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幸福的微風輕輕掠過你的心田
2002年,泰勒·本-沙哈爾Tal Ben-Shahar在哈佛開設了《積極心理學》,開課時隻有8名學生選修,後來還有兩個人退課。可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過了一年,選修此課的人數就增至300名,到了第三年,該課名聲大震,竟有850名學生選修,成為哈佛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課。成群的記者通過報刊雜誌,新聞網絡更是讓這課火了一把。
無獨有偶,2018年1月耶魯大學心理學和認知科學教授勞裏·桑托斯 Laurie Santos開創了名為《心理學和美好生活》的課程,竟有1182名本科生選修,刷新了耶魯大學曆史上單一注冊課程的記錄,選課人數達到耶魯的大多數大型課程的兩倍以上。為了不影響其他教授的課程選修率,桑托斯教授主動把此課變成了網絡課。
看來,追求幸福是每個人的欲望,不管你是學霸還是普通人,誰都希望戴上幸福的光環。
看來,幸福感是可以訓練的,據說,聽完課的學生都是邁著春天般的步子離開教室的。
小確幸大歡喜,人人都希望通過訓練提高幸福感。
《人類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認為,未來的人類有三大主要問題要解決,其中之一就是——永遠幸福。
人類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於獲得幸福。金錢,愛情和力量本身並不是目的,它們隻是給與我們一種滿足感;可不幸的是,在追求這種滿足感的過程中人們常常感到挫折,不安和沮喪。我們認為,除非我們擁有了出色的工作,大房子和成功的婚姻,否則我們就不會幸福。但這遠非事實。
那麽幸福是什麽呢?當然不是財富,不是智商,健康可以增加幸福感,但是體魄健康的人也未必都幸福。
當一個人因為滿足而產生喜悅時,幸福就開始敲門了。幸福劃分為四個維度,滿足、快樂、投入、意義。積極心理學的課程就是幫助人們把淺層次的快樂轉化為深遠的滿足感和持久的幸福感。
美國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 塞利格曼認為:沒有意義的尋歡隻會帶來更大的空虛、更多的虛偽,使你沮喪,當年老時才意識到自己虛度了一生。他提出了PERMA幸福五要素:1. Positive Emotion(積極情緒)、2.Engagement(沉浸其中,參與)、3.Relationships(人際關係)、4.Meaning(意義)、5.Accomplishment(成就)。
桑托斯教授說“科學證明,幸福需要有意識地努力,這可不容易,需要時間,但是人類可以做到”。
那麽 讓我們跟著專家,乘上通往幸福的直通車。
一 寫一張感恩清單
桑托斯教授讓她的學生們每晚都寫下他們感恩的事情,持續一周。這就是所謂的感恩清單。
她說“這件事聽起來很簡單,但是我們已經看到堅持這麽做的學生確實更幸福。”
Alex Knorb,神經科學家,《向上螺旋》書的作者,對這一點做了科學的解釋,他說,
既然感恩是通向幸福的鑰匙,那麽增加幸福感的下一步就是問問“我感激的是什麽?”
圖片來自網絡
未完待續。
謝謝你,中秋快樂!
說得對!我們一起努力!
這是雷茵霍爾德·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的禱文。有不同的版本,這是最公認的。
斯多葛主義Stoicism,又稱斯多葛學派,是古希臘的四大哲學學派之一。
強調神、自然與人為一體,“神”是宇宙靈魂和智慧,其理性滲透整個宇宙。個體小“我”必須依照自然而生活,愛人如己,融合於與整個大自然。
生命安寧是斯多葛哲學的生活藝術。要想獲得幸福與自由,必須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一些事情我們能控製,另一些則不能。隻有正視這個基本原則,並學會區分什麽你能控製,什麽你不能控製,才可能擁有內在的寧靜與外在的效率。
很顯然,尼布爾的禱文是基於斯多葛主義的哲學理念。但是有所不同。斯多葛強調的是“你”,而布尼爾強調的是“神”。祈求神來幫助你通過區分可控和不可控來達到內心的平衡。
尼布爾這段禱文最早是出現在1934,在布道中他有不同的說法,而我們提及的是最公認的。在美國可以在不同的場合下看到。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上帝,請賜予我平靜,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 給予我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 賜我智慧,分辨這兩者的區別。”
上麵這段不就是斯多葛主義的兩分法嗎?據說在NFL等運動機構比較推崇。
我也很感謝你!
目標,更幸福,我們一起走!
真的很棒呀!
“我一感恩父母給了我生命,
二感恩大自然無處不存在奇跡”
熱愛生命,感恩父母,這就是幸福的源泉,
你有能力感知美好的大自然,這就像你得到了幸福的火柴,隨時可以被一花一草點燃愉悅的情感。
握手!
桑托斯教授說“科學證明,幸福需要有意識地努力,這可不容易,需要時間,但是人類可以做到”。
和你一樣,當時的情景曆曆在目。
我記得有這麽一段禱文常常掛在病房裏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上帝,請賜予我平靜,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 給予我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 賜我智慧,分辨這兩者的區別。
我想得了癌症,就要重新定位自己,接受現實,心靈的平靜就為幸福打開了大門,接下來就開始尋找那些幸價比高的事情幫助你感知愉悅,或許是讀書,或許是社會活動,或許是唱歌跳舞,或許是旅遊。像我的同學就是社會活動,唱歌跳舞,再一個就是得到親朋好友的支持,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幸福必須的。
還有一點,就是排解不良情緒。有人寫癌症日記,有人寫博客。
很高興和你互動,祝你更幸福。
— 同意。
不知道你那患癌的如何會覺得幸福的。真好。
今天我也在想,幸福感因人而異,但是有沒有一個相對科學的標準呢?
剛好聽到了清華大學心理係主任說,真實的幸福應該是你覺得幸福,你想象幸福,和別人也覺得你幸福。真實的幸福一定有美好的人際關係。
這裏的你想象幸福怎麽理解我就不知道了。還得查查。
我也覺得薩皮納也是幸福的,這一段是羅曼羅蘭拿她和於萊一家做比較的。這是接下來說的
仿佛薩皮納故意拿她的行為來取笑根深蒂固的傳統,真正的做人之道,一板三眼的責任,毫無樂趣的工作,取笑那些忙亂,鬧哄,吵架,歎苦,和有益身心的悲觀主義;而這悲觀主義便是於萊一家的,也是所有的規矩人的生存的意義,使他們的生活成為補贖罪孽的準備的。
我是斷章引用,如果是真正看完這一章,對薩皮納會有好感的,完全忘了她的不修邊幅。
謝謝你花時間和我探討。通過互動可以學得更多。
你說到了要點,對幸福的感受能力很重要,先天的確起一定的作用,但是後天的訓練也可以使人增加幸福感。
比如說對自己用三分的讚揚,期許,鼓勵,一分的批評,建議和挑剔。
又比如在生活中,保持一顆好奇的心,關注那些美麗的,善意的東西,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 培養愉悅的心情,多做些幸價比高的事,比如聽音樂,看電影,讀書,旅遊,欣賞藝術;和心靈的溝通,交好朋友。
說得對!知足很重要,貪婪是人類的克星。
不能追求完美的人和物。完美是虛幻。
幸福是感受。和智商,金錢,權力不掛鉤。正如你所說,學霸有學霸的煩惱,普通人有普通人的快樂。
從幸福學來說,樂觀可以帶來幸福,而樂觀要包括愉悅的心情,希望的遠景,自信的行動,善良的人格。
在一般人看來,能進入哈佛耶魯讀書,就很幸福了,但是卻有那麽多的哈佛耶魯學生要訓練自己感受幸福的能力,這本身就很說明問題了。感受幸福的能力真是因人而異,是天生的一種能力,就像智商一樣。所以感受幸福能力差的人就要訓練自己。:-)訓練是很有用的。
聞香,謝謝你,學習了。
你真的是很幸福!
感恩使你更幸福!!!
有人列出了20條 Positive Emotion
JOY;INTEREST;SERENITY; HOPE;GRATITUDE;
KINDNESS;SURPRISE (PLEASANT);CHEERFULNESS;CONFIDENCE;ADMIRATION;
ENTHUSIASM,EUPHORIA,SATISFACTION,PRIDE,CONTENTMENT,
INSPIRATION,AMUSEMENT,ENJOYMENT,AWE,LOVE。
有了它們,快樂一定會跟著我們。
是的,這兩門課都可以在網上找到。
幸福學是個很有實用價值的研究的課題。從哈佛到耶魯,人們除了關注認知上的提高,更著重於行為的訓練,
在藤校,很多人都焦慮、緊張、不開心、麻木,需要心理谘詢的也不少。
美國心理學雜誌《職業心理學:研究與實踐》一篇文章稱,在四年製大學中,有6%的在讀本科生和4%的在讀研究生表示,他們在過去的一年裏“真的考慮過要自殺”。據統計,美國大學平均每年約有1100名本科生自殺。
你提了個非常有趣的問題,可惜沒看到數字。我倒是很關心堅持這種訓練的學生有多少,他們對生活的滿意度有沒有有統計學意義上的提高。
我們有過和你一樣的經曆。
那時知名專家懷疑家中有一人患了一種需要做10多個小時的大手術,結果隻是耳朵中的耵聹,在等待做CT的時候,和你的感覺一模一樣。
那時真願意用一切來換健康。
但是也不等於不健康就不會幸福。我有個同學肝癌,多次手術,可他對生活充滿希望,在當地的華人圈裏很活躍。組織合唱團,演話劇,還收獲了許多友誼。
我們現在就是"別過夏花絢爛,走近秋葉靜美."
在簡單中得自由,在寧靜中保獨立,真是個好狀態。
謝謝你!
把握當下,知足常樂~~
覺得現階段是最幸福的:自己工作不錯,業餘時間做自己喜歡的美食,還有先生的疼愛,兒子的優秀和孝心……
感恩~~
太高興你不用跑了。我也在關注Dorian。
知足常樂!
謝謝你!
什麽是幸福,大概千人千解。
我剛剛在看約翰克利斯朵夫這部小說,這裏有一段關於對薩皮納的描述,你覺得她幸福嗎?
她的相貌很象佛羅倫薩的少女。眉毛向上,長得很好看;灰色的眼睛在濃密的睫毛底下隻睜開一半。下眼皮帶點兒浮腫,底下有條很淺的皺痕。玲瓏的小鼻子,下端微微的向上翹著;鼻尖和上嘴唇中間另有一條小小的曲線。嘴巴張開著一點,上嘴唇往上吊起,有笑意,也有倦意。下嘴唇太厚了一些;臉盤的下部是圓的,象意大利畫家斐利卜-利比所畫的聖母:有種天真而嚴肅的神氣。氣色不十分清白,頭發是淺褐色的,打卷的部分很亂,挽的髻尤豈不知所雲。細身材,小骨骼,動作老是懶洋洋的。穿扮並不講究,——一件敞開著的短褂,鈕扣七零八落,腳下拖著雙破爛的舊鞋子,有點不修邊幅,——但她青春的風韻,溫和的氣息,天真的嬌媚,自有動人憐愛的魔力。她站在鋪子門口換換空氣的時候,過路的青年們總喜歡瞅她幾眼;她雖然不把他們放在心上,卻也注意到了,眼中表示出一點感激與喜悅;婦女被人好意相看之下,都有這種表情,意思仿佛是說:“多謝多謝!……再來一下罷!再瞧我一眼罷!……”
可是她盡管覺得能討人喜歡是種快樂,懶惰的天性使她從來不想做點兒什麽去討人喜歡。
她的無精打采,家裏的雜亂,衣著的隨便,永遠的微笑,客客氣氣聽著他們的批評而滿不在乎,對於丈夫的死,孩子的病,營業的衰落,日常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煩惱,都若無其事的不以為意,無論什麽也改變不了她的習慣和遊手好閑的脾氣...而最糟的是這樣一個人居然會討人喜歡。
她也不怕把生意讓給別人,也不怕克利斯朵夫和別人調情,隻要是被愛著就滿足。
我最近一直再問自己什麽是幸福,沒有錢幸福不幸福?我在努力理解我身邊一個人的幸福觀,讀完你的文才發現這個人正在最求這五要素:
“1. Positive Emotion(積極情緒)、2.Engagement(沉浸其中,參與)、3.Relationships(人際關係)、4.Meaning(意義)、5.Accomplishment(成就)。”
你的問題太好了,下一篇我就要討論何為幸福?是否有客觀的標準,還是完全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你接下來的兩個問題我考慮的不多,
幸福感與社會文化有多深的關聯?
總是幸福的人還幸福嗎?...
每次看完你的譯文,我都要有一些思考,這次我也要為這兩個問題思索。
謝謝你!
(據說,“天堂就是圖書館的樣子”。那麽,幸福就應當是溫飽之餘,一杯咖啡,幾本書嘍。)
期待續篇。
握手!讓我們一起走上更加幸福的路。
謝謝你!長周末愉快!
木心說,幸福就是心安理得地愛藝術。你和他有共鳴!
這兩門課是可以在網上學的。關於它們的火熱程度有很多的報道。所以我覺得值得探索提高幸福感的方法,花時間訓練,才決定認真寫一個係列。
謝謝你!周末愉快!
是的,幸福來源於簡單的快樂著,心靈的寧靜來源於接受現實。
就像米蘭·昆德拉所言,存在即幸福。存在就是:變成一口井,一個石槽,宇宙萬物像溫暖的雨水,傾落其中。
我很認同你的生活方式,握手!
你的花草,你的日出都給我帶來愉悅。
謝謝你,周末愉快!
我們都是認真寫博的人。從你那我也受益很多。
謝謝你!長周末愉快!
在第七個幸福日的時候,我寫了一篇博文,茵茵夢湖 留言2019-03-20 14:16:26
“我把倡議書轉給一個網友了,還有聞香的最後那句話,幸福是可以學習的,帶給人希望”。
她還悄悄話給我,希望我介紹如何訓練提高幸福感,我答應她一定寫寫,一脫就五個多月了,好久沒見她了,希望她能看到。
菲兒,謝謝你!長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