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ong2010 就是 童童

我在美國生活,畢生三愛:美文美食美景。已出版長篇小說四部,另有文字散見於報紙刊物等,願把點滴生活記錄下來與大家分享。
個人資料
ttong2010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童童作品: 遊台灣佛光山

(2018-09-02 06:40:09) 下一個

遊台灣佛光山
 
                


 
去台灣旅遊,是幾年前的事了,旅途中,感慨頗多,回家後總想寫點什麽,可是一提筆,因頭緒太多,總感到心中激情澎湃,難以平靜,思路總在台灣的版圖上遊移,不知該在哪裏駐足,不知從何寫起。
 
寫阿裏山嗎?阿裏山,雋秀奇美。日出,光芒萬丈。雲海,波浪起伏。晚霞,絢麗如血。花海,如火如荼。阿裏山的姑娘美如水,阿裏山的小夥壯如山,阿裏山的老兵茶經由大陸去台的老兵親手種植,清香中帶著苦澀,苦澀中又飽含著無盡的思念。寫寫阿裏山的林海吧,阿裏山的林海的確撼人心魄,這裏樹木參天,遮陽蔽日,舉世聞名的神木巍然屹立,訴說著千百年來的滄海桑田和戰爭年代的烽火狼煙。
 
寫日月潭裏蕩漾的碧波嗎?日月潭的碧波舒美安寧,如翡翠水晶,若瑪瑙寶玉,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和四周的山景合在一起,水中有山,山中有湖,山水合一,倒影如畫,宛如人間仙境。
 
寫墾丁公園溫暖的海風高聳的燈塔,還是野柳公園裏因風化海蝕而成的千奇百怪栩栩如生的石雕石刻?寫花蓮深海裏活潑的海豚,還是夜市上美味的擔仔麵?要不就寫台北故宮?富麗堂皇的陳列室,驚世駭俗的奇珍異寶,翡翠白菜是如何玲瓏剔透,東坡肉如何逼真得令人垂涎欲滴?
 
還有蔣介石宋美齡的官邸-士林官邸,寫一寫官邸裏的花園小徑,那寓意深長的麵向大陸而開的大門,寫一寫碉堡掩體,奇花異草?寫一寫暮年垂老的蔣介石,挽著宋美齡的手臂,身影婆娑,如何渡過了他們生命中那一段難以名狀的歲月。
 
寫寫太魯閣吧。太魯閣橫跨花蓮、南投及台中,中橫公路以這裏為起點。這裏原本是原住民泰雅族的聚集地,太魯,在他們的語言中為“桶”之意,可想而知,這裏地勢是何等險峻,宛若鐵桶。是什麽樣的山崩地裂造山運動可以成就這樣的傑作?懸崖,陡壁,石筍茁壯,石柱擎天,層巒疊嶂,壁立千仞,刀劈斧砍,鬼斧神工。百萬年來,星移鬥轉,烈焰和寒流,鑄就剛毅的身軀。一層層的岩石,昭示著不屈撓的骨骼。石縫裏盡是樹木,鬱鬱蔥蔥,蒼翠挺拔,山風過處,猶如海濤嗚咽。
 
還是寫寫那些和你我他一樣的普通人?在台北街頭,我遇到了一位老爺爺,他是大陸老兵,已是90多歲的高齡,口齒清楚,思路清晰。談話中,居然得知他是我的北京老鄉,家就住在北京城的牛街,是抗戰時參軍入伍的。得知我們來自北京時,老人高興地說:那是我們所有中國人的首都!聽了這話,我突然鼻子一酸。
 
要寫的東西實在太多,真是熊掌魚翅,不可兼得,又難以舍取,這樣的心情讓我百轉糾結,以至於不得不放下筆,想讓我的心緒沉澱一下,靜一靜,梳理這繁雜的頭緒。
 
這一靜,就過了好幾年。
 
事情就是這麽奇怪。我以為我淡忘了,可是,卻偏偏沒有。當我再次想起台灣時,情感中那些外在的,曾經肆意張揚的成分,固然也是真摯的,正在逐漸褪去;那些曾如颶風下的大海掀起的巨浪般的思潮,正趨於平和。剩下的是什麽呢?
 
人的情感有時就像一抔水。對於水的淨化,有一個最簡易的方法,就是“靜置”,將水靜置,雜質沉澱,淨水顯現。
 
在關於台灣的記憶深處,有一朵蓮花在綻放。天高雲淡,大地蒼茫,驚濤拍岸,海鳥飛翔。一朵蓮花,於天地間光華四射,它智慧的光芒照耀著人間。這就是台灣的佛教聖地,佛光山。
 
佛光山給我印象之深,令我終生難忘。
 
二 
 
佛說: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佛還說:一切有為法盡是因緣合和,緣起時起,緣盡還無,不外如是。
 
世間的一切都是無常的,都是變幻的。我們所遇到的一切因緣,皆是過去之因,未來之果。當以順應萬緣、隨緣的心去看待萬物,以順應規律的方式,去和萬物相處,和眾人相處。
 
佛教告訴世人,天地間一切萬物都是由因與緣的和合而成。這是佛教的根本思想,佛教以這種觀點解釋世界的存在。“因緣”的結合即產生了世界存在的本質現象:和合性。佛教認為,形成諸法之因緣,能夠彼此和合,在世間有為諸法生起的時候,必須由眾多之因緣和合之特性。
 
我雖然沒有皈依佛門,但是我對佛充滿敬畏。佛教中的很多觀點,和我在課堂上所學的哲學辯證法中的很多理論竟是非常的一致。佛說:世間的一切都是無常的,一切都是泡影虛幻,如早上樹葉草葉上的露水,太陽一出來就蹤跡皆無。電閃雷鳴雖然氣勢奪人,但是閃電過後也了無痕跡,不可把握。而辯證法中說:世間的事物都是運動的,變化的。運動和變化是絕對的,靜止和不變是相對的,靜止和不變隻是運動和變化的一種特殊形式,是速度為零的運動和變化。
 
佛講隨緣,萬物皆有因果,是因緣而生,因緣和合。而哲學辯證法中說,為人處事要符合客觀規律,萬事萬物皆有規律,規律隱藏在事物的表麵現象背後,要透過現象看本質,規律不容易被人發現,而聰明智慧的人則善於發現規律,掌握規律,從而順應規律,和外界的事物和諧相處,把規律為己所用,達成目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如果違反了客觀規律,就必然受到懲罰,中華民族的曆史上以及全人類曆史上,因為違反客觀規律而遭受巨大懲罰的慘痛教訓比比皆是,我們後人要吸取這些經驗教訓,不要重蹈覆轍。而這所謂的“符合客觀規律”,就是一種和諧,人活天地間,要與天和諧,與地和諧,與其他人和諧,與世上的萬物和諧,老子在他的《道德經》中,也表達了這樣的思想境界,他主張順應規律,天人合一。
 
忘記是因為什麽樣的機緣巧合,我偶然間開始閱讀一些佛教的書籍,也拜訪過很多寺院,北京的廣濟寺,雍和宮,西山臥佛寺,道教的白雲觀,洛陽的白馬寺,嵩山少林寺,蘇州城外的寒山寺,後來到美國後又拜訪過紐約的莊嚴寺。在尋尋覓覓的過程中,我得知,在海峽另一邊的寶島台灣,有一位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現在有八十多歲的高齡,照片上的星雲大師麵龐圓潤,眉目慈祥,一看就是一位睿智善良的老人。他老人家不光在台灣和大陸,就是在全世界的佛教界,都享有極高的聲譽,經常到世界各地宣講佛法。星雲大師十二歲在南京棲霞寺剃度出家,1949年來到台灣,弘揚佛教,著書立說,培養後人。60年代,在高雄買下一塊山地,建起“佛光山”。星雲大師身體力行,和眾人一道,一磚一瓦,親手勞動,建起了台灣最大的佛教道場,佛光山寺。
 
我去台灣時,有幸拜訪了佛光山和佛光山寺。
 
佛光山經過長期修葺,寺院建築規模宏偉,大雄寶殿、大悲殿、大智殿及大願殿是四幢主要建築,疏落有致地坐落在園區內。殿內的大佛高二丈餘,崇偉肅穆;佛光山最突出的標誌是金身接引大佛,接引佛左手下垂作迎迓狀,右手舉至肩,掌心向前,手指向上,表示“接引上天”。佛像全身貼金,每與朝陽暮霞相映,金光萬丈,耀眼奪目。大佛腳下台基上排列著一圈與其相貌姿態相同的佛陀,從山下放生池到大佛前的兩側,皆鍍金身,氣派宏偉莊嚴,到此有如投身佛國。
 
漫步在寺院內的甬道上,身處在安靜肅穆的氛圍中,耳畔是嫋嫋如天籟般的梵音,眼前是巍峨的大殿和鬱鬱蔥蔥的樹木,感到自己是在遠離了萬丈紅塵的瑤池仙境,心中充滿敬仰之情。站在佛光山頂的製高點,舉目觀望,近處是成蓮花瓣狀的五座小山,山坡上或樹木參天,或草長鶯飛,殿宇的琉璃瓦屋頂金光閃爍,恰似極樂淨土。遠處碧藍的大海浩瀚澄清,波浪翻滾,湧向天地交界之處,令人心曠神怡,麵對此情此景,我一下想到了“佛法無邊”這句偈語,感受到佛教的博大精深。
 
我曾讀過星雲大師的一些書籍,比如《舍得》,《厚道》和《寬心》等,受益匪淺,對於星雲大師的一些語錄,我已能朗朗上口。他說:“不吃過頭的飯,不講過頭的話,不走過頭的路,不做過頭的事。本份,照顧當下,過頭,失去未來。”多麽質樸的語言,不見絲毫的矯揉造作,不見一點點華麗的詞藻,卻道出了一個真理:凡事要遵守客觀規律,所謂“過頭”,就是違反客觀規律。他說:“由高而下,故宜因勢利導,以為疏通之則;人之性,在有所獲得,故當喜拾布施,以為結緣之方。”這同樣是在告誡人們,為人處事要遵循客觀規律,要與萬事萬物和諧統一。

星雲大師近年來多次到大陸訪問,為了給兩岸交流營造和諧的氣氛,星雲大師把佛教智慧用到了創建和諧社會的實踐中。他多次在不同的場合表示,要解決世界問題,佛教中的“緣起性空”會有用,因為宇宙、人間沒有單獨存在,國家必定要和其他國家團結友好,隻有一個團體也無法生存;即使是個人,也必須仰賴周圍各種不同職業的人為其服務。世界,日月星辰,還有我們人類,都是由很多因緣組成,因此要感謝因緣,感謝別人的幫助。盡管世界上,有些人好鬥,不過鬥到最後並沒有好處,得利的一定是和平、善良的人。
 
星雲大師說過:由“無常”,可悟緣起緣滅,必能精進;由“無我”,可知性真性實,必得自在。我能有幸來台灣,來佛光山拜訪,多少也是和星雲大師有緣吧?事物時刻在變化,人,為了尋找機會要遷徙移動,文化,要有交融更新才能煥發出長久的生命力。當代社會,信息爆炸,科技發達,瞬息萬變,作為“我”的個人的能力越來越有限,我們不能拘泥於個人,而應當順應社會的發展,追趕時代的潮流,不斷完善自己,充實自己,去符合“社會高速發展”這個客觀規律,讓自己融入不斷變化的社會,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這就是星雲大師給我的啟示,而佛學智慧和現實生活中指導我們行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真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雖然已經過去好幾年,可是,佛光山的雄奇,佛光山寺的壯偉,那天然的靜謐,海水的吟唱,雲海的飄搖……永遠留在我的記憶深處。每當回想起鬆青青,海藍藍,遠天的氤氳,眼前燭光的縹緲,我都仿佛置身於佛光山,端坐在一塊臨海巨石之上,靜靜地聽風聽浪,觀雲觀海,感受星雲大師的佛教智慧之光……

(此文在某征文大賽中獲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