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地揮一揮手

居美國華盛頓, 就職政府部門, 花甲年歲,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個人資料
華府采菊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也說文革初期的“搶”房子

(2025-07-30 13:38:16) 下一個

1966年底,風起雲湧,各路神仙齊上陣,上海市委被搞得焦頭爛額,底下的老百姓趁機圖謀一點自己的福利。

借用造反的名義,首先跳出來的是那些臨時工合同工外包工,這些人的工作,實際遊離於體製外,收入福利很不如正式工,此刻,披上造反的大旗,把臨時工合同工外包工體製,栽到劉少奇鄧小平的頭上,成立了紅色工人造反總司令部,並且串聯了其他省份的類似工人,成立了全國性的紅色工人造反總司令部,把中央嚇了一跳,於是堅決取締了這個組織, 再三重申絕不能成立全國性的群眾組織。

同時,對文革前的工資福利勞保等等不滿的基層人員, 肯定都是紅五類,借個由來逼各級領導同意這個補發那個經濟項目的事情,反正一律賴到了劉少奇鄧小平頭上,到底各級領導是真是為了自己不要受罪,還是革命群眾逼得太凶,好像真的是發放過一些鈔票或實物。

上海的住房一直是最要命的項目。

1949年陳毅當上海的政時,立誓為上海的中下層老百姓謀福利,不要求老百姓唱呼呀嗨喲,五十年代初修建了相當簡易的工人新村,即二萬戶工程,不管咋說, 那是實實在在解決了很多住房條件特別差的工人家庭的住房,我有很多同學就是住在二萬戶工程之一的日暉一村,最開始隻有老工人(還是技術工人),特別是勞動模範,才有資格搬進去, 如今很多人不太像承認自己是在這種工人新村出生或長大的, 覺得坍招式,其實不必。

這一批人搬進去後, 讓廣大市民看到了希望,緊接著在很多地方排著隊修建工人新村,比如就是日暉一村附近,三五年之內, 日暉二三四五六七村,江南一村二村修建起來了,江南造船廠的領導向搬進日暉一村的職工承許,很快我們就會繼續修建更多更好的工人新村,你們不會在日暉一村住太久的,大家夥眼巴巴地盼望著。

殊不知情況是在不斷的變化,沒幾年後,一會兒自然災害了, 一會兒蘇修逼債了,工人新村的建設明顯地延緩甚至中間還停過一小段時候。

五十年代初期的小夥子小屁孩,肚子再吃不飽,也是會長大的呀,而且早期分房的中青年工人還在繼續生孩子,二十四平方米起初的六口人,由於又添了一個弟弟一個妹妹,人均麵積四變成了三,雖說上海從來沒人計較青春期異性子女能不能住一間房當回事,太擠總還是不方便的。

分房初期的學徒工,自然是沒有資格分房的,到了六十年代,總該結婚生孩子了吧,總體住房的越來越緊張, 讓他們想要分到一間哪怕八平方,也成了難度很大的事情了。

這就是搶房的社會基礎。

房管部門,不是他們心狠, 他們厲害也生不出房子來啊,於是也借此東風, 無論是在走資派的領導下(這兒打個重點劃線)還是不久之後的造反派領導下,動起那些原先住房比較寬敞人家的腦筋,,注意中間那個劃線黑體字節點。

一般來說, 上海文革前的政策執行不極端,所以成分不好不太好高知資本家等的住房, 從統計上來說比普通工人特別是沒有技術的輔助工大些,因此在那個劃線黑體字節點前,動這些人的房子,不容易引起對立,一個資本家,叫他搬進汽車間,讓勞動人民住進你家打蠟地板臥房,哪能, 儂敢老卵伐!

過了那個劃線黑體字節點之後,節點之前的一些官兒成了真的走資派,那麽動一動你家住房吧。

這一種, 至少還是打著組織上實施的公搶。

還有一種就是自說自話真的搶,比如我家附近江南造船廠在文革前開始湊了一些錢, 在原先花園般的江南新村內見縫插針地修建了幾棟五層樓的65型無抽水馬桶的房子,刮經濟主義妖風前完工不久,空著等分配呢, 造反浪潮一浪高過一浪那陣,各級領導疲於奔命,相當一部分正在被掛牌子遊街批鬥, 行政處房管科的人,也不敢自說自話將房子分給王二麻子瘌痢頭吧。

就有一些剛結婚的愣頭青,強行把門砸開裝上自己的鎖, 搬了進去,這就是私搶,不過房子的事在上海最大,很快造反派在張春橋姚文元(其實是在偉大領袖毛主席)的領導下,成立了上海市人民公社(短命幾天而已, 很快改名成上海市革命委員會) 在上海站住了腳跟, 在刹住經濟主義妖風的同時,一個通告發出來,私搶者趕緊自己搬出來, 否則我們就要采取革命行動!!! 三個驚歎號。

那時的革命行動是真的很革命的, 效仿的是毛主席《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的革命不是請客吃飯(雖然他們還是要吃飯的)為準則,膽敢不搬, 叫你嚐嚐無產階級革命造反派的鐵拳!

很快, 那幾個赤佬搬出去了,其中一個老阿哥,隻好再回到爹娘家裏房間中間拉塊布簾子,在那兒生兒育女,一家人親親密密地吵吵鬧鬧到改革開放後的九十年代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華府采菊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anto2010' 的評論 :老錢鍾書先生,原先一家人居住的房子,“擠”進來一家人,當然是經過“組織”安排的,所以是“公搶”,說老實話, 就算老錢文革挨整不厲害,就算是挨得非常厲害的“反動學術權威”, 本單位的“小”知識分子,如擠進錢老家的那位之類的人,也不敢自說自話搬進一家反動學術權威家!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婆婆家弄堂底是湯恩伯的公館,文革中住進去五六家。堪比72家房客了
格利 回複 悄悄話 關注,希望有更多披露。
canto2010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北京_ 01link’ 評論 :看了你說的北京也有類似事情發生,覺得是比較現實的。在我“搶房子”的那篇文章下有人評論說:“北京好像沒有這種情況”,就覺得北京這麽多走資派、反動學術權威,房子沒動好像不大可能。
北京_01link 回複 悄悄話 類似的事情也發生在北京。雖然沒有親身經曆,但後來文革結束,許多人家搬出了機關的高幹,高知樓,才知道許多人原本不屬於那裏。至於地方房管所管理的房子,更是要把黑五類轟倒小破房子裏。曆史上有許多醜惡的地方,不說,不承認,不等於沒有。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