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07)
2013 (179)
2014 (312)
2015 (483)
2016 (242)
2017 (225)
2019 (110)
2020 (257)
2021 (215)
2022 (337)
2023 (175)
前提:承認改開是對的, 那麽老毛的做法就錯了。
他(或她)認為如果江娘娘登了基,會做不會說改開,會嗎?
要看如何定義“改開”了。
買點外國東西, 也算改開的話,文革時也買了不少, 就算“形勢大好不是小好”的武鬥期間,阿拉屋裏附近上海港務局第六裝卸區的北票開平兩碼頭,還是有外輪停那兒卸貨的,外灘的後來的東風飯店, 當年的海員俱樂部,一樣有港澳外國海員到裏麵去吃飯,我有個同學,廣東人, 他的大伯伯在香港的輪船上工作, 每年總有次把兩次到上海,就把弟弟一家人帶去海員俱樂部吃一頓,我同學說第一次聽到F詞就是在那兒。既然有進出口, 非得說算是改開了,也行。
至於文革中上海的生產基本保持著比較穩定的秩序, 是事實,國務院還是有各個部委在張羅全國的生產, 雖然大多數部長副部長司局長們或在秦城或在牛棚或在辦公樓掃茅房, 但部委的或從來都是“處長們”在真正辦事的, 一個處長, 到地方上算個“腕”,在中央部委也不算根什麽蔥, 文革中有個說法”在部委, 處長是群眾“!
上海的不亂,實事求是說, 功在張春橋, 老毛想不想上海亂, 阿拉勿曉得, 但張春橋再聽毛主席話跟毛主席走, 也不會傻到自己亂自己的陣腳。
老張的聰明之處, 在於把生產之類的事完全交給馬天水,馬天水是個”計劃經濟的能人“,第一個五年計劃那套東西, 門兒清,大躍進那套其實他肯定不相信,所以上海在文革期間, 整個生產係統,實際上並沒有脫離陳雲那些方式方法, 當然沒有五十年代那麽板板六十四, 所以雖然效率不是很高, 但總是有產品出來了啊!尤其是輕工產品。
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上海的中老年工人的工作精神,認真負責,他們的口頭禪就是”拿鈔票就要規規矩矩做事體“!
文化大革命對這些老工人, 雖然有些在清理階級隊伍時被說成時“工頭, 拿莫溫,三開分子”, 總體上來說衝擊不大,真正傷了老工人心的是“上山下鄉”,太多的老工人用“扯哪”來描述上山下鄉:“我這個石骨鐵硬的老工人,不能教育自家的小人, 要送到鄉下, 讓那幫阿鄉教育!?”
再說回, 若是4人成了功, 肯定, 馬天水會到北京去掌管全國的工業生產,並且帶去一大幫上海的年輕新人,別以為王洪文身邊全是陳阿大那樣的草包, 五虎上將中的葉昌平戴立清馬振龍等, 都是非常精明強幹的人。
但是, 這些新幹部, 一旦掌握了權力, 一旦享受了那些“待遇”,一遇到機會, 腐敗起來就睡肆無忌憚的, 那是“叫花子一不小心進了金鑾殿”,簡直不知道該吃什麽好了。
至於整個國家的經濟建設, 馬天水也沒有什麽新的招數,蕭規曹隨地沿用陳雲的經濟薄一波的公交譚震林的農林等政策,稍稍增加些與國外的往來, 這樣安全些啊。
江娘娘咋辦?一邊兒高高坐著涼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