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
(2009-12-16 11:41:31)
下一個
時常聽到人們說:‘孫子兵法,三十六計,走為上。’給人們的印象似乎是:《孫子
兵法》就是三十六計。許多人也確實將《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混為了一談。其實,凡熟讀兵書、熟知三十六計的人都知道,三十六計中隻有兩句話是原封不動地照搬《孫子兵法》,那就是三十六計第一套‘勝戰計’中的第四計:‘以逸待勞’,和第六套‘敗戰計’中的第三十三計‘反間計’。
首先,從曆史年代的角度來講,《孫子兵法》遠比三十六計誕生得久遠。人們知道,《孫子兵法》是在三千多年前,具體來說,是在公元前春秋時期,也就是公元前五百多年,由偉大的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孫武所著。而三十六計,據說最早以
支言片語出現,則是在公元四百多年的南北朝時,所謂‘檀公三十六計,走為上。’
之後,經過元、明、清曆代整理和傳抄,最後在民國時才以書的形式出版問世。
第二,從內容來講,《孫子兵法》是一部結構嚴密完整、理論性非常強的軍事著作,它不僅闡述了戰略思想,而且闡述了戰術理論,它包括了進攻與防守、布
陣、作戰、行軍、偵察、宿營、等諸多方麵,是一部係統地論述軍事的理論著作。
而三十六計則側重於戰術,實際上,它充分體現並且具體化了《孫子兵法》的‘兵者,詭道也,’和‘兵以詐立’的軍事原理,所謂‘兵不厭詐’。但請注意,‘兵不厭詐’一詞並沒有出現在《孫子兵法》中,也沒有出現在三十六計之中。
《孫子兵法》共十三篇,雖然字數不足六千,確切地說,僅僅五千九百個字,
但卻內容豐富、意義深遠,是聞名中外的經典軍事著作,從十八世紀二十年代以來,
此書被譯為多種文字,成為世界軍事科學銀河中一顆璀燦的星辰,成為人類軍事科
學寶庫中的重要文獻,至今仍是美國西點軍校學生必讀之書。此書不僅是軍事上重
要的著作,而且,近年來,日本、南韓等國將此書推廣運用於商場上。據說,西方
一些著名的商學院還將此書定為學生的必讀之書。
眾所周知,《孫子兵法》的作者是孫武。孫武祖籍原本是陳國,在孫子出世
一百多年之前,陳國公子陳原,也就是孫武的祖先,從陳國搬遷到齊國。孫武原名
陳武,孫姓是齊國國君為表彰陳家戰功卓著而賞賜的姓氏。孫子的名字體現了中國
古代傳統的武德思想:所謂止戈為武,‘殺人安人,以戰止戰’。孫武曾是司馬穰
苴的得意門生,後在輾轉於各諸侯國之間的數年間,寫下了這部著名的軍事著作,
最後,在吳國,輔佐吳王成就了霸業,也成就了他自己的功業。
千百年來,《孫子兵法》一直是指導中國軍事戰略戰術的經典著作,是曆代
君主、國家領導人和將軍們必讀的軍事著作。不僅如此, 《孫子兵法》深入民間,其中的名句‘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將在外,‘君命有
所不受’等,至今依然膾炙人口。筆者以為, \' 置之死地而後生 \', 也取自《孫子兵法》, 出處於 \' 陷之死地然後生 \'.
《孫子兵法》中的重要戰略思想:‘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不戰而屈人之兵’,‘兵貴勝不貴久’,‘君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慍而致戰,’
‘不能盡知用兵之害,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至今仍然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時
時為國家決策人敲響警鍾。
雖然,《孫子兵法》誕生時,人類還處在冷兵器時代,盡管,現代科學技術已能夠克服孫武所論述過的絕澗、天牢、天羅、天井、天隙等險峻地形對軍隊所造
成的不利因素,但《孫子兵法》中的戰術,如:\'並敵一向’,即: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以十擊其一’,‘避實而擊虛’,‘佯北勿從,銳卒勿擊,餌兵勿食’等,對於已經進入原子武器時代的今天,仍不失其指導意義。
而《孫子兵法》中所說:‘政舉之日,夷關折符,無通其使,’縱觀曆史,
從古至今,從中到外,無一不是如此。
三十六計共六套計策,主要的內容總共不過一百三十八個字,它集中地體
現了《孫子兵法》中‘兵以詐立、’‘凡戰,以正合,以奇勝’的思想。其中包含了
《孫子兵法》之後的著名戰例,如:第一套計策‘勝戰計’中的第二計‘圍魏救趙’,取自戰國時期孫子的玄孫孫臏戰龐涓的著名戰例;又如:第二套計策‘敵戰計’中的第二計‘暗渡陳倉’,則取自於漢高祖劉邦與楚霸王項羽爭天下時的典故:‘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再如,第六套計策‘敗戰計’中的‘美人計,空城計,苦肉計,連環計’,則來自三國時代。
其實,三十六計並不神秘,它由許多成語組成。說來許多人或許不信:我
們經常在與三十六計打交道,隻是我們不認識它們,沒有意識到。首先,我們在讀
書、看報時常見到它們,例如,第一套計策的第一計‘瞞天過海’,第五計‘趁火
打劫’,第六計‘聲東擊西’,又如,第五套計策‘並戰計’中的‘偷梁換柱’、
‘指桑罵槐’。其次,我們在電視、電影上也常常聽到它們,例如,在電視劇或電
影中,我們常會聽到這樣的對白:‘不要打草驚蛇,’‘打草驚蛇’正是第三套計
策‘攻戰計’中的第十三計;又如:‘調虎離山’、‘拋磚引玉’、‘欲擒故縱’、
‘擒賊擒王’,也屬於第三套計策;此外,我們還聽到‘釜底抽薪’、‘渾水摸魚’、‘金蟬脫殼’,而這些正是第四套計策‘混戰計’的內容。此外,我們在寫文章和與人爭執時,也常會用到它們,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當我們遭到別人誣陷時,我們往往會駁斥對方:‘完全是一派胡言,無中生有!’而這裏的‘無中生有’恰恰
是三十六計第二套計策第一計。不過,請讀者注意:三十六計中的‘無中生有’的
意思與我們所說的無中生有完全不一樣,三十六計中的‘無中生有’是說看似沒有,
實際上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