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朋友帶女兒今年夏天來我們這裏。
她一個女兒, 比我大女兒大一歲, 兩個人去了同一個夏令營。
朋友女兒非常成熟, 我很快就發現她很懂得人情世故, 但畢竟是孩子, 有時候太注重表現,有點過。 比如大人在的時候, 她總是在主動表現自己, 目的是讓大人給她最多得肯定和注意, 而且一定要勝過其他孩子。 也就是說, 她對大人的興趣遠遠超過對同齡孩子的興趣。
這一點讓我很奇怪, 我女兒基本完全相反。
因為我比較注意在孩子間搞平衡, 盡量不要顯示對誰好誰壞, 她討好我幾次後, 可能感到了迷惑。 後來我帶孩子們一起玩的時候, 她顯得落落寡歡, 完全不像其他孩子一樣玩得自然盡性。
這次夏令營最後有一個表演, 我女兒隻得到三句台詞, 她有一段很長得獨白和表演。
我對此有點介意, 很想問一問我女兒為什麽她沒有分到什麽台詞, 但是看她那麽認真快樂, 我又不想拿大人的標準來破壞她的快樂。
演完了, 看到我朋友在和她女兒激烈地對話, 雙方都很激動。 後來朋友女兒還有點哭的樣子。 過後, 我叫女兒去安慰她, 回來女兒說她媽媽認為她沒有拿到最重要的角色, 很不高興, 認為她沒有注意討好夏令營的老師。
我也困惑了。
也許對某些人而言, 快樂是一定要在競爭中獲勝?(我相信人們對勝利者總是更nice)
我那個傻傻的女兒倒是一直很快活, 她感覺不到不公, 也感覺不到別人的不友善, 對權威(老師, 大人)從來不在意。她有很多朋友, 到那裏都是一幫人圍住, 今天夏令營結束, 有好幾個過來和她擁抱, 抱好久,說miss 她。
她屬於平庸而受歡迎型。 有點顛覆我們都以為人要出色出眾才能popular。
我想到了一點哲學的問題, 人的存在是自我價值的實現為最高目的, 人們在社會中的努力, 都是為了得到外來的正麵反饋, 而肯定自己的存在和價值。但人也又很重要的基本需要, 比如歸屬和被愛, 這一層如果滿足不了, 人的心理是很難過的。 我活到今天, 對人那種能夠自然感受和形成的快樂, 特別珍視。 這也是我為什麽不push孩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