動而給自己留下終身的悔恨。
人生一世,世事變化無常,如何麵對所發生的事,是理智的處理,還是衝動地解決,並非人人都能分寸有度地把握。
古語雲:“人以類聚,物以群分。”理智的人在遇到問題時,理智對待無聊煩惱,像對待蛛網一樣將其輕輕拂去。如果你能想得開,就把煩惱當成是庸人自擾,是生命的浪費吧!
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遇事要理智而不衝動,頗為不易,但自尋煩惱,衝動報複也不可取,隻圖一時痛快真切。個性是舒展了,激情憤慨也釋放了,卻如同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是一個道理。所以,提倡理智,摒棄失控衝動,讓無聊尋釁滋事者無生存土壤,自討沒趣。
麵對繁雜的生活,又有多少人會想到人生寥寥數十年,可用來懺悔、自責的時間有幾多。
人世間又去哪裏尋覓因衝動失控而帶來的終生無法彌補的悔恨、遺憾。
古往今來,均有“遇事三思而後行”的警寄語,但是有多少人謹遵古訓呢?失控後衝動所帶來的結果是不可預知的,麵對生存中的一切變化,要學會忍耐,忍耐鍛煉人的毅力,陶冶人的性情。
理智者不幻想一帆風順;堅強者不畏懼風急浪惡;勇敢者不膽怯坎坷崢嶸,理智地對待現實生活,明天才會更加美麗如畫。
變_______壓力為動力
與人共事,要學吃虧。俗雲:終身讓畔,不失一段。
——左宗棠
在很短的時間內培養出了幾位長跑冠軍,加拿大一位長跑教練因此而聞名於世。有很多人來他這裏探詢他的訓練秘密。誰也沒有想到他成功的秘密居然是因為有一個神奇的陪練。
而這個陪練不是哪個人,而是一隻凶猛的狼。
因為他訓練的隊員從事的是長跑項目,所以他一直要求他的隊員從家裏來時,一定不要借助任何交通工具,必須自己一路跑來,並把這項內容作為每一天訓練的第一課。他的一個隊員速度一直練不上去,每一天都是最後一個到來,但他的家不是最遠的一個。他甚至都想告訴那個隊員讓他改行去幹別的,不要在這裏再浪費寶貴的時間了。但是突然有一天,這個隊員竟然比其他人早到了20 分鍾!他知道他離家的時間,算了一下,之後驚奇地發現,這個隊員那天的速度可以超過世界長跑紀錄。當他見到這個隊員的時候,這個隊員正氣喘籲籲地向隊友們描述著他那天的奇遇。原來,他離開家沒多長時間,在經過那一段隻有5 公裏的野地時,他突然遇到了一隻野狼。那隻野狼在後麵拚命地追他,好像要把他吃掉的樣子。於是他拚命地在前麵跑,野狼竟然被他給甩下了。
教練於是決定選擇狼做隊員的陪練,那個隊員能夠取得超常的成績,不就是因為那隻野狼嗎?其實,也正是因為那隻野狼,使這個隊員把自己所有的潛能都發揮了出來。從此,教練就聘請了一位訓獸師,又找來幾隻狼,每當訓練的時候,就把狼放開。沒有多長時間,他的隊員的成績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一直以來,日本的遊泳運動都是處於領先地位的。據有人說,他們的訓練方法非常神奇。
有一個到過日本遊泳訓練館的人驚奇地發現,日本人在遊泳館裏養著很多鱷魚。後來他探詢到了這個秘密。幾天沒有吃東西的鱷魚見到活生生的人,馬上獸性大發,會拚命地追趕運動員。雖然運動員知道鱷魚的大嘴已經被緊緊地纏住了,但他們看到鱷魚的凶像,還是會條件反射地拚命往前遊。
無論是加拿大人還是日本人,他們都掌握了這樣一個道理:敵人的力量會讓一個人發揮出他平常所不能夠發出的巨大潛能,創造出驚人的成績。尤其是當敵人強大到足以威脅你的生命的時候。敵人就在你的身後,你一刻不努力,你的生命就會有萬分的驚險和危難。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中的許多人常常會犯這樣的致命的錯誤:他們總在詛咒自己的敵人,並且生敵人的悶氣,或者總是在慶幸自己沒有遇到一些可怕的敵人,或者因為自己遇到了敵人而失魂落魄。其實這種想法完全錯了,我們應該為自己有一個敵人或者是強大的敵人而感到慶幸,為自己遇到一些艱難的境遇而慶幸,因為這正是你脫穎而出的機會。
應當感謝你的敵人,感謝他們讓你生氣,也正是因為他們,你才變得偉大。
當你將生氣所產生的活力運用到有建設性的努力上時,生氣的確可以激發出很多有價值的行動;但你若將生氣用在隻具破壞性的行動上,那麽生氣就會將你的活力消耗殆盡。
所以,你應當學會把生氣用在對你有利的一方麵,讓它能夠得到有益的釋放。
放棄也是一種美德
懂得適時舍棄的人,永遠不會讓你真正地失望。
——約翰遜
“學會放棄”是很容易就寫出的四個字,但要真正地做起來,就沒有那麽容易了……或許是天性使然,或許是虛榮心在作祟,骨子中那份追求完美的情結總是深深地嵌進我們的心靈深處。我們根本就舍不得放棄,舍不得放棄這凡塵俗世中的種種誘惑,即使明知道是隨風易逝的流雲,明知是不可挽留的歲月,可是仍然會癡心地守望著,傻傻地等待著、等待著……當我們追求得太多太多的時候,反而忘記了一條人生最起碼的原則———放棄。
放棄!閉上眼睛時,常常想象那些被放棄的很可能給自己帶來的輝煌,然後聽見自己的心在滴血。但請你清醒一些,所有的一切都隻是可能,我們不能因為可能有的假象而死死抱住所有。
紅梅放棄了與百花爭豔,卻贏得了傲雪淩霜的千古美名;隱者放棄了爭名逐利的世俗,最後換回了生活的寧靜與淡泊;就是比爾·蓋茨也是因放棄了正在選修的計算機課程,最後才成為了世界首富。不是嗎?人生真的要有所取舍的啊!
學會放棄!摘不到的鏡中花,撈不到的水中月,既然明明知道是幻夢一場,何必不早些時日放手呢?為何還要死死地纏在手上?人的心能負荷多少重擔?為何不留一些空白給自己選定一個一生追求的理想呢?
既然人生隻有所失才能有所得,既然上帝已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門,我們為何還要執著地、死死地站在窗前,用鉗子去撬那扇比金剛石還要堅硬的窗子呢?
放棄也是一種美,隻有這樣,心中的傷口才比較容易愈合,即使留下傷疤,也會使自己的心變得有棱有角,變得更加的堅忍不拔!
是啊,學會放棄才能使自己真正地懂得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隻有痛苦地放棄才能使自己卸下包袱輕鬆前進。
一身傲骨的梅放棄了在明媚的春光中與百花爭春的機會,而獨自在蝶寒斂翅、花冷不開的臘月怒放,於是,皚皚白雪的天地間有了“清香滿乾坤”。我們把這種放棄稱之為美,美在高潔、素雅。
孟母放棄了三處阡陌交通、熱鬧繁華之中的房屋,一次次地大費周折,不惜旅途勞累擇鄰而居,最終因教子有方而傳為一段佳話。同樣,我們也把這種放棄稱之為美,美在明智、高遠。
在火車上旅行的甘地,當一隻鞋不小心從窗口掉落時,立即果斷地將另一隻也扔出窗外,好讓路邊的窮人能撿到一雙完整的鞋子。我們把這種放棄也稱為美,美在無私、善良。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的陶淵明放棄了官場的明爭暗鬥、追名逐利,選擇了“種豆南山下”的歸隱生活。這種放棄,我們認為美,美在清新、純樸。
大江東去,世事沉浮,曆史的車輪在不斷地前行著,紅塵的喧囂同樣一刻也未曾停止過。
都市中,人們在匆忙地前行,為一些所謂的金錢、名譽而忙碌著。這樣殘酷而冷漠、激烈而又仿佛不動聲色的角逐,令無數人身心疲憊。當你的天空不再廣闊、目光不再清晰時,不要再無休止地進行追逐了。放棄吧,因為放棄也是一種美。
放棄自己很久以來漠然的表情,用真誠的笑臉對待周圍的每一個人,你會發現原來生活是如此的美好!
曾有這樣一句話:握緊雙手,那麽裏麵什麽也沒有;還是伸開雙手吧,那麽將會擁有自己想要的一切。
頑皮的小猴子看到井中美麗的月影,便想撈出據為己有,無論怎麽努力,那輪美麗的銀盤在手指觸水的瞬間總會支離破碎。事實上,這種苦苦的追求根本沒必要,還是放棄比較好。
因為隻要伸出雙手掬一捧清水,那麽月亮的臉就笑在自己的掌心了。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在起程之前如果背負得過多,起程時就不會那麽輕鬆。隻有選擇放棄,才會享受到美好的人生!
一個叫小冉的女人,她是一個追求十全十美的人。不管做什麽事情,小冉都希望做到最好,達到自己想象的程度,如果實現不了,她的情緒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比如,她在大學參加歌詠比賽時,學校要求都穿白襯衣,但她沒有白色的襯衣,她的男朋友說負責給她借一件。因為小冉是領唱,所以到比賽那天,她一定要光彩照人。就在比賽的前一天,男朋友為她拿來了一件白襯衣,但那件白襯衣居然是髒的。小冉當場就大發雷霆,還痛哭了一場,覺得自己十分委屈。
沒過多久,小冉和男朋友就分手了。
生活中一般來說期望值越高,失望率也越大。如果自己把目標設定得過於遠大,通常最後的成效都不如預期。由於達不到設定的目標而產生不良的情緒,這完全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如果想改變自己的情緒,那麽就應該明白:這個世界本身就不是十全十美的世界,自己的生活也是如此。任何時候都應該學著放棄不必要的東西,隻有學會了放棄,才能輕鬆地起程。
放棄不但是一種美,而且放棄其實就是一種選擇。
麵對一道數學題,你必須學會放棄錯誤的思路;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你必須學會放棄不適合自己的道路;麵對失敗,你必須學會放棄懦弱;麵對成功,你必須學會放棄驕傲;麵對公共利益,你必須學會放棄私欲,堅決維護;麵對老弱病殘,你必須學會放棄冷漠,實施救助……我們隻有在困境中放棄沉重的負擔,才會擁有必勝的信念。放棄我們必須放棄的、應該放棄的,我們才可能更多的擁有。因為隻有虛懷若穀,才可能呼風喚雨,吞雲吐霧;隻有浩瀚如海,才可能不擇江河,千古風流。因此,在這個意義上說,學會放棄,甚至比擁有更重要。
當我們遇到魚與熊掌不能兼得的同時,我們要學會放棄;芝麻和西瓜沒有足夠的時間一起撿拾時,我們要放棄。記得有一位大學教授曾向聖地亞神父問道。神父先是以禮相待,卻不說道。他將茶水注入這位客人的茶杯,水溢了,神父還在不斷地注入。直到這位教授忍不住提醒時,神父才停住。神父說:你不先把自己的杯子倒空,讓我如何對你說道。大學教授恍然大悟。難道聖地亞神父不是在告訴我們,學會放棄才可能重新擁有嗎?事業中是這樣,生活中也是這樣。有時候,放棄不僅僅需要勇氣,更需要一種智慧。時代不同了,放棄的方法,放棄的內容不盡相同。麵對新的實際,需要我們在事業和生活中好好學習,好好把握。
天上不會掉餡餅,地上卻到處都有需要我們繞過去的坎坷。放棄決不是一種簡單的減法,放棄甚至就不曾是減法。我們首當其衝要學會的,也許就是放棄自己仍然抱定的舊的思維模式。
下棋時,前一次勝利的走法,或許就是這一次失敗的根源。誰先衝破定式,放棄定式,誰就可能贏得新的勝利,創造曆史。聶衛平在應氏杯上的失敗,固然有身體等諸多方麵的原因,背負中日圍棋擂台賽上勝利後公眾的期望,放不下棋聖“架子”,恐怕是真正失敗的重大原因。
放棄是一種美、是一種選擇,放棄更是人生的一種智慧。
人生在世,都在爭取與切美好的東西,學生要爭取更好的成績,考上好的學校。教師要爭取教出更多的好學生,桃李滿天下。農民每天要 爭取更好的收成。工人爭取獲得好的效益。
商人爭取生意興隆,多獲利潤。人人都想爭取得到更好的物質享受,向往人生事業的輝煌。
然而。現實生活中許多方麵。我們不得不放棄眼前的利益。或許我們能有更大的收獲。
放棄失敗,我們才能成功。暫時的放棄就 能享受另一種優美。不懂得放棄,時時刻刻都會有著生活的壓力。
曾有一個富商,身帶許多金條。乘船遠洋去國外創業。途中船撞冰山受損。須放棄 所有的重物。富商不願意放棄幾箱重金。結果船沉人亡。這則故事說明,人生就是一種旅途,一種不斷放棄又不斷吸收的行程。前進中,我們往往會割舍許多如同生命的東西。
放棄是人生的一種睿智,學會放棄是一種超越,學會放棄也是人生的一種最高境界。
向往人生的事業輝煌,就要放棄人生的安逸與享樂。向往友情的長存,就要放棄心中自私自利的欲望。向往人生的淡泊明誌,就要 放棄名利爭奪。向往和諧社會,就要放棄一些矛盾衝突和鬥爭。
放下就是快樂
個人欲望是永不知足的,滿足一個願望,接著就產生新的願望,如此衍生不息,永無盡頭。
——叔本華
宋朝的呂蒙正,被皇帝任命為副相。第一次上朝時,人群裏突然有人大聲譏諷道:“哈哈,這種模樣的人,也可以入朝為相啊?”可呂蒙正像沒有聽見一樣,繼續往前走。跟隨在他身後的幾個官員卻為他鳴起不平來,紛紛拉住他的衣角,一定要幫他查出究竟是誰敢如此大膽,在朝堂上譏諷剛上任的宰相。呂蒙正卻推開眾人說:“謝謝你們的好意。我為何一定要知道是誰在背後說那些不中聽的話呢?如果一旦知道了是誰,那麽一生都會放不下的,以後還怎麽處理朝中的事?”
呂蒙正之所以能成為大宋的一代名相,其根源正是他具有能放下一切榮辱的胸襟。
生活中,我們要學著放得下,隻有放下一些不必要的東西,才能輕裝上陣。
在人生的旅途中,一個人如果喜歡把自己所遇到的每件東西都背上,身上負重,就會感覺特別累,說不定哪天會因身體難以擔負如此沉重的東西而停止不前或倒地不起。就像在車站,我們看到走得最累的都是那些背著大包小包的人。這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隻有攜帶越少才會越輕鬆。一個人越是淡泊名利,精神就越自由。
何謂名利?名利就是個人的地位和利益。大到名人高位,小到平民百姓,都有自己的名利。荀子說:“人之性,生而好利。”可見,名利在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然而,不用正當手段追逐個人名利,不但無名,有時還會損壞名聲;不但無利,有時還會因此而失利。
放得下功名、利祿,就會感覺輕鬆無比。
淡泊,使人輕鬆,可以使人感受到從內心發出的快樂;淡泊,使人對世事有一種旁觀的心態,靜觀變化,不改最初的信念;淡泊,使人保持了赤子之心,感情純正,該愛時敢愛,該恨時敢恨,不會讓真性情順從於他人的眼色。
放得下一些不必要的東西,就是淡泊。
對於一個人來說,什麽才是真正的快樂?別人的快樂就是自己真正的快樂。因此,我們應該先讓別人過得快樂,應該學會放得下一些不必要的、阻止快樂的“絆腳石”。
放下是福
拿得起放得下是一種心態,一種對待生活的態度,一種減輕壓力的方式。
現今世界瞬息萬變,個人的社會地位、工作環境、生活條件、人際關係、角色行為、心理功能、健康狀況等都在隨時發生著變化,麵臨人生道路上每一個極為重要的轉折點,我們能否麵對人生,適應已經變化了的客觀現實,是每個人麵臨的嚴峻挑戰。麵對如此的高壓,
我們隻有做到拿得起放得下,才能胸懷坦蕩,對待自己的人生才能做到從容不迫,積極應對。
我們大多數人有時會從別人嘴裏聽到關於“心情不好”,“壓力大”的感慨。其實,壓力大小與否,因各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之強弱而特定。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來自各方麵的精神壓力隻會增加,不會減少。我們懂得生命注定是要承受負荷的。年少時在成長中苦惱,中年時為生活而奔波,老年時為小輩而操心。而在得失麵前,我們自問有無壓力呢?
得到的又丟失了——心不安;人有我無——心失意;當艱難的跋涉過後,自己神往的東西還是遙不可及——心彷徨。人家給個熱情的微笑,就像收獲了一個大晴天;要是別人不經意的冷落了一下,心裏馬上就七上八下。總之,生活就是這他樣子,誰又能斷言自己杜絕得了這些偶爾的愁煩。
有句人生箴言說得好,“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戰勝自己,確實很難。用通俗話說,就是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而事實往往是,好多事我們拿起後不見得能放得下。“拿起來千斤,放下去隻有四兩”說得也是這個理。這一拿一放,把如何對待壓力詮釋得很形象和透徹了。
我們要學會將壓力常常放下,工作累了;事業不順;抑或遇到生活難題時,在前行的路上劃個逗號,歇一歇,重新洗滌自己的心思見解,自然會心靜而後能慮,深慮而後能得,煥發起精神,再去輕鬆的麵對新的壓力,保持一種積極的生活狀態,迎接生命的每一天。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偷,某天夜裏潛入一位神甫的家裏行竊,恰巧被正在祈禱的神甫發現,於是神甫就對他曉以大義:“放下你手裏的東西吧,現在回頭還來得及,上帝還原諒你的所作所為,要不然,天堂的大門,將永遠為你關閉。”
誰知,小偷說:“天堂的門要關閉,就讓它關吧,反正我的專長就是開門。”
其實,每天發生在我們生活周圍的很多悲劇,往往就是無法放下手中已經擁有的東西所釀成的:有些人不能放下金錢,有些人不能放下愛情,有些人不能放下名利。如果你能夠領悟“放下”的道理,你將會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因為隻有懂得放下,才能掌握當下,心中的那扇天堂之門,才會為你敞開,人生在世,不把一些很重的東西放下,你的人生行囊將會沒有空間,去擱置你真正需要的東西。
在我們生活中“放得下”主要體現於以下幾方麵。
第一個方麵,情能否放得下。
人世間最說不清道不明的就是一個情字。凡是陷入感情糾葛的人,往往會理智失控,剪不斷,理還亂。若能在情方麵放得下,可稱是理智的“放”。
第二個方麵,財能否放得下。
李白在《將進酒》詩中寫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如能在這方麵放得下,那可稱是非常瀟灑的“放”。
第三個方麵,名能否放得下。
據專家分析,高智商、思維型的人,患心理障礙的比率相對較高。其主要原因在於他們一般都喜歡爭強好勝,對名看得較重,有的甚至愛“名”如命,累得死去活來。倘然能對“名”放得下,就稱得上是超脫的“放”。
第四個方麵,憂愁能否放得下。
現實生活中令人憂愁的事實在太多了,就像宋朝女詞人李清照所說的:“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憂愁可說是妨害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狄更斯說:“苦苦地去做根本就辦不到的事情,會帶來混亂和苦惱。”泰戈爾說:“世界上的事情最好是一笑了之,不必用眼淚去衝洗。”
如果能對憂愁放得下,那就可稱是幸福的“放”,因為沒有憂愁確是一種幸福。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讓我們一起來學會“放得下”,
一起來共享“放得下”的養生福份吧!
激怒對方吐真言
聰明的人並不是何時都聰明。
——愛默生
俗話說,憤怒之人易吐真言。當我們看完以下兩個故事,對這句話會有更深的理解。
1812 年拿破侖侵俄戰爭失敗後,俄、英、普等國組成反法同盟軍,開始反攻。拿破侖雖取得了一些戰役的勝利,但總的趨勢每況愈下。法國的盟國奧地利一麵積極備戰,一麵以停止結盟相威脅,提出了種種條件,遭到拿破侖的斷然拒絕。
1813 年7 月,拿破侖在德累斯頓的馬爾哥和宮會見奧地利使者梅特涅。他想借此機會威脅梅特涅,並探聽他最近和沙皇會談的結果。拿破侖腰懸寶劍,腋下挾著帽子,威儀十足地接見梅特涅。說了幾句客套話、問候了弗蘭西斯皇帝後,他麵孔一沉就單刀直入:“原來你們也想打仗。好吧,仗是有你們打的。我已經在包岑打敗了俄國,現在你們希望輪到自己了。
你們願意這樣就這樣吧,在維也納相見。本性難移,經驗教訓對你們毫無作用。我已經三次讓弗蘭西斯皇帝重新登上皇位。我答應永遠和他和平相處。我娶了他的女兒。當時我對自己說:‘你幹的是蠢。’但到底是幹了,現在我後悔了。”
梅特涅看到對手火了,忘掉了自己的尊嚴,於是他愈發冷靜,故意刺激拿破侖這頭好鬥的野牛。他提醒拿破侖說,和平取決於你,你的勢力必須縮小到合理的限度,不然你就要在今後的鬥爭中垮台。拿破侖被激怒了,聲言任何同盟都嚇不倒他,不管對方兵力多麽強大,他都能製勝。接著,他說他對奧地利的軍隊有準確的了解,每天都收到有關這方麵的詳細情報,等等。梅特涅打斷拿破侖的話,提醒他,如今他的士兵不是大人,都是小孩子。拿破侖激動地回答:“你不懂得一個軍人是怎麽想的。像我這樣的人,不大在乎100 萬人的生命。”
說完,他把帽子扔到一邊,而梅特涅並沒有替他撿起來。
拿破侖注意到這無言的蔑視,隻得繼續說道:“我和一位公主結婚,是想把新的和舊的、中世紀的偏見和我這個世紀的製度融為一體。那是自己騙自己,現在我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也許我的寶座會因此而倒塌,不過,我要使這個世界埋在一片廢墟之中。”梅特涅仍舊無動於衷。
拿破侖威脅恐嚇不成,就改用甜言蜜語哄騙籠絡梅特涅。在梅特涅臨走的時候,拿破侖拍了拍這位奧地利大臣的肩膀,言語平和地說:“好啦,你知道事情會怎麽樣,是不是?你不會對我開戰吧!”梅特涅馬上答道:“陛下,你完了。來時我已有此預感,現在就肯定無疑了。”
不久,奧地利加入了第六次反法同盟的行列。
很顯然,在這次較量中,勝利者是梅特涅。一貫以權謀多變著稱的拿破侖不能控製住自己憤怒的情緒,連連失態,說些大話、氣話,想借此脅迫梅特涅。相反,梅特涅卻能冷靜處事,不辱使命,不失時機地以言辭激怒拿破侖,使其暴露內心世界。梅特涅的話語不多,但他一則表達了對歐洲和平的看法,即取決於拿破侖;二則也得出結論,拿破侖固執己見,不思變通,在歐洲聯合進攻下,其失敗的命運是注定的。後來的結果真的被梅特涅言中了。
拿破侖可能也有用激將法的策劃,結果自己卻先頭腦發熱了起來,中了梅特涅的計。
近幾個月來,某市個體服裝店老板伍某生意越做越大,營業額大幅度上升。稅務部門要其補交稅款,但其拒不承認營業額增大。一稽征員多次上門,均被其搪塞過去。
這天,另一稽征員老王找到伍某。見麵不久,老王便以關心的口吻問道:
“有筆大生意,做不做?”
“生意人,哪有不做的!啥款式?多少?”
“上次那種西裝,兩百套。”
“我正想吃進一批西裝來換季。開價呢?”
“每套180 元。如果全要,可打九折。唉,可惜你沒有這個肚量!”
“笑話!我就要全吃!”
“你全吃?我提醒你:老規矩,貨款必須在兩個月內全付清啊!”
“小看人!兩個月,我還賣不出來嗎?”
“這可是三萬多元哪!”
“三萬算得什麽!今年以來,我哪個月不賣兩萬?”
“那好,你先把這幾個月漏的稅補交了再說吧!”
“你?……天哪!”
激將法常被用於探測別人的意圖與態度。它的關鍵在於:對於別人高深莫測的隻言片語,你要佯裝不屑一顧,暗中揣度對方心裏真實的想法,並點點滴滴將秘密引到他們的舌端,對方一旦被激怒,便會不顧一切地吐而後快,最後落入你精心巧設之網。
給彼此找個台階下
得饒人處且饒人。
——曹雪芹
生氣是對挫折、被侵犯以及不合理對待的反應。它是一種選擇,也是一種習慣。
世上沒有人願意生氣,可是,由於種種原因,人們總是會為一些小事而生氣。看來,要做一個不愛生氣的人很困難,而能夠在生氣時進行自我反省並做出正確判斷的人,那就更不容易了。
生活當中,有些人對自己的意見十分固執,容易為一些小事情同別人爭論,而且火藥味濃烈。這時候,得理的一方應當有饒人的雅量,可以一麵解釋,一麵折中調和,最好使用一些不帶刺激性的如“各打五十大板”或者“你好我好”的語言形式,從而避免衝突的擴大。
有一位先生,一次上嶽父家吃飯。進餐的時候,翁婿兩人聊起了一條高速公路的修建問題。那位先生強調:公路的修建進度一再推遲,是有關方麵的一個嚴重錯誤;然而嶽父卻不同意,他認為那條高速公路本來就不該興建。在這種情況下,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爭論越發激烈。最後,那位泰山大人竟把問題扯到“年輕人自私心重,沒有環保意識”上麵。很顯然,老人是在批評那位先生。那位先生怕如此爭論下去,會傷了和氣,語言就變得緩和下來,婉轉地說:“很有可能我們的看法永遠也不會合轍,但是,那實在沒有什麽。可能我們都是對的,也可能我們都是錯的,但是,這也是未知的事情。”那位先生的一席話,不僅給自己搭了台階,也給爭論雙方打了圓場,避免了雙方爭論不休,擴大矛盾,影響感情。試想一下,如果那位先生意氣用事地與嶽父激烈地爭論下去,其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很可能惹火老嶽父,被臭罵一頓。
另外,家庭中夫妻之間的爭吵,通常都是因為小事引起的。對方可能是有那麽一點小過錯,可是另一方卻不依不饒、得理不讓人,而導致“戰爭”不斷升級。下麵是一對夫妻從摔茶杯開始一直到砸彩電的經過,很值得大家思考。
星期天,妻子小張和丈夫都在家休息。丈夫由於這些天工作上有點小麻煩,所以情緒非常低落。小張一上午就忙著打掃房間,收拾家具,而丈夫則拿著一張報紙斜靠在沙發上翻來覆去地看。小張知道丈夫最近心裏一直不高興,也就沒喊他幫自己做家務。
就在小張收拾茶幾的時候,一不小心把丈夫放在上麵的茶杯碰到地上摔碎了。偏偏事有湊巧,就在昨天,小張剛打碎了一個杯子,沒想到今天又打碎了一個。這套茶具是丈夫的一位老同學從日本帶回來送他的,做工十分精致,丈夫對其非常珍愛,常常讚歎這套茶具“確非尋常俗物”。平時丈夫幾乎舍不得使用,就是怕被摔壞了,最近由於心境不佳才拿出來享用享用的。沒想到妻子在兩天裏就打碎了兩個,丈夫立刻氣得火冒三丈,臉馬上就長了。
小張的火氣也一下子上來了:“不就是兩個喝水用的杯子嗎,看你心疼的,好像我連兩個杯子都不值。不要在外麵受了氣,回來整天擺臉色給我看!拿老婆當出氣筒算什麽英雄好漢,再威風也威風不到哪兒去。”
妻子的這幾句話一下子捅了馬蜂窩。在丈夫的眼裏,妻子因為他的心境不好,處處遷就他、安慰他的好處一下子無影無蹤了,有的隻是氣憤和惱怒。本來工作中的麻煩就令他感到非常痛苦和沮喪,加上妻子的一番嘲諷挖苦,他馬上覺得這個家也沒有什麽值得珍惜的了:“嫌我沒本事是吧,我就是沒本事,你看著辦吧。外麵有本事的男人多得是,遺憾的是你沒有那享福的命,隻好找我這個沒本事的男人做丈夫。”
妻子也不示弱:“那也說不準,說不定哪一天我就找一個有本事的男人給你瞧瞧。”
隨著兩人情緒的失控,雙方都已偏離了夫妻之間正常交談的軌跡,也偏離了一向就事論事的原則。
這時,丈夫拿起了茶幾上的水瓶奮力向地上摔去。小張覺得心都快碎了,跺著腳毫無理智地哭著罵道:“摔吧!把屋裏所有的東西都摔完!”
小張的丈夫已經徹底失去了控製,他在妻子的罵聲中順手抄起一隻啞鈴擊碎了剛買不到一年的電視機———日本進口的大屏幕電視,將近一萬元。
工作中的麻煩導致的情緒低落是這場戰爭的潛在心理因素,以妻子打碎了一個杯子為突破口開始了一場災難性的夫妻大戰。在小張心裏,她認為自己現在已經做得夠好的了,丈夫不但不領情,反而因為一個杯子而責怪自己,於是反感情緒立即被點燃。雙方的爭吵從杯子轉移到兩個人的相互攻擊,夫妻戰爭的不斷升級可以說是不可避免的,最終的後果是當初雙方都難以預料的。
唯一可以避免這種災難性後果的前提條件是:在事情發生後,必須有一方主動做出退讓。
當丈夫責怪小張的時候,如果小張主動退讓的話,丈夫立即就會覺得這樣對待妻子是不公平的,他會覺得內疚和後悔。同樣,如果當時小張說一些類似於“你說話別那麽難聽好不好,我又不是故意的”能夠讓丈夫接受的話,丈夫又能“就坡下驢”、主動退讓的話,小張就會體諒到:
丈夫的心境不太好,自己應該理解他,甚至因為自己的不小心而打爛了杯子,又給丈夫增添了更多的煩惱而感到自責。
像這種因小問題而逐漸導致激烈衝突的情形,也並非隻發生在家庭的中。由於雙方都不肯退讓,許多小事最終發展成悲劇性結果的事情,常見諸於報端。在生活中碰上類似情況,如果對方正在氣頭上,聲音高了點兒,話說得難聽了點兒,你應該保持冷靜,而不應火上澆油,甚至發展到魚死網破的地步。我們一定要謹記“兩虎相爭,必有一傷”的道理。
臥薪嚐膽
對於一個意誌堅強的人來說,無事不能為。
——海伍德
汽車大王亨利·福特曾說過,自己之所以能有如此的成就,是與在一家餐廳發生的一件小事分不開的。
在亨利·福特還是一個修車工人的時候,有一次剛領了薪水,他興致勃勃地到當地一家高級餐廳吃飯。
年輕的亨利·福特在餐廳裏呆坐了五分鍾之久,竟然沒有一個服務生來招呼他。最後,餐廳中的一個服務生看到亨利·福特獨自一人坐了那麽長時間,才勉強走到亨利·福特桌邊,問他是不是想要點菜。
亨利·福特連忙點頭說是。這時,服務生用十分不耐煩的態度將菜單粗魯地丟到他的桌上。
亨利·福特剛打開菜單看了幾行,就聽見服務生用輕蔑的語氣說道:“菜單不用看得太詳細,你隻適合看右邊的部分(意指價格),左邊的部分(意指菜色)對於你這樣的人就不必費神去看了!”
亨利·福特十分驚愕地抬起頭來,他的目光正好對向服務生臉上滿是不屑的表情,於是他變得生氣。一怒之下,亨利·福特真想點最貴的大餐。可轉念一想,那一點點可憐的薪水實在來之不易。不得已,他還是咬了咬牙,隻點了一個漢堡。
服務生從鼻孔中“哼”了一聲,傲慢地收回亨利·福特手中的菜單。口中雖然沒有再說話,但臉上的表情卻很清楚:“我就知道,你這窮小子,也隻不過吃得起漢堡罷了!”
服務生走了以後,坐在那裏的亨利·福特並沒有因為花錢受氣而繼續惱恨不休。他反倒冷靜下來,仔細地想著,為什麽自己隻能點一個漢堡,卻不能點自己真正想吃的大餐。
亨利·福特當時便立下了誌願,一定要成為社會中頂尖的人物,要讓別人看得起自己。從那之後,他便開始朝著自己的夢想不斷前進,憑自己的努力與智慧,從一個平凡的修車工人逐步成為叱吒風雲的汽車大王。
我們也可以把自己遭遇的不如意當成能夠帶來更大收益的種子,埋入內心充滿潛能的沃土中,這樣成功就將會變得指日可待!
每當遇到挫折的時候,人們很可能會出現負麵的情緒,當然也會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用“借酒消愁”的方式來解決,往往是原來的問題沒解決,又因酒後自我控製能力差,大腦在失控的情況下隨時隨意地發泄,很有可能會做出更加不理智的事,更為自己增添了新的煩惱。在生活當中,對自己不要太過於苛求,必須要有一個清醒而又正確的認識。認為自己遭遇不公而生氣,不僅影響了自己的身體健康,對事業也十分有害,造成事業難以成功。最高明的辦法是化憤怒為力量,在遇到挫折時,不屈服於挫折,不怨天尤人,而是靜下心來想一想,多從自己身上找毛病,去迎接新一輪的挑戰,這樣自然也就沒有時間去生氣了。
生活本來就是一個複雜的人生過程,我們不要為一些小事情而生氣,當遇到讓我們憤怒的事情時,我們要學會化憤怒為力量。
“我算什麽,他們怎麽會重視我?”長歎一聲,懷才不遇的傷感溢於言表。
“他算什麽,對我擺什麽酷?”痛罵一陣,遭到錯待的心情可想而知。
何來的怨氣,又何來的怒氣呢?其實有多少埋怨、多少憤怒不是由於自己太多慮、丟不開、放不下、觀察太過細致造成的呢?我們可能無法領悟生活的真諦,更談不上說清生活的意義,但我明白:對待生活決不可以吹毛求疵、太過苛刻、很多時候,“知足者常樂”不隻是弱者無奈的借口,“阿Q 精神勝利法”也不僅是失敗者可悲的自慰。
不被重視時沒必要唉聲歎氣、怨天尤人,遭人錯待時也犯不著拍案而起、怒發衝冠。丟掉怨氣、平消怒氣,化埋怨化憤怒為動力也未嚐不是為自己“出氣”的一種較好的方式。
在生活的瑣事中,我們不必費力地去深刻地了解別人的心態,也無須費心地去挖掘別人莫須有的潛在含義。某些時候,“知己知彼”顯得那麽費事與多餘。
有人說:生命中填塞的東西越少,就越能發揮其潛能。那麽,我們為什麽不學會減輕自己的負擔呢?
最聰明的做法就是:把精力集中於所從事的事業,化憤怒為動力,精神有所寄托,無暇旁顧,怒氣自消。
以退為進
朝一個方向前進,差不多是以從另一個方向向後退作為代價的。
——羅曼·羅蘭
在人情關係學中,有一條不可多得的錦囊妙計:以退讓開始,以勝利告終。即先表現出以他人的利益為重,實際上同時也為自己的利益開辟出了一條寬敞的大道。在做有風險的事情時,冷靜沉著地讓一步,就有可能取得十分好的效果。
成功的第一步就是讓自己的利益和意圖絲毫不露,讓對方感到因為你能投其所好而情願做你要他做的事。
尊重並突出別人的觀點與利益,這是我們欲求與他人合作的最有力法寶。人們常常不會正確使用這個法寶,因為他們常常忘記了,如果我們過分強調自己的需要,那麽別人即便對此是有興趣的,也會因為你而改變態度。
要想感動別人,就得從他們的需要入手。你必須要明確,讓一個人做好任何事情,唯一的方法就是讓他自己情願。與此同時,還必須記得,人的需要是各不相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癖好和偏愛。隻要你能夠認真地探索出對方的真正意向,特別是與你的計劃相關的,你就可以依照他的偏好去說服他。你首先應當讓自己的計劃適應別人的需要,隻有這樣你的計劃才有實現的可能。比如說服別人最根本的一點,就是巧妙地誘導對方的心理或感情,使其就範。如果說服的一方特別強調自己的優點,企圖使自己占到上風,這樣反而會使對方加強防範心。要先點破自己的缺點或錯誤,暫時使對方產生一種優越感,同時注意不要用一本正經的態度去表達,隻有這樣,才不會激起對方的對抗心理。
有些被別人所求的人,認為自己幫助了別人,有恩於別人,心理上就會產生一種優越感,
說不定還要對求助者數落一番。麵對這種人,當你認為自己可能會被指責時,你不妨搶先數落自己一番,當對方發覺你已經承認錯誤時,也就不好意思再指責你了。
美國著名政治家帕金斯,在30 歲那年被升任為芝加哥大學校長。有人懷疑,他那麽年輕能否勝任大學校長的職位。他知道後隻說了一句:“一個30 歲的人所知道的是那麽少,需要依賴他的助手兼代理校長的地方是那麽的多。”就這麽短短一句話,使那些原來懷疑他的人一下子就放下心了。
很多人遇到這樣的情況時,往往會盡量表現出自己比別人強,或者努力地證明自己是有特殊才幹的人,然而一個真正有能力的領導者是不會自吹自擂的,“自謙則人必服,自誇則人必疑”,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以退為進是聰明人常用的一種方法。諸如“退一步海闊天空”、“放長線釣大魚”之類的哲語,都體現出了一種大智慧。戰國時田忌同齊王賽馬,田忌一開始就以劣馬出賽,齊王認為這是田忌屢戰屢敗、破罐破摔的表現。齊王就驕傲起來,仍按上馬、中馬、劣馬的老套路出馬,雖然勝了第一場,卻連輸了後兩場。暫時的勝利往往會蒙蔽人的眼睛,使之對即將到來的危險渾然不覺,這樣也就失去了最佳的彌補和挽救時機。
那麽,如何才能做到以退為進呢?要緊緊地抓住“退”和“進”、“失”和“得”之間的辯證關係。
“退”並不是一味的忍讓、敗退;“進”更不能不假思索,急躁冒進。必須切記:退應有底線,進要有節製。至於“底線”和“節製”則因事而異,需要我們靈活地判斷和處理。抓住以退為進的最佳機會,果斷出手,絕不能拖泥帶水。
因此,真正的以退為進就是因時而異,隨勢而動。
換湯不換藥
生活中的所有事物,既有有利的一麵,也有其不利的一麵,這需要我們正確地看待。
——拉塞爾
一個聰明的人會在怒火中燒的時候選擇讓步,這種讓步是表麵上作出讓步,實際上卻暗中進了一步。所謂“換湯不換藥,還是老一套”,又所謂“新瓶裝舊酒”,即換了瓶子向對方作退步,可酒還是老酒,酒力反而更大,而這個時候,對方已經毫無還手之力了。
侯波是世界上著名的滑稽演員,一次他在表演時說:“我住的旅館,房間又小又矮,連老鼠都是駝背的。”當時那個旅館老板認為侯波詆毀了旅館的聲譽,十分生氣,還說要控告他。
這時,侯波想用一種兩全其美的辦法,既能堅持自己的看法,又可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於是,他在電視台發表了一個聲明,向對方表示歉意:“我曾經說過,我住的旅館房間裏的老鼠都是駝背的,這句話說錯了。我現在鄭重更正一下:那裏沒有一隻駝背的老鼠。”
那句“老鼠都是駝背的”,從表麵上來講是說旅館小而矮;而“沒有一隻駝背的老鼠”雖然否定了旅館的小和矮,但還是肯定了旅館裏有老鼠,而且很多。侯波用這樣的道歉說法,明看是在對自己以前所說的話進行更正,實質上都是在批評那個旅館的衛生情況,諷刺程度反而比以前更深了,而且還堅持了以前的看法。
艾爾弗雷特是英國牛津大學的一個學生,因能寫點詩而在學校小有名氣。一天,他在同學麵前朗誦自己的詩。有個叫查爾斯的同學說:“艾爾弗雷特的詩我非常感興趣,它是從一本書裏偷來的。”當時艾爾弗雷特要求查爾斯當眾向他道歉。
查爾斯經過仔細考慮後,答應下來。他說:“我以前很少收回自己講過的話。但這一次,我認錯了。我本來以為艾爾弗雷特的詩是從我以前讀的那本書裏麵偷來的,可是我回到房裏翻開那本書又看了看,我發現那首詩還在那裏。”
“它是從一本書裏偷來的”,指的是艾爾弗雷特抄襲了那首詩;“那首詩還在那裏”,指的是被艾爾弗雷特抄襲的那首詩還在書中。兩句話雖說表麵上不同,但意思沒有變,而且進一步肯定了那首詩是抄襲的。
辯論技法要有明確的目的,同時它也是為辯論目的服務的。運用“新瓶裝舊酒”法,其意圖是在辯論局勢不利的情況下,靈活機動地換一個角度,進一步堅持自己的立場觀點。如果背離了辯論的主旨,就會變為純技巧性的東西,也會成為了語言遊戲,失去了價值與意義。
“舊酒”裝“新瓶”這種“裝”法要突出“巧”。
“舊酒”裝“新瓶”方法很多,一個“裝”字是關鍵。以上兩例均很巧妙。例一是抽象地否定、具體地肯定,否定了旅館的小和矮,但還是肯定了旅館有老鼠,而且還很多,衛生條件差,隻不過巧妙地轉換了一個角度。例二是巧換同義詞句。同義詞句是意思相同或相近的組詞句,詞句雖異,但含義相同或相近,就像查爾斯所說的一樣,雖說前後兩句話均表達了同一個意思,但最後得到的效果卻不相同。
“新瓶裝舊酒”可以以假掩真,虛實不定,令對手難以捉摸,感到防不勝防,而且在表麵上看來是退,但實際上是以退為進的高超技術和策略。
妙用精神勝利法
真正的快樂不見得是愉悅的,它多半是一種勝利。
——哈裏·愛默生·佛斯狄克
自從魯迅先生的《阿Q 正傳》問世以來,阿Q 精神一直都被人們認為是非常可笑的。也許沒有人想過,撇開阿Q 身上落後、無知的部分不談,單就阿Q 精神勝利法而言,卻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在為人處事方麵,阿Q 精神值得提倡。
善於自我安慰,是阿Q 精神勝利法的最大特征。不管肉體上受到多大折磨,精神上受到多大淩辱,阿Q 總能找出種種借口,求得心理平衡。俗話說,境由心造。人的一生沒有一帆風順、萬事如意的,在路途當中總會遇到挫折、疾病,這個時候就要看自己的心態了。是怨天尤人、整天沉溺在失敗的痛苦之中,還是辯證地看待一時的不利?顯然應該是後者。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有時候我們雖然失敗了,但是精神不能敗,此時的精神勝利法就是在逆境中尋找成功通道的一個好方法。
有一個女孩子,每當聽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句話時,總是感覺是對自己最大的嘲諷,因為她很胖!每當人們有意無意地在她麵前談論起這句話的時候,她總覺得他們的眼神裏帶著一絲敵意,讓人感覺怪怪的,不舒服。後來,她調整了自己的心態。胖怎麽了?胖也是錯嗎?她開始不再計較人們的言談,也不再因為任何人或善或惡的言論而自卑,她總是對自己說:“我胖是胖了點兒,但我很健康啊。”
人生在世不可能隻有喜沒有憂,“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當然是可喜之時,但是對於“寡婦攜兒泣,將軍被敵擒,失意宮女麵,下第舉人心”這種事情,雖說是可悲的,卻也未必可悲之極。“富貴本無窮盡,登一級複有一級在前。隨時安分,便是安樂法。”古人對養生的理解,以無心最妙,推崇曠達,“常有小不快事,最好消息。若事事稱心,即有大不稱心者在後。如此理,可免憂怨”。“誌趣曠達,市朝亦覺幽靜;名利縈牽,山水皆歸臭濁”。對於在生活當中發生的一切不如意、不稱心,一味失望,悲觀的情緒也由此而生了,唯一可行的處置方法就是“盡人謀之後,卻須泰然處之”。像阿Q 這種曠達樂天的精神勝利法,在今天仍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有些人在做事情的時候,受不得半點委屈與挫折,總會為了一些雞毛得失而唉聲歎氣,稍遇不利便悲觀失望,聽天由命,放棄生活的勇氣。尤其是有些年輕朋友,總是活在大喜大悲當中,一旦遇上落榜或是失戀之類的事情,就會感到自己要完了,從此一蹶不振,更可怕的是還有輕生的人。這些人就需要補充一點阿Q 精神。
阿Q 精神勝利法不僅有較強的實用性,而且還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對待外貌的小瑕疵,我們不妨用“此乃特點”來為自己解嘲。對待貧富,可以相信:“我的兒子會闊得多啦!”如果受辱,不妨用“不與小人一般見識”來自我解圍……許多事情,關鍵在於心境。“樂處樂,非真樂,苦中樂得來才見心態之真機”。在生活當中,對於許多不如意之事,不防用精神勝利法去化解。
用自嘲調節心理天平
自責往往被人信以為真,自讚卻不會被人相信。
——蒙田
日常生活中,人們的心理好比一個特別敏感的天平,如果稍有變化,就會失去先前的平衡。而運用自嘲可以使心理的天平保持平衡。
自嘲可以傾吐心中的鬱悶。當一個人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或受到不合理的評價,心中的氣憤又不便直接說出口時,自嘲不失為一種好辦法。比如有位家庭拮據的大齡青年,見過好幾個對象都失敗了。當有人責怪他擇偶太挑剔時,他自嘲道:“論模樣咱屬‘三等殘疾’,說家境咱是‘第三世界’,我哪敢挑剔?”很顯然,這個青年是采用自嘲口吻回答別人的誤解,既巧妙地暗示了自己相親失敗的真正原因,又傾吐了自己內心的鬱悶,從而達到了為自己“正名”的目的。
自嘲可以擺脫一些因不必要的事而產生的尷尬。一個男孩兒愛上了一個女孩兒,追了兩年時間竟然沒有一點成效。有人在大庭廣眾之下取笑他沒本事,他答道:“這兩年她總說我是美男子,她配不上我,那就算了吧!誰讓我太帥了呢?”一番話使眾人都欣然地笑了,把難堪的局麵化解了,這個男孩兒的自尊心也通過自嘲得到了安慰和保護。
自嘲還可以增加幽默感。著名漫畫家韓羽是禿頂,他寫了這樣一首自嘲詩:“眉眼一無可取,嘴巴稀鬆平常,唯有腦門膽大,敢與日月爭光。”讀後令人忍俊不禁,展示了韓羽先生樂觀、大度的處世態度。
通常有幽默感的自嘲是對自己缺陷的誇張,頗能表現出一個人坦誠的品格,因此能得到他人的信賴和好感。
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的身體狀態是受其心理和精神狀態所影響的,大約有一半以上的疾病都是由心理和精神方麵引起的。”所以,掌握心理平衡對人的身體健康特別重要。
生活中,誰都會遇到一些使人十分難堪的局麵。當遇到窘境時,那麽該怎樣冷靜地應對,該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情呢?自嘲就是一劑平衡自我心理的靈丹妙藥。
古時候,有個文人名叫梁灝,在少年時曾立下誓言,不考中狀元誓不為人。最終卻因時運不濟,屢試不中,受盡別人的譏笑。但梁灝並不在意,他總是自我解嘲地說,考一次就離狀元近了一步。他在這種自嘲的心理狀態中,從後晉天福三年開始應試,曆經後漢、後周,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才考中狀元。他寫過一首自嘲詩:“天福三年來應試,雍熙二年始成名。
僥他白發頭中滿,且喜青雲足下生。觀榜更無朋儕輩,到家唯有子孫迎。也知少年登科好,怎奈龍頭屬老成。”自嘲使梁灝走過了漫長的坎坷,終於走向了成功,實現了當年的誓言。自嘲還讓他走向了長壽,活過了古代人難以逾越的九旬高齡。
還有這樣一個故事。在一次舞會上,有一個身材比較矮的男子,去邀請一位身材高挑的女孩兒跳舞。那女孩禮貌地拒絕說:“我從不與比我矮的男人跳舞。”男子聽了沒有發火,也沒有指責對方,隻是淡淡一笑,自嘲地說:“我真是武大郎開店,找錯了幫手?”那女孩兒聽後臉紅耳赤,反而不自然起來。自嘲使那位男士走出窘境,保持了自己心中失去的平衡,並把尷尬拋還給了那個傷害自己的女孩兒。
運用自嘲穩定情緒的方法有許多。比如:當一個人在經濟上受到不合理待遇時、生理缺陷遭到別人的嘲笑時、無端受到別人攻擊時,不妨采用阿Q 的精神勝利法——吃虧是福、破財免災等調節一下自己失衡的心理;在一些非原則問題上,可以裝裝糊塗,為心靈增加一層保護膜;當時機成熟,可以適當幽默一下。
自嘲是宣泄積鬱、製造心理快樂的一種良方,也是一種反嘲別人的武器。一個人學會了自嘲,就可以使自己擁有平穩、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體魄。
期望值不要太高
人要是發脾氣就等於在人類進步的階梯上倒退了一步。
——達爾文
劉小傑剛剛大學畢業時,手持一大摞專業證書找工作,自我感覺非常好。在人才交流中心的招聘會上,小傑碰了幾次釘子之後才感到自己應該麵對現實,重新調整自己的情緒。最後進了一家服裝專賣店當起了營業員,並從營業員、領班一直做到店長。後來他又進一家頗為著名的服裝企業,從縫紉工做起,打樣、檢驗……摸爬滾打數年,現在已是這家企業裏非常有經驗的服裝設計師。
無獨有偶,一家汽車製造企業招聘員工,幾位汽車製造專業的畢業生前去應聘,最後隻有一人馬到成功,當場簽約。原因是其他人應聘的都是“員”,隻有他應聘的是“工”,自願去當生產線上的工人。情願“屈尊低就”的原因有二:一是初進這種現代化大公司,誰都得先去一線見習,與其被動下去鍛煉,還不如主動去當工人;二是自信比其他工人更具理論基礎和發展潛力,在現代化管理的人才選拔機製下,相信“是金子總有發光的時候”,隻不過是早晚而已。
一位留美的計算機博士,畢業後在美國找工作屢屢碰壁。思來想去,他決定收起所有的學位證明,以一種“最低身份”去求職。在較短的時間內他就被一家公司錄用為程序輸入員。
對他來說,這可謂是“大才小用”,但他依然幹得一絲不苟。沒過多長時間,老板發現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錯誤,一般程序輸入員根本不能與他相比。這時他才亮出了自己的學士證,老板便給他換了個與大學畢業生對口的工作。過了一段時間,老板又發現他在工作中不斷地提出許多獨到的見解,遠比一般的大學畢業生高明,這時他又亮出了碩士證,老板見後又提拔了他。再過一段時間,老板覺得他還是與別人不一樣,就對他“質詢”一番,這時他才拿出了博士證。此時,老板對他的能力已經有了全麵的了解和認識,自然而然地就重用了他。
赫蒙是著名的礦冶工程師,畢業於美國的耶魯大學,又在德國的佛萊堡大學拿到了碩士學位。但當赫蒙帶齊了所有的文憑去找美國西部的大礦主赫斯特時,卻遇到了麻煩。那位大礦主是個脾氣古怪又特別固執的人,他自己沒有文憑,因此也不相信有文憑的人,還特別不喜歡那些文質彬彬又專愛講理論的工程師。當赫蒙遞上文憑時,滿以為老板會因此而樂不可支,但赫斯特很不禮貌地對他說:“之所以不想用你,主要是因為你曾經是德國佛萊堡大學的碩士,你的腦子裏裝滿了一大堆沒有用的理論,這裏可不需要什麽文縐縐的工程師。”聰明的赫蒙聽了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心平氣和地回答說:“如果你答應不告訴我父親的話,我或許還會告訴你一個秘密。”赫斯特表示同意,於是赫蒙對赫斯特小聲說:“其實我在德國的佛萊堡並沒有學到什麽,那三年就好像是稀裏糊塗地混過來一樣。”想不到赫斯特聽了笑嘻嘻地說:
“好,那明天你就來上班吧。”就這樣,赫蒙在必要時運用了巧妙的策略,輕易地在一個特別頑固的人麵前通過了麵試。
或許有人會認為赫蒙這樣做有些不合適,但赫蒙的作法既沒有傷害別人,又把問題給解決了。有什麽不可以呢?赫蒙貶低的是自己,他的學識到底怎樣,當然不在於他自己的評價。
即使把自己的學識抬得再高,也不會使自己真正的學識增加一分一毫;反過來,縱然自己把自己貶得再低,也不會使自己的學識減少一分一毫。
通過這些故事可以看出:人不怕被他人看低,怕的恰恰是他人把自己看高了。看低了自己,可以尋找機會全麵地展示自己的才華,讓別人一次又一次對你刮目相看,你的形象就會慢慢高大起來;可被人看高了,剛開始讓人覺得你多麽了不起,對你寄予種種厚望,正所謂“希望越多,失望越大”,經過一段時間後,一旦讓他人感到失望,他人就會越來越看不起你。
善於溝通
世界上誰也無權命令別人信仰什麽,或剝奪別人隨心所欲思考的權利。
——蘇格拉底
在很多時候,發火的原因是互不了解、有失溝通。在這樣的情況下,得理的一方千萬不能夠因為對方的錯怪而以怒製怒。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加解釋,想辦法溝通,或者道歉,或者勸慰,從而跟對方達成諒解或是共識。
在一家醫院裏,病人擠滿了候診室。有一個病人排在隊伍當中,他已經把手裏的一摞報紙都看完了還沒有挪動一步,便火冒三丈,敲著值班室的窗戶對值班人員大聲地喊:“你們這是什麽醫院?這麽多人排隊你們看不見嗎?為何不想辦法解決?我下午還有急事呢!”值班人員麵對病人的怒火,耐心地解釋說:“非常抱歉,讓你等了這麽長時間。是這樣的,醫生去開刀了,搶救一個危重病人,一時不能夠脫身。我再打電話問一下,看看他還要多久才可以出來。謝謝你的耐心等候。”患者排大隊不能得到及時診治,責任並不在那個值班人員身上,可是麵對病人的錯怪,她卻沉住氣一麵解釋一麵勸慰,這就比以怒製怒、火上澆油的回答好多了。
夫妻吵架,也不一定是為了講道理,而是在“短兵相接”中比誰的話說得快、誰的話講得多、誰的嗓門大。
在幸福的婚姻中,夫妻之間的吵架是不可或缺的一道“甜點”。看看下麵這個故事,就可以清楚如何看待夫妻吵架了———吵完了,隻要互相之間退讓一步,就能夠和好如初。畢竟夫妻之間沒有隔夜的仇。
一個周末,王某因為要出差,便早早地起床。她匆匆地洗漱完,就跑到早市為丈夫買豆漿、油條。本來打算跟丈夫一起去郊遊,但卻被臨時安排出差耽擱了。為此,他倆昨晚還為這事吵了一架。王某高興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想象丈夫看到早點後興奮的樣子。
但當王某端著豆漿、油條趕回家的時候,發現床上被褥淩亂,人卻不見了。王某用手摸了摸被子,尚有餘溫,可見丈夫剛離開沒多久。他能跑到哪兒去呢?第一個反應是他在跟自己捉迷藏,所以王某找遍了家裏每一個角落,卻沒有看到他的蹤影。難道他去晨練了?不會的,他從來沒有這樣的好習慣。不會是賭氣離家出走了吧?想到這裏,王某就把早點往桌上一扔,一腳踢醒了正在酣睡的小狗,一個人坐在沙發上生起了悶氣。
幾分鍾後,王某感覺不對勁。丈夫的外套還掛在門廳,包還在沙發上。王某又開始著急了,趕緊拿起電話打丈夫的手機:“老公,你在哪兒呢?”丈夫回答說:“哎!你怎麽在家裏呢?
我還以為你昨天跟我吵架,今天一大早帶著氣跑了。我趕緊跑到火車站追你。”王某的眼淚都快掉下來了:“我早早起床給你買早點,為的是能夠給你一個驚喜。”丈夫埋怨地說:“我怎麽會想到你去買早點呢?你應當給我留個便條呀!我馬上打車回家!”
丈夫掛上了電話,王某怔怔地坐在沙發上。過了一會兒門開了,丈夫回來了。王某撲上去緊緊地抱住他,哭得一塌糊塗。丈夫笑著拍了拍王某的頭,說:“老婆,拜托你等一會兒再抒發感情好不好?你買的早點呢?我都快要餓死了!”
溝通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家庭中,溝通可以讓別人了解你,讓你了解對方,讓雙方了解彼此的想法和感受。溝通是生活保持平衡、保持穩定的基礎。如果沒有很好的溝通方式和方法,遇到問題和摩擦後是很容易轉化為矛盾,甚至發展到爭吵、大打出手的地步。
如果你煩躁、怨恨、埋怨、不滿,就應該用你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可以是憤憤的指責,也可以是眼淚,是發泄。這樣就會得到很好的調節,同時也可以讓周圍的人感受到你的不滿,從而作出判斷並采取合理的行動去解決。
沉默不語會使溝通有障礙,會讓自己更傷心、憤恨、委屈,同時也讓周圍的人猜疑、擔心。特別是讓當事者更加為難,甚至長時間地自責。這種自責最後會變成壓力,影響更多人的情緒。
一個人一天中60%~80%的時間花在與親人、朋友、下屬、同事或顧客間的溝通上。通過研究10000 個成功者的案例發現,一個人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隻占成功因素的15%,其餘85%取決於良好的人際關係和與人溝通處世的能力。
為此,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第一,傾聽他人。
他人講話時,聆聽是一種禮貌和誠摯的表現。此外,客觀地替對方著想,聽聽對方的內心感受,對於了解他人是十分必要的。即使你不同意他人的意見,也要聽他把話說完。
第二,善於表達。
對每個人來說,說話水平的高低,其效果是大不一樣的。同一件事情,有的人磨破嘴皮卻白費口舌,有的人寥寥數語便能化幹戈為玉帛。會說話是需要不斷學習的。平時細心體察,心領神會,用時方能滔滔不絕、切中要害。
第三,興趣廣泛。
平時培養多方麵的興趣,使自己在與人說話時言之有物,左右逢源。俗話說,物以類聚,隻要與別人在思想、人品、興趣以及愛好等方麵有共同之處,就不會無話可談,溝通起來也就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第四,與人為善。
與人為善,有利於營造輕鬆愉快、心情舒暢的環境和良好的溝通氛圍,以便消除對方的戒備心理,使自己的意見和看法為對方所接受。隻要平時注意實踐和積累,不斷提高自身的協調能力和公關能力,就能體會與人成功相處和交往的樂趣,從而感受到與人溝通也是一件十分愜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