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泉

心靈裏流淌出來的話
正文

我的母親(女兒寫的)

(2011-04-13 19:19:12) 下一個

我的母親

我媽沒趕上個好年代啊。不過這不是她的口頭禪。我媽太忙了,顧不上自憐自惜,至少青壯年時期如此,老了雖偶爾也發幾句“若在當年”的感慨,不過行動上一如當年一般迅捷:她老人家退休了又揮筆嘩嘩寫了三部作品。

每日家雖然聲稱是來給我當保姆的,不過這個保姆仗著專業熟練,家務活隻是“業餘工”,大把時間都用來攻克她的新的文學追求。我下班回家,美食放在桌上,老媽眼睛盯著電腦指揮:“雞湯要喝就在慢燒鍋裏,麵條已經加了調料,別放辣椒。”我一邊照例“反抗”著她老人家的細節控製(micromanagement)-“我要放辣椒的!。。”,一邊感歎自己的好命:不如就嫁給我媽得了,一輩子好吃懶做,豈不快哉。

媽媽擔心我嫁不出去,一如所有的中國的苦心父母。子女的每一個生活的細節,他們都衷心希望能夠順利無阻,對於如此婚姻大事,更是日日掛懷,夜夜揪心。偏偏有一兩個小白臉,時不時來示好,媽媽恨不能替我去約會。但是在西方住了這些日子,適應性可塑性很強的老媽也學會了西人的“不問即是美德”,明明如仙鶴一般伸長了脖子準備看著我有沒有穿婚紗的機會,也要強作鎮定,給我空間。這一點,我心知肚明,十分感念。老媽雖然一身清正,到女兒身上也難免嫌貧愛富,前幾日看有鑽石單身漢之電話騷擾我,也頗有點期待。不過看我有了清楚的考慮,也就由它去了。

我常常抱怨中國的父母想要控製具體的結果,其實未必如此,如果我們能夠清醒的控製我們的生活,清醒的選擇我們的所想所要,他們也聊以欣慰。與其反抗他們的所謂“控製”,不如認真思索自己的生活,並去愛他們。他們也有自己的夢想,固然你已經成為那夢想的主要部分,但是他們在心底的深處,生活的角落裏,還有他們個人的一些念想和愛好。你去滋潤他們的角落,實在是愉快過把全家所有的判斷火力都集中在自己每一件事上。

我媽的愛好是什麽?現在看來是寫作。我媽沒有趕上個好時代啊。我又要感歎了。她是個聰明絕頂的人,學什麽都容易上手,模仿能力很強。她上學的時候,門門成績佳尤其是數學和英語,我小時問她:“媽,你怎麽不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呢?或者當個英文老師也比較風光啊”。我媽白我一樣:“成份不好,隻能學冷門。”不僅是隻能學冷門,因為家庭出身不好,還“被下鄉”,“被輟學”。幸而她一路逆流而上,遊過那段孤苦,饑餓和絕望的河流,才有了師範可上。

她的聰明事跡,數都數不完。那年我們去山東旅遊,去了煙台,去了濰坊,到了青島是三天之後,我媽已經一口道地山東腔跟飯店的店主討價還價了,那店主以為我媽是本地人導遊外地人。我媽50歲學會了Flash動畫,做的教學軟件拿了全國大獎,那時候我隻會在flash裏做個人人都會做的按鈕。。。而現在連按鈕我也不會了。現在我鼓搗電腦的時候,她老人家要一套一套的指揮,一會讓我修改主板BIOS設置,一會說要建什麽影像驅動,實在是有家裏聰明人太多,三個和尚沒水吃之嫌。。。可是其實才兩個和尚啊。

聰明人難免有過多的控製欲:因為凡事要經過自己的眼睛才放心嘛。所以我常常提醒老媽要let go,哈哈,主要是let go我的生活細節。聰明人也常常有太多的判斷(judgements),且過於自信。加上咱中國人缺乏實證主義,印象派,什麽事情差不多就行,提出什麽斷論的時候往往不加引用或者先期調查。可憐老媽老了老了,還要被女兒常常念叨:”媽,這個是何以見得啊,你有實證嘛?是誰說的那句話先呢?哪一年啊。“ 老媽隻是跟我八卦一下而已,我卻擺上一副胡適先生的嘴臉。有時候,我想,我的這些學術苛刻,大概是來自於對自身缺點的耿耿於懷。 而女兒出於母親,老媽好像鏡子一樣,照出自己的疏忽,於是乎格外注意。人對別人的不原諒,通常恐怕是首先來自對自己的不原諒。若能先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就能更容易把眼光越過他人之不足。

公平的說,我媽恐怕是個男人夢想的那種性格的女人:她對丈夫完全沒有控製欲,不操縱細節,完全信任,不是崇拜的愛他,也不是居高臨下的像養兒子一樣的愛他,而是接受他的缺點又對他的高超之處備加欣賞。她有頭腦能夠與我爸共商大事,同時給我爸做一家之主的地位。我爸爸是個幸運的男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