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07)
2013 (179)
2014 (312)
2015 (483)
2016 (242)
2017 (225)
2019 (110)
2020 (257)
2021 (215)
2022 (337)
2023 (175)
2024 (161)
2025 (7)
上海那時沒有粗糧搭配供應,隻是粳米有限製, 上海俗稱粳米為”大米“, 秈米則加個前綴”洋“,變成了”洋秈米, 也許最早上海吃的是江浙產的粳米吧。 如果沒記錯, 好像一人一月是五斤, 其餘為秈米。
秈米有兩種價格, 一毛三分八和一毛四分六,粳米也是有兩種, 一種要一毛六分四, 另一種是一毛七分三。
按市民26斤定量計算,5斤大米合錢六毛五分六或八毛六分五, “洋秈米”則需要人民幣兩塊八毛九分八厘或三塊零六分六厘, 交叉買, 則米錢需要3塊7毛2分2厘或3塊7毛6分3厘。
雖然大家都喜歡吃粳米, 但粳米不出飯, 經不住吃, 如果家裏有兩三個半大小子,都是一個月26斤的主, 糧食就絕對不夠了, 這類男孩一頓兩三大碗幹飯,幾根蘿卜幹下飯, 老娘還沒回過神, 可能就聽到“媽 我吃好了, 出去白相了啊”!所以這類人家有時就隻好把大米指標合別人(女孩子多些)家換秈米指標。
如果買麵粉或麵條, 不扣粳米指標,標準粉是一毛七分一斤, 富強粉也就是精白粉應該是一毛八分六厘一斤, 麵條是兩毛一分錢一斤, 掛麵(上海人稱為卷子麵)就更貴了,很少有人真的常吃,一般都是帶到外地去的, 因為好放。
這些年回去, 到菜場的米店看, 好像真的沒有“洋秈米”賣, 都是圓圓滾滾的大米即粳米,沒人吃洋秈米了?
你怎麽會把價格記得這麽清楚,是寫在日記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