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風景,漂泊的萍

一個隨緣漂泊的女子,一片不斷行走的風景……
個人資料
正文

除夕夜,在玉佛寺聽法師講經

(2010-02-18 12:31:37) 下一個

這是第二次在休斯頓過年了,第一次是2008年春節,那次和先生從法國度完蜜月,然後直飛休斯頓過新年。年三十晚上,和一幫朋友們在餐館吃過年夜飯後,全都聚集到曉湘姐家跳舞、唱歌、守歲。直到新年鍾聲響起,大家紛紛抱拳祝福,互致賀詞,方才意猶未盡地散去。

今年年三十,由於是周六,大家雷打不動,照例下午搓麻,晚上八點收場去吃年夜飯。吃完年夜飯,已經十點半,大家沒有急著作鳥獸散,因為等下要去玉佛寺聽新年鍾聲,點長明燈,聽宏意法師講經。這是他們自去年開始的新年節目。但我是第一次參加。

臨近午夜的玉佛寺居然人聲鼎沸。世界上有人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絕對會有寺廟。一進寺院,一路上就有義工熱情地對我們說:廚房裏有紅豆元宵羹,去喝一碗熱熱身子。聽到此話,還沒喝到羹湯,心裏已經熱乎乎的了。寺院的羹湯自然是免費的。

完紅豆元宵羹,就去點香拜佛許願,之後再去為自己的長明燈續香火錢,每年80美元。去年年三十晚上,先生來玉佛寺為我倆點了一盞長明燈。脫鞋進入大雄寶殿,先生帶我去看屬於我們的長明燈,當我看到那尊編號為“B365”的金色小菩薩全身通明、金光閃閃地坐在圓形燈柱裏,下麵寫著我和先生的名字,竟然莫名地感到一種溫暖祥和之意。

快到午夜12點了,大雄寶殿的排椅上已經坐滿了人,宏意法師和淨海法師也已正襟危坐在寶殿正中的蒲墊上。寶殿正中,雪白通透的玉佛帶著洞察世事的慈祥微笑,默默注視著芸芸眾生。

叩鍾儀式和誦佛偈之後,慈眉善目的淨海法師開始講經。他講了“三種快樂”:健康的快樂、助人的快樂、知足的快樂。我一邊聽,一邊發散思維,想著如何保持這“三種快樂”。其實,誰都知道,人這輩子,永遠要將健康放在第一位。縱然你富可敵國,但沒有了健康,就沒有了一切。健康是無數個0前麵的那個11倒下了,後麵的所有0頓時化為烏有。可是,道理誰都懂,但真正做到保養身體、努力健康,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呢?

比如,先生在聽法師講經的同時,不時會深有感觸地點頭,但第二天還不是照樣不會自己倒水給自己喝——他永遠等著我將泡好茶的杯子遞到他的手邊呢,並且要注意時刻為他續水。自己倒水自己喝,多小的事兒啊,但有人就是做不到,還何談保養自己的身體呢?

至於助人和知足的快樂,前者好像很容易做到,看到失學兒童,捐幾個錢;看到貧困老人,捐幾個錢;看到天災人禍,捐幾個錢,隻要你舍得……可是知足呢?就不容易做到了,人生有太多的誘惑和欲望,哪怕有一點沒有滿足,沒有得到,就會怨天尤人,就會心懷不滿。我們該如何堅持這“三種快樂”呢?想到此,快樂沒來,苦惱倒來了。

隨後,宏意法師也講了三個新年願望,同樣言簡意賅,卻讓人頓生醍醐灌頂之感。他的三個願望是:一、在調整中保持心境。二、在堅持中開發人生。三、在包容中莊嚴自己。

宏意法師說:人的心境是需要隨時調整的。比如,平時的微笑、謙讓、愛惜等等,都是在調整自己的心境,保持內心的安定、喜悅和平靜,在調整中吸收智慧,在調整中平衡自己。我也知道,心境是需要調整和保持的,但困難的是保持好的心境,摒棄壞的心境。很多時候,壞的心境往往比好的心境能量更大,會摧毀所有好心境,將陰霾布滿整個心空。而且,有時候並不需要壞心境的摧毀,好心境也會自動妥協和退讓。比如,當人心變得貪婪和不知足的時候,當人心充滿嫉妒和仇恨的時候,心境就會無止境地壞下去。再美好的心境,也較量不過仇恨的。就如再美好的花朵,也較量不過雨雪風霜。所以,學會調整心境,保持內心的喜悅和安寧,就是快樂人生的秘訣。

    宏意法師講的第二點是“在堅持中開發人生”。我也認為,堅持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力量。人生有太多的目標,但不可能一一去實現,如果我們在有生之年,能實現一個正確的目標,就是人生最大的成功了。耳邊聽著宏意法師的佛心慧語,我也在捫心自問:我實現人生目標了嗎?答案竟然是茫然的。已經人生過半了,人生浮沉,竟然不知道自己是否實現了人生目標,聽起來有些灰心。就像走了很長一段路,驀然發現自己身處迷途,不知路在何方一樣。如果就此重新開發人生呢?是不是太遲?是不是還來得及?在堅持中開發人生——是不是也可以說,在堅持中完成人生呢?人生需要開發,當然也需要完成。從逗號到句號,一句話有時很長,有時也可以很短。有的人生是詩歌,有的人生是小說,雖然有長有短,包含的卻都是不一樣的人生。現在,年過四十的我,正是需要開發、也需要完成的年齡。開發人生——多麽富有激昂向上、讓人熱血沸騰的字眼,讓人油然而生一種使命感。在堅持中開發人生,在堅持中完成人生,看來是我下半輩子需要努力的了。

第三點,在包容中莊嚴自己——宏意法師的這句話特別打動我。包容,原以為是個很普通而狹義的詞匯。平時在生活中,我總愛對先生說:你要學會包容啊,不要對我太挑剔,不要那麽小心眼。我也常對自己說,要豁達,要大度,要包容他人。但是,我從來沒想過,包容可以莊嚴自己。在宏意法師口裏,包容竟然是個很大氣的詞匯,竟然可以和莊嚴並提。我的心,在這一刻,也因“莊嚴”這個詞而變得深沉起來。包容心可以吸收功德與智慧,消化他人之長,彌補自己之短,從而莊嚴和沉澱自己。重新研讀“莊嚴”這個詞,原來它除了可以解釋為“莊重、嚴肅”之外,還可以是一種內在的氣勢,而不是紅牆碧瓦的外觀。而包容,是在充實自己的基礎上,讓自己從內心到外在,從道德到言行,都變得莊重、端正和嚴肅。可是我、你、他……芸芸眾生,誰能做到這一點呢?如果能做到,法師也用不著在除夕夜,如此苦口婆心給我們講經了吧?

法師講經結束後,大家紛紛散去。為了不在大殿外的換鞋處形成擁堵,大家都自覺地一排排退出,秩序井然,沒有喧嘩,讓人覺得法師的這堂課聽有所值。先生在退出座椅的時候,不小心撞了椅子腿,沒穿鞋的腳趾頭大概被撞疼了,我聽到他小聲地罵了一句粗口。我反問他:“剛才法師講經你不是聽得入神嗎?這會兒就忘啦?”先生馬上否認:“我隻是撞疼了‘噓’了一下,沒說別的。”

驅車回家時遇到紅燈,久等不轉綠燈,先生又急了,不停嘮叨。我說:“看來,今晚聽法師講經是白聽了。”先生歎氣:“現實畢竟是現實,如果人幾十年養成的個性和心態,能被幾句話所改變,這個世界就不會有那麽多的紛擾和痛苦了。這些哲言,也就是當時聽了感歎一下,有幾個人能夠終身執行呢!”想想也是啊,看來,哲理似酒肉,都穿腸過啦。

淩晨的街頭雖然燈火闌珊,但依舊車流如梭。先生一邊駕車,一邊伸過右手,拉住我的左手:“老婆,生日快樂!”哦,此刻已經是大年初一了,四十歲的曙光即將來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