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雞,快餐食物裏很大眾化的一款,有人捧之為至愛,也有人視之為“垃圾”。然而,至愛也好,“垃圾”也罷,當人們覓食快餐時,炸雞,依然是漢堡,薯條之外,最受“嗜肉一族”青睞的盤中餐。一隻外酥裏嫩的炸雞腿,在吃貨的眼裏,是魅力盎然的。
在美國,要吃上一頓炸雞,比吃上一頓中國餐要容易得多。在我所居住的地區,人盡皆知的肯德基以及一些其它的炸雞專賣店隨處可見,除此之外,走進一般的快餐店,菜單裏也少不了炸雞塊。然而,對於依然保留著一個愛國胃的我,一盤原汁原味的粵式白切雞卻要比一隻金黃酥脆的炸雞腿誘惑力要大得多。但是,對於在這邊長大的兒子卻不然。雖然說,受家庭飲食的影響,他也喜歡沾著薑蔥醬油享用粵式白切雞,但骨子裏的至愛,依然是香酥的炸雞。所以,如果說白切雞成了他接納的“新歡”,那炸雞就像是他的難忘“初戀”,雖不時時“見麵”,卻也揮之不去。
疫情期間,餐廳關門,即使有些外賣還在繼續,但非常時期,也不敢輕易去光顧。宅家中餐吃多了,對美式快餐有著特殊情結的兒子,對炸雞的思念又如“一日不見,如隔三秋”般襲來。眼看著冰箱裏的雞腿,就萌發出自己做炸雞的念頭。
自己做炸雞,聽起來很簡單,燒熱一鍋油,把裹好粉的雞塊放進去炸,不就行了嗎?可是,要炸出一塊外酥裏嫩的雞塊,就沒那麽簡單了。溫度,溫度很重要!兒子說,炸雞時溫度要控製在攝氏180度。這是他做功課得來的結果。這下,問題就來了,一個沒有溫度控製的鍋,是很難保證油溫維持在180度的啊。
兒子是個“吃貨”,也是一個為了美食願意在廚房忙乎的人。他對著ipad裏的“油管”視頻在廚房烹調的態度,有如做實驗一樣嚴謹認真,因而他的每一次嚐試,基本都收到預期的結果。然而,這回做炸雞需要可控溫的鍋,就難倒他了。當然,在當今令人眼花繚亂的烹調用具裏,挑一款“炸鍋”也不是件難事,隻是,基於我們家極少“油炸”的烹飪習慣,買回來的炸鍋,也許就逃脫不了“炸雞一頓,冷落N年”的命運了,這不僅有些浪費,也委屈了那個炸鍋。
然而,這世上似乎沒有什麽可以阻擋一個吃貨對美食的追求和限製他的想象力。他想到了可以控溫的電飯鍋。對啊,理論上是可行的,但在控溫上還得改裝一下,因為煮飯和炸雞的溫控範圍是不一樣的。
正好,我們家裏還保存著一個很早期的,運作依然正常,但早已使命終結,被冷落在車庫很久的電飯鍋。對,就改裝這個電飯鍋做炸雞鍋!學化學出身的兒子,其實對電學方麵並不太熟悉,好在,身邊有個同樣是化學出身,但電學和動手能力都很強大的老爸。就這樣,改裝電鍋就成了父子倆的“home project”。
首先,在網上購買合適的繼電元件,以用於改變電飯鍋的控溫範圍。下單後,就開始翹首以盼“郵遞馬車”的鈴聲了。兒子那份期待,讓我感覺到他對挑戰“改裝電飯鍋”的好奇心,已經超越了想吃炸雞的初心,而這份期待,恰如一個科研人員設計完一個實驗後熱切想知道結果的那份心情。
終於,繼電元件送到了,改裝工程正式啟動。翻出所需的工具,在資深“電工”老爸的指導下,又鑽又擰,又拆又裝,不一會就把新電飯鍋成功轉型為電炸鍋了,外觀上沒留下半點痕跡,但“內涵”已被“更新換代”。“新炸鍋”在履行使命前,還有最後一道重要的工序,調節和校正溫度。隻見兒子一絲不苟地測量所需的180度,並嚴謹認真地在調溫旋鈕上記下180度的刻度,那份專注,仿佛不是準備做“炸雞”,而是進行一個精密的實驗。身為既不諳電器,也不嗜炸雞的旁觀者老媽我,不解風情地嘀咕“不就是炸雞嗎?”。是啊,不具備一個“理工男”的思維和處事態度,也缺少一個吃貨對炸雞的熱情,何以感同身受?唯有在“肅然起敬”之餘,拿出手機默默地拍下這“理工男做炸雞”的一幕。
前戲大功告成,炸雞主題才正式拉開帷幕。兒子從冰箱裏拿出他前一晚嚴格遵循網上查找到的“炸雞秘笈”而醃製的雞腿,很小心地裹上一層麵包糠,就一隻一隻地炸起來了。由於電飯鍋的功率有限,所以,每次隻能炸一到兩隻。折騰了好一陣子,一盤炸雞才施施然出現在餐桌上。這盤顏值比不上肯德基,但口感還可以的炸雞,被兒子津津有味地吃著,那副近乎於狼吞虎咽的吃相讓我知道,什麽才叫真愛!
那個“電炸鍋”,在履行完一次炸雞使命後,如今已被冷落一角,有如它的前身-電飯鍋。也許,哪天它的“主人”炸雞情愫泛濫之時,它會被再委重任,履行一隻炸鍋的職責;也許,哪天疫情結束,街上炸雞味重新泛濫以後,它就從此“隱退江湖”。然而,無論如何,它已經不再是那隻差一步就被清出門戶的電飯鍋了。因為,在它的體內,植入了一個化學理工男挑戰電學的好奇心;它的勞作,解盡了疫情下一位吃貨的炸雞之饞;而它的身軀,鐫刻著疫情居家中一個趣聞軼事,而這個故事,日後終將成為一段珍貴而又溫馨的回憶......。
估計是鋁的,這是我們家很早的電飯鍋。
身邊也有些朋友買了costco的氣炸鍋,據說都很好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