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繪畫教育

孩子為什麽要學畫畫?什麽是創造力?視覺認識的概念對少兒成長有多大影響?
正文

什麽是兒童畫-兒童畫的基本概念(一)

(2009-10-24 21:52:17) 下一個
並不是兒童畫畫就是兒童畫,兒童模仿成人繪畫並不能說是兒童畫,兒童畫是兒童成長過程中認識世界,感覺世界的一種圖畫記錄方式。這種記錄方式有別於語言文字,是用圖形來記錄的。
為人父母都知道,從孩子一出生就有記錄,出生證,孩子成長日記,每個時期的照片等。孩子自己的記錄呢,語言最早,一歲左右就能說,孩子自己寫文字的記錄晚一點,大多要晚於圖畫記錄。四歲多一般孩子能自覺地畫出他的生活感受。但很少孩子四歲多能用文字寫出他的日常感覺。
既然兒童畫是兒童記錄成長的過程的一種形式,那麽,不會有什麽兒童畫大師這麽絕對的。而目前大多數兒童畫教育都偏離了這個概念,各式各樣的類型命題的兒童畫比賽,其命題與兒童世界相去甚遠,都是成人世界的遊戲,對孩子們是不公平的。
作為兒童們自己記錄自己成長的一種形式,有幾個特點:一、是在無意識中進行的。作者不加有意識的控製,他隨時發生,隨性發展,習慣性的有孩子自己的特點,反映出了孩子們的內心和性格特征。二、無所謂完整性,想畫就畫了,不想畫隨時就停了。不像一句話、或一件事的語言表達一定要說完,兒童畫是否完整隻有孩子知道。隻是表達的情節與符號,隻有作者懂,解釋權在作者本人。
兒童畫為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豐富的內心生活和隨時變化的內心格局找到了一個極好的寄托。兒童畫是孩子自然流露的,也是一種變化很豐富的,永遠不會重複,永遠存在細微差異的活動。首先,孩子每個時間的認識,內心感覺都不會一樣,然後每次與外界客觀接觸的感受也都不會一樣,而在繪畫過程中,隨時湧出來的想法都會改變孩子最初的創作衝動,他也都會一致性的保持著具有個人習慣(風格特征)的繪畫特質,其實這一切,與成人世界中,具有獨創風格的畫家的繪畫性質是一樣的,所以,畢加索說他“一生都在像兒童一樣的在畫畫”。
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他的知識,感官世界,對這個世界認識都在快速的發展。若他的繪畫——成長的記錄形式跟不上他的感覺,他就失去了再畫的興趣。轉而選擇學校教育的語言記錄方式,而語言記錄方式就遠遠沒有圖畫記錄的豐富性,想象力的訓練更是喪失了許多。作為兒童成長階段的一種認知的記錄活動,一旦離開了兒童階段的年齡,兒童畫也就結束了。成人可以模仿兒童繪畫(如“稚拙派”繪畫),但是兒童畫的功能和內容含義都沒有了。
作為一種成長的記錄,大量的繪畫,能不斷的豐富兒童認識的內容,並使兒童觀察越來越敏感,能在思維,性格,感知等方麵不斷的鍛煉,使孩子的素質越來越優秀,並使他們終身受益。
作為孩子成長的記錄,兒童畫對一切兒童都開放,不可能去強調對兒童才能的要求——具有特殊藝術才能的孩子在任何時候都隻是少數,而且這些少數的孩子,不一定長大後都能成為傑出的藝術家。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對外界保持一種特別的興趣和敏感,喜歡想象是要使孩子的記錄具有一定價值的一種要求。大量的繪畫記錄孩子的成長,也能使孩子具有一定的素質。
兒童畫是兒童成長過程的記錄,是兒童素質訓練的一種活動,僅此而已。


---- 餘春明
www.ChunmingArts.org
現在加州灣區招生,有意者請聯係:408-218-8690 或 yuchunming@sbcglobal.ne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