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解禁: 歐洲開始忽悠中國
(2010-02-03 14:36:18)
下一個
西班牙作為歐盟輪值主席國突然舊事禁運一事,不得不讓人揣摩其意圖何在。
1月26日,西班牙外交大臣莫拉蒂諾斯公開宣布,該國考慮在其擔任歐盟輪值國主席期間解除歐盟對中國的武器禁運。這讓沉寂了數年的歐盟對華武器禁運問題又熱了起來。
西班牙的這一表態多少讓人感到意外。歐盟對華武器禁運始於20多年前,當前國際形勢和中歐關係已今非昔比,武器禁運早已不合時宜,成為中歐關係的一道“心結”。2003年-2005年的一段時間,歐盟曾一度考慮解除禁運,但由於種種原因,最終不了了之,中歐都不願再公開提起這一段“傷心往事”。但西班牙作為歐盟輪值主席國突然舊事重提,不得不讓人揣摩其意圖何在。
從當前形勢看,西班牙的動機似乎不難理解。金融危機後,歐洲經濟陷入嚴重衰退,2009年歐盟經濟規模縮水4%。西班牙作為歐盟第四大經濟體,當前失業率接近20%,尤其年輕人失業率高達42%,在全歐洲居首位,政府的沉重壓力可想而知。相比之下,中國不但沒有衰退,2009年GDP增幅甚至超過8%,搭上中國經濟迅速增長的快車對於歐洲擺脫經濟困境至關重要。
西班牙推動歐盟對華武器解禁,一來可直接帶動本國軍工產品出口,進而帶動經濟複蘇;二來可拉近與中國關係,從其他方麵謀求更多經濟利益。近期,沉重的債務負擔已經成為困擾歐盟的迫切難題,據歐洲媒體透露,希臘準備向中國融資250億歐元以解燃眉之急。而西班牙也被公認為是歐洲國家中財政赤字和債務問題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不能排除未來有求於中國的可能。
接下來的問題是,麵對西班牙的這一舉動,中國如何接招?如果歐盟能夠解除對華武器禁運當然是好事,但首先需要搞清楚的是,歐盟此次能夠解禁的可能性有多大。2003年-2005年期間,中國和歐洲一些國家曾致力於武器解禁,但最終失敗。主要原因:一是歐盟成員國太多,內部意見不一致,隻要一個國家反對就無法通過;二是美國在背後反對,部分成員國充當著美國的棋子。
如今我們看,歐盟成員國數量隻多不少,經過2007年的東擴,歐盟又多了兩個成員國。去年底歐盟雖然費力通過了《裏斯本條約》,但在外交與安全政策方麵,歐盟的決策仍然是“一票否決”製,在擁有27個國家的情況下,達成一致的可能性顯然更小。
而且從推動力量上來看,上次是法國、德國兩大“發動機”大力主張解禁,德國前總理施羅德、法國前總統希拉克在遊說歐盟其他成員國方麵可以說是下了大工夫,即便如此也沒能成功。此次西班牙雖然是歐盟輪值主席,但影響力與法、德相比相差甚遠,而且《裏斯本條約》生效後,輪值主席國的很大一部分權力已經轉移給了新上任的“總統”範龍佩,這樣西班牙的影響力就更小。
最為重要的還是美國因素,歐洲在安全問題上依賴美國,尤其是中東歐成員國更是美國的“鐵杆盟友”,在解禁一事上,美國實事上也握有一票否決權。而當前中美兩國摩擦劇烈,在美國對台軍售、美國領導人會見達賴、貿易保護主義等問題吵得不可開交,美國著名智庫“歐亞集團”前不久還預測中美關係今年將跌入低穀,是“2010年十大潛在風險”之首。在這樣的背景下,很難想象美國會同意歐盟解除對華武器禁運。
在解禁機會很小的情況下,中國應對西班牙的“善意”保持謹慎態度。當年施羅德、希拉克執政時期,曾借解禁問題對中國大展外交攻勢,憑借在解禁問題上的積極立場從中國拿走了大筆合同,而中國在一陣熱鬧之後發現一無所獲,不但解禁問題沒有解決,之後隨著歐洲領導人的換屆,中國辛苦打造的緊密的中歐關係也付諸東流。默克爾、薩科齊等新一屆領導人上台後,不僅將解禁問題擱置一旁,而且頻繁在氣候變化、新疆、西藏等問題上對中國說三道四,中歐關係也是波瀾起伏。上次在解禁問題上給中國留下了深刻教訓,這一次應該引以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