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美國

傳統價值,美國政治
正文

氣候在變暖?原因?和二氧化碳啥關係?-- 你所不知道的科學

(2015-10-24 21:08:08) 下一個

序言:最初的題目是:水 -- 汙染地球的罪魁禍首。

             看到這個題目,奇怪吧?這就是從 Obama 政府的邏輯推導出來的合理結論。Obama 政府認為,地球正在發生氣候變化,原因就是溫室氣體的排放,而且認為二氧化碳是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最多的部分。Obama 治下的 EPA(環保署)早已據此宣布二氧化碳是汙染物,也根據這一條,把整個能源業納入汙染物的管理。可是,各位老哥老姐老弟小妹們,隻要你還有一點點的科學基礎知識,在加上會用一個叫做 Google 的網站玩意兒,你就可以找到,我們的星球上,最大的溫室效應,是水造成的。

             我們一起來係統地探討一下“暖化”和“氣候變化”這些事吧。

 

                 1.   什麽是“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是指地球表麵產生的能量,在輻射出去的時候,被大氣層“扣留”住的過程。這一效應,自地球誕生,固體和氣體實現分離的時候,就已經存在。和地球自身一樣古老。具有溫室效應的常見氣體,列表如下,數據取自維基百科。(注1)

水蒸汽:36–70%

二氧化碳 CO2:9–26%

甲烷 Methane:4–9%

臭氧 Ozone:3–7%

         這個表裏,毫無疑問的是,水蒸汽是大氣層溫室效應的絕對主力。水蒸汽的最低估值,也比二氧化碳的最高估值要高出很多。

         除了水蒸汽,請大家注意一下甲烷。近期的數據表明,甲烷的效應被嚴重低估。根據 EPA(環保署)的數據(注2), 甲烷和 CO2的排放量比值是10:82,而甲烷的溫室效應是CO2 的至少25 倍。也就是說,美國排放所造成的溫室效應,甲烷是CO2 的至少3 倍。而且,從溫室效應的程度,僅僅畜牧業排放出來的甲烷(比如:牛放的屁)就與所有的汽車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碳等量齊觀。

        EPA(環保署)的數據, 還包括了一項溫室氣體,一氧化二氮。一氧化二氮和 CO2的排放量比值是5:82,而一氧化二氮的溫室效率是 CO2 的近300 倍。也就是說,美國排放所造成的溫室效應,一氧化二氮是CO2 的幾乎 20 倍。

以上兩條,足以看出,CO2 絕不是地球“溫室效應”的主力。而汽車的排放,更是隻有3-10% 的效應。

               2.   什麽是二氧化碳CO2

          我們生存的地球,之所以有生命,是因為一個關鍵性的循環:碳循環。CO2 是這個循環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CO2 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下,和水發生反應,變成生命可以利用的物質。在生命體裏,糖類化和物和氧氣反應而變回CO2,釋放出能量供生物生存。可以說,沒有CO2,就沒有生命,更何談人類。CO2在自然界如此重要的作用,絕不是什麽汙染物。然而,EPA 為了其政治目的,卻將此定為汙染物,以此獲得對其的管轄權。

           CO2不是什麽惡魔。大氣中CO2 含量的增加,直接導致了農作物的增產,使得地球上忍受饑餓的人數減少。(注3) 

        CO2 在大氣中的含量隨時間而變化。根據 EPA的數據,過去40 萬年裏,最低值 0.018% 左右,最高值有四次超過 0.028%。一次接近0.03%。現在估計在0.04%。(注4)

             3.  地球氣溫的變化

         地球的氣溫,一直在不斷變動,從來就不是個恒定值。根據 維基百科的數據(和EPA數據吻合),最近兩百多年,地球氣溫有個比較大升溫過程,可是這個趨勢在工業革命以前就已經開始。而且,隻要比現在溫度低約 1 攝氏度,就是“小冰川時期”了,人類恐怕就無法養活現在的人口。(注5)

          從下圖可以看到,在過去的40 萬年裏,地球氣溫有四次超過現在的水平。最高超過現在溫度近4 攝氏度。此後即下降,最低降到低於現在氣溫的近12 攝氏度。

         再用更大的時間尺度,最近幾十萬年來的地球溫度,更是遠低於3 百萬年前的水平。那時候的氣溫變化,全球的超級“變”暖,和人類的活動,恐怕沒有啥關係吧?

        4.   太陽活動和地球氣溫的聯係

          在EPA的網站裏(注6),EPA拒絕承認太陽活動和地球氣溫之間有直接的聯係。理由是:從1978年以來,太陽的活動就沒有增加,而氣溫則持續增加。這裏有一個邏輯的漏洞:如果1978 年以來的太陽活動一直處在曆史的高位,一直足以持續升高氣溫呢?在哈佛大學的網站上,我還真的找到了過去1400 年的太陽活動和氣溫的關係(橫軸是公元紀年,實線是)。最近幾十年的太陽活動,確實是處在1400 年以來的最高位,和地球氣溫的正相關關係明顯。(注7)

                5.   地球磁場的變化和氣溫的關係

          這一點,在絕大多數的主流“氣候變暖”的討論裏,基本不提。

           地球有一個地磁場包圍,這個非常微弱的磁場,起著阻擋來自宇宙,特別是太陽,的強輻射的作用。對於降低氣溫,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地磁場減弱的話,來自宇宙的射線就會增強,就有可能引起氣溫升高。最近100 多年,地磁場正在發生異常的變動。

           NASA(美國宇航局)的網站上(注8),顯示地磁北極一直在移動。從1831年到1962年的91年時間裏,向北移動了約5度,而從1962 年到2001年的39年裏,移動了至少7度。速度加快的趨勢明顯。歐洲空間局的數據顯示,在1994 年以前,每年地磁極以10 公裏/年的速度移動,而2001年以後,則加速以50公裏/年的速度移動。(注9)

             地球磁場的變化,目前正在被ESA(歐洲空間局)的SWARM項目從天上追蹤。在過去的150 年時間裏,地磁場減弱了將近8%,而在1984 到2004的20 年時間裏,有加速的趨向,有些地區甚至這 20 年內就下降了 10%。(注10)

             很有意思的是,著名的左派網絡 CNN在報道這一對人類影響極為重大事件的時候,僅僅隻是一個 iReport 在極為不顯眼的地方,隻有區區383 個點擊。個中原因,值得玩味啊。這就是美國的所謂“公平的新聞”。(注11)

            6.   氣溫的變化和“環境保護”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話題

           把矛頭對準二氧化碳的,特別喜歡把“氣候變遷”和“環境保護”聯係起來。可是實際上,兩者是幾乎不想幹的話題。海鳥肚子裏吃進去塑料物件,是環境保護的問題。而“氣候變遷”,卻恐怕是我們人類所不可控製的。我絕對地支持要對環境進行嚴格的保護。

              結論:

         二氧化碳並非“溫室效應”的主要來源。地球氣溫的變化,可能有著非常複雜的,而且是人為不可控的因素。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reenhouse_effect
  2. http://www3.epa.gov/climatechange/ghgemissions/gases/ch4.html
  3. http://climate.virginia.edu/vca/vca22_2/c0222_2.html
  4. http://www3.epa.gov/climatechange/kids/basics/past.html
  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emperature_record
  6. http://www3.epa.gov/climatechange/kids/scientists/ruled-out.html
  7. http://adsabs.harvard.edu/full/2005ESASP.560...19U
  8. http://www.nasa.gov/vision/earth/lookingatearth/29dec_magneticfield.html
  9. http://www.esa.int/Our_Activities/Observing_the_Earth/The_Living_Planet_Programme/Earth_Explorers/Swarm/Overview
  10. http://esamultimedia.esa.int/docs/SP_1279_6_Swarm.pdf
  11. http://ireport.cnn.com/docs/DOC-107902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