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46)
以往,醫生的職責便是治病救人,所以患者認為隻有在生病後在去求醫是天經地義的事。名醫便是能診斷疑難症,能做頂尖的手術的高人。治病是醫生的事,醫院的事。但這一理念很快就會在未來醫療實踐中徹底顛覆,因為醫生的真正的職責是保證人類的健康而治病隻是其中之一。
在過去的數十年中,我和我的同行也都是把我們的精力放在了治病上。但是就在最近幾年,美國正在進行一場顛覆性的改革,就是把過去亡羊補牢的醫治,變成未雨先籌的防治。
怎麽說?
第一, 人的基因在決定你是否得病,得什麽病,是否有得什麽病的傾向和如何對藥物反應上起著不可忽略的作用。未來的醫學界會越來越重視從流行病學的角度上看多重基因對疾病的影響和治療。根據基因的不同,個體醫療(Personal Medicine)也將從概念的引入到普遍的實踐。
第二, 當防病做為重點的時候,你的生活習慣就不是你個人的事,而是醫療的事和社會的事。比如,現在各大公司都有被稱為health incentive pay 就是要求你隻有在做了Biometric screen和接受了健康指導師的指導並製定了改善健康的計劃之後才會給你一筆錢。這樣就迫使你去關注你的健康,行動起來改善你的健康。又比如,有些公司隻有在你證實了你每周去了至少三次健身房後,才會報銷你去健身房的月費。保險公司會全部報銷你為預防而診治的費用,而看病卻要先付數千塊美金(deductible)之後,才有二八分的保險(Coinsurance)。
第三, 藥物和手術不再是治病的主要的手段。健康指導,營養治療,心理治療,以及音樂治療等等五花八門的治療也就不再是旁門左道了。
第四, 醫學上的信息技術和智能發展也將對看病尋醫產生影響。
第五, 當“防”做為重點時,一係列防止病人再住院以及及早發現病情惡化和幫助晚期病人減輕痛苦的措施便應運產生了。比如醫院裏哮喘病人的培訓班,心血管病人的健身房,快速反應急救隊(Rapid Response Team),臨終病人關懷治療(Palliative Care)等等。
當醫療重心由治療轉向預防後,像WebMD這樣的機構,像Dr Mike Dow這樣 的醫生就會應運走紅。而我們的患者也將徹底改變為看病而尋醫的觀念,開始像安吉麗娜·朱莉(Angilina Jolie為防乳腺癌而切除乳腺)那樣為防病而尋醫,為防病而拋銀的也就司空見慣了。到那時,高明的醫生就是那些阻止或延緩人們加入患者隊伍的人。
常常看Ted talk,挺長見識的。
你太牛啦,給你很多的讚。新事物總是受壓抑的,但有價值的東西總會成長的。
當中醫的理念和當今的現代技術結合起來,可想而知會是什麽樣子。
是啊!從現在起,就要學點真正的醫學常識,而不隻是一般的所謂的養生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