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在其中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個人資料
滿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紀念一位美麗勇敢的母親-《上海生與死》作者鄭念

(2009-11-25 20:39:49) 下一個

《上海生與死》 年逾五十歲的鄭念與女兒鄭梅平 年逾八十歲的鄭念

這兩天新聞說撰寫了震動英文世界的《上海生與死》(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一書的鄭念(Nien Cheng)女士,2009年11月2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因病去世,享年94歲。
鄭念對文革的個人敘述《上海生與死》出版於1987年。出版後即成為英語世界暢銷書。好評如潮,連後來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約翰8226;庫切都忍不住在《紐約時報》上寫書評,推薦這本書。使作家約翰8226;庫切感到驚異的是本書主人公的勇氣,他評價為,“在人的水平上,她的回憶錄的最偉大的可貴之處,在於她對自己抵抗心理和身體的壓力記錄。這種壓力可能使大多數人崩潰,而她的抵抗加續到一個重要無比的時刻,在那刻,她手帶拷鐐,牙齦潰爛,體內不停地大出血,被疑是子宮癌,在這個時刻,她被通知說,由於無產階級的偉大力量,她被釋放了,可以回去重過以往的日子了。她拒絕了自由:她寧願待在獄裏,她說,直到政府向她道歉,並在北京和上海的報紙上公開。她拒絕屈服,直到她被強扭著扔到街頭上去。” 庫切稱讚這是一本“信息多,充滿了勇氣的,吸引人的書。”
《上海生與死》這本書是一本值得年輕人看的書, 這本書曾經改變了我對社會的許多看法。
鄭念年青時留學英國,並在那裏遇到後來的丈夫。他們一起在一個激進的左翼的社會主義學院裏學經濟學。學成後丈夫工作,她相夫教子,過著中產階級平靜的日子。她的丈夫熱愛中國。他受聘於英國殼牌石油公司,1949年選擇留在中國大陸,擔任英國殼牌石油公司駐中國辦公室負責人。為了丈夫的這個決定,鄭念從香港帶著唯一的一個女兒,1942年生於澳大利亞的梅平回到中國。
1957年鄭念的丈夫因病去逝,免去了後來政治運動的災難。可是,他的妻女為他選擇留在中國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鄭念在丈夫去逝後以助手的身份接替了丈夫的工作,協助殼牌石油公司工作。原因是殼牌公司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無法從中國人中任命主管,派來的英國人主管不會中文,因此,鄭念便被派作協助工作。她可以經常出國,來往於香港,英國和中國之間,她有很多機會把女兒梅平送出去,但是,女兒是新中國中成長的,熱愛這個新社會,不想出國。梅平長得漂亮,被選作上海電影製片廠的演員。 
 
  文革中鄭念被抄家,不久又像當時很多海歸一樣,以“特務”嫌疑被關進上海第一看管所,等待審判。在監獄裏,她呆了六年,經受了無數的折磨,精神的,肉體的,但是她相信自己的無辜,發憤要與關押她的人鬥爭到底。1973年3月,鄭念出獄後被告知,她的女兒梅平已經不在人世了。
女兒的被迫害致死,以及她對女兒的懷念,是鄭念著書《上海生與死》的主要動力。“她女兒死,等於她自己也死了一樣。她自己在監牢裏遭受了無數的打擊、迫害、刑罰,但是她都不為所動,但是一聽說女兒死了,她整個人就崩潰了。”
鄭念談到她離開中國的原因時說,她離開中國完全是因為女兒的死。她住在上海,不管走到哪兒,看見年輕的女孩子,黑頭發,老遠的,看著他們的背影,就覺得遠處的女孩子,是不是就是她的孩子啊?!再一想,不對不對,她的孩子已經死了。她精神上的壓力太大了。所以她離開了。
鄭念後來的生命就是為她女兒,她寫這本書也是為她女兒,讓她女兒可以永生。個人傷痛是最大的。她並沒有唱高調,並沒有談國家民族這些大問題。在《上海生與死》中,她就是表露了她一家子的毀滅一家人的傷痛。她先生的早死;女兒的被害,一家人的傷痛。
老年的鄭念後來獨居在華盛頓市。她神清氣閑、思維敏捷、口齒清晰,儀態非凡,氣度雍容,依舊美麗。一直到晚年,鄭念都一直非常獨立,她90多歲的時候,還照樣自己開車。自己去買菜,還開車帶客人到旁邊的中國館子吃飯。偶爾有一兩個親戚或者朋友來照顧她,但是很少,基本上她是一個非常獨立的人。文學城網友楚侯三年前拜訪她,91歲高齡的鄭念依然健朗,思想活躍。

八十一歲時的鄭念女士

鄭念女士晚年一直悔恨當年為什麽攜幼女回國,因此鑄成了畢生無可挽回的大錯。這個錯給她的傷痛,當她老病孤苦無依時,就越發加劇。而當她獲悉殺害她女兒的凶手胡永年依然健在、兒孫繞膝時,更是心如刀割。

鄭念去世時身邊隻有兩位護士。

但願她能安息。

關於鄭念女兒鄭梅平的遭遇,請看:
 

http://www.douban.com/subject/discussion/1434615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xxq2001 回複 悄悄話 鄭念出了這本書之後,被邀請到美國各地演講,特別是去中小學演講,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了。 聽完她的演講之後,很多美國小學生對中國的印象就是文革時的狀況,片麵地認為中國是暴君,瘋狂迫害百姓的國家。 全不了解文革是個特殊的曆史時期,以及後來中國的巨大變化。 從這一點出發,我對鄭的評論比較中性,也許你已經看出來了。
xxq2001 回複 悄悄話 我知道她家是高級打工仔。建國初期當的了殼牌公司高級職員,有那麽高的英語水平的人,不會是普通百姓。 另外,她家有很多珍貴收藏,忘了是不是她家祖上傳下來的。從她的講述中,能看到她家的生活很西化,很精致。按照文革時候的標準,完全是資產階級生活方式。和我所見過的,大老粗出身的幹部,和平民百姓家的生活完全不一樣。
這一類人文革中受打擊最重,他們也是開放後最先出國的一批。因為他們受到很多的迫害,他們對共產黨,對文革有著刻骨的仇恨,所以鄭在書中對她的經曆的描寫給人的印象很深刻。

我看的這本書也是從圖書館借的。



滿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xxq2001的評論:
Boston圖書館和哈佛大學圖書館都有這本書。
當時舍不得買書,每星期都去圖書館借書。哈哈。
滿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xxq2001的評論:
鄭這張“年輕”時的照片-其實也不年青了,50多歲了。
她以前的生活是典型的上海西化的生活。大多數中國資產階級實際上過的生活都是很土的-比較簡樸。鄭念實際上不是資產階級, 她家隻是高級打工仔。就像現代海歸一樣,可以雇得起仆人。
祝全家感恩節快樂。
xxq2001 回複 悄悄話 鄭這張年輕時的照片書裏沒有,以前沒有見過。
xxq2001 回複 悄悄話 感恩節快樂!
鄭念寫的這本(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英文本我96年在Indiana時讀過。這本書給了我深的印象。 文革中和鄭念一樣受過苦,受過迫害的人很多,有機會像她這樣把這段不幸的經曆詳細地寫下來的不多。 鄭很堅強,很能折騰。 她所講到她以前的生活是典型的資產階級生活,是我完全不了解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