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何構建對印作戰的後勤保障係統?
(2010-01-28 14:08:05)
下一個
自1962年的中印衝突以來,兩國無不在為下一場衝突做準備,中印都在為“不打無準備之戰”而努力。我說中國一直以來在為下一場中印衝突作準備或許會有很多人不認同,甚至很多人認為中國在對印的態度上比較軟弱,大家就希望看到中印邊界早點來一場轟轟烈烈的大戰,一舉將印度打入萬劫不複的地獄大家才舒心。我個人相信我們今天的國家領導人在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決心上絕不會有絲毫的動搖,中國人民解放軍也絕對不是懼戰的軍隊。中華網友最喜歡拿《孫子兵法》說事,可是很多網友似乎忘了《孫子兵法》開篇第一句話就是“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確,我們天天喊打,可是我們仔細的“察”了敵人,“察”了自己嗎?如果沒有對印度作戰的絕對優勢而貿然開戰,這難道又是對國家、對人民負責任的態度嗎?雄才偉略如毛澤東,難道以毛為首的這些開國元勳們不想拿下印度取回本就屬於自己的國土嗎?以毛澤東如此純粹的民族主義他能輕易咽下1962年 “打勝卻撤退”的這口氣?可是毛的軍隊打贏了卻撤退,這又是為什麽?我們必須要回歸到當時的曆史去反思,我們不能以今天的眼光去揣測幾十年前國家領導人的決定。當時撤退自然有當時要撤退的道理。當時很簡單很突出的一個問題就是後勤保障,打下來了後勤上不去不撤退又能如何?即便到了今天我們也還是沒有完全解決後勤保障的問題。後勤保障不到位談何打勝戰!“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現代的戰爭動輒要動用數萬頓、數十萬頓的武器裝備、戰爭物質等。這個問題我們不先解決也就先別輕易言戰了。戰爭的勝負有時不在戰爭本身而是在戰爭之前的謀劃,謀劃而後動我們才能“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印度相對中國而言,因為其有利的地理優勢,他們的後勤保障遠沒有我們這麽大的難度。相比印度,後勤仍然是我們當前急需補上的一塊短板。因此要取得對印作戰的優勢說簡單也簡單,就是後勤,隻有後勤,僅有後勤。隻要後勤上去了,中國要取得對印的優勢並不難。難的是我們如何構建在青藏高原上的這套龐大的後勤保障係統,請注意是係統。有人會說我們的鐵路都修到拉薩了,我們的後勤保障肯定沒問題。誠然,青藏鐵路的修通確實是我們對印作戰的一個重要戰略布局。可是我們要是真同印度開戰的話隻在拉薩附近打嗎?中印衝突的邊界距離拉薩可還有上千公裏呢,難道物質運到拉薩後又是肩扛手提的送往前線?再者,一旦進行戰時的密集運輸,我們單靠一條鐵路夠不夠用?還有,我們能保證青藏線在戰時就不會受到印度方麵的攻擊嗎?一旦青藏線被癱瘓或是癱瘓一段時間,我們又有足夠的手段保證物資源源不斷的輸送到青藏高原嗎?前些日子看到一個關於中國在青藏高原一係列基礎建設的帖子,帖子中講到中國正在部署川藏鐵路線的開建、拉薩到阿裏地區的鐵路延伸線、計劃升級青藏和川藏公路、計劃打通通往墨脫縣的公路等計劃。我個人認為這些計劃應該不是空頭支票,從現實來說這也是解決後勤保障的重要戰略布局。同時網上已經有不少關於中國在青藏高原修建多座機場的消息。個人認為機場的修建是一舉多得的事情。機場不僅在戰時能夠提供更多的戰機起飛,使得中國空軍有能力去奪取空中優勢,而且機場能夠為戰略運輸機等提供服務。也就是說機場不僅僅是戰機的“巢穴”還能成為構建整個戰場後勤保障係統的重要一環。(關於中國的空軍如何取得對印度的優勢,本人後續還會有帖子,請有興趣的網友持續關注)我們還有一個亟待補上的短板就是直升機,汶川大地震這個短板就暴露的體無完膚。直升機問題不解決我們的後勤還是不夠完善。雖然從理論上來講鐵路、公路到達不了的地方可以用運輸機達成目標。但是在中印衝突邊界線運輸機有時沒有直升機投送這麽便捷。就拿人員投送來說,在青藏高原這樣的環境下進行跳傘其難度遠比直升機投送難度大,並且精準度也沒有直升機這麽高。不過我們軍隊直升機的裝備又是令網友痛心的厲害。世界上最大體量的軍隊直升機卻隻有區區的500來架。且不要同美國等國比較了,跟台灣比都沒有什麽優勢。我們能買到的就盡快買,自己能造出來的盡量造,總之要想盡一切辦法彌補這方麵裝備的缺陷。當這一係列的建設完成後我們在青藏高原就能形成一個以鐵路、公路和空路所組成的立體後勤保障係統。這個係統有足夠的能力保障我們所有的戰爭物質不僅能源源不斷的運到高原還能運往高原前線。這點、線、麵所組成的保障係統得以形成一個密切的後勤保障網絡,即使我們後勤保障的某個節點受到攻擊也不能影響到我們整個的保障係統。沒有後勤保障的現代化、立體化我們的戰爭也就沒有現代化和立體化。後勤是我們戰爭取勝的基本平台,這個問題得以解決才能使我們站到同印度一樣的高度上來對待中印戰爭。我在《印度的山地師世界領先——難道解放軍同印軍拚刺刀嗎?》一帖中講到,我們中國相對印度的優勢是我們的導彈。我們的後勤保障係統建設完成後,再加上我們的導彈,到時我們才能擁有絕對的對印作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