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於秋風送爽的夜晚,抬頭看看那一輪露著半個笑臉的月亮,我知道,又一個月圓的日子就要到來了,這將會是一個飄灑著詩人筆下的浪漫,凝結著人間溫馨的親情,又飽蘸著遊子心中的鄉愁的月圓之夜,中秋!
走進華人超市,那一盒盒粉墨登場的月餅,打開微信群,那一條條圖文並茂的祝福,無不以一股強烈的節日衝擊波,提醒著我中秋的到來。它們,又象一條無形的定時鑰匙,在每年的這個時候,悄然打開那個藏於心底並已經封塵的記憶匣子,讓我在那些零零散散的碎片中,又重拾起屬於中秋節的那份回憶……
都說,隨著年齡的增長,近期的記憶會變得模糊,而遙遠的記憶會變得越來越清晰,我不敢肯定這話是否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但是,當我在記憶的長河裏,尋覓那些屬於中秋的碎片時,最快重拾到的,總是屬於童年的那一片,那場景象烙印那樣的清晰,那樣的刻骨銘心。
小時候,我跟著外公外婆居住,所居的屋頂有一個很大的曬台(廣州人稱之為天台),那個大天台,對於當時居於市區街道的我來說,真可謂是活動的“天堂”,課後,與小同學一起在那裏玩耍,追逐,夏日的晚上,在那裏乘涼,聽著外婆一邊嘮叨,一邊看著天上的星星入睡……而到了中秋節,那更成了一個賞月的好地方了。每年到了中秋夜,天台上除了有外公外婆,也會有親朋戚友來到大天台與我們一起賞月,過中秋節。小小的木桌上,擺滿了月餅和其他應節的傳統食物,水果,芋頭,田螺……清爽的夜空,掛著一輪皎潔的滿月,有如一盞明亮的天燈,把一片銀光灑向洋溢著過節氣氛的大天台;在仿如白晝的夜色裏,大人們在談天說地,不亦樂乎;我們小孩子,就點亮著簡陋的紙製燈籠,嬉笑打鬧,其趣無窮,偶然,也會看到夜色裏飄忽的孔明燈,在天空中越升越高,最後就好象成了一顆閃爍的星星,那時,外公就會給我們講孔明燈的故事……這,就是銘刻在我記憶細胞裏的中秋場景,有月餅,有外公外婆,有刻滿了記憶的大天台,還有,那份溫馨的親情和童年的樂趣……那時的我,會傻傻地想,八月十五的月亮真的是最圓的嗎?為什麽不可以每個月的月圓之夜都過節呢?
隨著時光的流逝,告別了童年的我,對每年中秋節的期盼,已經不再屑於那份吃月餅,挑燈籠的童趣了,文人墨客筆下對中秋明月的吟誦,引發了我對這個天上寒宮的好奇,也撩起了我對嫦娥玉兔的神往,更賦予了我去追逐浪漫的情懷。中秋之夜,我喜歡逃離喧嘩,靜靜地凝望著那輪高掛的明月,去感受詩翁們的情懷,去讀解月亮的神秘,我也喜歡用鏡頭,把那個據說是一年中最圓最大的皎月,定格於永恒。那時那刻,腦海裏總會不由自主地縈繞著“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一耳熟能祥的詩句,但是,那時的我,卻不知故鄉的遙遠,更不懂鄉愁的滋味,因為,月在故鄉,我也在故鄉……
轉眼出國二十年有餘,每逢中秋之夜,當我在太平洋的彼岸,仰望天上那一輪孤清的明月時,我才知道,故鄉真的有多麽的遙遠,我才真正讀懂了詩人筆下那份鄉愁,思念的情懷……如今,我好象已經習慣了在“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惆悵中度過中秋節,雖然,在這裏也能嚐一塊中秋的月餅,品一壺故鄉的香茗,然而,在沒有父母親人團聚的中秋節,餅再甜,茶再香,也找不到這個節日最該有的味道-親情,留下的是一份不能彌補的遺憾。盡管在這裏,三朋五友,華人組織,也都會聚在一起,熱鬧一番,讓我們這些沒“家”可歸的遊子們,也感受一下過節的氣氛,然而,當曲終人散時,惆悵依然會悄然襲上心頭,這份惆悵,夾著對故鄉親人的思念,也帶著對往昔中秋回憶的溫馨。
都說,八月十五的月亮是一年中最圓最大的,故稱之為中秋,並定之為節,然而,縱使有天文數字的認證,但就人類的肉眼而言,真的能看出中秋的月亮最圓,最大嗎?不過,就情感而言,我承認,它是最圓,最大的,那是因為,文人墨客筆下縷縷的詩意和浪漫,人世間飽蘸溫馨的親情,遊子心中那股濃得化不開的鄉愁和思念……充盈著它,填滿了它,令到它變得最圓,最大……
此文刊發於《星星生活》2015年9月25日第730期
的確,現在的廣州,已經沒有了我們記憶中的那份場景和感覺了,生活時尚了,中秋節也變質啦。謝謝你的回複,問好,老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