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微信視頻號的確十分強大,它的傳播力和感染力,已輕而易舉地超越同屬微信的公眾號。在這個人心浮躁,“快餐文化”盛行的時代,人們已經逐漸失去對文字閱讀的耐性而把注意力轉向簡短明了、花樣繁多的短視頻,其實,這也是不足為奇的事。不知不覺間,我自己也成了觀看短視頻的常客。那天,當指尖在手機屏幕上隨意翻撥時,無意間被一個製作美食的視頻吸引了,準確地說,是被那一朵朵晶瑩剔透的“水晶玫瑰”吸引了。
我自命是一位不錯的廚娘,我的烹調,特別是粵菜,雖比不上廚師級的出品,但卻也不失色香味。然而,每當朋友嚐完一道喜歡的菜後問我烹調指南時,常常無言以答,或者幹脆說:下次再吃,也許就不是這個味道了。因為,坦誠地說,我其實是一位大大咧咧的廚娘,烹調從來都是隨心所欲,調料、數量,乃至時間控製全憑感覺而為,也不知是性格使然,還是我把烹調看成最隨意,最解壓的化學實驗?因而,費盡心思擺盤,或把麵團拿捏出如藝術品一樣精致的美食,都不是我的愛好和追求。然而,神差鬼使地,那天我就被手機熒屏上那一朵朵晶瑩的“玫瑰花”出品吸引,並萌發了躍躍欲試的衝動。的確,有時候人的思維和行為是難以用常態解釋的。
說回那些“水晶玫瑰”,其實不過是用西米粉做皮,紅薯泥做餡,揉捏、印模出來的小點心,製作並不複雜,而且所需食材正好家裏都有,唯一缺的是印玫瑰花的模子,可家裏有一套前年一時衝動要學做月餅買回來,如今已被冷藏在抽屜裏的印模,這回正好又有機會讓它們回暖了。
說幹就幹,很認真地遵循視頻的步驟,這邊用水泡西米丸子、捏成粉再擠幹水分;那邊把紅薯、紫薯切片蒸軟,再碾壓成泥。食材準備妥當,便開始用粉團包餡、壓模、水蒸,然而,一氣嗬成之後,換來的並不是一舉成功!難道視頻裏麻利的操作,靚麗的出品都是在“演戲”嗎?那些濕漉漉的西米粉團放進模子裏不但印不出清晰的花紋,還把印模沾得一塌糊塗。
麵對那堆被粉團“汙染”的月餅印模、那些輪廓扭曲的“水晶月餅”,還有那一團等著被我“整容”的原材料,沮喪之意、放棄之念頓生,而就在我準備為這堆殘局善後的瞬間,腦子一個閃念蹦出:既然印不出清晰的花紋,何需再為其糾結?幹脆就整團蒸熟好了,我在做食物而不是在做藝術品,不是嗎?主意已定,我便把包好了紅、紫薯餡料的西米粉團放進一個個做蛋撻的小鋁箔外殼裏直接蒸熟,不一會,就幹淨利索地就把剩下的原材料全部“整容”完畢,變成了一個個晶瑩剔透的粵式“缽仔糕”。
就這樣,臆想中美麗的“水晶玫瑰”,被我硬生生地被毀容成“水晶月餅”,最後成了“不修邊幅”的粵式“水晶缽仔糕”。然而,雖顏值不再,但口感猶在,Q彈在外,香糯在內,在它與舌尖相遇的那一刻,顏值不過是浮雲。
如果,當時繼續為追求出品的顏值而糾結於那些成不了型的粉團,相信我花費的時間和努力換來的依然是失敗;如果,當時我選擇簡單粗暴的放棄,那將會在浪費材料的同時,還給自己留下一份挫敗感。然而,那瞬間的閃念,把沮喪的我引上了一條順勢而為的路,最後的結果雖然偏離為視覺享受而為的初心,但卻很實在地滿足了我的舌尖。
此刻,我又想起了去年的那鍋煎米粉。本來是要把泡好的米粉做成一鍋粵式炒米粉的,誰知那次買回來的米粉泡好後就失去了韌性,炒著炒著,就變成了一鍋又爛又糊的“碎粉”了。正在犯愁之際,腦子裏的一閃念,我突然用鏟子把那些已不可能成為常態炒米粉的碎粉團壓扁,慢火煎,最後,就成了一道“煎米粉”處女作。口感外脆內軟,澆上一圈醬汁,一道不期而遇的美食就這樣與我邂逅了。
無論是被這次被“毀容”的“水晶玫瑰”,還是那道不期而遇的“煎米粉”,都無不在給我一個人生的啟示:如果事與願違,或者當局麵難以掌控時,那就順勢而為吧,隻要盡力了,最終的結果雖然沒有預料的好,但也不會比想象的差,在追逐的路上,每一處都是風景,也許還有暗藏驚喜。
廚房裏的“順勢而為”無所不在,廚房外的“順勢而為”也屢見不鮮。麵對始料不及的結局、疑似無路的絕境、抗爭無果的逆行,我們在選擇放棄、認輸的同時,又何不嚐試著順勢而為?或許,它會把失望沮喪的你引上一條峰回路轉、絕處逢生的路,那裏有不一樣的風景靜候與你的相遇,有另一片天空等著你放飛,無論是製作一款簡單美食的過程,還是在追逐理想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