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當我們搬進現在這所房子後不久,家裏的後院,就多了兩位不速之客——一對小鳥。每年的春末夏初,他們就來築巢孵蛋,哺育下一代。
一開始,他倆看上了後院曬台上的那把吊扇,在我們的不知不覺間,把一個鳥巢築好了在吊扇的轉軸和扇葉之間,築巢的殘枝枯草把吊扇下的乒乓球桌弄得一片狼藉。
為了拯救那把成了“鳥巢”的吊扇,歸還吊扇下乒乓球桌一個清淨,先生在院子裏一個合適的地方給他們精心打造了一間舒適的小木屋,並費盡心思才令他們搬遷成功,從此,那間小木屋成了他們的新家。鳥爸爸,鳥媽媽每天辛勤地叼枯枝,幹草,泥土築建新巢,不久,一個溫馨的愛窩就便安然呈現在後院了。
日複一日,鳥爸爸,鳥媽媽交替在巢裏孵蛋,輪流外出覓食。幾周的光景,兩隻稚嫩的小鳥破殼而出,那間狹窄的小木屋,成了親情盎然的四口之家,有些擁擠但溢滿了溫馨。爸爸媽媽溫暖的翅膀,成了那對小鳥最安全的港灣,沒有風雨也受不到攻擊。
精心的嗬護,悉心的哺養,那對小鳥一天天成長,從破殼時的“赤身裸體”到“羽毛漸豐”;從“唧唧待哺”到“稚鳥學飛”……終於,有一天,小鳥翅膀長硬了,告別了爸爸媽媽,放飛自己,飛向自由的天空去闖蕩世界。
月複一月,幾窩小鳥就這樣相繼問世於這間小木屋,又撲騰著稚嫩的雙翅,學飛於後院的青草地,最後張開成熟的翅膀,飛向屬於鳥的世界,開啟一隻鳥的生命曆程。
到了深秋,估計是養兒育女的季節結束了吧,鳥爸爸鳥媽媽也暫別了這間曾經給予過他們天倫之樂的小木屋,回歸於他們自由的天空,重新享受悠閑和散漫,同時也給我們秋意漸濃的後院,留下一個寂寞的空巢……然而,我相信,待到明年的春天,他們又會循著季節的時鍾,歸巢於還彌漫著他們氣息的小木屋,履行愛的使命。
愛,乃世間萬物生靈之天性。愛的天職,人鳥相通。
我們都曾經為人子女,在父母築建的愛巢裏脫稚,在父母臂彎的嗬護下成熟,又在父母依依不舍的目光裏遠行。成年的我們,像鳥兒一樣放飛夢想,翱翔藍天,卻把空巢的寂寞留給了漸邁的父母……
我們也都正為人父母,我們也義無反顧地對下一代履行著愛的天職。我們用溫暖的懷抱,為他們營造一個避風的港灣;我們用堅實的肩膀,為他們撐起一片無憂的藍天。總有一天,我們的孩子,也會張開夢想的翅膀,迫不及待地飛向外麵的世界,放飛理想,耕耘人生,正如當年的我們……然而,作為父母,能做的,隻有以思念寄托不舍,用理解為他們祝福。
作家龍應台曾說過一段關於父母與孩子的話,直擊靈魂,又不免令人心酸。“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隻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該圖片來自網絡
此文刊發於《星星生活周刊》2020年5月29日第97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