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親眼目睹的幾個從小到大的交通事故

(2013-09-10 22:19:05) 下一個

親眼目睹的幾個從小到大的交通事故


按理說,一個人的直覺是相信自己或朋友經曆過的事情。

但凡讀過幾年書的人,除了直覺之外,還會加上邏輯和統計結果。

今天碼個姐妹篇,一篇全是直覺,另一篇全是統計,您按著喜好隨便挑。

先來直覺的,四個事故,都到了現場,事後都幫著善後支招和處理,所以有許多有用的細節:


1990 年代的美國中號 Sedan 在 Freeway 被美國小號 Sedan 追尾,撞擊時車速大約 20 MPH,人員無傷亡,小車報廢,大車損失 500 元以下。

結論:無論什麽車,後端比前端要硬,靠著小車的 Crumple Zone, 挽救了兩個司機,和大車。


2000 年代的日本中號 Sedan 在 Local 與日本小號 SUV 側撞,撞擊時車速大約 20 MPH,人員無傷亡,Sedan 報廢,小SUV 損失 5000 元以下。

結論:重量差不多的情況下,Bumper 高的車占便宜。Sedan 的 Crumple Zone 挽救了兩個司機。


2000 年代的美國中號 SUV 在 Local 與日本中號 Sedan 側撞,撞擊時車速大約 25 MPH,SUV人員無傷亡,Sedan 人員受傷,Sedan 報廢,SUV 損失 500 元以下。

結論:重量決定一切。兩車重量差別大到一定程度,Crumple Zone 也不夠了,開始要傷人了。


2010 年代的日本小號 Sedan 在 Freeway 被日本中號 SUV 追尾,撞擊時車速大約 50 MPH,兩車均報廢,到現場時,小車司機已被救護車拉走,大車司機站在路肩上打手機。

結論:如上,再加上一句動能是速度的平方。而且通常總是先將輕的車的 Crumple Zone 用完後,才開始用重車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