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精英譜

南方的才子北方將,陝西土地埋皇上。在華夏民族漫長的曆史長河中,在這塊浩渺煙雲的水土上,曾經風生水起、波瀾壯闊------
正文

王傑

(2009-11-27 05:24:18) 下一個



我很早就知道清朝狀元王傑,因為他和司馬遷都是我的祖籍韓城家喻戶曉的人物,很小的時候我的父親就曾經對我講過王傑,他是清朝年間陝西唯一的一個科舉狀元。韓城一直被稱之為“小北京”,因為城內建築多為北京四合院樣式,傳說就是因為王傑的緣故,皇上親自禦準韓城可以修建四合院建築。

在今日韓城市博物館的大成殿裏,珍藏著兩塊燙金的匾額,上麵分別書寫著讚元錫嘏福綏燕喜,分別是清乾隆皇帝和嘉慶皇帝賜給王傑。在王傑的家鄉韓城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上了柿穀坡,秀才比牛多,而王傑就是韓城濃鬱文化氣息的縮影,文人的代表。

中國民間俗稱“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將”,而王傑是清朝期間中國北方地區少有的幾個狀元才子之一。

王傑(17251805),字偉人,號惺園,一號葆醇。陝西韓城廟後村人。清朝乾隆後期的忠臣。乾隆26年(1761年)科舉狀元。

生於清雍正三年(1725年),幼時家貧,以拔貢考銓藍田教諭,未任即遭父喪,為養母以遊幕為生,曾入江蘇巡撫陳宏謀陝甘總督尹繼善幕中,皆重之。

乾隆二十六年(1761)皇太後七旬萬壽恩科,為殿試狀元,是為大清第一名陝西籍狀元。帝召見王傑,當麵賦詩以賀:西人魁榜西平後,可識天心偃武時。翰林院修撰,入值南書房。奉敕編纂《西清續鑒甲編》及《西清續鑒乙編》二書。

乾隆三十九年,任刑部侍郎,又轉調吏部,擢升右都禦史。乾隆五十一年(1786)出任上書房總師傅,教皇子顒琰讀書。

王傑考中狀元後,山東籍的舉人們很不服氣,出了一副對聯來考他,上聯是:孔子聖,孟子賢,自古文章出齊魯。王傑略假思索,便對答道:文王昭,武王穆,而今道統在西秦。山東舉子們由此另眼相看,欽佩有餘。王傑一生才思敏捷,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應對故事,因此被稱為真才實學的宰相

王傑清正廉明,一身正氣,在清乾隆、嘉慶兩朝為官四十餘年。考上狀元後,就擔任翰林院修撰之職,後屢屢升遷,乾隆五十二年正月入閣為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嘉慶五年繼和珅後為內閣首輔,嘉慶八年,已79歲高齡的王傑辭官還鄉。

王傑耿直清介,以敢於忤逆和珅聞名,《庸閑齋筆記》記載:一日,和珅在軍機處拿著一幅石墨畫軸,王傑說:貪墨之風,以至於此。和珅說:狀元宰相手果然好。王傑說:這手隻會做狀元宰相,不會要錢,有甚麽好處?清史稿》說和珅勢方赫,事多擅決,同列隱忍不言,傑遇有不可,輒力爭。上知之深,和珅雖厭之而不能去

乾隆皇帝駕崩,嘉慶終於把利劍指向了飛揚跋扈的和珅。和珅鋃鐺入獄後,因迫於其內外的勢力,竟無人敢擔任主審,這時,大學士兼禮 部尚書王傑挺身而出,主動要求擔此重任。和珅在獄中仍然目中無人,倨傲不服,王傑鐵麵無私,秉公執法,按照和珅所犯事實,判處其死刑,並沒收了家產。麵對 如此的審判結果,朝中的大小官員瞠目結舌。和珅巨額家產沒收後,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民謠,回蕩在京城內外。

王傑後官至東閣大學士,加太子太保嘉慶五年(1800),以年老衰乞歸,帝下詔挽留,特許拄杖入朝。嘉慶八年(1803)告老歸鄉,貧如為諸生時,嘉慶皇帝賜給他一把乾隆禦用玉鳩手杖和禦製詩兩首,以表器重。詩中寫道:直道一身立廊廟,清風兩袖返韓城。

嘉慶九年(1804),王傑八十大壽,巡撫方維甸攜帶皇帝的賀詩,題匾和所賜珍寶登訪祝賀,王傑赴京答謝。清嘉慶十年(1805年)病逝於北京,入祀賢良祠,諡號文端。後來埋葬在故鄉韓城市柿穀坡上。

王傑有孫九人,長孫王篤,是道光二年進士。王傑常教育子孫入仕則正途可也,不以宰相子孫喧耀於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