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紀念延安中央黨校學員任秀堂和葉修青的成長曆程(一)

(2009-11-10 21:39:01) 下一個

前      言

 

在我們撰寫了紀念母親任秀堂在上海勞動婦女戰地服務團經曆的《上海女工輾轉抗戰兩萬裏》一文後,又繼續編寫續文《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將展現父母由1941年-1949年的戰鬥曆程。現在已完成了從1941年至1942年的部分章節。主要描述在延安中央黨校的學習和生活,以及父母在陝甘寧邊區政府的征糧工作中,互相了解,互相照顧,逐漸產生感情的過程。由於父母所處的年代離我們甚遠,我們隻能根據他們留下的自傳和簡曆,根據兒女對父母性情的了解,以及參閱有限的地方史料,用紀實文學的方式來描寫父母相知相遇的經曆,其中難免會有差強人意之處,請予見諒。在敘述父母革命故事的同時,我們更加深刻的了解父母所經曆的時代,所經曆的磨難,所經曆的成長。他們將青春獻給了抗戰和革命事業,為了共產主義信仰和革命理想而奮鬥一生的精神,讓我們自愧不如,也激勵我們完成寫出父母一生為共同的理想攜手前行的任務。

 

  

                                                    任    務

 

                                            寫於2009年11月 8  日

 

 

 

一.    重 慶 到 延 安

 

自抗日戰爭爆發後,重慶成為國民政府成為抗戰時期的臨時首都,俗稱“陪都”。日軍飛機對重慶進行頻繁空襲、狂轟濫炸,重慶市民傷亡慘重。

秀堂離開八路軍桂林辦事處回到重慶的家裏養病已有半年,一轉眼就到了1941年5月。淞滬戰爭爆發後,父親隨英商發電廠來到重慶。為了躲避日軍飛機的頻繁空襲,工廠設在鄉下山間有樹林掩護的地方。在離工廠不遠的地方,父親租了一家中農的3間瓦房,把家安頓好了,還在山邊挖了個防空洞。隻要空襲警報一響,大家都習慣地跑進防空洞躲避,日軍飛機經常在頭頂上飛過,有時會在附近丟下幾顆炸彈,爆炸聲大得震耳欲聾,防空洞上的泥土不斷地落到身上來。有的電廠被炸中了,父親他們也要去參加搶修。經常停電造成市區晚上都是黑漆漆的一片,人民每天都過著提心吊膽的生活。

  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背負著民族的希望--紀念延安中央黨校學員任秀堂和葉修青的成長曆程 - 任務 - 任務

抗戰時期的重慶


      現在,家裏靠父親的薪金過日子已是綽綽有餘了,因為要養活的家人少了,家裏隻有繼母寧波媽媽和小弟。秀堂經過了3年艱苦的戰地生活,寒冬臘月,風餐露宿,冷風刺骨;盛夏酷暑,日曬雨淋,蚊叮蟲咬。得了瘧疾卻沒特效藥治,病情多次反複發作,使得她的身體虛弱不堪,臉色蠟黃黯啞。父親心疼女兒多病的身體,想法子用高價買來奇缺的瘧疾藥“奎寧”,還尋來了當地名醫診脈;寧波媽媽煎藥熬湯的細心照料;秀堂的身體有了起色,臉色漸漸的好些了。秀堂在家呆不住了,每一天的等待都讓她心急如焚,她多麽想早日到日思夜想的延安,到同誌們的身邊去。一天,秀堂終於等到了好消息,黨組織安排她在6月7日那天到重慶辦事處郊外的秘密地點集合到延安。她決定把離家的日子瞞著家人,不想他們為自己擔心;但她還是按捺不住內心的好心情,自此每天都過得開開心心的。

不知不覺就快到父親六十大壽的日子,他執意要在家裏好好地辦個“壽筵”,也許是感到女兒快要遠行,也許是感到生命無常,也許是感到在戰爭的環境要苦中尋樂。為了這一天的到來,小弟跑去小河溝裏摸魚抓蝦,秀堂和手巧的寧波媽媽一連幾天不停地忙碌,準備了各式各樣的上海冷盤小菜,沒有大魚大肉,卻有酒糟小蝦小魚小螃蟹、炒花生-------等下酒菜,父親平日就好喝兩小盅酒,家裏還為他自釀了大缸的粗糧黃酒預備著。秀堂雖然忙碌卻樂在其中,在家的日子沒幾天了,她想好好地孝順孝順父親。

憶往昔崢嶸歲稠--紀念延安中央黨校學員任秀堂和葉修青的成長曆程 - 任務 - 任務
重慶鄉下


父親生日那天,下班後,他興高采烈的帶著一幫子上海工友到了家,黃昏的雲彩顯得格外好看,人太多就坐在門外草坪上,那裏臨時搭好了幾張簡陋的矮腳桌子。當那些不起眼的小菜擺滿了桌上時,大家高興地歡呼起來,他們離開上海好幾年了,太久沒有吃到家鄉的小菜,頓時按捺不住饞像大口吃起來了,大家舉起酒碗向壽星公敬酒並祝他健康長壽!老父親笑聲爽朗響亮,他已很久沒有像今天這麽快活了。秀堂喜氣洋洋的上前為父親斟滿了一碗黃酒,同時也舉碗向他敬酒,當父親把酒碗捧起時,似乎想對女兒說些什麽,卻怎麽也說不出來,眼眶一紅,趕緊閉眼把酒全喝幹了。他隻是用手沉重的拍了拍女兒的肩膀,秀堂原本高興的心情一下子沉了下來,似乎領會到老父親是在向自己告別。他們這一群老鄉用上海話不停地聊天,一會兒談思鄉之情,一會兒談國家命運,談著談著就激憤起來,有了幾分酒意就拍桌子大罵東洋赤佬,接著又不停地向父親敬酒。

秀堂靜靜地坐在一旁注視著父親,看他的酒量有些扛不住了,她站起來走到父親的身邊為他擋酒,她大大方方地說:“大叔們,謝謝你們的好意為我父親祝壽,做女兒的常年在外,不能好好伺奉他老人家,今天請大家給個麵子,讓我代父喝酒以盡孝道。”這些大叔們聽她說得在理就點頭答應了,見她是個年輕姑娘就根本不放在眼裏,他們倒上滿滿的一碗酒與她對喝,大家起哄地數著:“一碗、二碗----三碗-------四碗!”這時,開始有些人扛不住了,醉得東倒西歪,隻剩2個人還硬撐著要幹酒,秀堂不動聲色的一碗接一碗地喝下去,旁邊的人繼續數下去:“五碗------六------碗-------七--------。”最後剩下的2個人已先後喝倒了,秀堂一口氣喝下了最後一碗酒。太厲害了!居然八大碗酒下肚還臉不改色心不跳!再也沒有人敢上前敬酒了,他們服輸的伸出了大拇指說:“任---師傅,你有個-----女中豪傑的女兒啊!好-------福氣呀!”老父親也流露出對女兒敬佩的目光,他不用再為女兒擔心了。秀堂在服務團的歲月中,曾經好些回為姐妹們挺身擋酒,她與那些有心人較量後往往“戰鬥”得勝。不但酒量練大了,她的膽量和身心也練得更加勇敢堅強。

離家前幾天,秀堂悄悄的準備了簡單的行裝。一天快到晚飯時間了,突然響起了空襲警報,家人趕緊都躲進了防空洞。隻聽見大量的日軍飛機從低空掠過的怪叫聲,緊接著又是驚心動魄的轟炸聲,持續了好長好長的時間,所有人的心都緊揪著,好不容易才捱過這恐怖的夜晚。第二天,全市的民眾從報紙和廣播中得知了重慶發生了“1941年重慶防空洞慘案”。為了躲避日軍飛機的頻繁空襲,重慶建立了各種防空洞。其中位於十八梯附近的公用防空洞。它深入地下約10米左右,長約兩公裏,有三個出入口,是普通市民躲避日機空襲的主要場所。6月5日下午6時左右,突然空襲警報長鳴,人們紛紛湧向防空隧道。日軍飛機進入市區狂轟濫炸。此時,由於防空隧道內人多空間小,加上洞口緊閉,人們感覺呼吸不暢,氧氣越來越少。麵臨死亡,人們開始拚命往洞口處擁擠,越擠洞門越是打不開。洞裏的油燈開始熄滅了,男女老少撕心裂肺地哭喊著,發瘋似的往外擠,人們互相踐踏,前麵的人倒下,後麵的人渾然不知,繼續踩著人往外擠,慘案就這樣發生了。當聽見洞裏震耳的嘈雜聲後,防護團員才把洞門劈開。霎時間,人群如同破堤的河流一樣衝出洞門,少部分人得以生還。隻聽見隧道裏不斷傳來呼救聲和慘叫聲。然而,再也不見有人從隧道口裏走出來。空襲仍在繼續,地麵一片火海。將近午夜時分,洞內淒厲的慘叫聲逐漸減弱,空襲持續了將近5個小時,當日軍飛機離開重慶時,防空大隧道已是死一般的沉寂。6日淩晨,防空警報解除後,從隧道內拖出的遇難者屍體成垛成垛地放在洞口,死亡人數有2000多人。”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紀念延安中央黨校學員任秀堂和葉修青的成長曆程 - 任務 - 任務

重慶市民湧往防空洞躲避日軍空襲

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背負著民族的希望--紀念延安中央黨校學員任秀堂和葉修青的成長曆程 - 任務 - 任務

重慶遭日本飛機狂轟濫炸

憶往昔崢嶸歲稠--紀念延安中央黨校學員任秀堂和葉修青的成長曆程 - 任務 - 任務

遭日本飛機大轟炸後的重慶

憶往昔崢嶸歲稠--紀念延安中央黨校學員任秀堂和葉修青的成長曆程 - 任務 - 任務

1941年重慶防空洞慘案的死難者

日軍飛機轟炸造成重慶人民悲慘的遭遇,深深烙在秀堂的心裏,她帶著對日本鬼子的深仇大恨,背上了行裝來到了重慶辦事處在郊外的秘密地點。當晚,重慶辦事處的同誌已經安排好了一切,同行人中有秀堂認識的上海煙草廠女工貝海燕,她是共青團員,也是在上海基督教女青會補習夜校讀書,參加過抗日戰時服務工作。現在她是龍潛同誌的夫人,已經身懷六甲,當時龍潛是周恩來的機要秘書。秀堂與她在夜校時並不太熟悉,但能在這裏相遇就太難得了,她們見麵格外親熱。為了出行的安全,她們要以姑嫂相稱。還有一位老同誌裝扮成秀堂的父親,他帶上辦事處寫給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的介紹信,藏在衣領裏再縫上。秀堂把桂林和重慶辦事處的介紹信也縫在了布鞋幫子裏。大家拿上給國民黨查看的路條,穿上鄉下的粗布衣服,坐上一輛運雜貨物品的小運貨車出發了。破舊的小貨車開得很慢,路不好走,行走了很多天才到達了西安。聽說西安是一個國民黨警察的城市,八路軍駐陝辦事處所在的那條街道空無一人。特務騎著自行車,戴上了寬沿帽尾隨著人力黃包車。所有敢於在街道上行走的人,都有可能被懷疑同共產黨進行秘密聯係。小貨車七拐八繞的開到了八路軍駐陝辦事處郊外的秘密兵站。皖南事變後,國民黨加緊抓捕到延安的青年。秀堂他們怕暴露沒敢外出,由聯絡員告知駐陝辦事處的同誌。貝海燕經過一路顛簸感到肚子很不舒服,秀堂一直在精心照顧著她。心想她真不容易啊! 懷著孕還要舟車勞累。他們就地休息了一周,等孕婦身體恢複。

一天晚上,在駐陝辦事處和兵站的同誌安排下,秀堂他們坐上了一輛有國民黨車牌的貨車,並藏身在貨物中出發了,一路上的崗哨也沒有搜查,卡車停在了軍閥閻錫山最後一個堡壘岢嵐坡。八路軍派了向導接應他們到了黃河邊,山下的黃河隻有40碼寬,上遊的寬度4倍於此,然後慢慢變窄,形成漏鬥狀的河床。這裏是最好的過渡口。利用黑漆漆的夜間,他們順利地渡過了黃河。岸上有輛騾馬車等著接應他們,進入陝北解放區後。秀堂他們覺得這裏的空氣都是那麽的新鮮,那麽的自由!他們興奮無比,坐在車上小聲地唱起了歌:“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腳踏著祖國的大地--------------.”騾馬車滿載著她們的希望朝著延安方向奔馳!

*********************************************************************

 

二.延安學習生活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紀念延安中央黨校學員任秀堂和葉修青的成長曆程 - 任務 - 任務

   延安寶塔山

                     

7月初的清晨,秀堂他們終於到達了延安,遠遠望到了矗立的寶塔山,這就是多少進步青年夢想來到的革命聖地!延安坐落在杜甫川和延河的匯流處,東岸是清涼山,西北是桃花嶺,古城已被日軍飛機炸毀。在一麵峭立的石壁上,鐫刻著範中淹親筆書寫“胸中自有百萬甲兵“一行氣勢磅礴的大字。據傳是北宋楊家將、範中淹先後鎮守的邊關要地。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紀念延安中央黨校學員任秀堂和葉修青的成長曆程 - 任務 - 任務

楊家嶺

 

黨中央機關設在城北楊家嶺新建的窯洞,秀堂和貝海燕來到了楊家嶺中央組織部報到。接待她們的是吉玉山同誌,看了秀堂她們帶來辦事處的介紹信後,貝海燕因懷孕被安排住在療養院去療養,等檢查身體狀況後再安排工作。秀堂被安排住在中央組織的招待所的窯洞,還給了她一個星期的休息時間,好恢複一路舟車勞累的辛苦。這裏各地來的同誌很多,同住的還有三個女青年,她們從桂林出發足足走了一年才來到延安。秀堂好好洗了個熱水澡,穿上了每年隻發一套的粗布軍裝。她在食堂吃了第一頓小米飯,有菜有湯,雖是粗糧淡菜,她還是吃的很香。招待所給她發了些白布和棉花自縫被子,她心靈手巧還一看就會,很快把被子和床單都做好了。當時延安是實行軍事共產主義的供給製,黨校學員的衣食和生活必需品都要自己動手籌措。學員們要參予種菜、磨豆腐、上山砍柴、縫衣做鞋--------等自給勞動。中午,秀堂疲倦地躺在床上休息,身體很累,精神卻太興奮了,實在睡不著就幹脆起來,走去看看延安的風貌。

 

中央黨校舊址:延安城北小溝坪

 

下午,她先走到北關小溝坪全國聞名的中央黨校,大門前有陝北公學大禮堂,勝利食堂和一大塊菜地;進了校大門內的右邊有一個操場,各種球類運動都在那裏進行。離黨校大門不遠就是延河。有一位老同誌熱情的介紹,說它是天然的運動場。夏天可以遊泳,冬天可以滑冰。不少同學們都愛好這種運動,鄧發校長就愛在夏天遊泳;他吃完飯就帶著警衛員,拿一條大毛巾到延河遊泳去了。彭真同誌喜歡冬天去滑冰,有冰鞋的人很少,多數冰鞋是土造的,用刻蠟紙的廢鋼板,一破兩塊再磨一下,就是一副好冰刀。把它固定在鐵皮上,用繩子綁在布鞋上就可以滑花樣了。秀堂還看到在課外活動的時間,學員們都到運動場和延河邊輕鬆地活動著。她沿著河邊慢慢地走,看著那清清的延河水,巍巍的寶塔山,處處的黃土高坡,一排排的窯洞;遠處傳來一陣陣高亢的陝北民歌,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陝北風味。這是一片多麽安定和平的土地,秀堂就像突然從地獄來到了天堂般,那幸福的感覺實在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紀念延安中央黨校學員任秀堂和葉修青的成長曆程 - 任務 - 任務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紀念延安中央黨校學員任秀堂和葉修青的成長曆程 - 任務 - 任務

延安棗園

 

星期天,招待所安排大家去了離延安以西幾英裏外的棗園。這裏到處是棗樹、李樹、杏樹、梨樹。從春天到初夏都開著鮮花,吸引了蝴蝶和蜜蜂,充滿了令人欣悅的生機。站在這塊可愛的土地上,秀堂的眼睛不夠用了,看也看不過來。她們張望遠處時,看到了康生與4位警衛員一起。聽說:他從1937年蘇聯回延安後,曾任中央黨校校長。大前年任了社會事務部的部長,處理內部安全和反黨敵人的情報工作。他從楊家嶺的窯洞搬遷到棗園居住和工作,還用了一個曾是末代皇帝溥儀的皇室廚師。姑娘們開玩笑地說:“這個廚子一定把洋芋做的比肉還好吃呐。”

秀堂經過3年多服務團的戰地生活,身體一直很虛弱。在延安中央醫院作了全麵的身體檢查,醫生還把她身上落下的一些老毛病作了初步治療。在戰爭年代,身體的恢複除了需要醫院的條件,還需要時間、金錢、寧靜的心情。這一切隻有回到自己的“家”,才可以具備的條件。一個星期過去了,吉玉山同誌找秀堂單獨談話。他說重慶辦事處已將你的黨組織關係轉到了中組部,經過確認你是真正的共產黨員,很快就會編入黨支部過組織生活。他還詢問秀堂的學習願望是什麽,秀堂表示自己很想去魯迅藝術學院學習藝術表演。吉玉山同誌對她說延安現在急需培養大批黨政幹部,從事開展邊區群眾的工作,準備讓她去中央黨校邊區黨校學習。秀堂馬上站起來響亮地說:“我服從黨組織的安排,哪裏需要就到那裏去!”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紀念延安中央黨校學員任秀堂和葉修青的成長曆程 - 任務 - 任務

延安的窯洞

憶往昔崢嶸歲稠--紀念延安中央黨校學員任秀堂和葉修青的成長曆程 - 任務 - 任務

在窯洞中工作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紀念延安中央黨校學員任秀堂和葉修青的成長曆程 - 任務 - 任務

在窯洞中生活


中共中央西北局於1941年5月成立,邊區黨校於1941年9月改稱西北黨校。校長習仲勳,副校長李景膺。秀堂回到中組部招待所背上行李,到了花石砭向校領導報到,她被安排住在東半山的學員宿舍。秀堂走了好一會兒,才爬上了那些錯落有致的窯洞前,窯洞是在黃土坡邊上挖出來的一個個山洞,每洞長10多米,寬約4米,土質堅實、幹燥,冬冷夏涼。窯洞內一半是土炕,至少可以睡4個人。冬天炕下燒火,有通煙口。炕上整齊疊著3套被褥,窯洞已住了2個同學,她們都去上課了。晚飯後,秀堂與2個同學見麵了,一個叫小張,一個叫小李,她們年輕又熱情,還帶著她去看延安夜景,放眼四望,滿山油燈火光閃爍,就象飛舞著一片片的螢火蟲。楊家嶺山上的那些窯洞就是黨中央指揮全國抗戰的中心,秀堂感到自己能這麽近的依靠著黨中央,真是太幸運了。她不由得想起服務團的戰友們,皖南事變發生後,很久沒有了她們的消息,令人非常擔心。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紀念延安中央黨校學員任秀堂和葉修青的成長曆程 - 任務 - 任務

楊家嶺中央辦公廳舊址

 

秀堂在涼快的窯洞裏,睡了個很踏實的覺。天才蒙蒙亮就起床了。她打掃了室內和院落,就下山到河邊洗臉,牙刷是發的,用衛生鹽代替牙膏,還順便帶上水桶和扁擔,去食堂吃早飯後,還要從河溝往半山挑水給窯洞用。聽說每逢下雨、下雪天時,坡陡、路滑、挑水就容易摔跤。7月1日是上學的第一天,秀堂將學校印製的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報告帶上,拿著小木板凳,就精神奕奕的斜挎著書包走出了窯洞。今天,秀堂最早來到西北黨校課堂,課室沒有書桌。上課時,每人坐在小板凳上聽課,用自己的膝蓋當桌子寫字。教員主要幫助學員們學習黨中央7月1日發表的關於增強黨性決定、調查研究決定、改造延安在職幹部教育決定以及高級學習組決定等課程。在以後的學習期間,還安排大家學習了毛澤東發表的《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新民主義論》、《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等重要著作。黨校的學習嚴肅認真,秀堂在學習中收益不淺。在延安整風之前,黨校經過了充分準備時期。為整風運動奠定了思想基礎。

下半年,一批批幹部從前方陸續來到黨校學習。秀堂和同誌們都認識到這是黨中央的關懷,學習是很難得的機會。大家初到時,對學習馬列主義的書籍,如饑似渴,愛不釋手;白天讀書學習,晚上還在昏暗的油燈下看《解放日報》和其它學習材料,從不放過一點時間。見此,黨校領導擔心同學們光讀書不參加文體活動,把身體搞垮了怎麽辦呢?在校領導的倡導下,通過各黨支部的發動,組織大家在課外時間參加文化娛樂和體育活動。學員來自全國各地,年齡參差,有各種愛好,也有各種人才,開展豐富的文化活動有益於學員的身心健康。每天,黨校俱樂部利用食堂的房子,開展課外活動,學員可以在這裏打撲克、麻將、下象棋、圍棋、軍旗、跳棋;還可以打乒乓球、克朗球。有來“參戰”,有來“觀戰”,也有當“參謀”的。時常看到部隊的一些幹部為了一步棋,爭得臉紅脖子粗。這裏總是濟濟一堂,熙熙攘攘,熱鬧非凡。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紀念延安中央黨校學員任秀堂和葉修青的成長曆程 - 任務 - 任務



 延安時期中央大禮堂

 

中央大禮堂是由原基督教堂改成的,每逢周末和節假日晚上,俱樂部就會舉行舞會。當年在延安盛行交誼舞,開始組織教跳舞的是從蘇聯回來的肖三同誌,他是延安文化俱樂部的主任。隨後,跳交誼舞的活動很快波及到各單位。西北黨校的學員們也是在這一年開始學跳舞的,秀堂她們從不會跳到變成了舞迷。開始,中央黨校每次開舞會前,俱樂部就派人去借用鄧發校長的留聲機,唱針是他從蘇聯帶回來,當時延安買不到,每次都是他親自捏幾根唱針給舞會用。留聲機一響,穿著布鞋、草鞋的學員們就隨著音樂的節奏翩翩起舞。鄧發的唱片適合跳舞的不多,顯得非常單調。於是舞迷們就推薦學員中誰有什麽唱片,俱樂部按照線索向其他同誌處借來。這樣樂曲豐富了,什麽快四步、慢四步、快三步、慢三步都能跳了。俱樂部的文體活動辦得紅紅火火,延安各學院的學員都喜歡去中央黨校跳舞,參加舞會的人太多,舞場換到了露天操場上。但留聲機音量太小,鄧發還寫了封信向軍委三局局長王錚借擴音器,俱樂部派人騎馬從30裏以外取回來。當時延安沒有電源,由校務部派4個公務員分兩班輪換搖馬達發電。自此,黨校的舞會就有了響亮的音樂聲,大家都沉浸在輕鬆活潑的課外活動中。

當時延安的女同誌很少,男女比例是18 :1,相差很大。在黨校工作的女幹部都會跳舞,女學員會跳得人不多,已婚的女學員星期六都回家與丈夫團聚。夫妻雙方都在黨校學習的,則常來參加舞會。由於女舞伴很少,秀堂和單身的女學員成為了最受歡迎的舞伴,同時也吸引了不少的追求者;秀堂也遇到過有被“騎馬”的高級幹部垂青,她很快就婉轉巧妙地推脫掉這些有心人。當時黨校有地方高幹和部隊旅以上的幹部在集中學習和交流經驗。他們把身邊帶著的警衛員、勤務員、飼養員和馬匹都交給黨校統一調配使用。由於常年在前線打仗也顧不得結婚,他們的年紀都到了30多歲。來到了延安後,大都有成家的念頭。那些從上海、蘇杭和各大城市來的女學員更是高幹們的首選對象,有一些單身女學員也專挑“騎馬”的高幹作為擇偶的首要選擇。絕大多數高幹在延安渡過了戀愛、結婚、生子的甜蜜生活。當初,秀堂在服務團時,也曾被國民黨的高官相中過,她拒絕了當官太太。在延安時,又被共產黨的高幹看中過,但她還是婉拒了。那些被大家一致認為的大好姻緣,都沒能引起她的心動。

在延安平日幾乎一天3頓小米飯,每逢節日有會餐時,才吃得上饅頭和豬肉煮洋芋。食堂的蒸籠不夠,在節前3天就要提早蒸饅頭。大家吃到嘴裏的是冷饅頭,但還是吃得津津有味。會餐後,黨校在大禮堂舉行了盛大的舞會,秀堂還見到毛澤東和不少黨中央的領導人也在跳舞,他們與大家同跳同樂,就像是一個大家庭的長輩們那樣和藹可親。毛澤東很平易近人,大家把他當做可尊敬的領導和可親近的親人,他與大家一樣是有血有肉,有喜怒哀樂,有七情六欲的人。秀堂感到處處有溫暖,處處有歡笑。延安黨校的學習和生活環境給了秀堂全身心的健康。

10月26日,突然,延安的清涼山、嘉嶺山和鍾鼓樓的鍾聲同時敲響,跟著延安防空司令部吹響了鳴號聲。同誌們聽到後立即緊張起來,這是第一次發出的空襲警報,必須在10分鍾內躲入防空洞。黨校全體人員緊急集合,按照平時訓練的路線分流進入各個防空洞。第二次警報後,街上完全斷絕行人,否則,崗警即於拘禁。在1939年10月15日前,日軍飛機曾多次轟炸延安,造成人命和財產的巨大損失。秀堂在想這是防空演習,還是真的有敵機進犯延安呢?大家默默不語的在心裏猜測著。不久,隻聽見一群群的飛機從頭頂呼嘯著掠過,秀堂不由想起在重慶時的防空洞慘案,緊接著日機發起對延安和陝甘寧邊區的狂轟濫炸,她雙手緊捂著耳朵,心裏在擔心毛澤東同誌和朱德總司令怎麽樣了,黨中央會怎麽樣了,黨校會怎麽樣了,大家都安全嗎?-----------。太多的擔心使得秀堂心裏直發疼,真是恨死這些日本鬼子們!轟炸也不知道持續了多久。突然,四周沉寂無聲,大家抬起頭側耳傾聽,隻聽見第三次警報響起,終於解除了空襲。大家走出防空洞外,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大批的的房屋被炸毀,地麵上布滿了大彈坑。日本飛機把這個大好家園炸成這樣,秀堂和同學們都心疼得流下了眼淚。


憶往昔崢嶸歲稠--紀念延安中央黨校學員任秀堂和葉修青的成長曆程 - 任務 - 任務


延安遭受到日機猛烈轟炸後情景

 

這一天,有90架日軍飛機飛臨延安上空突襲,並一直要轟炸到看不見一棟豎起的建築物為止,這也是日軍飛機對延安最後一次作的巨大空襲。轟炸期間,毛澤東和軍委領導的辦公室設在王家坪的防空洞。洞長 50餘米,寬1.2米,高1.8米,洞裏有10 平方米的空洞。延安為了防範日本飛機轟炸,從1938年起建立和完備了各項防空設施。這一次,在防空司令部的指揮下,進行了緊張有序的疏散轉移,把人員損失減低到最小的程度。後來,《解放日報》有報道:“自抗日戰爭爆發期間,日軍飛機對延安有17次轟炸,共投彈1690枚,炸死214人,炸傷184人,炸毀公共房產1176間,過街戲樓10座,基督教堂1座,基督教房屋94間,天主教房屋75間,並炸死牲畜197頭,炸毀各種糧食34.5萬餘斤----------。”這是日本侵略者對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之一!

*****************************************************************

三. 邊區征糧工作團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日軍對解放進行大規模的掃蕩。1939年,國民黨用幾十萬軍隊對陝甘寧邊區實行了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在國共合作抗戰時期,邊區、八路軍和新四軍的開支主要靠國民政府的軍餉和海外捐贈。1940年起,國民政府完全停發八路軍的軍餉,同時,國民黨軍隊不斷製造磨擦,使邊區陷入外援斷絕的困難境地。邊區政府沒有財力購糧,隻能全部依靠向當地農民征收公糧。1941年,邊區隻有140多萬人,延安卻駐紮著大量的黨政軍學人員。再加上此地瘠民貧,自然災害頻發,糧食成為急需解決的首要問題。  如同毛澤東主席所說:“弄到幾乎沒有衣穿,沒有油吃,沒有紙,沒有菜,戰士沒有鞋襪,工作人員冬天沒有被蓋。”他說自己也因為沒油吃,爬坡時頭昏眼花。巨大的困難,使我們有麵臨絕境的危險。毛澤東說我們的麵前隻有三條路,一是解散,二是餓死,三是自己生產。如果我們不想走前兩條路,那就隻有自己生產。

朱德總司令在去年秋季,親自前往地處汾川流域一帶實地調查,那裏水源充足,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同治年間,由於回汗民族相互殘殺,使那裏成為野獸出沒的無人區。人稱:“濫泥灣”。1941年3月,邊區部分地方已出現斷糧現象。在此期間,三五九旅開進“濫泥灣”後,把原地名取其諧音,改稱“南泥灣”。指戰員們響應黨中央號召,一手拿槍,一手拿鎬,開展了大生產,樹立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旗幟。同年為了暫渡困難邊,區政府決定征收20萬石公糧,還要群眾運輸公鹽。致使廣大群眾深感負擔過重,普遍出現不滿情緒。恰在此時,意外的“雷擊事件”發生了。在6月3日上午,天下著雷電交加的大雨,緊隨著一聲雷響,雷電擊進了邊區政府會議室,當即擊傷8人,其中延川代縣長李彩雲當場死亡。2天後,邊區政府為她舉行了追悼會。但這個消息很快就傳播開來。於是,在一些對征收公糧不滿的群眾中就有了“雷公為什麽不打死毛澤東”的說法。邊區政府正要打擊散布這種流言蜚語的群眾,被毛澤東堅決製止了。經過調查研究,發現症結是公糧負擔過重。決定減少公糧征購任務,向邊區軍民發出開展大生產運動的號召。“雷擊事件”的發生,使黨中央和毛澤東從黨群關係的高度,深刻認識到進行生產自救的極端重要性,發動黨政軍學人員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由此,大生產運動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憶往昔崢嶸歲稠--紀念延安中央黨校學員任秀堂和葉修青的成長曆程 - 任務 - 任務

憶往昔崢嶸歲稠--紀念延安中央黨校學員任秀堂和葉修青的成長曆程 - 任務 - 任務



轟轟烈烈的延安大生產運動

 

當時,邊區管轄有5個區:延安縣、關中分區、三邊分區、綏安分區、隴東分區,共有30個縣。在抗戰初期的1940年,各縣按照“普遍、直接、平等、自由”的原則,選舉了各級民主政府。1941年5月,邊區的文盲眾多,選民采用投豆選舉出滿意的代表。第二次普選後,成立由黨員、非黨員、中間人士的“三三製”政權和參議會。湧現出楊正甲、劉仲分、杜洪源、徐廷昌等愛國民主人士。11月6日,合水縣參議員楊正甲先生參加了陝甘寧邊區第二屆參議會在延安召開,被當選為邊區政府委員,受到毛澤東和朱德的接見。開明紳士李鼎銘等11名黨外人士聯名提交了“精兵簡政”提案,毛澤東非常重視並親自批語指出:“這個辦法很好,恰恰是改造我們的機關主義、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對症藥。”黨中央號召:全黨全軍實行精簡可以克服邊區“魚大水少”的矛盾,減輕群眾負擔,增強部隊戰鬥力,提高機關效率。

黨校為了協助邊區政府征糧,10月底,挑選了一批學員參加了邊區征糧工作團。任務是:征收公糧,配合邊區經濟建設,發動群眾開展大生產運動。秀堂被派到隴東分區征糧工作團,要在合水縣工作一年,他們集中在安塞縣學習農村政策和開展邊區群眾工作的短訓。大家正準備開會,有一個20歲出頭的男青年急匆匆的走進來,禮貌地問到:“請問是隴東征糧團嗎?”大家對他點了點頭。秀堂覺得這聲音有點耳熟,滿口廣東客家普通話,抬頭一看,好像也有點麵熟,在哪兒見過呢?腦子還在琢磨著這是誰呢?這個青年突然高興地向大家敬了個禮,大聲地說:“報到!我是中央黨校學員葉修青!剛到安塞縣民政科工作,我奉命參加隴東合水征糧工作團了。”然後他衝著秀堂急切地說:“啊!你不記得我嗎?”他把軍帽猛地脫下,一雙調皮的眼睛直視著秀堂。“啊!太巧了!”兩個人不約而同地叫起來。是啊,秀堂回想起來了,他就是八路軍桂林辦事處的華僑司機葉修青同誌,就是開車送自己到重慶的他呀!怎麽會在這裏碰見了,真是太奇遇了。他們就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親人,兩人的雙手已經緊緊地握在了一起。秀堂好奇地問他:“你怎麽會來延安?”修青回答說:“我今年1月從桂林到了重慶,組織上安排我給周恩來同誌開車。你知道嗎?在皖南事變後,桂林辦事處2月份已經全部撤退了。”秀堂點點頭,然後又關心地問道:“同誌們都安全嗎?”“是的。我是隨李克農撤回延安,是周恩來同意送我到中央黨校學習的。”他很感慨地說:“我能夠來學習,真是太幸運了!”他們頗有同感地對視了一下,會意的笑了。

晚上,魯迅藝術學院的學員來到邊區征糧工作團教唱陝北革命民歌,民歌易於同群眾溝通感情,這歌聲散發著黃土地泥土的芬芳,流淌著黃河兒女最亮麗的激情。延安有來自全國的文藝工作者,他們在邊區采集了陝北民歌後進行填詞,發展為革命民歌並流行於陝甘寧邊區。秀堂立即愛上了這些悠揚高亢的道情民歌,她抄下了歌詞,還學會唱了幾首民歌。來延安時,她的願望就是去魯藝學習藝術表演,卻未能如願。這可是她心中還留著的遺憾啊!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紀念延安中央黨校學員任秀堂和葉修青的成長曆程 - 任務 - 任務

抗日將士觀看延安露天舞台演出的文藝節目

 

隴東分區征糧工作團約60人的隊伍從安塞出發,行軍路線經甘泉、鄜縣、直羅縣、黑水縣、翻過子午嶺,經合水縣,到隴東區所在地慶陽縣。沿途先派2人打前站,拿著邊區介紹信找當地的兵站,安排大隊人馬吃住在群眾家裏,費用全部由兵站結算。行軍途中,冷風夾著沙石刮打得臉生疼,眼睛也睜不開,大家隻得各自找塊布圍在頭和臉上。沿途全是裸露著黃土的山坡,有時也會遇到一片片蔥綠的梢林。修青同誌緊跟在秀堂的身旁行進著,他沒有走過長途行軍,腳板上走出好些個水泡。每逢隊伍休息時,秀堂就為他挑腳底的水泡擦碘酒,還給他講過去自己在勞動婦女戰地服務團的行軍經曆,鼓勵修青克服困難,陪伴他走過了艱苦的行程,到達隴東時整整行軍了7天。隴東分區有慶陽、合水、鎮原、曲子、環縣、華池6個縣。征糧工作團有6個分團,各分團10人以上並配一個縣幹部為團長。由隴東公署專員組織協調各個縣的征糧工作,慶陽分團的一個同誌兼管征糧工作總團的事情。工作安排妥當後,6個征糧工作團就可以分赴各縣工作。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紀念延安中央黨校學員任秀堂和葉修青的成長曆程 - 任務 - 任務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紀念延安中央黨校學員任秀堂和葉修青的成長曆程 - 任務 - 任務

秦直道

 

合水縣征糧團長安排團員們在慶陽縣住宿吃飯,大家先吃了一碗辣呼呼的豆腐腦,感到肚子暖暖的。食堂又做了一大盤的麵條端出來,大家在延安好久沒吃到麵條了,看見香噴噴的白麵條,個個猴急的搶著吃了一碗又一碗。睡了一宿後,合水縣征糧團長率領著全體團員行軍去合水縣。沿途的秦直道是一條古代的“高速路”,秦直道與秦長城,是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完成的兩項巨大的國防工程和重要的防禦體係。秦直道開通後,既是重要的軍事運輸線,又是中原與北疆經濟文化交流的大動脈。秦直道是由秦始皇修建的全長1800裏,寬5米的交通大道,貫穿在合水縣境內有200多裏。團長給大家介紹合水古建築遍布於各個鄉鎮,有石窟寺、石塔、磚塔、寺廟----等,窯廟內保存著大量的壁畫,光彩奪目,栩栩如生。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紀念延安中央黨校學員任秀堂和葉修青的成長曆程 - 任務 - 任務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紀念延安中央黨校學員任秀堂和葉修青的成長曆程 - 任務 - 任務


合水縣

 

合水縣座落在甘肅東部,東北麵緊連陝西省富縣誌丹縣。地形地貌雄渾多姿,原、川、山兼有之,全境皆屬黃土高原。自唐宋極盛時期後,各個朝代日見衰敗,天災人禍,曾爆發過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隨著曆史演變,遭受了重重災難的合水縣至民國初期,隴東陷入軍閥割據,戰亂不停,天災地震,土匪橫行,屠殺百姓,合水人民飽受饑寒流離之苦。早在1931年9月合水縣倒水灣建立了隴東第一支南梁遊擊隊。1934年,當劉誌丹建立了陝甘寧邊區革命根據地後,隴東的農業有了很大發展。1936年隆冬,西征紅軍路經合水縣。楊正甲先生目睹紅軍鐵的紀律,組織貧農團和赤衛軍,沒收地主豪紳的財產,再分配給貧苦農民。隴東農民紛紛揭竿而起,投奔革命參加遊擊戰爭。他深有感觸地向學生們表述見解:“紅軍必勝,將來天下一定屬於共產黨!” 1937年8月,合水劃為八路軍募補區。1938年初,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五旅警備七團分駐西華池、楊家堖、唐溝圈、望寧鋪等地。1939年,八路軍收複合水縣城。1940年,正式成立合水縣人民民主政府。這是一個有著廣大群眾基礎的革命根據地。

合水縣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是黃土高原中部的一道綠色風光。子午嶺森林覆蓋麵積達1600多平方公裏,山勢連綿起伏。嶺東林海茫茫;嶺西一望無際;東北部水草豐盛,宜植樹,宜畜牧;西南部土地肥沃,糧食和瓜菜果類的主要產地。當隊伍踏上合水大地,就聽見從山頭牧羊人的口中傳出“上山打個蓮花落哎,窮光景咋這麽勻來……”這一曲鄉土情深的合水山歌,似流水般滋潤著大家的心田。合水縣前有一條清澈的小河流,河邊還生長著疏落的柳樹。城南部有一大水池,旱不枯,澇不溢,夏日池中荷花盛開,絢麗多彩,故取名“花池”。合水縣政府在西華池城辦公,城內有300戶人家,全縣共設置了5個區、37個鄉136個行政村、372個自然村。征糧團進駐在一戶外逃地主豪紳家的大院裏。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紀念延安中央黨校學員任秀堂和葉修青的成長曆程 - 任務 - 任務

合水縣

秋收季節剛過,全縣因受災農作物普遍歉收,當年的公糧任務得到全部豁免。團員們根據在黨校學習了毛澤東 “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的理論作為指導。開始在農村鄉鎮進行調查研究。先找出哪些對征收公糧負擔不滿的農夫,再了解每一家農戶的實際狀況,不想多上繳公糧的苦衷是些什麽原因。他們還了解到:今年初春,由於國民政府封鎖邊區,再加大旱成災,陝北、環縣、鹽池等重災區人民的生命安全麵臨危險。邊區政府發出“號召大戶人家獻糧”的決策。縣委立即委派參議員楊正甲、趙國棟、徐廷昌等人士會見儲糧大戶,做耐心細致的工作,並解決了獻糧大問題。計有唐士傑家200餘石,朱廣耀家150餘萬石,呂連喜家200餘石,郭心田家100多石,郭貴元家100多石,趙國棟家100多石,合水縣總計向災區獻糧不下千石。合水縣就上繳救國公糧方麵,為中國革命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征糧隊初來乍到時,老百姓聽不懂他們的話。團員們先要克服語言關,幸好分團長是當地人可作臨時翻譯,婦女隊長開始教大家學習土語方言。經過一段時間,團員就可以直接與鄉民溝通了。合水境內識字者寥寥無幾,原縣長高朗亭上任後就開展掃盲教育,先後辦起100多所夜校,參加夜校隻有800餘人。他們了解到這裏的婦女有97% 不識字,秀堂有著服務團發動基層群眾的豐富經驗,就與婦女會廣泛動員婦女上夜校,組織合唱團,教唱抗日歌曲、陝北革命民歌、排練秧歌劇目等,吸引了很多的婦女和青年參加了識字班。

同年,由於國民黨軍隊多次搞磨擦,重兵侵犯邊區,隴東分區和關中分區等邊境失去了部分土地。合水縣轄管下有各區鄉村,一個鄉方圓六十裏,召集鄉幹部開會要大半天才能到齊。修青他們經常要到各鄉村的農民家走訪,向群眾講解邊區麵臨的緊張局勢,向群眾宣傳繳公糧援軍抗日的道理,老百姓援軍就是保衛自己的土地。要是國民黨軍隊侵略邊區後,就會奪土地、搶東西,抓壯丁,幹盡偷雞摸狗的壞事。老百姓對國民黨軍隊的軍紀早有所聞,產生了極大的恐慌心理。八路軍在邊區嚴格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到處傳揚著軍民魚水情的故事,老百姓對朱總司令的部隊都讚不絕口。當時,為了保衛邊境土地,全縣擁有不脫產的自衛軍,屬半軍事性質。縣為大隊,區編營,鄉以下編連、排、班。1941年9月,自衛軍已發展到5個營,37個連,3053名隊員。在農村基本上達到了全民皆兵。經過講道理擺事實,原來那些對繳公糧有抵製情緒的群眾慢慢被軟化了,遇到頑固分子,征糧團就不厭其煩地加強說服力度。當農民充分理解了上繳救國公糧的意義,大多心甘情願地配合邊區政府征糧的要求。對主要勞動力的農民則采取鼓勵為主,建議進行開荒種地,擴大耕種麵積,增加糧食收入。團員們同心協力,工作開展得卓有成效。  

改革土地製度,徹底消滅封建剝削階級製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是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基本任務。合水縣進行了部分土地的重新分配給農民,貧苦農民翻身得了解放,對共產黨的恩情感激不盡。隨著抗日統一戰線的形成,停止了實行沒收地主土地並分配給農民的政策,改為減輕農民的地租負擔,減輕農民所受的高利貸利息,團結一切可以抗日的力量,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征糧團向地主宣傳在同年11月邊區第二屆參議會通過的《陝甘寧邊區施政綱領》第十條規定:“在土地已經分配區域,保證一切取得土地的農民之私有土地製。在土地未被分配區域,保證地主的土地所有權及債主的債權,惟須減低佃農租額及債務利息,佃農則向地主繳納一定得租額,債務人須向債主繳納一定的利息,地主對租務關係加以合理的調整。”當地的儲糧大戶也積極響應減租減息政策,減輕了群眾負擔,使租田的農民煥發了生產的熱情。當時的隴東有6個縣,地廣人稀,宜農荒地很多。合水縣政府專門劃出城區、太白、店子等的部分鄉村作為移民區,獎勵移民、難民安家落戶,參加農業生產,解決當地勞力匱乏問題。隻要硝煙不再,風調雨順;隻要耕者有其田,百姓樂其業;周圍的山頭峁頂、溝台灣掌,都會長出蔥蘢的莊稼。發動群眾開展大生產運動,已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有力支持。

冬天來臨了,一天早上修青起床打開房門後,驚喜地看到了下雪,天上飄舞著輕盈的雪花,院子裏鋪滿了厚厚的白雪,樹木被大雪銀裝素裹,這個廣東人是第一次看見下這麽大的雪,他興奮無比地大喊大叫,跑到院子中伸出雙手接著飄落的雪片,放在嘴裏嚐了嚐,還用雙腳不停地踢出了一堆雪。秀堂他們聞聲走出來一看,也興高采烈地踩著雪,用手搓出了雪球,互相打起了雪仗。這是入冬後第一場雪,鄉親們說瑞雪兆豐年,預示著來年豐收有望,大家滿懷希望等待著新的一年。征糧團有10人,成立了黨小組,秀堂是副組長,黨員按時過組織生活和繳納黨費。為了節省糧食過冬,減輕群眾負擔,黨支部決定以身作則,每天早上喝自磨豆漿,吃紅薯;中午吃高梁洋芋合飯,炒雞蛋和南瓜湯;晚上吃酸菜煮洋芋和玉米。可吃了一周的高梁飯後,修青這個廣東人的胃都吃傷了,團員們餓得肚子咕咕作響,吃得胃氣肚脹直放屁。一天黃昏,修青和幾個團員肩扛著的吊滿野雞野鳥的樹棍回來了。他們興高采烈地喊著:“快來看啊!有斑鳩、鴿子、野雞,可以開個百鳥雞聚餐囉。”女團員高興得七手八腳開始煮水拔毛了。晚餐時,大家津津有味的咀嚼著野味的肉香,最後連雞骨鳥骨都嚼碎吞下肚子了。飯後,嘴還沒抹幹淨,就有人發問了:“修青同誌,你們是用什麽把它們打下來的?”那時山裏的野雞很多,從荒山野嶺的矮樹或草叢走過時,經常有受驚的野雞叫著從人的頭上飛過。修青回答說:“村裏的向導大叔帶我們去固城鄉勘探宜農荒地,回來時看到白白的雪地上布滿了黑丫丫的斑鳩、野鴿子在尋食,怎麽趕也不飛,根本不知道怕人。剛好大叔帶了獵槍,我們用散彈一打,劈裏扒拉就掉下了一片。”“太過癮了!”男團員都七嘴八舌地說。可是有個女團員卻說這是違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大家的興致一下子被冷卻了。修青很受委屈,也不解釋什麽,站起來就走出門了。秀堂向男團員了解情況,原來修青已經將自己的錢塞給了大叔,為的是給大家弄些肉加餐補充營養。剛才提出批評的女團員也感到誤會修青同誌了。於是,她和秀堂一起到了修青的房間。見到她們主動來解除誤會,修青的心情馬上就釋懷了。還講述自己在黨校掙零用錢的竅門。當時高級幹部每月的津貼有5 元。一般幹部的津貼隻有1元,僅夠買些生活必需品。修青利用晚上和假日的時間,經常到延安自然科學院機械廠做工。不但學會了技術,還有夜餐和技術津貼。延安的邊幣信用高,不像國民黨的錢幣會貶值,那一帶的生意人都願意要邊幣。秀堂再三說不能用他的錢來改善生活,她讓修青發動隊員們群策群力,想些其它方法來打獵。後來,修青他們還真弄出了些土辦法來抓雞捕鳥的,大家每月總能吃上一、二頓有野味的夥食,不僅解饞還滋養了身體。

有一天,修青聽縣幹部說,不久前合水的八路軍駐軍因缺少柴薪,難抵秋冬寒冷,私自將駐地附近的廟宇、祠堂拆木取暖,生火煮飯。原縣長高朗亭得知後,立即前去製止。事後還主動辭職,到部隊當政委帶兵。今年糧荒嚴重,部隊吃了上頓沒下頓,不夠糧吃就上山挖野菜,有時青菜加鹽扔在鍋裏煮成清麵湯充饑,經常要靠當地老百姓接濟。指戰員們為了保衛邊區,卻吃不飽穿不暖,饑寒交迫。修青聽到後坐不住了,趕緊把情況向黨小組匯報。黨小組為此開了會,考慮到寒冬越來越冷,要盡快解決部隊的吃穿禦寒問題。於是,黨小組讓秀堂向上級黨組織匯報,提出緊急動員儲糧大戶們借糧援軍的建議。當晚,縣領導親自帶領全部區幹部連夜分赴各鄉鎮去借糧。征糧團員也發動群眾為部隊碾米、磨麵、蒸饃。有些鄉民得知部隊麵臨饑寒交迫後,心裏十分不安,大家圍著鄉長和征糧團員坐了一大圈,你一言,我一語地說:“子弟兵為百姓出生入死,流血犧牲,我們不能讓他們大冷天的穿著單衣,餓著肚子去打仗,得趕緊給親人送衣送糧。”多麽好的百姓啊!淳樸善良鄉民對八路軍的深情令修青感歎不已。婦女們不分晝夜趕製棉衣,隻見每家窯洞裏點起了油燈,紡線的紡線,織布的織布,還有的忙著染布、烤幹、剪裁------,老人和孩子都幫著忙前忙後。婦女們熬紅了雙眼,搖酸了手臂,針紮腫了手指,做出了一件又一件新棉衣。漢子們用桑木扁擔挑起了包好的棉衣送到部隊,有些鄉民趕上毛驢給子弟兵送糧送饃,暫時解決了部隊的燃眉之急。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紀念延安中央黨校學員任秀堂和葉修青的成長曆程 - 任務 - 任務

邊區婦女為子弟兵編織草帽

*********************************************************************

                           四.動員大生產運動

修青除了工作外,最關心的就是抗日戰爭的形式。修青從《解放日報》注意到國際形勢有了新的變化“在1942年1月1日,蘇、美、英、中等26國在華盛頓簽訂“聯合國”宣言,聲明全力與德、意、日法西斯作戰。”元旦晚上,隴東地區下了一場大雪,大家望著漫天飛舞的雪花,心裏充滿了來年豐收的祈盼。合水政府的簡易禮堂裏熱氣騰騰。為了粉碎國民黨對邊區的經濟封鎖,征糧大隊動員群眾響應毛澤東“自已動手,豐衣足食” 的號召,開展大生產運動。新年晚會上,合水征糧團和婦女會組織了好幾個節目演出,有婦女合唱團演唱抗戰歌曲,有男女高歌一曲陝甘道情民歌,有夫妻合跳秧歌舞,有老人吹嗩呐--------。這些勤勞樸實,好歌善唱的合水鄉民們,在世世代代的流傳下,通過生產勞動,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創作了許多鄉土情深的民歌。無論是耕耘的農夫,放羊的牧童,砍柴的樵夫,還是描龍繡鳳的閨女,洗衣汲水的村姑,推磨碾米的大娘都曲不離口,唱喜唱愁,唱樂唱苦,表達著他們的感情、祝願和祈盼。台下站滿了看戲的群眾,場麵熱鬧極了。小娃娃臉蛋紅紅彤彤,蹦蹦跳跳大喊大叫;姑娘們頭上紮著紅頭繩,大辮子甩甩的擺動;嫂子們穿著紅紅綠綠的衣裳,嘰裏呱拉嘮著家常裏短;老奶奶裹小腳穿著繡花鞋,走起路來一扭一扭的。莊稼漢子頭紮白羊肚毛巾,身著老羊皮襖,腳蹬千層布底鞋;他們聚在一起東張西望,粗狂爽朗的笑聲不間斷。修青和團員們協助維持會場的秩序,大家也被喜洋洋的氣氛感染了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紀念延安中央黨校學員任秀堂和葉修青的成長曆程 - 任務 - 任務

合水姑娘

 

突然,婦女隊長把秀堂拉到台上,大聲對台下說:“鄉親們!我們鼓掌歡迎合水縣征糧工作團的秀堂同誌給大家夥兒唱個歌,好不好!” “好啊!”群眾熱烈的回應著鼓掌。秀堂環視著全體群眾敬了個軍禮,她毫不扭捏,清了一下嗓子,走到靠近群眾的台中說:“新年到了,我給邊區的鄉親們唱一首陝甘寧邊區的革命民歌“翻身道情”。她模仿著邊區鄉民唱道情的聲調唱起來:

 “太陽一出來(依喲哎嗨)。。。。。。。。。。滿山紅(噢哎咳哎咳依呀),

共產黨救咱翻了(喲噢)身(哎嗨依呀)。

舊社會咱們受苦的人,是人下(噢)人(喲噢哎嗨依呀)。

受欺壓一層又一(喲嗬)層(哎咳依呀),

打下的糧食地主他拿走(哎嗨喲),

咱受凍又受餓(呀哈),有誰來照應(啊)。

毛主席領導咱平分土地(哎嗨喲),

為的是叫咱們(呀哈)有吃有穿(哎嗨依呀)

往年咱們眼淚肚裏流(哎嗨哎嗨依呀)。

如今咱站起來做了主(嗬)人,(哎嗨依呀)。

大家(那)團結鬧翻(喲嗬)身(哎嗨依呀嗨),

大家團結鬧翻身。

 

當時,台下的群眾聽到自己耳熟能祥的道情民歌,氣氛立即高漲起來。變成了台上的秀堂領唱,台下的男女老少也隨著陝北的曲調邊唱邊吆喝:“----------依喲哎嗨------------噢哎咳哎咳依呀---------。秀堂和群眾的歌聲完全融合了在一起,她被大家感染了,越唱越來勁,揮動著手帶領著全場群眾唱出了高潮!當歌聲停下來時,那如雷鳴般的歡呼聲快把禮堂的頂蓋掀了!修青聽得如癡如迷,他第一次看到了人民群眾對共產黨的熱情。秀堂同誌那悠揚高亢的歌聲一直回旋在自己的耳邊,他忍不住讚歎地說:“嗓子太好聽了!唱得帶勁極了!”他被秀堂同誌發動群眾的能力深深地感染了。在黨小組過組織生活時,秀堂向大家介紹了在上海勞動婦女戰地服務團3年的戰時服務和工作經驗,早已讓他佩服不已。他對秀堂今晚多才多藝的表現,心裏又增多了幾分崇拜之情。

夜深了,大家的餘興未消,毫無睡意,全都擠在女團員的住房裏,圍在燒著木炭的土火盆前,上麵烤著好幾條細長皮厚的紅薯,飄著一陣陣烤糊的紅薯香味。秀堂拿起烤好的紅薯掰開分給大家,邊吃邊說:“陝北的紅薯水分少,甜味淡了點。不像南方的紅薯夠大,皮薄嫩,水分多,甜味又濃。”她就像個成熟的大姐姐一樣的會照顧人,大家評價她說:“秀堂大姐就像個暖水瓶,外麵看不出來,裏麵卻熱乎乎的。”她是個心細如麻的貼心人,給同誌們予親人般的溫暖。秀堂忽然發現平時活躍的修青很沉默,就關切地詢問:“修青同誌,你幹嘛不吃啊?怎麽了,有心事嗎?”他擠出點笑容又把頭低下了。女團員小李逗著他說:“我看你是冷壞了吧,今天看你被凍得搓手跺腳的,還直搓耳朵吶。”也難怪修青這個廣東客家人,從小就跟著父親漂洋過海到南洋,那裏四季炎熱,他自然不能適應冰天雪地的北方。雖然,大家穿著黨校發的棉衣褲,可北風吹來還是刺骨的冷。怪不得陝甘邊區的鄉民要穿羊皮襖,這樣才能抵禦嚴寒。

秀堂想疏導一下修青的情緒,就單獨找他到廚房談談心,。修青不好意思地說:“對不起,我攪了大家的好心情。其實---我是-----想家了,每逢過節我就會-------很難過。”說著說著還揉了揉湧出淚水的眼睛,秀堂同情地遞給他一塊幹淨的手帕。他是個感情豐富的青年,容易掉眼淚,還從來不加掩飾。秀堂跟他一樣的想家,但她不會在別人麵前流露。談話間,修青從秀堂的眼中看到了理解,他從口袋裏掏出了母親的照片給秀堂看,照片裏的女人端莊賢惠,眼睛流露著淡淡的憂愁。修青說已經離鄉背井有10年了,每當思念母親時,唯有這張相片陪伴他。不知不覺中他向秀堂述說了很多往事,說他是怎麽從小就隨父親到南洋,學會了駕駛和修理汽車的技術。抗日戰爭爆發後,激起了他自己的愛國心。1939年初,響應僑領陳嘉庚的號召,參加第一批南僑機工從新加坡輾轉到達了昆明。在國民黨政府西南運輸處做修理機工,因看不慣國民黨官僚的貪汙腐敗,歧視僑工。他接受了共產黨的主張,投奔光明。1940年5月,他找到了重慶辦事處並留下當司機,後來又去了桂林辦事處給李克農開車,在那裏成為了共產黨員。說到這裏修青才發覺夜太深了,他趕緊把話停下來。秀堂聽入迷了,絲毫不覺得時間過得快。修青總算找到人說話,心裏好受多了。他滿足的伸了個懶腰,秀堂也捂著嘴打了個哈欠,他們都忍不住偷偷笑了。為了不驚動他人睡覺,他們輕手輕腳地回到了各自的房間。

同月的一天,修青在給團員們讀報的新聞中得知“發生了日軍飛機空襲美國珍珠港的大事件。隨後,日軍入侵了英國殖民地緬甸,10萬中國遠征軍奉蔣介石之命入緬作戰。”修青想自己雖然不是身處在前線抗日,但更要做好糧食生產的任務,要為中共中央指揮部和部隊能夠堅持長久抗戰提供生存的基本條件。自此,修青更加積極投入研究如何才能搞好春耕生產的計劃中。在征糧團的動員下,群眾紛紛組織起了互助組。團員們和群眾一起加緊冬季廣積肥,男女老少拎起笊籬就去路上拾馬糞、騾糞、驢糞等肥料,每天不斷地積累就能堆成個小山包。鄉民在家修理犁具準備春耕的來臨,大家都期待明年有個好天氣和好收成。本來農閑的冬季變成了熱氣騰騰的冬忙。合水縣是隴東主要糧食生產區,糧作物長期受製於天,十年九旱。由於去年春旱造成糧食減少,修青他們和鄉民討論備耕後,決定在高海拔地區以種蕎麥為主,在低海拔地區以種糜米為主。幹旱地區則大量播種高粱、玉米、糜米、蕎麥、洋芋、穀、豆等作物。冬小麥以華池塬、段家集、肖咀塬為重點。玉米以太白川、篙咀鋪、老合水、太莪、固城山後冷涼地區為重。大家積極準備春耕生產計劃,擴大耕種麵積,等待冬天冰雪解凍,春天時分就開荒種田,種各種各樣的糧食和農作物。如果明年糧食豐收後,鄉民完成上繳的征糧數額外,其它收成也歸自己吃用和賣出。男人勞動力強的,女人手巧靈快的,他們就能積攢多些的錢。

合水政府采取扶持和保護政策,積極支持地方工業。1941年9月,縣政府與私人合資創辦了濟民紡織廠,購置織布機,紡織機個一部,招收了49個工人,帶動了當地紡織業和手工業的發展。秋冬休閑期,邊區政府下達了紡線織布的任務。女團員立即發動婦女在家裏立起了吱扭的紡織車,大家不停地紡線線和織粗布。秀堂從小就是打毛衣的好手,用搓出的毛線打出了毛衣、圍巾、帽子、手套等,還手把手的傳授給婦女打毛線的花樣技巧。當各式各樣漂亮的毛織品出現在婦女們的眼前時,個個都喜歡得愛不釋手。大生產運動中引進了“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機製,紡線織布、縫衣製被、打毛線、納鞋底等手活都有點工錢,完成邊區政府上繳的任務後,產品可以留給自己或送人,也允許上市場變賣。大大調動了婦女的積極性,成千上萬個婦女參予了家庭式的紡線織布。她們一邊紡線線,一邊唱民歌:“花裏頭好花紅牡丹,活裏頭巧活紡線線。千家萬戶紡車轉,紡車嗡嗡線不斷。紡下線線織成布,送給前線親人穿---------。” 

 

2月中旬,隴東區征糧工作團召集6個分隊開會,傳達了毛澤東在2月1日中央黨校開學典禮會上作《整頓黨的作風》的報告,規定了整風運動的任務、目的、方法和指導思想,向全黨宣布整風運動開始。還學習了在延安幹部會上作《反對黨八股》的報告內容。大家知道了中央黨校改組的情況,黨校直屬中央書記處領導,校長由毛澤東兼任,彭真任副校長。黨校開學時隻有兩個部,一部:學員由旅級以上幹部、地委、少數地委以下的“七大”代表組成。二部:學員由縣、團級幹部組成。秀堂所屬的西北黨校將教務工作委托給中央黨校指導。

寒冬更冷了,征糧隊大多數人的耳朵和腳上都長了凍瘡,特別是修青這個廣東人,腳上長滿凍瘡走起路來一瘸一瘸的。秀堂看在眼裏,疼在心上。她不分白天黑夜的打毛線,除了吃飯睡覺外,手中的兩支木針不停地織著,毛線用了一團又一團。有一天,男團員們又要上山上砍柴燒炭。出發前,女團員捧出了幾個大包袱,打開一看都是她們織的毛衣毛褲、毛圍巾等。男團員穿上貼身的毛衣物,身上感到暖和和,心裏感到暖洋洋。秀堂又拿出了用老羊皮做成的手套、鞋子和帽子給修青,她特別關照地說:“這是專門給你準備的,婦女隊長家殺了隻老羊,這是用它的邊角皮料拚湊成的。聽說穿上羊皮的鞋子,腳上的凍瘡就會好起來。”修青接過來一看,果真是外皮內毛的羊皮鞋子。秀堂大姐對自己太照顧了,修青感動得一時語塞,不知道說什麽好了。他十分珍重的把羊皮用品收藏在行李中,然後,摸了摸腦門靦腆地說:“我----可以認你做我的姐姐嗎?”““我比你大3歲,當然就是你的大姐。”秀堂說完還拍了拍他的肩膀。修青急得紅著臉解釋說:“不---,不是一般的大姐,我是要認你作親姐姐!”秀堂確實覺得他是個挺可愛的弟弟,也不想讓他失望,就笑眯眯地對他點了點頭。修青見狀高興萬分,他放開嗓門衝著門外的隊員們大喊:“大家聽好了,我有了個親姐姐,從今以後,我和秀堂就是親姐弟啦!”男團員們不依他了,大家起哄地說:“秀堂早就是我們的姐姐了,可不許你單獨認了!”秀堂笑得合不攏嘴了,她心裏覺得戰友情比姐弟情更重。可在修青的心裏覺得姐弟情比其他人更親。

 

五.  合 水 過 春 節

春節前,擁軍優屬是邊區群眾的優良傳統,合水政府號召群眾為當地留守兵團籌糧集柴,還組織了慰問團和社火秧歌隊去部隊。群眾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物出物、支援八路軍守邊區抗戰。當時沒有像樣的工廠生產鞋襪,部隊消耗大,全靠發動老百姓製作。由邊區下達任務,發給相應的布料和手工費,有時政府財政困難,材料往往不能按時發到。合水婦女做軍鞋從不計較,農忙時,夜晚趕做;農閑和雨天時,日夜趕做;經常熬得兩眼酸澀,十指疼痛。八路軍指戰員稱她們不愧是子弟兵的好母親,好姐妹。秀堂經常與婦女們一起做軍鞋,還一邊哼唱著支前小調調:

“一更子月兒月初升,剝下青麻搓繩繩,搓好繩繩做軍鞋,慰勞咱們八路軍。

  二更子月兒月正東,高照明燈做針工,毛巾布幫納便納,家生布底梅花針。

  三更子月兒月當空,千針萬線情意深,做起軍鞋想親人,好景全靠八路軍。

 

農曆新年快到了,合水縣政府和楊參議員剛好有騾馬車去延安,征糧團決定隨車回去延安放假整休。團長回本地的家過年,秀堂負責在駐地留守,修青也主動要求留下了。農曆臘月最後一天,婦女隊長帶著幾個鄉民來到了征糧隊的院子,二話不說就在院外和了一堆草泥。她說農村為了防止過年期間有妖魔鬼怪侵入室內,隱藏在黑窟窿中作怪嚇人。要把窯洞、院子、或是有鼠洞、受風雨蠶蝕的窟窿等地方用草泥填補,漫光漫好,要過“漫年”。秀堂和修青聽了好新鮮,那就入鄉隨俗吧!他們和鄉民一起把草泥抹在了牆縫上。按當地人的說法,過年期間,屋院內外的牆壁一新,意指萬象更新,家人就會人全福全;村要天新地新,人要穿新帶新;日子就會越過越紅火。修青幹活時,不留神把草泥巴抹在了鼻尖上。秀堂看了直發樂,她幹脆也把草泥塗在自己的鼻子下,變成了兩撇黑胡子,又順手在牆邊拿了根棍子,模仿著卓別林的腳步跳了起來,修青和鄉民歡快的笑聲響個不停。

下午,修青說要請秀堂去市集的小攤吃年夜飯,可秀堂非要自己動手做年夜飯,本想包餃子,但隴東的鄉民年夜飯不吃餃子,還是隨當地的風俗自己擀麵,長麵條吃了會健康長壽。秀堂把小麥麵和好後用盤扣起。他們一起去市集買些豬肉、大白菜和洋芋,豬肉2毛錢一斤,還算便宜。修青看到賣肉的大叔把豬下水扔到了一旁,他問道:“大叔,這豬下水賣不賣嗎?”“賣!本地人很少人吃豬下水。嗨,就是喜歡吃用豬血和豬腸做的灌腸!”大叔邊砍著豬骨頭邊回答。修青聽了喜上眉梢,他說:“我把這副豬下水全要了,該給你多少錢?”頭紮白毛巾的大叔看了看他,然後伸出食指比劃著,修青以為要價1元,太貴了買不起,他隻能轉身離開。誰知大叔說隻要1毛錢,豬下水價賤就拿去吧。大叔用草繩把豬的心、肝、肺、肚腸一骨碌綁了起來。秀堂沒有吃過豬下水,看見就有點犯惡心。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紀念延安中央黨校學員任秀堂和葉修青的成長曆程 - 任務 - 任務

臊子麵

 修青在廚房裏忙上忙下,不停地用粗鹽搓著那些難看又軟軟的東西,清洗完了又繼續用鹽搓,來回洗了好幾次。然後,他像個大廚似地又炒又燜的,也不知道在煮些什麽菜。秀堂做麵條的手法是跟當地婦女學的,她拿起了有手臂粗的長擀麵棍,將早前和好的麵團放在麵板上,一遍一遍地擀成像臉盤般大的薄麵皮,然後把麵皮反複折疊起來,再用刀切成整齊的細條,拉開後就成了長約5尺的麵條,將長長的麵條放入肉湯中,擱上蔥花、肉塊和辣油。不一會兒,她把兩大碗熱騰騰的臊子麵就端上了桌。修青也不甘落後,他把自己做的菜一盤接一盤地擺滿了桌子。一陣陣肉香味撲鼻而來,太不可思議了,秀堂睜大了眼睛看著眼前的菜式,有燉豬心、爆炒腰花、油煎豬肝、椒鹽豬肚、紅燒大腸、黃花菜幹豬肺湯;平日少吃肉的他們,胃裏的食欲全都給引發出來了,秀堂不禁對修青這個小廚師刮目相看了。廣東人什麽都愛吃,他也學會吃點兒辣湯菜了。修青美美地吃著豬下水做的菜肴,就像在老家吃到山珍海味般的滿足。

除夕夜,合水縣熱鬧非凡,鄉民們貼春聯,掛燈籠,點鞭炮,敲鑼鼓,以除“年”邪而兆祥瑞。按照傳統習慣,民間把農曆除夕到正月初二日稱為真正的過年。民間信仰中,相傳“年”是一隻怪獸,一年四季都藏在海裏,隻有除夕才上岸來,入侵人間胡作非為。鄉民便用燈籠火把照明,敲鑼打鼓放鞭炮,“年”一見到火光,一聽到響聲,就會逃之夭夭。修青他們吃完豐盛的年夜飯,把剩菜留著再慢慢地吃。這時,一串鞭炮扔進院子裏響起。幾個姑娘和青年們跑過來串門,他們嘻嘻哈哈、打打鬧鬧的走了進來,身後引來了一群小娃孩跑了進院。每個姑娘都搶著向秀堂展示自己手中的窗花剪紙,青年幫著把窗花貼好了。映入秀堂他們眼中的剪紙,在白生生的窗紙上顯得格外絢麗多彩,像一朵朵花兒在綻放。他們仔細一看,窗花的取材廣泛,寓言童話、飛禽走獸、花草魚鳥。有《鳳凰戲牡丹》、二龍喜珠》、金魚嬉水》、老鼠嫁女》、《西遊記》等栩栩如生,合水剪紙真是太美了。小娃孩高興得拍著手唱起民謠:“一張紅紙手中拿,學著媽媽鉸花花。鉸隻鳥兒叫喳喳,鉸隻老鼠吱吱哇。”農村的小女孩從小就跟著奶奶、媽媽和巧媳婦學鉸窗花,學用燈熏窗花低樣,越鉸手越巧,一把剪刀鉸到老。過年時,家家戶戶都要用五彩繽紛的剪紙來裝飾房舍。貼在窗戶叫窗花,貼在門楣叫門花,貼在窯洞炕壁叫炕窯花、貼在窯頂叫頂棚花,還有貼糧囤花、燈籠花、枕頭花等等,把自己家打扮得紅紅火火。合水民間的歲時、節令、習俗源遠流長,傳統節日特色鮮明。秀堂和修青被深深吸引住了,想趁著過年好好了解一下當地的風俗。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紀念延安中央黨校學員任秀堂和葉修青的成長曆程 - 任務 - 任務

合水民間剪紙

 

合水縣正月初一有請搖錢樹的習俗。春節年初一清晨,姑娘們就來拉秀堂他們去廟裏,看到她們如此熱情,自然不好拒絕。鄉民們趕在太陽未出來之前,爭著到廟裏上頭爐香。路上看到有不少的鄉民全家老少穿戴一新,各自趕著頭上挽紅綾的牛、驢、騾、馬一齊出動。鄉民來到野外吉利的財神方位,就燃燈焚香,叩頭鳴炮,恭請財神。還祈求天神保祐全家一年萬事如意,人畜平安。秀堂他們是共產黨員,雖然不信神,不信鬼。但看到鄉民們虔誠的樣子,也覺得不可思議。鄉民臨回家前,各戶家長在祭祀的周圍選折一株蒿子,小心地帶回家中。把“搖錢樹”放置於財神像麵前。在蒿草枝的下層、中層、頂層分別掛著由小到大的紙幣,形似層層寶塔。家有搖錢樹就可以人財兩旺,耕畜健壯,五穀豐登。

 

秀堂他們與女子們告別後就去逛逛廟會。他們在路邊的小食攤坐下,大年初一早上每人吃了一碗餃子,夥計說餃子外形像元寶,新年要招財進寶。那裏太有趣了,有吹嗩呐的,有演皮影戲的,還有社火秧歌隊隨著鑼鼓聲扭來扭去, 夾雜著扮演的貪官、乞丐,醜婆、算命先生等踩著秧歌鑼鼓點兒,在隊列中遊來串去。醜婆婆是最活躍的人物,老麻子臉,耳吊紙炮,手持兩個棒槌,大腳片子,常說些俏皮話引人發笑,增添喜慶氛圍。獅子銅鈴噹噹,獅口大開,兩眼瞪圓,青年的舞獅腳步矯健,耍得獅子威風凜凜。喬裝打扮的春官走到一間商鋪門前,吉利話隨口就說:“獅子來到大門前,吉祥如意賀新年。”獅子進院後,春官神氣十足地又說:“獅子進了主家院,一切邪氣都衝散,獅子今天嚷了院,榮花富貴萬萬年!”正月初一至十五,春官說了吉利話,獅子嚷了院,鑼鼓社火助了興,就會給那家人驅邪氣,帶來一年的鴻運。秀堂他們倆心情舒暢地感受著陝甘寧邊區濃濃的過年氣氛。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紀念延安中央黨校學員任秀堂和葉修青的成長曆程 - 任務 - 任務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紀念延安中央黨校學員任秀堂和葉修青的成長曆程 - 任務 - 任務

              合水耳枕                                                                              合水香包

 

秀堂他們來到了婦女隊長家拜年,她的家三代同堂10多口人,全家熱情好客,讓他們坐上了溫暖的熱炕頭,端出了本地產的白瓜子、葵瓜子、核桃、杏仁、紅棗來招待來客。家中老漢還拿出自家用酒穀米加粬釀製成的黃酒,配了油炸果子的下酒菜碟,斟了滿滿的兩碗酒與修青對飲,還為他們說了一段《穆桂英上馬石》的故事,傳說子午嶺上有一塊石頭,上麵有腳踏過的深痕,這是穆桂英騎馬時踩過的石頭。婦女隊長從屋裏取出自己刺繡的桃形香包送給秀堂,又把做工精細的合水耳枕送給修青,她笑著說枕頭中間挖去一塊,空間大小恰巧可保護修青長凍瘡的耳朵不受頭壓。秀堂他們不能不收又不能違反紀律,秀堂靈機一動就把自己新織花式的毛圍巾和手套作交換禮物送給她了。好香啊!她看這惹人喜歡的香包囊中還裝了香料。老奶奶在一旁高興地唱起民謠:“8歲學針錢,13進繡房,進了繡房繡鴛鴦,百樣故事都繡上。”她的孫女隨著年齡增長,繡工越來越精細了。兒孫們為家中長輩唱了首很有特色的習俗孝歌,這是一曲唯有合水縣才有的民歌。臨走時,婦女隊長還再三叮囑秀堂,正月初五日是“送五窮”。早上掃地要從屋門口一直掃至屋內,與平時掃地正好相反。鄉民要把富日子當窮日子過,這一年才不受窮。這天合水人有忌出門的習俗,親戚朋友不往來串門,怕把窮氣帶給人家,全家人都必須守在家中。

過年期間,秀堂和修青感到是那麽的開心、放鬆、愉悅。抗戰爆發後,一直工作在戰時艱苦的環境中,每天緊張、擔驚、受怕。從來沒有過一天安定的日子。他們想:如果能早日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全國的老百姓都能生活在和平的環境中,那該有多幸福啊!自從他倆互認姐弟後,關係真的親近了許多。修青心情快樂話題自然更多了。秀堂知道了他的全部經曆,對他更加了解,秀堂十分感慨地說:“我們都出身在窮苦的家庭,我是紡織工,你是修理工,我們的命運太相似了。南洋僑工拋棄一切回國抗日,親人和姐妹們都在遙遠的海岸等待你們回家,多麽愛國的僑胞們啊!修青,我們能在抗戰時期結為姐弟的緣分,來之不易,我一定會珍惜的。”修青感激的點點頭,說:“我們都是無產階級,解放全人類被壓迫人民就是我們的理想。”共同的命運把兩個人的心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正月十三,修青突然感到肚子劇疼,又吐又拉的很不舒服。秀堂趕緊找來了村裏的土中醫,為他把脈針灸,診斷是急性腸胃炎,還開了5天的中藥。到了晚上,他開始發高燒了,嘴裏還喃喃地念叨著什麽。秀堂有著照顧傷病員的經驗,她用臉盤乘滿冷水,不斷用擰幹水的毛巾敷在修青的額頭上。為他熬藥喂藥,精心地照顧他。修青的臉發熱得通紅,迷迷糊糊中抓住了秀堂的手喊著:“阿嫲,阿嫲!嘿你麽?------。”他用客家話急促地說著,眼角還淌著淚水。秀堂聽不懂,但她卻猜到了其中的意思,修青一定是夢到了母親。看著修青還略帶稚氣的臉,她不由得起了憐憫之心,特別想代替修青的母親來疼愛他,秀堂用毛巾輕輕地擦掉他的眼淚。夜深了,秀堂不敢離開他半步,也不知道什麽時候累得睡著了。天亮了,修青的高燒也退了,他睜開眼睛看見秀堂在自己的床邊扒著睡著了。啊!秀堂姐太累了。他的心裏不由得湧起一種異樣的感動,那感覺一時半會兒也說不清。秀堂醒來用手摸了摸他的額頭,放心的舒了口氣。秀堂煮了小米粥,用嘴吹去小木勺的熱氣,一勺接一勺地喂他喝粥,修青感激得什麽也說不出來。下午,征糧隊的同誌們從延安回來了,他們神采奕奕地走進了大院。當看到修青病躺在床上,大家都熱情的圍著他噓寒問暖,還給留守的他倆帶來了各種食物和日用品。同誌們的親切關心,讓修青感覺自己的病好像全好了。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紀念延安中央黨校學員任秀堂和葉修青的成長曆程 - 任務 - 任務

社火秧歌

 

正月十五的白天,鄉民們成群結隊到城鎮看社火,或到廟會上看戲。午飯後,家家要捏製蒸做麵燈供神靈外,給雞窩蒸個馱麵燈的雞,象征吉星高照;給糧食囤蒸個醜陋的老人雙臂抱燈,象征人壽年豐;給牲畜窯蒸個牛背馱燈,象征六畜興旺。元宵節晚上,家家在大門口或院子裏升掛燈籠,所有燈逐一點燃,院內窯內,處處是閃閃發亮的燈盞。村裏的婦女會和青年人湊在一起,手拿著燈籠來到征糧隊的院子裏掛燈聚會。孩子個個手提各種形狀的小燈籠嬉鬧追逐。隊員們和群眾開了個小聯歡會,互相猜燈謎,誰猜錯了要挨罰。輪到秀堂猜謎也被罰唱歌了,她坐著想了想,心裏選了首流行於陝甘寧邊區的革命民歌,她深情地唱起來: 

 

正月裏鬧元宵,金匾繡開了,金匾繡咱毛主席,領導的主意高。

二月裏刮春風,金匾繡的紅, 金匾上繡的是,救星毛澤東。

一繡毛主席,人民的好領袖,你一心為我們,我們擁護你。

二繡總司令,革命的老英雄,為人民謀生存,能過好光景。

三繡八路軍,人民的好隊伍,保家抗敵為人民,我們支持你

 

在抗日戰爭時期,這首《繡金匾》是以原《繡荷包》的陝西小調填詞後成為革命民歌的。當秀堂唱到一繡時,大家都跟著唱了起來。修青身體仍然虛弱,兩腿軟軟地站不起來。他靜靜地呆在屋子裏,陶醉地閉上了眼睛,欣賞著從院子外傳來秀堂那婉轉悠揚,優美動聽的民歌,這歌聲撥動了修青的心弦,在悄然中產生了一種超乎於姐弟間的感情,他深深愛上了比自己年長3歲的秀堂。

 

 

六.開荒地變良田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紀念延安中央黨校學員任秀堂和葉修青的成長曆程 - 任務 - 任務

合水縣“隴上江南”太白川

春耕時分到了,子午嶺樹林的枯幹上都抽出了綠芽葉子,一片生機盎然的嫩綠景色。合水縣太白川是是著名的太白水稻、白瓜籽盛產地。氣候溫涼濕潤,日照充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當地鄉民多傍水而居,周圍青山隱隱,綠水悠悠,川道水田星羅棋布,稻秧如茵,農舍雞犬相聞,魚鴨戲池,具有明顯的江南旖旎風光,它是鑲嵌在隴東黃土高坡間的一塊翡翠,有稱”隴上江南”,又稱“魚米之鄉”,是隴東黃土高原上唯一能種植水稻的水鄉。征糧團親自帶頭參加勞動,他們與群眾打成一片,極大鼓舞了邊區群眾的生產熱情。大家爭分奪秒的把大片的宜農荒地開墾成一畝畝的良田,犁田、插秧、種上了稻子。

 

 在大生產運動中,邊區湧現了許多勞動模範。典型引路,指導一般,是毛澤東一個很重要的領導方法。第一個勞模吳有滿,早年逃荒到延安縣落戶,每年靠租牛生產,過著半饑半飽的生活。土地革命時分得了土地,他辛苦勞作,每畝地平均比其他農民多收1/6糧食。他的方法就是勞動互助,深耕土地,及時播種,多鋤草,多施肥,多開荒,達到增加生產目的。征糧團員向農民宣傳學習吳有滿,抓緊雨後開荒播種的機會,農民間開展了了生產競賽。合水縣去年借鑒了環縣、曲子、華池等縣的經驗,利用民間自發的互助形式,在各村拉起“變工隊”、“紮工隊”、“唐家班子”、“義務耕田隊”等,搶抓農時,幫助缺畜勞力少的農戶。今年再接再勵,互助開荒播種。當時,毛澤東和朱德等中央領導人也積極參加延安的大生產運動,還要完成一定的公糧任務。極大調動了邊區軍民的生產熱情,推動了勞動互助和生產競賽運動。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紀念延安中央黨校學員任秀堂和葉修青的成長曆程 - 任務 - 任務

“兄妹開荒”在大生產運動中起了積極宣傳作用

 

陽春三月,萬物複蘇,鳥語花香。 當時馬文瑞任隴東地委書記,他一方麵領導全區各項生產工作,一方麵發動機關幹部開荒種地,密切聯係群眾並以身作則參加生產。合水駐軍三八五旅在旅長王維舟的帶領下,在大鳳川和小鳳川開墾荒山。農具缺乏影響了開荒速度,他們就學習南泥灣三五九旅的經驗,分開小組輪流上山開荒,做到人休息钁頭不休息。組織人力上山伐木鋸板,運到外地賣錢買回工具,找鐵匠打造各種農具,解決了困難。合水縣其他鄉村也都開出了大量的荒地和山地,大家備耕時早就備好了農具、肥料、種子、樹苗等,根據各鄉村土壤和氣候的實際情況因地製宜,落實了個農作物的種植麵積。鄉民們搶播了各種糧食類:小麥、蕎麥、小米、槐米、玉米、高粱;種了各種蔬菜類:洋芋、紅薯、蘿卜、南瓜、大豆、白菜、黃花菜、西紅柿;開荒後還多種了棉花。清明節過後,鄉民更無顧忌地在開墾的山地上栽樹,種植了各種果樹類:棗樹、杏樹、蘋果樹、核桃樹、花椒樹,收成果實後,還可以加工成土特產。鄉民還打算在秋季到山上采摘藥材類:秦艽、甘草、麻黃、柴胡、遠誌等。如果糧食收成好了,鄉民還打算多種些煙葉、花生、白瓜子、向日葵;多養些家豬和家雞。合水縣森林依棲相伴著梅花鹿、狐狸、黃羊、野豬等野生動物,生息繁衍不斷,還可以製作鹿茸、皮張、羊絨等。各鄉各村按照冬季製定的春耕備耕計劃,有條不紊的進行著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田間地頭春意濃濃,鄉民滿懷憧憬地吆喝著牲口,一邊犁地,一邊播種,嘴裏還唱著民歌小調調:

                 春季裏來楊柳青, 抓緊時間忙春耕。

                 夏季裏來麥穗黃, 手拿鐮刀收割忙,        

                  秋季裏來收秋忙,穀子糜子齊上場。

                 冬季裏來農事閑, 勤奮節約再把副業幹。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紀念延安中央黨校學員任秀堂和葉修青的成長曆程 - 任務 - 任務

合水縣塔兒灣石造像塔            

  

今年的氣候風調雨順,田裏的麥子長得綠油油,地裏的黃花兒開得黃豔豔,鄉民不枉農耕辛苦一場。征糧團雖然蹲點在西華池,大半時間根據種糧和征糧的工作發展,分階段到各鄉村檢查工作和交流經驗。這一天,修青和秀堂來到太白鄉。當修青看到一片片稻禾長出青青的稻穗,就興奮地圍繞著田邊跑來跑去,不時用鼻子湊前聞聞稻穗的清香味,喜悅之情不言而愈。他懷念地說看見太白的水稻田,就像回到自己的廣東老家一樣,感到是那麽的親切可愛。在秀堂的眼裏,他就像是個大男孩子般的純真。修青暗戀她有一段時間了,生怕表白後反倒會失去個姐姐。秀堂絲毫沒有發現他的變化,隻是感覺修青很喜歡跟著自己。秀堂顯得成熟穩重,修青顯青春朝氣,走到哪裏人們都以為他是秀堂的弟弟。秀堂覺得他真誠直率,愛動腦筋,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勝心,秀堂還真是蠻喜歡這個與眾不同的華僑弟弟。黃昏時他們與鄉民聚會,大家認為義務耕田隊起了很大的作用,這裏也出現了好些向吳有滿式的勞動模範,鄉民們的互助精神發揮得很出色,對今年的收成十分有把握。他們感到太白地處陝、甘兩省交界處,當地人性格既有隴東人的淳樸善良,又有陝北人的豪放狹義。不用攀親論友,一家有難,方圓幾十裏的鄉親都會前來相助。修青他們特別喜愛這塊“隴上小江南”,有人這樣描述太白鄉說:“春和景明,百花爭豔;夏日泛綠,鬱鬱蔥蔥;秋葉染紅,滿天霞彩;冬雪皚皚,冰清玉潔。”1930年10月,劉誌丹太白奪槍成功,打響了革命武裝鬥爭的第一槍,在西北地區營造了第一塊紅色根據地,為紅軍長征到達陝北,為中國革命從危難走向勝利做出了貢獻。

五月間,征糧團員們雖然忙於生產,仍然從每天的隴東報紙上了解國內的抗日戰爭局勢。修青每天都看報,連一條小新聞也不漏過,他負責給大家讀新聞,當他讀到:“日偽軍集重兵對冀中根據地進行大掃蕩,實行燒光、殺光、搶光政策。在定縣北町村的地道裏,日軍用毒氣殺死軍民800多人。”就會氣得咬牙切齒。當他知道冀中區軍民對日軍開展反掃蕩鬥爭,兩個月內消滅日偽軍10900餘人。又會喜形於色,他的情緒總是隨著報上的內容起伏跌宕。大家對蘇德戰爭戰場形勢也十分關心。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時,報紙上登載了斯大林格勒的城市地圖,標明了希特勒進攻到了哪條街上。當看到蘇軍僅剩下斯大林格勒靠伏爾加河岸邊的地方,就會為蘇軍能否守住最後的地方而提心吊膽。有時又為蘇軍能收複德軍占領的某些地方而歡欣鼓舞。

轉眼就到了 農曆五月初五,金色的麥田被微風吹得波浪起伏,鄉村喜氣洋洋,農夫個個高興得嘴都合不攏,這是個豐收的好年。端午節趕上了農忙,團員們手拿鐮刀,準備到田裏幫忙割麥。路上的大人小娃兒都戴著香荷包,用來驅散瘟疫毒氣。秀堂看見小娃兒的脖頸和腳腕都帶上五色花線繩,衣服的雙肩上綴戴著花布老虎、獅子或五毒蛇蠍。娃兒太可愛了!她招手叫來幾個小娃兒問個清楚,他們一本正經地說是為了不被蚊蟲蟲咬,還能趕走壞東西。一個憨憨的小男孩指著自己的耳朵,說娘把雄黃酒塗在這裏,毒蟲蟲就不能鑽七竅了。秀堂開心的笑了,合水人的民俗可真多啊!也不管靈驗不靈驗。大家前後忙碌了10天,不斷割麥、拉麥、紮麥,累得夠嗆,總算把麥子收割完了。麥收打場在集體用的大場地,家家戶戶用牲口來碾場脫粒,碾場上響起了吆牛的號子聲。雖然個個忙得不亦樂乎,修青和大家一樣卻享受著豐收的喜悅。征糧團直接把征收糧食工作放在麥收打場,忙著為農戶登記交公糧的數量。有的村送公糧隊伍要翻山過梁,鄉民們興高采烈地吆上毛驢送公糧,那高昂奔放的信天遊回蕩在運糧的山穀中。

夏收以後,情況有了很大的好轉。大家的夥食有了改善,糧食和蔬菜都豐富起來,合水縣政府組織機關幹部養了好幾頭母豬,還生下了好些小豬崽。沒過多久,政府供銷社就可以每月殺一頭瘦豬,征糧團可以買到10斤豬肉。管夥食的同誌把大部分做成醃肉,保證每星期都有些肉食;肥肉炸成豬油存放在瓦罐裏,平時枴一小勺豬油拌粗糧飯就格外香;豬油渣子炒瓜菜,大家可愛吃了。還會買牛脂肪熬油,炒熟的麵粉加上點芝麻、杏仁、核桃和牛油,用開水一衝就成了牛油茶。把饅頭切開兩半放在木炭邊烤黃,再抹上些牛油,可香了!團員們肚子的油水就多了點兒。

 

七. 運 送 公 鹽 任 務

隴東分區在2月底下達了運鹽的任務後,合水政府已經組織了運輸大隊到了定邊運鹽。去年的5月,西北中央局《關於運銷食鹽的決定》頒發後,由原縣長高朗亭親自帶隊,動員大車79輛,人力車472輛,馱畜1834頭,民工758人,在縣運輸大隊的基礎上,重新組織運鹽隊,前往定邊運鹽。經過半年的風餐露宿,共運送公鹽2148.5馱,私鹽3.8馱,超額完成了隴東分區下達的任務,受到《解放日報》的通報表揚。6月初,合水政府因人手緊缺,臨時抽調征糧團的修青參加考察運鹽工作的進展,運鹽是一項艱苦的任務,修青接到任務後,立即準備好行裝。臨走前,最舍不得就是要離開秀堂,怎麽才能解決離別後的相思之苦呢?他靈機一動從上衣口袋的夾子裏取出一張單人照片,把他鄭重地交給了身邊的秀堂。秀堂一看就笑著問道:“這麽英俊的男子漢是你嗎?”修青自豪的挺了挺胸,說:“很帥吧!這是我在南洋時照的,送給你了。不過我有個要求,你要每天對著他說話,我會有心靈感應的,可不許你把我忘了!”秀堂看他那真誠的表情也為之感動,她用手幫修青整理了一下衣領,端詳了他一會兒,說:“你也要答應我,要好好照顧自己。-------你等我一下吧。”秀堂從房間取出一包東西遞給他,還將一個小紙包放進了他的口袋,囑咐他以後再看。修青打開布包一看,裏麵裝了軍鞋、布鞋、草鞋、毛巾、內衣、針線、幹糧等,還有棉花、紗布、碘酒等行軍用品。修青的鼻子一酸,他生怕自己又在秀堂麵前掉眼淚,就向秀堂敬了個軍禮,一轉身就走了。他一直走了很遠才敢扭轉頭,隻見秀堂還站在遠處目送他,修青踮起腳,把頭上的帽子拿在手裏,不停地向秀堂揮手告別。

炎熱的夏季,合水縣的農民們再接再勵地進行著生產競賽,忙著種玉米、澆水、定苗。各種農作物也隨著不同的播種時間,它們的成熟期也先後到了。農民不停的忙著種這收那的,田裏一片收成繁忙的景象。每當秀堂忙完一天的勞動後,心裏就會不由自主的牽掛起修青來,她想:“不知道修青在定邊的工作苦不苦,廣東人能吃得慣那裏的羊肉嗎?--------。過去從來不會這麽牽掛著一個人,我這是怎麽了。”當她自己解釋不通時,就會從香袋荷包裏拿出修青送的照片,每每看著修青那濃密的黑發梳成油亮亮分頭的樣子,她的臉上就會浮現出輕鬆愉悅的笑容。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紀念延安中央黨校學員任秀堂和葉修青的成長曆程 - 任務 - 任務

花馬池鹽池遼闊,一片白茫茫;池州綠草如茵,野花叢生;池畔壩田毗連,渠道從橫;夜間明月空照,上下輝映;日間池光水色,景色明麗。自古以來,花馬池有十多個鹽池,這些大大小小的鹽池,就像一串珍珠鑲嵌在北部草原和沙漠上,花馬池是其中最大的一顆明珠。

 

 

定邊縣西北約13公裏的鹽場堡鄉,花馬池景色優美,蘊藏著豐富的食鹽。自明代以後,食鹽行銷遠至陝北、關中、漢中、寧夏、甘肅等地區。在明天順、正德年間,販鹽商以食鹽換回了矯健的西夏馬,因此大池又稱為“花馬池”。 1936年夏,中國工農紅軍解放了定邊,開創了三邊革命根據地,花馬池從此得到新生,年產鹽約800萬斤。1940年,八路軍三五九旅四支隊駐防鹽場堡,指戰員以生產自給為目的,在大池撈鹽,還新築鹽田810塊,年產鹽量創前紀錄。定邊食鹽是邊區政府的重要物資,不僅供應整個邊區軍民食用,還供應國民黨統治區人民;同時,也是邊區人民和國統區人民進行商品交換的物品。用食鹽的重要物資打破了國民黨頑固派的經濟封鎖,有力的支援了抗日戰爭。

在定邊產鹽季節時,邊區各縣的食鹽運輸隊在大道兩旁架起的棚帳,升起野火炊煙,運鹽腳戶哼唱著信天遊:“一道道水噢一架架山,穿山越嶺到三邊,三邊地方有三寶:鹹鹽、皮毛、甜甘草,萬寶囊噢寶貝多,鹹鹽要算第一個,嗨喲,鹹鹽要算第一個!修青在考察期間,很快就熟悉了鹽場生產食鹽的情況,產鹽成本低廉,工序簡單。每年2月,池內開始壩畦,引水灌畦,風氣波生,日曬成鹽。3月開始撈起,至9月產鹽。花馬池鹽產量高,質量好,顆粒大、色澤青、味醇的特點而譽有盛名。修青每天閱讀《三邊報》了解定邊產鹽情況,及本區群眾運輸食鹽和邊區各縣群眾到三邊運鹽的情況,還報道了三邊分區地委書記高峰和專員羅成德兼定邊縣長訪問勞動英雄,羅專員親自擔鹽等消息。在艱苦的環境中,三邊分區領導以身作則的好作風,影響和推動著基層幹部,以聯係群眾交朋友為樂,幹部愛護群眾,群眾歡迎幹部,真是親如一家。

修青身為幹部以身作則,他與群眾關係十分密切,常常吃住和勞動在一起。他在深入基層工作的同時,發現了在裝鹽和運鹽的過程中存在不協調的問題。從定邊運鹽至合水一趟來回半個月,路途遙遠,人畜疲勞,怨言頗多。有時運鹽隊伍回程的人數太多,裝鹽民工就忙不過來,其他運鹽腳戶就隻能等待,浪費停留的時間,也浪費在路上吃的幹糧;有時運鹽隊伍沒有趕到,裝鹽民工又無事可幹。修青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經常聽取運鹽隊長和腳戶們的意見,還不時用一根小樹枝在沙地上劃來劃去的,不斷在動腦筋想辦法。一天,他興奮地找到合水縣幹部和運輸隊長,向他們匯報如何解決因運鹽隊伍回程的時間不同,造成了留守民工裝鹽的時忙時閑問題。他建議在沿途找3個八路軍的兵站協助配合,將800人的運輸大隊分成6支分隊,每站之間的路程由2支分隊負責運輸,卸下鹽就返回,裝上鹽就到下一站,一趟隻需3、4天。就像接力賽般的進行運輸。在日後的運鹽期間,路程縮短了,減輕了人畜的疲勞,運鹽速度大大加快,民工在大池可以不間斷的配合裝鹽。運用了這個方法後,運鹽腳戶心情舒暢,幹勁十足,幾支分隊之間互相開展了競賽,有些年輕力壯的漢子自帶幹糧,人擔近百斤,驢馱150斤,哼著勞動號子,勇往直前,湧現了不少的勞動模範,很快就超額完成了運送公鹽的任務。在運送私鹽的任務中,修青還讓大家群策群力,多想辦法。不久,合水運輸隊在返程時,根據三邊市場的需要,從合水運來了核桃、杏仁、煙葉、白瓜子等土特產,還有各種各樣的藥材。為合水縣額外創收了盈利,還提前完成了隴東分區下達的運送私鹽的任務。運鹽隊勝利完成任務後,準備全體人員和車隊運送最後一批鹽返回合水縣。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紀念延安中央黨校學員任秀堂和葉修青的成長曆程 - 任務 - 任務

鼓樓,明代西部建築,位於定邊縣城街道中心

臨走的前一天,修青在定邊縣政府與主管機關幹部告別時,突然碰見久不見麵的中央黨校同學楊光,他與修青在延安學習中相識,成為無話不說的好朋友。去年10月份,他們從黨校一起分配到邊區直屬縣安塞,楊光在區委工作,修青在民政科工作。安塞縣民政科臨時派修青參加合水征糧工作團,區委派楊光參加從鹽池縣運鹽到延安的工作。好朋友意外相逢格外親切,兩人找了一家小餐館坐下,叫了一碟陝北菜羊雜碎,還要了兩碗黃酒,邊喝邊談,他們互相交流了運鹽工作的經驗,談著談著,修青忍不住向他透露了自己心中的秘密,他說:“我喜歡上了合水征糧團的一個女同誌,但還沒有向她表白。”他從錢夾子裏取出秀堂臨別前放入他口袋的小照片,楊光接過來一看,照片上的秀堂戴著花布頭巾,淳樸熱情。楊光感興趣說道:“好事呀!看來是個不錯的姑娘。”接著,修青毫不保留的將秀堂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聽完修青的介紹,楊光反倒沉默了,他搖搖頭不客氣地說:“我看這事難成!你想想,這姑娘是上海人,比你大3歲,革命經曆比你多,又是1934年的老黨員,黨齡還比你早7、8年,像她的資曆完全可以找個“騎馬”的高級幹部,她一回延安就可能有大官選中她了,你就死了這條心吧!”朋友的這番話既坦率又刺耳,修青心裏深愛著秀堂,從來沒有考慮過自己的資格夠不夠。他相信秀堂不是那種依附權勢的姑娘,她是個有主見,有獨立人格的女同誌。他更相信真正的愛情可以超越年齡、權勢、金錢------等一切外在的條件,他想:“我一定要向秀堂表白心意,隻要她也愛我------。”雖然他也沒有百分百的把握,但強烈的自尊心和好勝心促使他的信心百倍,他執意地說:“我隻愛她!你就等著瞧好了,我回去就去找她。”

7月下旬,修青隨合水運鹽大隊出發,大家背上定邊的二寶,就是當地產的皮毛和甜甘草,吆上毛驢馱上滿滿的鹽筐,浩浩蕩蕩地朝著合水縣的方向行進。運輸隊到達合水縣那天,運鹽腳戶就收到了全部的工錢和獎金,個個樂得喜笑顏開。修青與大家告別後,急切的想早點兒見到朝思夜想的秀堂,不顧一路上的疲勞,急匆匆地回到了征糧團的駐地。一進大院就喊:“同誌們,秀堂姐,我回來了!”這時,一個女同誌從房間裏走出來,她熱情地打招呼:“修青同誌辛苦了!大家都想念你來著。可是秀堂姐她們去了固城鄉宣傳征收秋糧工作,本來說好了昨天回來,可能被什麽事耽擱了。”修青說:“沒關係,她們會很快回來的,我先休息休息。”他進了房間放下行李,疲倦地躺在床上,心想回來的感覺真好呀!不一會兒,他就睡著了,還進入了夢鄉:“-------他看見秀堂在一望無際的稻田裏快樂的跳舞,好美呀!當他伸出雙手走向秀堂的時候,突然,秀堂卻離他越來越遠,越來越模糊------”修青一著急就驚醒了,出了一頭冷汗。這時,門外傳來同誌們的說話聲:“怎麽就你們兩人回來,秀堂姐呢?”“唉!天氣太熱,她中暑了。我們找了村裏的土醫生給她看病和吃中藥,還在發燒呐,要休息幾天才能恢複體力。秀堂姐怕你們擔心,堅持讓我們先回來匯報征糧工作的進展。”聽到這裏,修青從床上猛的跳起,推開房門急切地問道:“秀堂姐病了,她住在哪裏?快說呀!”大家看他這麽緊張,就告訴他已經安排秀堂住在固城鄉王昌寺村軍屬何大媽的家裏。修青說要親自接她回來,大家勸他明天一早再去,天色快黑了,他穿好軍裝就跑出去,攔也攔不住。修青直接找到運輸隊長說明情況,考慮到接病人要緊,隊長安排了一輛騾馬車,修青跳上車,馬夫揮鞭向固城鄉的方向馳騁。

合水固城鄉王昌寺村有棵神奇的酸棗樹,主幹高5米,直徑0。82米,通高12米,樹冠覆蓋麵積達80餘平方米。黃土高原自古就酸棗樹叢生,長到杯口粗便自然幹枯,由根部再抽出新枝芽。古時傳說:“一戶家人有個賢惠的媳婦叫萱草,因州官的公子要搶愛萍為妾,丈夫栓寶為了救妹妹愛萍,得罪了州官被發配邊疆充軍。萱草每天到門口希望看到丈夫回來,一日複一日,一年複一年,美麗的萱草變成了棵酸棗樹。有一天,州官和兒子從樹下路過,被憤怒的酸棗樹鞭打死了,為丈夫報了仇。”人們敬仰這棵由萱草變成的酸棗樹,它整整活了1200多年,依然枝繁茂葉,果實累累。當修青遠遠望見這棵酸棗樹,就知道來到了固城鄉。

晚上進了村,敲開了軍屬何大媽的門,何大媽說秀堂喝了點小米粥後,就一直在昏睡。修青輕輕地走進房間,隻見躺在炕上的秀堂臉色泛白,他坐在炕邊心疼的看著秀堂,她就是自己最愛的親人,就是自己要用一生來守護的女人!他情不自禁地握住了秀堂的手,在迷迷糊糊中秀堂睜開了眼,像夢境般的看見修青就在自己的眼前,不覺驚訝萬分!她用勁地抬起上半身坐起,修青一把將秀堂緊緊地摟在懷裏,身體控製不住地顫抖,眼淚止不住地流淌。秀堂快透不過氣來,隻聽見兩顆心撲通撲通,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秀堂突然明白原來兩人早已愛上了對方。他們相擁了很久很久,默默地------,兩人再也不願意離開彼此的心。

這一年來,合水縣委統一組織了互助組、變工隊不停的到各個鄉村幫忙工作,從春耕、植樹、夏鋤、秋收,還養豬牛羊,一直要忙碌到征收公糧。合水人民在敵人不斷騷擾掠奪和生活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節衣縮食,踴躍交納愛國公糧,為黨政機關供給糧食草料,積極借糧資助部隊,為部隊轉運糧草和軍需物資。征糧團全體團員在合水縣工作了一年,深深愛上了這裏的山,這裏的水,這裏的人民,多麽可愛的一方土地。8月間,隴東分區征糧工作總團下達了命令,要6個縣的征糧團在2天後前往隴東分區,進行征糧工作的最後總結。之後,全體團員就要返回延安參加整風運動。

征糧團離開前的那天是農曆七月初七乞巧節。相傳為牛郎織女在天河相會,合水姑娘尊稱織女為“巧娘娘”。合水縣政府為征糧團安排了午餐聚會,縣幹部表揚了團員們圓滿完成邊區政府征收公糧的工作,還特別表揚了修青在考察運鹽工作的突出表現,大家在邊區廣闊農村中學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生動一課。這是一頓豐盛的午餐,合水菜有:攪團、炒涼粉、懶玉麵、豬灌腸、洋芋撥拉、蕎麵煎餅、麻腐餃子等農家菜;還有粘麵糕、黃兒發糕、糊塗黃酒等甜食。這些又多又香的飯菜是每個人辛勤勞動的成果,團員們吃在嘴裏甜在心上。

當晚,鄉親們得知征糧團明天就要離開合水,他們帶上瓜果來到了駐地,在院子裏放一張桌子,擺上棗子、梨子、葡萄、蘋果、西瓜等,姑娘們也順便祭奠織女,她們在黑暗處引針穿線,向織女“乞巧”,先穿好線的是婦女隊長,姑娘們就叫她是“巧姑”。大家熱熱鬧鬧的觀賞星月,品吃瓜果,鄉親們與團員們結下的情誼說也說不完。夜色漸晚,團員們把淳樸善良的鄉親們送到門口一一道別,婦女隊長戀戀不舍的拉住秀堂的手,眼眶紅紅地揮淚離去。

今晚天高氣爽,秀堂想再看一眼合水的夜景,她與修青慢慢地走到西華池西南部的花池,池裏的荷花開得茂盛鮮豔。他們在池邊坐下,月光照在粉紅色的荷花和綠色的荷葉上,美得令人陶醉;月光下的秀堂也讓修青格外心動。他從池邊摘下一支含苞待放的荷花遞給秀堂,輕輕地說:“有天上的月亮見證,我真心的向你求婚,請你答應嫁給我吧!”秀堂不知所措地低下了頭,接著又把頭抬起,她望著圓圓的月亮,問道:“修青,我比你大3歲,年過半百後,女人比男人更顯老,你的愛會隨著時間改變嗎?”修青真心實意地說:“不會!我的愛會陪伴你到最後。”兩雙眼睛互相對視,仿佛隻有他倆和月亮,秀堂將自己的手緩緩地放進修青溫暖的手心裏,兩手一牽就私定了終身。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紀念延安中央黨校學員任秀堂和葉修青的成長曆程 - 任務 - 任務

西華池荷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