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實, 1942年6月出生於西安市灞橋區,中國當代作家。現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陝西省作家協會主席。
陳忠實的老家在西安市東郊灞橋區西蔣村。這是南倚白鹿原北臨灞河的小村落,全村不足百戶人家。陳忠實的父母親都是地道的農民。1962年,陳忠實20歲時從西安三十四中學高中畢業,回到這個小村莊,生活了40多年。在這四十多年當中,陳忠實擔任過小學教師、中學老師;文革中擔任過當地公社黨委副書記、革委會主任;1978年後擔任當地文化館副館長、文化局副局長;1982年後成為陝西省作協專業作家。正是這40多年的農村生活,為陳忠實的寫作提供了豐富生動的真實素材,根植了堅實厚重的文化底蘊。
陳忠實青少年時期就喜歡讀書,熱愛文學。在初中二年級時,就在作文本上寫下了平生第一篇短篇小說《桃園風波》 。高中二年級時,在西安市三十四中學組織了《新芽》文學社。
1965年初陳忠實發表散文處女作《夜過流沙河》。
文革期間,陳忠實創作了不少沁透著那個特殊時代氣息的作品。我和我的幾個同學是那個時代的他的“粉絲”。
陳忠實自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以 來,發表中篇小說9部,短篇小說80餘篇,報告文學散文以及創作漫談50餘篇。其中9部(篇)作品獲全國及各大刊物獎。已出版短篇小說集《鄉村》、《到老 白楊樹背後去》,以及文論集《創作感受談》。 中篇小說集《初夏》、《四妹子》,《陳忠實小說自選集》(3卷),《陳忠實文集》(7卷),散文集《告別白鴿》、《生命之雨》 、 《家之脈》和《原下集》等。
短篇小說《信任》獲1979年全國優秀作品獎、《立身篇》獲1980年《飛天》文學獎,中篇小 說《康家小院》獲上海首屆《小說界》文學獎、《初夏》獲1984年《當代》文學獎、《十八歲的哥哥》獲1985年《長城》文學獎,報告文學《渭北高原,關 於一個人的記憶》獲全國1990年-1991年報告文學獎,長篇小說《白鹿原》獲1993年陝西雙五文學獎、1996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炎黃杯文學獎、第四 屆茅盾文學獎。
陳忠實大部分時間都躲在西安市東郊灞橋區西蔣村的老家舊屋裏,一求耳根清靜,二求讀書彌補文學 專業上的殘缺,三求消化他所擁有的生活資源,創作出數量上越來越多、質量上越來越高的文學作品來。
1993年完成的長篇小說《白鹿原》是陳忠實最為重要的作品。
《白鹿原》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變遷的雄奇史詩,一軸中國農村斑斕多彩,觸目驚心的長幅畫卷。主人公六 娶六喪,神秘的序曲預示著不祥。一個家庭兩代子孫,為爭奪白鹿原的統治代代爭鬥不已,上演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話劇;巧取風水地,惡施美人計,孝子為匪,親 翁殺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內戰,白鹿原翻雲覆雨,王旗變幻,家仇國恨,交錯纏結,冤冤相報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陣 痛中顫栗。
陳忠實創作的長篇小說《白鹿原》,集家庭史民族史於一體,以厚重的曆史感、豐富的文化意蘊和複雜的人物形象而在同類作品中脫穎而出,成為當代文學中不可多得的傑作之一,被著名學者範曾譽為“陳忠實先生所著白鹿原,一代奇書也。方之歐西,雖巴爾紮克、斯坦達爾,未肯輕讓。”,西方學者評價說 “由作品的深度和小說的技巧來看,《白鹿原》肯定是大陸當代最好的小說之一,比之那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並不遜色。”
《白鹿原》一出世,評論界歡呼,新聞界驚歎,讀者爭相購閱,一時“洛陽紙貴”。其暢銷和廣受海 內外讀者讚賞歡迎的程度,可謂中國當代文學作品中所罕見。迄今人文社的累計印數( 含修訂本、精裝本和“茅盾文學獎獲獎書係”) 已達六十六萬一千冊,此外還收入他的“小說自選集”和“文集”,海外則有香港天地圖書公司版、台灣新銳出版社版和韓文版、日文版先後麵世。
?
《白鹿原》麵世後確實出現了好評如潮,暢銷不衰,卻也一直有不同的爭 論、批評乃至粗暴的壓製。事實上《白鹿原》一度曾經遭到與賈平凹《廢都》相同的被禁命運。此後經過一定的修改,終獲通過。它先是榮獲陝西第二屆“雙五”文學獎最佳作品獎和第二屆“炎黃杯”人民文學獎。緊接著《白鹿原》又在一九九七年榮獲中國長篇小說的最高榮譽----第四屆茅盾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