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46)
在新加坡,有一座藝術遇見科技、想象邂逅探索的地方——科學藝術博物館。這座形似盛開睡蓮、又像十根手指舒展向天的建築,將自然光從“指尖”灑入館內,也把五彩繽紛的未來世界呈現給每一位訪客。
作為一流的展覽場館,這裏常年與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史密森學會、Herman Miller等頂尖機構合作,輪番呈現國際巡展。於是,熱愛前沿科技的先生,和我這個既熱愛藝術又充滿好奇心的遊客,當然要把它列入行程。
三月正值睡蓮盛放,博物館的水池裏藍的、紫的、粉的花朵折射出建築獨有的優雅氣息。那天的特展,從《Mirrors of Tomorrow:照見明日之我》《Mirror Mirror:潛入思緒迷宮》《Iris van Herpen:感官雕塑》到《SEN:虛擬茶席》,美輪美奐,像是一次未來幻境與內心鏡像的巡遊。
讓我印象最深,也唯一要吐槽的,便是觀看VR《SEN》的體驗。
那是我第一次戴VR眼鏡,走進虛擬世界。由於沒經驗,工作人員沒有為我調好顯示鏡,眼前一片迷糊。我試圖舉手招呼,沒人理會,直到影片結束。那一刻我幾乎以為這部由日本著名XR藝術家伊東圭介(Keisuke?Itoh)執導、入圍威尼斯國際電影節XR單元的作品,真的就是一場“寂靜嶺版茶道”。
不甘心,我堅持申請重看。工作人員卻一本正經地說:“它就該是迷糊一片的。”我據理力爭,終於爭取到了第二次機會。
這一次,調整好顯示器,我端起能探測心跳的茶碗Chawan,坐回“雞蛋殼”座椅,發現原來自己正身處一間日本茶室。隨著心跳,粒子跳動,小綠人從茶碗中躍出,一群小蜜蜂翻飛,蒲公英飄灑,落葉、飛雪、四季流轉,美不勝收。最終,小綠人化作一縷青煙消散在茶碗中。
說實話,關於“生死輪回”“終極命題”,我並沒深刻感受到。或許是文化背景不同,或許是之前那場“迷霧版茶會”消磨了情緒。但在那小生命化作茶煙的瞬間,我忽然想起了**“一期一會”**。
原來,不是每一場相逢都能恰到好處,不是每一段體驗都盡善盡美。正因如此,那些偶爾清晰、偶爾模糊、偶爾掃興、偶爾驚豔的瞬間,才是人生真正的茶席。哪怕迷糊、哪怕遺憾,也值得被記住。
這個VR世界於我,不過是一碗虛擬茶。但現實中,我和那個敷衍的小哥、和那些虛擬四季、和自己不肯將就的執拗,其實都是**“隻能如此、無法再來”的一期一會**。不必強求領悟,能記得這點,就是我最大的收獲。
遺憾的是,我們因時間所限,體驗了所有特展,卻錯過了常設展覽。或許,留些未完,也是旅行中另一種一期一會吧。
我也很久沒來了,冬眠不覺曉:)年初我們也剛去過新加坡,沒有進去科學博物館,看著不錯,挺有意思。謝謝分享!
錄像傳不上來,不然會有趣些。
今年旅遊時荷花沒開,幸虧還有睡蓮。香山植物園的更是形態各異,五顏六色。
謝謝領導美言!
給領導上茶,剛從玫瑰園買的玫瑰茶,裏麵還放了薑,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