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明朝亡於出口與硬通貨貨幣結餘

(2011-12-10 20:24:03) 下一個

明朝亡於出口與硬通貨貨幣結餘

明朝的中國缺少白銀,明朝出口物資換取白銀,並最終亡於此,是經濟史上的一個著名案例。

整個邏輯過程簡述如下:

1)晚明中國對外貿易,出現大規模的淨輸出和白銀淨流入;其性質,與今天中國的出口導向屯積美元,極其類似。
2)大量商品、勞動成果的輸出,而白銀通貨的流入並沒有買回相對應的國際貿易產品,大量增加的貨幣結合大量減少的社會資源、產品,形成了逐漸強烈的國內通貨膨脹。
3)通貨膨脹實際上是對依靠小生產收入、積蓄維持生計的小生產者、窮人生存能力的剝奪,而匯集為工商特權利益者的超額利潤,結果,是中小生產者的大量破產;淪為奴隸;(直至民國,中國仍有大量的奴隸存在),這一幕,與中國今天極其類似。
4)明朝的稅收方式,本質上相當於包稅人製度,而由包稅人承擔白銀承兌專營者,(明朝稅收隻收白銀)。而稅負壓力,又總是被官商勾結的大資產者回避,而轉嫁到最弱小的小生產者身上,進一步造成了實際生產者的大量破產,這一幕,與中國今天極其類似。
5)白銀包稅人利用承兌特權,和小生產者必須繳稅的義務(有殘酷的刑法加以保證),客觀上構成強製性地低價收購生產者產品,低價轉成白銀後,在繳納並不高的銀稅同時,截留大量的白銀收入。二月河《雍正王朝》中所提及的孫喜滏所激烈反對的錢法,對此間過程,有著精彩的描述。甚至這一幕,今天中國也同樣通過外匯管製、土地財政而加以重複著。
6)(3,4,5)中的利益過程,部分是宋明清三朝共有,而3,則大大惡化並加速了社會生產的崩潰。
7)出口導向帶來的外匯積累,由此產生的通貨膨脹、內需萎縮,以及由此造成的相關的連續的經濟過程,最終導致大量實際生產者的破產,社會生產量減少,從而令貨幣持有人(白銀所有者)越來越多地把白銀作為過冬的儲備。社會出現大量的貨幣沉澱,通貨緊縮隨之出現。這一幕,今天同樣出現在當今中國。
8)通貨緊縮下,生產投資同時被壓縮,內需購買力進一步萎縮。與此同時,麵對隨同內需萎縮而同步萎縮的生產力,自正德年間開始出現的君權與文官集團爭奪控製權,以及遼東等戰爭的開始,稅收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漸漸加大。從而以末位淘汰製的形式,將整個社會的邊緣生產者一批批淘汰;社會生產力直線下滑。經濟狀況萎縮到這個程度,某些東南原來富庶的地區的縣令,在繳完戶部規定的賦稅後,甚至不能養活家人。這與當今兩個中國三角中小企業者規模性破產異曲同工:雖然原因不一樣,但效果雷同!
9)大量沉澱的白銀貨幣對經濟的作用,相當於積壓的通脹壓力。一旦在急需物資時侯,大量投入的貨幣采購,並不能換取相應的物資。這樣構成了遼東戰爭中奇怪的一幕:一方麵,軍隊連連欠餉無銀,而另一方麵,就算李自成從北京搜刮了幾千萬兩白銀,也因當時的生產已經嚴重破壞而不能形成軍事實力。相反,戰時經濟立足以自給自足的後金,反而完全不受影響。史載即使是在努爾哈赤時,後金私營軍鋪已經是綿延數裏,後金軍除大炮外,野戰裝備遠勝明軍,也為史家公認。
10)本來中央持有的大量白銀采購,會對社會生產起到促進作用,但是明朝由於有著一個強大的以文官特權集團為代表的官商利益階層,所有的政府采購,都必須經過這一利益階層過濾,價高質次。不但降低了中央硬通貨的使用效率,而且,以更快的方式,令購買力向特權官商階層集中。國富民窮,變成國窮民窮唯官富。這一點,在李自成抄掠北京時表現無遺:平民餓死遍野,官兵無餉養家,崇禎穿著破龍袍,而僅是北京官宦家裏,就抄了至少達到3700萬兩白銀。這與當今中國官商勾結的既得利益群體雷同!

按同樣的軌跡,也不難看到清朝,為什麽能夠在關內立足,而且輕易消滅了南明:
1)原來嚴重危害明朝經濟的特權文官官商集團,大部分在戰爭中被摧毀,少數的,也被滿清軍事貴族壓製;
2)滿清沒有立刻采用白銀稅收的方式(康熙中後期),而主要采用募民屯田的方式,重建生產體係;
3)(1,2)決定了清與當時明軍、農民軍構成的三方力量中,是唯一可以恢複生產,並借為軍事武力的政治集團。因而無論花多少時間,清最終統一全國,也就勢屬必然。

有諷刺意義的是,清顛覆明後恢複社會生產,農民軍帶出北京的幾千萬兩白銀才重新有了存在的意義。李自成抄得的無用白銀,到底是加強了其實力,還是令其部眾作鳥獸散,其作用實在兩可之間。明朝之亡,從社會經濟來說,是王朝末期土地大量兼並的結果(強征土地,古時的強拆遷!);而從國家經濟來說,是王朝末期財政能力大幅減弱的結果,也即貪汙腐敗,橫征暴斂,拒絕救濟弱勢群體,更不屑撫民。當今中國有這些特征麽?

白銀不過是衡量社會產出的工具而已,與現在的法幣沒有任何區別。社會產出的萎縮伴隨大量貨幣的積累,無論是法幣還是金銀,都會造成通脹。由於社會動蕩,或者持幣人由於各種原因不敢花錢,不得不存儲貨幣以備不時之需,造成貨幣流通不暢,會造成通縮。這種通脹和通縮,在晚明曾出現,在當今的中國,正在出現。

而實際的國家產出才是最重要的,就是到底生產了多少糧食的農業,合理有效的工業品及其生產體係,現代又增加了加速生產力提高的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體係。在社會生產能力基礎上,消費和產出能平衡並使得資源耗費更合理、成本更低、更可持續升級並發展。

即使是貨幣金本位或銀本位的硬通貨時代,對本國貿易順差利益的保證還是通過軍事實力和綜合國力來強製的。這可以從大英帝國的金本位帝國維護與明朝銀本位國力衰微的對比中得出結論。在綜合國力衰微和軍事力量弱小的情況下,即使是硬通貨貨幣也無法保證本國結餘能持有相同的購買力,從而遭受變相掠奪,盡管硬通貨貨幣情況下受掠奪的程度比現在的法幣美元掠奪要好一些。

金本位,銀本位,等等,可以休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