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的預測、策略和操作
(2011-03-27 20:17:51)
下一個
交易的預測、策略和操作
股票漲的唯一原因很簡單:買盤大於賣盤,跟所有其它都沒有直接關係!出了壞報表後,股價上漲就是因為買盤大於賣盤,不要尋求額外的解釋。因為報表、消息、Upgrade與股票漲都沒有直接的必然聯係,甚至有時是截然相反的關係。真正理解了這一點,才算開始真正理解了市場,也會省卻了很多煩惱和憂慮。
交易不是買股票,而是在買一波上升的可能性。若股價低,但上升可能性小,價格可以更低。若股價高,但上升可能性大,價格可以更高。所以上升的可能性與價格本身並沒有必然的聯係。預測就是評估上升/下跌的可能性。要從價量配合入手,去判斷突破或支撐的力度,去度量股價背後推動力量的強度和主力的做盤決心。主力操盤手的高薪可不是白拿的!
舉例來說,假如股票某日跳低打穿支撐線$23開盤於$22.10,放巨量日內反轉收盤於$23.20,可在收盤時跟進。沒有也沒打算抓到$22.10,但在$23.20跟進時,上升的概率遠遠大於$22.10時(處於下降趨勢中)的上升概率。這$1.10的“利潤”是正確交易預定要放棄的,因為這$1.10的成本所走出的行情標誌了行情的力度,為評估上升概率帶來了合理的可靠度和安全性。
預測是完全獨立的,貫穿交易的始終,無論有無倉位,無論有無操作,都要時時刻刻預測。預測包含兩個方麵,一是正確率;二是信號產生頻度,如果頻度太低,則沒有策略運用或操作價值,甚至都沒有足夠的統計樣本去驗證正確性。要的是可重複的,高正確概率的,產生的信號頻度適合的預測,在此基礎上才能談策略和優化策略所使用的參數。
策略是建立在預測正確率的基礎上的,要與預測概率配套。
操作是在預測和策略基礎上的執行,包括預測被證明錯誤時的相應處理:根據信號出入場,持倉跟蹤行情,主動或被動地相應調倉。
成功的(市場跟隨)交易者必須時刻預測,但從不與實際行情爭論來證明自己正確,而是要在錯誤時Accordingly應對。
預測
預測必須要有時間框架的概念,在既定時間框架內,不計較更微觀的雜波,而專注於市場運動規律。即使空倉或不做交易,也要跟蹤市場進行預測。
頂底都是時間框架內的區域,而不是精確點位,在頂底沒有清楚形成之前,都隻能判斷為或弱勢或強勢的高位或低位盤整。在縮放時間框架範疇下(In the context of zooming time frame),5分鍾圖的底可以是日線圖的頂。沒有時間框架概念是預測的典型常見錯誤。比如,在一波漲勢裏,日內橫盤加上較深幅度的日內下跌,很多人轉向了看空做空。
任何決策及其操作都建立概率基礎之上。剛開始時,預測質量低,可能犯戰術和戰略性錯誤。一段時間後,準確度大幅提高,戰術性錯誤基本不犯。但因自信心大幅提高,可能犯戰略性錯誤。然後,懂得對預測設置容忍度,超出容忍度時,證明預測模型有誤,然後及時修正參數或模型本身。
需要的是能產生適當頻度的交易信號。雖然無論是對股票集合整體進行預測;還是以某種時間框架把單個股票分成各個階段去預測;統計上,能被高正確概率預測的機會都不多,但在需要(關鍵詞:需要,或者是“合適”)的時間段內,總能找到行情可被高概率預測的股票。
評估或預測中長期的走勢很重要,因為提高了整體正確概率。比如,若抄了下降趨勢的底,最終股價上升,即使有了利潤也可能是把資金投入後擔驚受怕了較長時間才得到的(至少轉勢前不知道有多長)。時間機會成本太高,因為被套的這段時間,本可去參與把握更好的機會。這種抄底還多了向下破位止損的風險,若止損後反彈了,心態上就更不能好好地跟進了。
但中長期走勢預測即使正確,也對具體操作出入點(信號)缺乏準確性,明確的出入點必須依賴於短線和DT。經驗性的短線時間框架是2-10個交易日,此框架內的信號可明確指導短線和中長線進出點。短線和DT最重要的是不能過於敏感市場變化,Livermore曾描述過業餘的短線情緒:
“市場稍一反彈,大多數人就開始認為牛市來了。”
“在熊市中,股市經過一場大幅的反彈以後,簡直是求人賣了它。可天哪,人們又開始談論牛市了。”
“一般來講,人們並不想知道市場是牛市還是熊市,他隻希望確切地知道到底該買入什麽,拋出什麽。”
而正確的做法是:
“我從具體事件考慮到基本原則,從價格波動考慮到基本條件。”
“盲目而頻繁的交易是造成華爾街投資者虧損的主要原因,即使在專業投資者中也是這樣。但我必須做出正確的選擇,我不能草率行事,所以我靜等著。我賺大錢的秘密就是我常常隻是靜靜地坐著。”
“(賺大錢)不能靠看盤,而在於估價整個股市行情和走勢。”
所以,好的交易者要能在任何時刻都給出概率性評估,在低於安全邊際時有耐心空倉等待,並在安全性一直很好時有耐心持倉等待。
策略
賭博和投機的區別在於前者對市場的波動壓注,後者則等待“不可避免”的升和跌。“不可避免”指的就是高概率預測。交易就是,“等”,等待出現被技術判讀係統捕捉的信號,並且該信號符合交易策略的要求,比如時間框架下的交易質量等。不懂或沒足夠把握的行情不浪費時間、不參與,也不猜高低點。
交易策略隻能是,根據入場信號入場,然後跟蹤行情。若入場信號錯誤,好的入場點可令以很小的損失止損出場;正確時,好的入場點可令持倉安然度過正常波動甚至蓄意洗盤。出場時,無論是止損還是止盈,都不過是舒適簡單地按照行情判讀和資金管理辦事。
跟隨趨勢的真正含義是:在趨勢結束前,任何點都是買點!隻不過,具體應用時,要注意安全性,因為好交易總是一入場就處於盈利狀態的交易,然後,利潤總是會照顧自己!真正的好行情在合適點入場後,無論後來怎樣刻意震蕩和劇烈洗盤,都不會在K線形態和價量配合上給出出場信號(並非不會遇到暫時的壞指數環境、Downgrade、壞消息或壞ER、大跌甚至跳空跌,但這些是與出場信號截然不同的概念!);反而,會階段性地給出加倉信號。
清晰的出入場Timing點很少,比如各自占5%。那麽,其它90%的時間,都要在持倉和不持倉的情況下預測,但不(主動)操作。持倉時預測不能有數錢思想或平倉衝動,空倉時預測不能追悔喪失了機會或有開倉衝動。在震蕩或更短時間框架下的行情判讀把握不夠大時,或把握雖大但不足以操作時,不操作。比如,波段做多時,覺得DT或短線行情會跌,但不夠確定,這種情況下,不調倉是正確的;或者足夠確定,但利潤空間不夠大,正確的依然是不調倉。這兩種情況不調倉之所以是正確的,是因為一旦調倉的操作被證明是錯誤的(概率總是存在),將得不償失,而且這種得不償失會影響自信和心態。
比如,入場點和走勢都不錯的倉位,賺了若幹(10%-30%)就按耐不住,在沒有出場信號情況下平倉,生怕利潤會跑掉;或者,碰上指數或板塊、個股的調整,或者,碰上分析師Downgrade就被震出來了,但實際上盤麵反映從來不差,以後漲上去也不敢追了。再比如,波段持倉目標是盈利10點,其間DT或短線有把握預測反向3點,若操作上調倉,卻被證明錯誤,或行情在更大的時間框架上按預期發展但無好信號重新入場,這將是典型的操作錯誤。隻在短時間框架很確定時或要規避風險時,才調倉做短差。
總結起來,就是(在更短時間框架上)預測的把握不大時,在操作上,若無倉堅決不入場,若持倉,除非由於止損或資金管理要求、或策略變化(比如,有了更好的機會),堅決不出場。在強趨勢要勇猛果斷,階段性主動追高可增加機會;在弱趨勢要謹慎小心,階段性被動抄底更穩妥。盡量少對強勢股倉位以賺差價為目的進行調倉,特別是行情啟動不久後(強勢股做長線,一般性趨勢做中長線滾動波段,不考慮其它行情的股票!)。心態上的耐心和操守上的紀律,以及Livermore所說,真正使他賺大錢的是坐著不動,就是這個意思。
中大盤股的交易策略是Naturally Scalable的,因為Good Liquidity適合任何規模的資金量。資金量小的時候,回報率優先,資金大時安全性和絕對回報金額優先。
操作
操作是在策略和資金管理基礎上的開倉,跟蹤行情,調倉(加倉,減倉),平倉(止損,止盈),包括資金管理如資金的分配、頭寸大小和類別、止損/止贏點的設置和改變、持倉時間,情緒的控製,如何階段性地從賬戶提取利潤等。"Cut loss short, let profit run"是開倉後的原則,指“對時贏大的,錯時虧小的”。對錯是相對於預測而言,贏大虧小是相對於操作而言。平倉動機則涵蓋預測和操作兩者,主動平倉是因為預測(DT或短線預測Apply 到了中長線,也就是出現了大勢轉變標誌),被動平倉是因為操作(比如,紀律上啟動風險防範)。
盡管高預測正確率當然是追求的目標,但操作重要的是拿多少資金,用什麽策略承擔多大預設風險,去換取多少預期利潤。預測對錯的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統計上,對時盈利大,錯時虧損小。所以,信號準確率高而持續虧損,或者階段性盈利了但信號準確率低,都很荒謬,都忽視了資金管理的重要性。
比如,當價格偏離關鍵點10%+了時,預測趨勢依然在繼續。如果當初在關鍵點入了空倉,則此時應該止損出場。然而在無倉時,由於此時資金管理的做多止損點不好設置,原則上就不要入場做多了。
好的交易,無論時間框架,總是一開始就盈利或不虧損的交易。利潤總是會照顧自己,而損失才是交易者需要關注的。預測永遠是操作最根本的基礎,止損是承認預測錯誤的具體表現形式。最佳入場點的把握,是操作上最重要的部分,是真正避免損失的關鍵。操作上的止損隻有兩種原因:
1,錯判了方向;
2,方向正確,但入場點不夠好,行情在正常波動時,或調整、蓄意洗盤時,由於價格差較大而造成較大賬麵虧損,不得不啟動風險防範。單筆交易結果有四種:正確且盈利的,正確但虧損的,錯誤但盈利的,錯誤且虧損的。若隻看結果,要堅持的是第一和第三種,但事實上要堅持的是前兩種。人的心理都自然地順勢,認為自己逆勢而為的,不過是內心不願承認看錯方向罷了。
Position Trading是在趨勢明顯的強況下,隨著行情發展,在逐漸抬高的階段性底部或突破時多次積累頭寸,最終一次或多次賣出的操作,必須是中長線(10線以上,大多遠超10線,強趨勢可維持數年)。追高操作是突破時一次買入(不存在加倉),頂多二次賣出;即,不確定時或止盈或止損賣一部分,給另一部分奔跑的機會,止盈部分原則上必須是短線(1-10線)。任何情況下不能轉換時間框架,被深套都是不願止損而從短時間框架轉到長時間框架的結果。
要建立一套邏輯清晰、切實可行的操作模式,其本質是利用對大趨勢和階段性反轉的判斷,並能逐漸改進該模式,最終運用自如。成長期間如果賬麵上的損失沒有令人反省,則更大的損失是:交易者無法取得進步,因為根本沒有意識到問題。對市場有可循的感覺(還不一定是正確的)至少需要數年的時間。隻有先能生存才有機會盈利,然後持續盈利。而在穩定一致性地盈利之前,取得進步遠遠比盈利或虧損重要。在熟練有把握後當然要用Leverage,然而,若要用大的Leverage,做期指、期貨或匯市可能更合適,盡管意味著交易品種和交易機會大幅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