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短暫的中學時代(遠去的記憶3)

(2012-01-03 12:30:25) 下一個

19665,6月文革逐漸開始以後,學校就完全處於停頓狀態,直到67年十月中央發出“複課鬧革命”的通知以後,我們這群瞎折騰閑散了近兩年的孩子,才於68年初和當時的小學六年級學生(我五年級)一起進入了中學。

我和二哥一起去了離我家不遠的“河北北京中學”(就在交道口西邊),都是就近分配的。學校裏到處亂哄哄,教室裏的桌椅破破爛爛,處處可見紅衛兵造反的痕跡。記得剛入校時天氣還很冷,教室裏隻有一個火爐,學生都是穿著棉大衣上課,手都凍僵了幾乎無法寫字。下了課都圍著爐子烤火。那個年代中學生男女界限分得很厲害,男生女生從不說話,男孩子圍爐子女孩子就不過去,甚至於男生和女生進教室都不走同一個門。(我們班教室有兩個門)學校的條件比起我以前的小學差多了。

每天早上第一節課是天天讀,就是學習毛主席著作。老師一進門,手裏拿著小紅書(毛主席語錄)帶著我們對著毛主席像早請示,具體說的什麽話記不清了,反正是想祭拜神靈一樣地念念有詞,然後再開始讀毛主席語錄著作。文化課也有,但很不被重視,記得英語課就教我們“毛主席萬歲”,“毛主席是我們偉大的領袖”等等,反反複複總是這些內容,天天用英語讚美歌頌偉大領袖。我們的班主任是個很不錯的數學老師,30多歲,北航畢業的,好像因為什麽個人和家庭背景問題淪為中學老師。他數學講得很好,清楚明白有趣,所以我們班的同學都喜歡他的課。雖然一共也沒上過幾節,也沒學到什麽,但這是數學最基本的啟蒙教育,對後來的一生還是有很大影響的。下午放學還要做晚匯報,仍然是老師帶著向領袖匯報自己一天的所作所為,真是很愚昧可笑。

有很長一段時間,每個班級都要輪流挖洞(防空洞)把學校地下都掏空了。這可是重體力活,記得我們的工作是運土,兩個學生一根扁擔把一個大筐放在中間挑土,我瘦小單薄的肩膀都壓腫了,但慢慢就適應後一點都不痛了。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到立水橋背沙子。(在北五環以外天通苑附近)離我們學校很遠,(學校在二環以裏)不知是為了鍛煉我們這群孩子,還是學校省錢,我們每天都要去背一趟沙子,來回要4個多小時,表現積極的同學還要去兩次。去的時候還好沒有負擔,回來時可就苦了,那個年代學生都在比誰最能吃苦,誰才是毛主席的好孩子,所以都爭先恐後地多背。剛開始時還湊合,可越走越沉,但不敢往出倒,因為這是個政治態度問題。我那時的身體不太好,有個毛病就是一走長路就惡心,不知道是心理作用還是真有病,長大以後再沒有過。所以每次去背我都在兜裏放些鹹菜,一難受了就吃點鹹菜。記得有一次我實在堅持不住了,正好一輛馬車從我們身邊經過,和我們走的是一個方向,我把沙子口袋放在了馬車上,然後跟著馬車走了一段(那個年代立水橋就是農村了,來往的馬車很多),這才休息了一會,回來就有同學匯報,挨了老師的批評,說我怕苦怕累。其實每天我們全體背回來的沙子也就那麽一小堆,真不知道文革中人的大腦都出了什麽毛病。

記憶最為深刻的要算拆城牆了,那個瘋狂的年代,為了修建防空洞所以對磚的需求量很大。不知道哪個壞蛋出的主意去拆城磚。離我們學校最近的就是安定門城樓了,學校幾乎全校出動到安定門城牆拆轉。我們這群不諳世事的孩子,肆無忌憚地拆毀著北京的曆史和文化,把一個好端端的曆史古跡拆的破瓦頹垣,一片狼藉。然後用繩子拖著磚往學校拉。北京皇城牆的磚質量非常好,非常結實,當然也很沉重,一塊估計得有340公斤重。女孩子沒勁就拉半塊,男孩子拉整塊的,用一個繩子捆上,在柏油馬路上拖著走,那摩擦力,你想能輕鬆嗎。規定一天要去兩趟,繩子磨斷了接上再用。現在想起來真是造孽呀!雖然這等曆史錯誤不能歸罪在我們孩子頭上,但我們畢竟是執行者啊。在我的記憶裏,始終覺得曾經對北京犯下了不可彌補的錯誤。就是這一錯誤把北京雄偉壯觀的曆史古跡城牆和門樓,這個皇城文化的曆史見證徹底毀掉了,北京的9門至今幸存的就隻有正陽門(前門)和東便門箭樓,德勝門箭樓了。而那壯觀的城牆就徹底消失了。在城牆的舊址修建了北京第一條環城道“二環路”舊址下便是是北京的第一條地下環城鐵路了。

兩年中最大的一次娛樂活動,就是參加十一遊行。(忘了是哪年了)這次歲數長大了一些也沒有那麽辛苦。中學生是文藝大軍,就是跟隨著八個樣板戲的彩車,穿著花裙子,(那年頭兒找花裙子可不容易,破四舊都給破掉了,好不容易跟別人借了一條)手裏拿著一束花,隨著音樂翩翩起舞。我們經常要到午門廣場去排練,雖然也很辛苦,但總比挖洞搬磚強,同學們在一起跳跳唱唱的,為我們貧乏的娛樂生活帶來了些快樂。記得喊的口號是“革命文藝為工農兵服務,向江青同誌學習,向江青同誌致敬。”

1969年,隻在中學串個門兒呆了一年,從小學六年級和我們一起升上來的那屆學生開始分配了,全部發配到東北建設兵團。他們就是我們那時常說的老四屆的最後一屆。(老四屆的前三屆是66年,67年和68年應該畢業的,文革前已在中學的初高中畢業生,第四屆就是69屆了,他們是文革開始耽誤升學的那一屆)

第二年的春天,由於還沒有恢複高中,我們這屆學生也被“趕出”了校門,(70屆)但我們比69屆幸運多了,沒有上山下鄉,大多數都留在了北京,我們當時高興的不得了,雖然不可能有什麽好的工作等待著我們,(沒有文化能幹什麽)但畢竟沒有離開家,沒有離開北京。

在中學的這兩年裏,我們所受的教育除了學習毛著以外就是勞動,挖洞,基本沒學什麽文化。所以十年動亂裏,我們和69屆是最不幸的受教育最少的兩屆學生,68屆初中生必竟文革前正經在中學學了一年。71屆就恢複高中了,一部分幸運的學生都上了高中。而我們這屆,從小學5年級文革開始後就基本失去了受教育的機會。(當然文革後有人考上了大學,但我相信這兩屆的比例也是最小的)還不到16歲的我,就此邁出了中學的大門。

往事不堪回首,文化革命給我們這代人帶來的摧殘和災難是無法彌補了。看著今天的孩子們,和我們形同兩個世界。不知不覺我們的經曆已經成為曆史了,把這曆史的點滴記錄下來,留給我們的兒女,雖然他們可能難以理解,但我一定要告訴他們,這就是你們父輩的童年,父輩的生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