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07)
2013 (179)
2014 (312)
2015 (483)
2016 (242)
2017 (225)
2019 (110)
2020 (257)
2021 (215)
2022 (337)
2023 (175)
2024 (161)
在上海衡山路10號的704所,有兩棟宿舍樓在江南二村四十幾號,時間長了,忘記到底哪幾個號頭。
60年代初,一批研究所(室)所有非行政幹部集體改製參軍穿軍裝,我家住的是702所的房子,也住了一些這類人。
看肩章,這些是中尉及上尉, 1955-19571年的大學畢業生,都是上尉,好像1958年後畢業的就是是中尉後, 我這裏說的是理工科,非常清楚的記得,若是文科畢業生, 比如我家樓上一位, 1955年XX大學外語係畢業生, 分到702所,改製時在711所資料室,就隻是個中尉,他喜歡到我家和我哥哥下圍棋,有時和我們這些半大孩子胡扯,對自己那個中尉及一個月比同年工科大學畢業的人少了七八塊錢,耿耿於懷,直後悔當年不該學文科。
在網上看到這張照片時, 見有人問到了那時已經不要求軍官平時穿戴如此正規, 是的, 這些叔叔阿姨(有時也叫他們大哥哥大姐姐)是因為剛穿上軍裝戴上大蓋帽佩戴著肩章,覺得神氣十足, 每個人都到照相館照了一張正式的軍官照片,這幾位估計是一個研究室的, 或者是畢業於同一所大學的校友,一起照相寄給親朋好友同學風光風光。平時無須如此, 但這幫油條軍官,出門走了一陣會忘了武裝帶而跑回家。
還有人說,那位正麵看過去最右麵,還有正中間的阿姨氣質太好了。
這批技術人員中,家庭出身不好或不是太好的人居多,想想1960年左右大學畢業的女生,17年學生生涯,也就是1943年入學的,那時窮人也許會讓兒子讀書,女兒就算了, 也知道有極個別成分很好的人,或是幹部子弟,或是老抗日根據地來的。
?這批人現在都八九十了,有些可能都不在世,想想他(她)一輩子為中國的海軍,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寫到這兒, 想起1968年4月12日上海突然掀起的炮打張春橋風潮,第一批大標語就是這幾個研究所的這麽一批中尉上尉們最起勁,據說消息是來自北京的三軍無革派, 而這一派的後台是黃吳葉李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