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紅葉

帶著對盛夏的眷戀,新綠的期盼,以其生命中最璀璨的瞬間,迎接寒冬......
個人資料
深秋的紅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人生”第一瓜“

(2021-11-29 11:50:12) 下一個

    

      在我家的後院裏,生長著前屋主留下的花草樹木,也種植著我們入住後才添加的蔬果藤蔓。每年,從早春撒野般肆意怒放的小黃花,到深秋為季節謝幕而綻放的最後一朵玫瑰;從開春就孕育於花蕊的黃桃,到入冬才熟透的紅棗,這些花果很知性地踏著季節的時鍾輪番登場,點綴著後院,也愉悅了主人。因而,在這一隅小天地裏,雖算不上紛紜喧囂,卻也不會冷清寂寞。

      然而,在我家的後院,雖說花果不衰,但農耕卻不盛。每當我在圈裏看到朋友們曬出一籃籃自產的瓜果蔬菜時,除了讚歎,就是欽佩了,因為在我家後院花果之餘那片不大的“農耕”地上,種植的隻有兩樣偶爾澆點水就能以“我自繁殖、自生自滅”模式粗獷生長的蔬菜:中式的枸杞菜和西式的羽衣甘藍。

      今年,有朋友熱情地送給我一些秧好的西紅柿,節瓜和冬瓜苗,趁著防疫居家的悠閑,我欣然接受了。就這樣,後院一向冷清單調的“農耕地”頓時熱鬧起來……

     自差不多20年前搬進這所房子起,後院的“農耕地”,除了目前不敗歲月的枸杞菜和羽衣甘藍,記憶中隻種過一兩季的西紅柿以及剛搬進來不久時種的豆子。而種瓜可是我的人生第一次,更別說這些能撩起舌尖鄉愁的節瓜、冬瓜了。

      自從有了那些瓜苗,後院就不再是隻為我敲打風花雪月文字提供素材的“筆耕地”,而是真正成為我種植作物的“農耕地”了。我自愧不好耕植,也不善耕種,但這回看著那些生機盎然的瓜苗,我付出了從未有過的熱情和用心,不僅為了獲取第一次在後院隨手摘瓜、第一次用自種的瓜烹飪美食的那份愉悅,更為了不負送苗人的一番熱心。

      我先把幼苗暫種在花盆以避夜間地氣的寒涼,待到瓜苗漸壯,才把它們移居於泥土。早晚的澆水,偶爾的施肥,瓜苗一天天茁壯。青綠的瓜蔓健康地伸延、成長,我在地裏為它們插上一根根可以依偎的竹竿,稚嫩婀娜的苗尖在杆子上緊緊地依附、纏繞,攀爬……眼看隻有幾片小葉的嫩苗就長成了藤粗葉茂的瓜蔓,我心裏不禁泛起一絲成就感,因為,這可是我第一棵親手種植的瓜蔓。

   終於,開花了。鵝黃色的節瓜花,披著毛茸茸的外衣綻開了笑臉,一朵、二朵……數朵,看著它們,我的腦子裏就閃現出毛茸茸的節瓜,一個、兩個……數個。然而,花開、花謝,卻沒見結幾個瓜。帶著疑問,在一個微信群裏谘詢了一位資深種瓜人,才被告知,瓜花分雌、雄,隻有花蒂後帶小瓜的雌花能“修成正果”。走近瓜蔓細細查看,盛開的小黃花隻有數朵雌花,其它的都是“華而不實”的雄花,頓時對節瓜豐收的期望值減小了一半。

      那些載著我滿心期待的雌花小瓜,有些沒長大就萎縮脫落了,這回被朋友告知:這些長不大的瓜叫“化瓜”,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是授粉障礙,如果沒有蜜蜂幫助,就得人工授粉。於是,在朋友的微信指導下,我拿起鑷子、棉簽,有生以來第一次為植物做人工授粉,然而,卻沒見有什麽收效,長不大的“化瓜”,依然我行我素地幹枯脫落,化作“春泥”。也不知是我的授粉技術不當,還是“化瓜”更向往融進泥土,而不甘慰我舌尖?看來,耕植學問不淺,當個好“農民”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物競天擇,終於有了第一隻成形的節瓜敦厚地掛在藤蔓間了。見證著這隻從絨毛滿身的雛形小瓜,長成了一個綠油油的大節瓜,那份欣喜和成就感難以言表。做了大半輩子的“吃瓜”一族,這回終於收獲了人生的“第一瓜”。

     打開腦洞,翻出我的吃瓜菜譜: 節瓜豬骨湯,節瓜海鮮煲,節瓜粉絲煲……一個個蹦了出來。然而,聽朋友說,自己種的節瓜,有種不同於來自超市、用肥料養大的瓜香,而我上麵的烹調,或是肉的濃香衝淡了瓜的清甜; 又或是醬汁的厚重淹沒了瓜的原味。

      為了初嚐剛從藤蔓摘下之瓜的鮮美,也見證一下傳說中“特別清甜”的美譽,我最後決定用最清寡的烹調,來彰顯它最返璞歸真的味道: 清煮節瓜湯加一個清淡的雞蛋; 清蒸節瓜片,加了幾隻作為“顏值”點綴的蝦。

   瓜吃完了,說真的,以我比較遲鈍的味蕾,似乎沒品出此瓜與彼瓜的區別,但從“吃瓜”到“收瓜”的飛躍,這份心靈的滿足,令這個“第一瓜”在清寡中透著別樣的清甜。

      瓜如是,生活不也一樣? 乏味的生活,隻要用心去捕捉、品味,也會變得活色生香。

 此文刊發於《星星生活周刊》2021.10.22第1047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深秋的紅葉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綠珊瑚' 的評論 : 謝謝!
深秋的紅葉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三步兩橋' 的評論 : 謝謝!
綠珊瑚 回複 悄悄話 就看這瓜花瓜葉也樂在其中。
三步兩橋 回複 悄悄話 後院雖小,其樂無窮,讚!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