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07)
2013 (179)
2014 (312)
2015 (483)
2016 (242)
2017 (225)
2019 (110)
2020 (257)
2021 (215)
2022 (337)
2023 (175)
論十大關係時稍微防美尚未防蘇,第一個五年計劃已經開始考慮工業布局的平衡了,但出於對原有工業基地的依賴性較大,所以對沿海及東北等老工業基地較為傾向,當然有些產業必考慮離原材料產地不能太遠,也考慮到交通的便利。
二五計劃的項目就考慮得更多的發展內地了,可惜二五期間出了毛病。
在發展內地的同時,一是布局均勻二是戰爭的可能,那時主要假想敵是老美,所以西北仍算後方,故大型寬厚板選址在甘肅,等反修開始,西北也成了前方,所以西南的山溝就成了較佳位置,以致大三線的重點就是四川與貴州了,當時的方針還是與正常發展工業的思路一樣,先得修鐵路,交通不便啥球幹不成,湘黔成昆等緊鑼密鼓地進行就是這個道理。
大約在文革前不久開始和文革期間,三線建設似乎有些無序地不按常理地開始了,考慮隱蔽太多而原材料供應產品的運出電源水源的需要考慮較少,至於汙染或廢料的排放則基本上沒考慮到了,這就是為什麽建得早的三線工廠能起作用而後來急促上馬的後建,反而需要二次搬遷的緣故。
不懂的的別擰著脖子瞎爭。
比如船廠可以建在武漢但不合適在萬縣,建在武漢的如今還在起大作用,建在萬縣的就恐怕已經關了門。當然非要把潛艇工廠建山溝裏,誰也沒轍,最多就是不造潛艇,或隻造小噸位的,然後用平板車拉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