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ong2010 就是 童童

我在美國生活,畢生三愛:美文美食美景。已出版長篇小說四部,另有文字散見於報紙刊物等,願把點滴生活記錄下來與大家分享。
個人資料
ttong2010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童童:煙雨鍾聲 ( 發表於《僑報》 )

(2011-11-18 06:23:46) 下一個
煙雨鍾聲
文/童童
2011年11月18日,星期五

《僑報》副刊,2011年11月18日 

寒山寺內 童童供圖


 楓橋 童童供圖


  我到寒山寺的那天,空中飄著淅淅漓漓的小雨。

  寒山寺位於古城蘇州城外,楓江邊,距楓橋幾步之遙。它始建於公元502年的梁天監年間。相傳到了200年後的唐代,僧人寒山和拾得二人曾在該寺居住,故得名為“寒山寺”。這座寺廟曆經數代,屢次毀於戰火又屢次修建,具有一切寺廟應有的布置和格局。

  踏著濕漉漉的青石小徑,我躑躅在寒山寺院內,身邊是巍峨的大殿、典雅的鍾樓,花園裏的草木鬱鬱蔥蔥,耳邊回響的是僧人的誦經之聲,眼前縹緲的是薄紗般的煙霧。大殿裏的青燈不知照過了幾多春夏秋冬,藏經樓裏的古卷不知沐浴了多少冷月蕭風。而我的思緒穿越時空,在曆史的滾滾紅塵中跳躍飛翔。

  曆盡千年的風雨,寒山、拾得二人的塑像依舊立於殿中。寒山執一荷枝,拾得捧一淨瓶,披衣袒胸,嬉笑逗樂,喜慶活潑。相傳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賢兩位菩薩轉世,後來又被皇帝敕封為和合二仙,是樣和吉慶的象征。

  傳說拾得後來還遠渡重洋,去“一衣帶水”的東鄰日本傳道,在日本建立了“拾得寺 ”。兩人的問答名句在佛教界和民間廣為流傳,影響深遠。寒山問拾得:“世間有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曰:“隻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過十年後,你且看他!”

  大殿前的古柏高聳參天,不知還有沒有寒山種下的那一棵;大雄寶殿巍然屹立,不知它的石基裏還有沒有拾得搬來的青石。寒山和拾得的肉身早已蕩然無存,可是,他們留給世人的哲思卻長存永在。

  走出寒山寺,我徘徊在楓江邊,隻見水麵蜿蜒曲折,岸兩邊的仿古閣樓錯落有致,雨滴掉落在江麵,古老的楓橋和寒山寺籠罩在一片水氣雨霧中,猶遠還近,朦朦朧朧。

  楓江兩岸千百次草木枯榮,江水悠悠一如歲月悠悠,水麵上不知承載了幾多情緣憂怨;如月牙般橫跨在楓江上的單孔石橋——楓橋已靜靜地在那裏臥了上千年,含風戴露,俯首低眉,不知它目睹了多少唐裝漢衣人來人往,不知它聆聽了多少宋詞元曲高歌淺唱。

  忽然,渾厚的鍾聲從鍾樓裏傳來,悠遠深長,綿延肅穆,它穿越千年,從遠古響徹到今天。這鍾聲讓我因為塵世的喧囂而變的焦躁的心緒一下平靜下來,讓我虔誠,給我安寧。

  在這鍾聲中,我看到了唐代詩人張繼,夜半時分站在船頭,滿腹愁緒,而後伏案疾書寫下那首膾炙人口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相傳那年張繼進京趕考,結果名落孫山。他乘船返鄉,途中的一個夜晚,在蘇州城外楓江上的楓橋碼頭停泊。思鄉的惆悵和落榜的苦悶使他輾轉難眠。張繼披衣而起,來到船艙外,站在甲板上,向四周眺望。月亮正在落下,一群烏鴉鳴叫著飛起覓食,江水蕩漾,岸邊的點點漁火倒映在江水中。遠處的寒山寺籠罩在霧靄中,洪亮的鍾聲從寺裏傳到船上。睹物聽鍾,張繼寫下了流芳百世的《楓橋夜泊》,而寒山寺也因這首詩聞名天下,成為中華十大名寺之一。在張繼題詠後的1000多年來,寒山寺始終是世人心目中的“詩之寺” ,慕名往遊且題詠者絡繹不絕、數不勝數。

  看,那邊又架來一艘小客船,船上的人長著花白的發須,翹首眺望寒山寺的大門。這不是宋代大詩人陸遊嗎?他此次由浙江赴川任職途徑蘇州,夜泊楓橋邊。詩人七年前遊過寒山寺,寒山寺的晚鍾在他心中回蕩,眼前依舊風景如畫,可是前路的坎坷讓他心緒難平。他寫下了一首《宿楓橋》:七年不到楓橋寺,客枕依然半夜鍾。風月未須輕感慨,巴山此去尚千裏。

  那兩個在楓橋上依依惜別的人在幹什麽?那是杜牧為他的好友送行,臨別之際,杜牧寫下這樣的詩篇:長洲苑外草蕭蕭,卻算遊城歲月遙。唯有別時今不忘,暮煙疏雨過楓橋。好一個“暮煙疏雨過楓橋”,把詩人的離愁別緒寂聊失落之苦描寫得淋漓盡致……

  鍾聲中,多少曉風殘月,多少塔影蟲鳴,多少興廢波折,多少文人墨客,多少善男信女,甚至多少金戈鐵馬,都化做若有若無的影子,在我身邊閃閃爍爍,飛馳回旋。 煙雨中,這些影子又化做洶湧澎湃的潮水,匯入煙波浩淼的楓江,滔滔滾滾,流向遠方,流向千百年後的未來,流向天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