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取名。
我有個叔叔,文革時期便在美國。思想左傾,對各種革命語言情有獨鍾。那時恰逢他老大出生,於是給我那大表弟取名東風。文革過後他老人家革命夢醒,理想幻滅。這時老二出生,他回歸庸俗現實主義老路,給我二表弟取名發財。結果家裏一個東風一個發財,打牌都不是一個係統的,和牌隻好看十三濫。
現在有人想讓我建議名字的話,我一定會想和京劇拉上關係。但這樣做會有些實際困難。比如“二黃”就不太容易入名。大名,小名,都不方便。聽著直像是叫狗的。“西皮”更是不好,各種糟糕解釋。不管你如何往好裏想,總是沒辦法叫得順暢。
還是以前比較好。那時候我迷金庸,人家讓我建議個名字,我出口就是“沈降龍”,“肖淩波”之類,神氣又有派。比現在“宋板眼”,“張二六”,“馬二黃”,“馮西皮”之類,格調高了好了幾個檔次都不止。
人還是同一個人,學識教養也都沒變,喜歡的東西換了換,起名的境界竟是天壤之別。這是我們被自己愛好拖累的例子,準備開發自己業餘愛好的朋友不可不防。
可以呀。“我的筆名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