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地揮一揮手

居美國華盛頓, 就職政府部門, 花甲年歲,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個人資料
華府采菊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ZT。 上海的幹部宿舍

(2015-02-21 14:02:09) 下一個
我就隻知道東廟(後來的東安)二村,因為阿拉屋裏很近,又正在我讀書的學校附近,我們那時就知道, 是柯慶施逼著那些市委領導幹部搬進東安新村的, 後來柯因保安而搬離後,其他如大幹部立馬搬走了,隻有曹荻秋,老老實實規規矩矩住了好些年,算是個好幹部--轉載者

有人問“愛棠”在哪裏,其實就在康平路旁邊的一條小馬路上。是幢高級公寓,曹荻秋、石英等市領導都曾經住過。

至於康平路100弄,那是60年代造的。當時,要重新在全國成立大區,華東區的管理機構就設在上海。從全國調來許多幹部,成立華東局。100弄就是為調來上海的華東局幹部建造的宿舍,入住者都是華東局的部、局級幹部。所以,那些原來就在上海的幹部,基本都不住在100弄,住100弄的,都是60年代調來的。不過,華東局再高級點的幹部,例如華東局的書記們,住的是更好的房子,所以也不住在100弄。

上海專為幹部建造的住宅區,還有東安新村、天山新村等。1958年,上海落成一批工人新村,柯要求市委所有領導幹部,除年歲大者或正在患病者,全部搬出花園洋房或公寓,去工人新村與工人為鄰。他自己首先帶頭,於1959年春節前帶頭搬入東廟二村。那是上海西南地區的一個工人住宅群,居住條件比花園洋房自然差許多。共產黨取得政權後,上海高級幹部大多入住條件較好的花園洋房或公寓,柯慶施要求幹部搬出高級住宅,顯然是希望幹部們縮短與老百姓的距離。 當時,康平路市委機關大院對麵,有幾幢上海本地的中國式磚瓦房,沒有煤衛設備,甚至用水都是在屋外接個自來水龍頭。這樣的房子和整個康平路的花園洋房顯得很不協調,市委辦公廳幾次要拆除,都被柯慶施攔下,一定要保留這些房子。柯慶施說,放在那裏,每天看到,就會提醒我,還有老百姓住在這樣的房子裏。 但柯慶施在東安二村也沒有住多久,據說是因為保衛工作困難。柯慶施搬出,其他幹部也都跟著搬出。最後,隻剩一些科級處級幹部還住在哪裏。至於天山新村,入住者主要是基層幹部。

100弄是1949年後,上海建造的規格最高的住宅(當然,那些招待所還要高級),有四室二衛一套的,有三室二衛一套的,也有二室的,按級別分配。而且還配有當時別的住宅都沒有的熱水洗澡設備。大門口有門衛,他人不得隨意進出。為了管理那些高幹的孩子,還曾經專門聘請過校外輔導員。不過那位輔導員自己也很年輕,根本壓不住那些趾高氣揚的高幹子女。

其實,在100弄之前,還有一些地方的新造住宅,條件也很好,例如閔行一號路沿街的住宅,也是三室或二室一套,木頭地板,閔行紅旗新村的住宅,還是上下兩層一套的。天山新村也有這樣的住宅。都是1958年大躍進時建造的。不過後來都被批判為“貪大求洋”。而且,絕大多數套房,都分給幾家合住,原來設計的優點就體現不出來了。隻有少數廠長、書記、總工程師,才是一家獨住。那些房子,到改革開放時,都還是那個地區的好房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