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曾外祖父三登華山題刻

(2012-02-27 13:24:04) 下一個
我的曾外祖父清朝徐坊和他的弟弟徐埴三登華山時的題刻 。 

臨清徐坊徐埴三登華山題刻考續

潘坤   馬魯奎

  圖一

    我國五嶽之西嶽華山,亦稱花山,即以山勢峭拔刀削險峻著稱。自晉代起曆有名僧高士就隱。山中長鬆夾徑,鳥道蜿蜒,丘壑深秀,山泉潺潺,宛若世外桃源。唐以來的曆代文人墨客,名流雅士,亦紛紛前來賞景遊覽,吟詩作賦,留下摩崖石刻多達千餘,是華山的一道獨特風景,曆史悠久聞明。清康熙乾隆兩帝曾多次“駕幸及此”,“駐蹕憑眺。1901年國子丞徐坊與弟徐埴三登太華遍遊諸峰。徐坊以篆隸深厚功力題寫摩崖石刻兩處,為華山增加書法藝術之美和人文內涵。

   一處是篆書”辛醜八月曉日李經野莘夫,徐坊士言埴士範重遊。見圖二。

   二處是隸書“光緒辛醜重九臨清徐坊徐埴三登太華遍遊諸峰。見圖一

 

 

                                         圖二

     徐坊(1864—1916),字士言,號梧生、國子先生。山東臨清人,出身官宦世家,捐為戶部主事。光緒二十六年,以尚書榮慶薦,越級攫升國子丞。宣統元年,兼任京師圖書館副監督,後為宣統皇帝漢文老師。卒後為正一品封典,撥喪葬銀三千兩,晉贈太子少保銜,諡“忠勤”。《清史稿》有傳。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兩宮西逃,徐坊隨嶽丈、軍機大臣鹿傳霖護駕扈從兩宮左右,深得兩宮歡心。

三登泰山徐埴(1866-1948),徐坊之弟,晚清貢生,民國京城名士。其父徐延旭曾為廣西巡撫,其兄徐坊為國子監祭酒,溥儀皇帝的老師,京師圖書館副監督。 1928年,清東陵被反動軍閥孫殿英盜掘後,末代皇帝溥儀派耆壽民、寶瑞臣、陳詒重、徐埴等前往東陵勘察護陵,並辦理一切善後事宜。徐埴食宿在東陵現場月餘,詳實地記錄了東陵殘毀的情形,記載了撿拾贖回散落珍寶和護陵的經過,回天津向溥儀皇帝稟報後,徐埴得到溥儀皇帝賞賜。徐埴並著《東陵於役日記》一書,為曆史留下真實寶貴史料,名重民國。

    李經野(1855—1943),字莘夫,山東菏澤曹縣龔摟鄉土地廟村人,光緒九年(1883)進士,三品銜,在任候補道,廣州廉州府知府。經查閱徐坊原籍堂邑(現冠縣)婁莊。《徐氏家譜》記載,坊、埴其父徐延旭,清廣西巡撫,原配李氏,繼配湯氏、鄧氏、廉氏四妻,俱誥贈一品夫人。二子四女。三女兒是李經野之妻,與徐坊、徐埴由廉夫人所生。徐坊、徐埴、李經野兄弟三人結伴登華山完全在情理之中。

    摩崖石刻主要包括曆代帝王封禪告祭文,寺廟創建重修記,石經墓銘,頌山詩文,題景及楹聯等五類,大部是自然石刻。其文字,即有洋洋數千言的長篇巨製,也有一字之驚;即有帝王禦言,也有黔黎之說。其形式,即有雄偉高大,也有盈尺小礙;即有龜遺失螭首,精雕細磨之作,也有粗獷片石之刻。其書法藝術,即有真草隸篆,也有四體揉融;即有如鬥大字,也有蠅頭小楷;即有古拙若癡者,也有龍飛鳳舞者;即有大家之手,也有石匠之書,真乃瑰麗多姿。摩崖石刻不僅有著豐富的曆史內涵和史料價值且有珍貴的藝術價值為華山自然風光增添了秀美。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兩宮攜光緒西逃。徐坊隨嶽丈、軍機大臣鹿傳霖護駕,扈從兩宮左右到西安,尚書榮慶推薦攫升國子丞。三登華山應是在1901年兩宮離西安返京起駕後,徐坊扈從光緒帝返京前。辛醜八月晦日、九月重九,僅一月則兩遊,並題刻。也許對這次逃難的刻骨銘記,昭示人們記住是西方列強逼迫來到西安。逃難中徐坊、徐埴重九三登太(華)諸峰,告知人們國弱挨打逃亡的苦衷。 1901年,徐坊扈從光緒帝返京,石刻說明應是重九之後起駕,時間上是吻合的。二是徐坊已是國子丞地位,且篆書功力深厚,題寫石刻是與身份相稱的,也是有資格的,完全符合當時情形的。

   

二零一二年元月十日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