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caizane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國如何躲過人口老化這一劫?

(2009-11-13 13:40:31) 下一個

  我國經濟在未來20年內隻要不出大的亂子都會持續增長,問題隻是快慢大小而已。這一點的基本決定因素是我國未來二十年內的人口結構。我國現在正躺在計劃生育所帶來的人口年輕化的大床上。很多人為我國的經濟持續增長洋洋得意,好像這將永遠繼續下去。但我國現在即使有最優良的經濟表現也不應使我們忘乎所以,因為我國此時傑出的經濟表現的根本在於計劃生育造成的短暫的良好人口結構。20年後我國就將遇上人類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口老化問題。人類曆史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中國將麵臨的發展狀態和人口老化狀態——中國有如此大的人口基數,又曾經實施激進的生育控製,在未來的幾十年內中國又處於急劇變革上升期,人們的生活方式將大大改善,人們的生活預期也將普遍提高。人口老化問題將在我國經濟爬坡爬到一定高度時才漸漸呈強,其連鎖負麵反應對我國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拖拽作用難以預測。如果說我國經濟發展在九十年代以及未來約二十年間總能逢凶化吉,一往直前,到2023年(63年出生的滿60歲),我國的發展則有可能四麵遇敵,左支右絀,捉襟見肘。我國經濟到2030左右可能會因人口老化而停滯乃至倒退,各種社會問題會因此相繼爆發,我國的危機承受力可能達到極限,整個社會可能全麵崩潰。人口老化將是中國未來發展的最大陷阱。它給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問題的嚴重程度隻可用“劫難”來形容。

  我們且取63年至74年12年間的人口為一斷層。在此12年間,我國人口出生為一高峰期,共出生三億。平均每年兩千五百萬(參見91年後至今出版的任一中國統計年鑒)。出生最多的是63年和69年,都超過兩千七百餘萬。當這三億人到了生育年齡,即從87年開始,我國每年出生的人口又有所增加,但也都在兩千四百五十萬以下;每年比其父母輩少兩百餘萬。等這三億人進入六十歲(當然,一部分人活不到60歲),即從2023年開始,我國的人口老化問題就會突顯出來。

  看看聯合國人口署關於中國人口的預測,我們就知道中國人口結構在1995年到2010年是多麽完美,而2025年到2050年是多惡劣。1995到2010有近一半的人口(百分之四十八強)在此期間處於人生創造的高峰期。我國實行的計劃生育使這一期間的整個社會撫養負擔較輕,而又由於這批人(60年出生到90年出生,在2010年為20-50歲)大半是猛生的一代,其贍養負擔也相對較輕。這種良好勢頭將保持到2022年(如果退休年齡定在60歲)。未來50年中國人口結構的基本趨勢是:20-49歲間的人口(即處在“免費使用期”和高效創造期的人口)從95年的48.5%,下降到2010年的48.2%,再降到2025的40.2%,到2050年的35.7%;與此同時,50歲以上(進入高保健,低創造或無創造力期)從95年的17.0%升到2010的24.1%,再猛升到到2025年的35.3%,繼續升到2050年代的42.5%。雖然各個年份人口結構略有波動,但此表抓住了我國人口結構發展的總體趨勢。另外此表以50歲為限也頗為合適,因為大多數中國人過了50歲就過了創造力的高峰期;即使還能繼續工作,但其創造力,進取心均趨弱,保健費用也將急劇升高。

Age   1950  1995  2010  2025  2050

0-4   13.7% 8.5%  6.7%  5.8%  5.3%

5-19  29.6% 26.1% 21.0% 18.7% 16.5%

20-49 41.0% 48.5% 48.2% 40.2% 35.7%

50+   15.6% 17.0% 24.1% 35.3% 42.5%

    未來五十年中國將成為經濟超強,有許多問題不知何時冒出——如戰爭、流行性疾病、天災人禍;但有一個肯定要按時出現的就是人口老化。人口老化可能使中國在二十一世紀成為經濟超級大國的預言成為笑談。人口老化對社會的進步發展的製約作用繁雜多重,明顯的有:

  1.勞動力萎縮

  現在我國經濟發展充滿活力,我國正在成為世界工廠,重要原因就是我國有世界上最豐富的勞動力——不僅有低級的勞動力還有相當高級的勞動力。充足多元的勞動力使我國今後至少15年內在世界勞動力市場上無人能敵。但今日過剩的年富力強的勞動力,配以極端的生育政策,就意味著在二十年後我國會有過多的喪失工作能力的老人——體力勞動者到了老時沒有或基本喪失勞動能力;腦力勞動者也多半因知識老化趕不上技術更新步伐而喪失勞動力。中國未來還會有龐大的人口,但具有勞動創造能力的人會相對減少從而導致勞動力相對萎縮。勞動力萎縮則會導致勞動力價值增高,生產成本增高,進而導致我國國際競爭力嚴重削弱。

  2.社會負擔加重

  人口老化會使我國社會贍養負擔超前繁重。老來百病生;人一生中百分之九十的生病期將在人生的最後十年。而老人到了一定時期就隻消費不再生產——即使是我們讓60歲以上的人繼續工作,這些人的維護費用和使用成本也都很高。在2030年後,我國人民的總體生活水平將達到較高水平。這也意味著生活成本的提高及醫療成本的提高——當人們生活水平低下時,很多病根本不尋醫。如現在農村大多數地區農民,得病就等死,很少求醫。但當人們生活水平到一定程度,人們將更加珍視生命,社會財富的很大一部分,國家人力資本的很大部分將不得不用於這種純消費性的服務上。贍養超比例的老人並為之支付醫療費用將成為巨大的社會負擔。這將大大削弱整個國家國民對生產創造的投資。

  3.消費不足,打斷經濟運轉鏈條

  人口老化即意味著未來整個社會的消費將減弱。一個社會有太多的老人必將使無數產品失去市場,從而威脅到我國無數廠家的生產銷售循環,打斷生產循環鏈條。總的說來,老人對自己未來創造回報期望減少,其消費趨於消極。舊鞋子沒有穿破以前不會買新鞋子,該更新換代的電視機老人也敝帚自珍,舍不得換;新開發的產品更別指望老人掏腰包。而20年後中國的整個工業創造能力將會大大增強,中國產品將使世界相關產品市場飽和。我國大部分工業產品最大的市場還應在國內。有時失去一點點市場份額就會導致許多生產者無以為繼;而中國的生產者的國際競爭力將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國內市場的規模效益。當整個國家有十分之三甚至更多的人突然不再購買曾經購買的某些產品時,許多產品的市場規模將大大縮小,從而導致許多生產廠家的生產利潤大大削弱甚至完全失去。經濟危機、社會危機就會出現。

  4.整個社會進取心減弱,趨於保守

  老人多不可避免地趨於保守。一個社會有過多的老人對社會的變革極為不利。世界形勢變化萬端,任何社會都必須不斷調整變化以適應新形勢。如到2030年時,為了維持社會的發展,正如現在提倡“年輕化”一樣,屆時不得不提倡“老齡化”——即留任許多老人。而社會上有了太多的掌握一定財富甚至權力的老人,社會各個層麵將會做出許多不利於變革,不利於提高我們國際競爭力的決定,從而嚴重削弱我國的國際競爭力。

  因為我國國情複雜,人口眾多,社會發展狀態特殊,人口老化所帶來的許多問題現在都無從預料。但人口結構優良不一定會帶來經濟高速增長,人口老化也不一定絕對破壞我國的社會發展進程。一切都在於我們準備得是否充分。“預則立,不預則廢”,如果我們現在就盡心準備,則可有備而無患。

  為應對人口老化,我們現在即必須做的:

  1.“超前”發展各級各類教育

  超前的教育投資會使我國順利躲過人口老化這一劫。我國必須從現在開始,激進地推進各級各類教育發展。各級學校要往極限擴張——普及12製義務教育;讓大半適齡青年能上大學等等。在2025年以後,我們不得不推遲退休年齡以補勞動力之不足。但老年體力勞動者的工作能力極為有限,隻有具有知識與技術的老人才有較強的工作能力。而讓未來的老人具有知識與技術則隻能從現在的教育著手並在未來積極推進終身教育。

  現在大學擴張招來很多非議。但要知道,我國激進推進高等教育發展不僅是為了當前就業市場的需要,也是為了推遲大批年滿18歲的青年擁入社會從而減輕低級勞動力的過剩狀況,更重要的是為了“蓄人”——即使大量大學畢業生因種種原因在畢業後數年都找不到合適工作,我們還是必須堅持大學迅猛擴張。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我們不再隻根據我國的需要來培養人才,而是根據世界經濟發展的預期需要來培養人才。我國人民要躋身世界工作市場去爭取工作機會。在未來,世界上教育不足者,不論是生在紐約近郊還是中國山村,都將沒有什麽選擇工作機會的權利。在曾經闊氣或者正在闊氣的國家沒有多少知識技能的還可能享有一點地域優勢及富國餘蔭,像中國這樣未曾闊氣的國家的人民隻有靠硬本事真知識才能掙得飯碗。另外,諸如博士、碩士、大學生、高級技工的生產製造過程太長,生產程序複雜,而且生產人才的工廠——大學——的成長發展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我國的教育機構,尤其是高等教育還很落後。要世界一流的科技,必須有世界一流的人才;要世界一流的人才,必須有世界一流的大學。我們必須讓大量的社會財富流入大學,刺激大學這一人才製造工廠的發展。我們不能等社會有了人才需要才去培養人才,而是培養人才去從世界工作市場上奪取工作機會。我們更不能坐待文盲半文盲去創造吸收大學生就業的工作機會,而是要讓更多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去給自己創造工作機會,去從別國搶來工作機會,去給受過初級教育者創造工作機會。我國各級各類教育機構要不斷改進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專業設置,從而提高各級各類學校畢業生的國際競爭力。

  一國經濟總量是一國國民知識技能有效使用的結果。我國隻有通過“超前”的教育,使少生的一代具有比其父母輩數倍的知識與技能,我國人口老化的嚴重問題才能被順利化解。

  2.開展全民體育健身運動;建立全民覆蓋的醫療保健製度

  政府應加強保健、體育鍛煉的公共教育,激勵公民從事各種健身運動,倡導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推廣良好的飲食習慣,改善人民生活的自然環境及居住、飲食條件,建立覆蓋全民的醫療保障體係,力求保護人民健康,延長人民預期壽命,使更多的人到老來盡可能地少消費社會財富——不用住院就醫或者少就醫,甚至能創造財富。

  3.在未來20年搶時間實施社會改革

  老人往往趨於保守。中國未來二十年內整個社會都很年輕——年輕人占據社會大部分崗位。這一期間將是我國改革的黃金時期。我國必須抓緊時間,趁社會年輕化程度比較高,整個社會有改革精神時,完成中華民族繁榮昌盛關鍵性的政治經濟等各方麵大的改革。

  4.超前建設

  僅就人口結構而言,未來大約二十年將是我國基礎建設發展的最佳時期。但當社會進入老化期,整個社會的進取心與創造能力都會趨弱,社會財富剩餘(資本)也會減少。這將無形中負麵影響社會建設的各個方麵。為此,我們要把未來一個世紀內許多需要大的人力及資金投入的基本設施盡早建立起來。如高速公路鐵路網,大的水利工程,全民全國覆蓋的學校、圖書館、醫院等等;所有建設都力求超前,使之在未來50年甚至更久都不必重建甚至不必改建。

  5.適當放鬆生育限製,調整計劃生育政策。

  如我國可對某一年齡階段的人適當放鬆生育限製以短時打破人口結構不佳狀況。如對76-85年出生的一代人(不到兩億)適當放鬆生育限製,即從現在(2003年)開始到2012年左右(這批人處於生育高峰期〔22-30歲〕),準許一對夫婦生育兩個。因為這“超生”的一代在2050年我國人口老化最嚴重時期將處於創造力高峰。

  6.政府內外債務要盡可能在2030年前還清;台灣問題要力求在20年內得到某種方式的解決等等。

  到人口老化確實嚴重時可做的至少有兩點:

  1.引進急需的人才

  不管未來20年內我國的教育怎樣“超前”發展,我國仍將缺乏許多高級人才。二十年後,如果中國的GDP在現有基礎上再翻兩番,中國對許多國家高級人才將有相當的吸引力。中國也可效法美國到世界各地網羅人才,給其永久居民及公民待遇,以補人才之不足。

  2.推遲退休年齡

  到2030年,我國人民的平均預期壽命會相對延長,大概可達74歲左右。法定退休年齡可相應推遲,以延長人們生產創造時間。但這一點必須與教育發展相配合。

  人口老化將是我國社會發展所必經的一劫。如躺在短期的良好人口結構的大床上酣睡,不及時防備人口老化,則等於臥待大難臨頭——我國經濟將會到達一定高度後停滯乃至崩塌,後果不堪設想。為躲過人口老化這一劫,我國現在必須勤儉持家,未雨綢繆,盡一切努力投資教育及基礎建設,大力推進改革。如果從現在即開始著手準備全麵應對,我們可能躲過這一劫。躲過這一劫,我國才可能成為世界經濟超強。

2003 年 06 月蔡錚

(後注: 此是舊文。中國現在還沒有對計劃生育政策做相應的調整。已經埋下未來發展禍根。計劃生育就是好就是好的過度宣傳深入人心。現在時易時異,聽到要調整計劃生育政策,很多人轉不過筋來。人口老化問題可能是中國未來發展最大問題!貼出此文,希望大家關注探討中國的人口政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