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殲14戰機采用二代隱身材質
(2010-02-05 08:11:36)
下一個
不久前中國官方猶抱琵琶半遮麵的透露了一些研製四代戰鬥機的局部細節,不由得引起了大家白蝶爭鋒班的追捧。 四代機這個天字號預言已經大致延續了十多年時間。而十多年過去了它隻是難得廬山真木、究竟為何?不妨從最早的報道分析起,到現在就會發現其中一些支離破碎的謎團。
依據很多報道來看,中國軍方大致從上個世紀70年代晚期開始研發或者說試圖研發這種神秘的戰鬥機,但是最早期的設計思路大致應該與一種蘇製早期的戰鬥機類似。且與殲10類似的擁有一個前端鴨翼布局。但是由於當時科技能力與財力因素,在附加後來的“80下馬風潮”因此它的變化今天早已昔日難尋了。
殲10 是殲14之前最後一個現存的“國際化”設計的戰鬥機。這種戰鬥機出現和裝備證明了一個新的階段開始,這就是中國戰鬥機從原始的“全蘇式”仿造設計格局開始進入了自我發展與吸取歐美設計的時期。而因此可以看出他身後的更加神秘的殲14戰鬥機也應該經過了另一個全新的概念化得變更。
中國設計武器由於受到包括“政治,經費”等因素不同限製,因此他們走的道路會是一個腳印一個腳印的緩慢而堅實的前行。而耗資大量去研製類似美製概念化的戰鬥機這並不是中國軍方所希望的。因此,殲10作為為後者一種鋪墊性和理論轉型化的戰鬥機,雖然它作為三代輕型戰鬥機出現在21世紀早期,已經顯得有些設計延誤,但是隻有經過這個過程中國未來空軍才可能適應新型第四代戰鬥機的設計與布局。
而中國同步引進的是SU27係列戰鬥機,這種戰鬥機引進其最早期目的就是應急!為了96台海首次危機的應急。但是錢花了就要物盡其用。且對於目前中國航空設計依舊難度很高的第四代戰鬥機遲遲不能獻身,因此不得已在繼續走30年前的道路。而這樣也是為了可以養活那個隻能造客車造不了新飛機的“中國最大戰鬥機製造廠---沈飛”。
從·08珠海航展可以獲悉,中國原計劃擬定研製的“隱身無人機”暗箭似乎並沒有取得成功或者說,它隻是為了某些新項目所研製的一種“材料組”裝備驗證機。而這個新項目就是現在初見端倪的殲14未來型戰鬥機。
因此可以這樣說美製所謂“二代隱身材質”中國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經具備生產研製能力。殲11B中中國應用了部分“局部隱身”設計這一點就算是一種嚐試。而殲 10的問世也可以看出中國獨立設計一款歐式流行機體的戰鬥機能力是完全具備的。從戰鬥機軟控飛行設施來看,我們看到無論是殲10還是梟龍以及飛豹。它們座艙設計早已是今非昔比。因此這些設計第四代戰鬥機所必備的前期手段中國基本具備,那麽還等什麽?還或缺什麽?
首先是機載相控陣雷達。目前探測距離最好效果的可能俄羅斯裝備在SU37上一種“雪豹E”遠距離相控陣雷達,俄羅斯自己介紹說可以“有反隱身探測能力”。從幾次參與國產雷達裝備展來看可以說這個項目中國目前還在處於測試或者成品檢驗階段,距離全麵使用還需要一定周期(有傳聞說中國已經具備了隱身機載雷達能力)。而作為第四代主力戰鬥機缺乏相控陣雷達,可以想象它的能力限製程度。
其次就是中國航空自古以來的軟肋。08珠海我們看到著名的航空發動機公司的時間安排表。至少要到15-20年才可以出現首台國產大功率渦扇發動機。而現在殲10裝備的就是俄羅斯製造的發動機因此外觀要略微長於殲10自身機,體。缺少具有“超音速”巡航能力,矢量可控尾噴口的發動機,那麽可見第四代戰鬥機出來的難度!
至於談到第四代戰鬥機設計外觀與機製內核。中國現在依舊可以有兩頭可以選擇一個就是延續SU27形式格局,外置為仿造美製F22戰鬥機設計。因為它們都是成型設計,采用後可以把設計風險降低到最小,這個應該符合中國“保烏紗”和“保任務”那種官辦心態。而中國在90年代中後期引進200架SU27生產線後,其中隨後部分被中國自己修改成為殲 11戰鬥機。
而另一種就是走殲10道路。從多次對外展示於飛行結果來看,殲10氣動布局設計可以說十分理想。也十分使用。在珠海本人親身體會到它的機動能力。因此第四代戰鬥機氣動能力上殲10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借鑒。而目前國際上可以說隻有一款戰鬥機屬於第四代戰鬥機且設計定型成功並裝備,這就是F22。據悉中國梟龍 04機體進氣部分使用了一些類似F35設計。這一點可以看出無論是“不謀而合”(官方說法)還是有意學習。都說明設計一種類似F22卻帶有前端鴨翼布局的隱身戰鬥機機體中國是可以做得到的。
在珠海上俄羅斯並沒有把SU37實物拿來,而是帶來了一些模型但是就在的印度航空展上,俄羅斯不但帶去了實物還進行了飛行表演。這足以說明俄羅斯對於中國 “剽竊習慣”的一種不滿,不久後中俄關於武器設計版權問題爭端也出現了。因此如果此時中國還是厚著臉皮完全采用SU27+F22的兩河水的全剽竊手段。那麽如果臉皮真的足夠厚,也就無所謂。
但是中國骨子裏就是有“時刻做一方霸主”的準備的心思,這一點無論是美國還是俄羅斯都是心知肚明。中國絕不是一個甘心情願做“嫁衣”的印度型角色。因此中國在第四代戰鬥機上,就要走出自己的設計自己的格局。但是現在顯然困難還是在於中國老大難問題--發動機!以及難度更高的機載相控陣雷達係統。
所以中國第四代戰鬥機研製可能還是需要一些時日。(至於網絡盛傳一些所謂殲14飛過照片,至少北京南苑機場是沒能看到的,但是那裏是航空最主要的一個測試早期基地)。
個人認為第四代戰鬥機正如同當初那個行跨在中國麵前的核門檻!有他就是勝者,至於說到到時候美製戰鬥機會不會出來第六代或者第七代?這也是正常的。必定人家先走一步!你發展總不能叫人家坐著等你?但是從目前美國經濟發展以及布什時期過渡消耗的美國國力來看,就算可以再10年研製五代,建造批量可以滿足現有 F22彌補數量就已經很艱難了。別忘記F22是動用了6000E美國勞工補助增補的。且新的五代戰鬥機還能出現什麽新的“幾個S”花樣?還不的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