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家長的行為以及思維方式對孩子的影響
(2009-07-15 09:03:27)
下一個
我在爬藤係列中再三強調,藤不是主流,樹才是主流。植樹育人,也就是從小就開始教孩子怎麽做人。俗話說,做人,做人,人是靠自己做出來的。我的感受可用這三句成語表達 - 以身作則,言教身傳,潛移默化。可見家長的言行舉止,時刻都在影響孩子。
然而作為成人來講,家長的行為是受思維支配的。所以家長的思維方式也同樣時刻都在影響孩子。 我的思維方式,是最懶的思維方式。記得在學英語形容詞的三個級別時,老師曾舉了一個最高級形容詞的例子:一個最懶的人,可以用最簡單的方法去完成最艱難的任務。從那以後,我發誓要做最懶的人(就思維方式而言)。
由於職業習慣(我是靠管理數據庫維持生計的),加上我最懶的思維方式,我腦子裏隻有框架,沒有數據。對我來說,數據間的關係比數據本身更值得去記。因為這人腦可不是電腦 - 不要時可以抹掉的。人腦烙上記憶可是要痛苦一輩子的事啊。每逢我最得意或最落魄時,我都會情不自禁地哼上這一句,三十年,做牛馬,天日不見。要是閱者覺得這一句新鮮,那你有福了,我是無論如何都抹不掉啊。但是也可能快要自然消失了,因為我常把孩子的名字張冠李戴,據說這是老年癡呆的早期症狀。
我的思維方式,也同樣反映在教學上。我常跟孩子們講,數學題是一輩子都做不完的。最重要的是搞清概念,然後就能舉一反三。在孩子們做習題時,我發現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我極其相似。他們幾乎不記答案,每次做題(即便是幾天前做過的,都是從頭做起。不像有些學生,做過的題目往往能記住答案)。如果孩子的記憶超強,那當然沒話說,否則的話,這一塊空間可以留出來記更重要的東西。
對於網友們,我也是一視同仁。我的目的,是給大家通一點信息,談一點自己的感受和體會,以避免別人重複我的彎路。同時,還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有人對我砸磚,說我忽悠,沒有具體數據。我不在乎,因為我已經看到不少熱心的家長在我的貼後跟進補充,我很感激,因為我的原意就是讓家長們群策群力。
要說到具體,那是無止境的,成千上萬的孩子各有各的不同,絕不能千篇一律。那一篇打遊戲機的小傳,是我女兒寫的,寫得還算可以。至少我是寫不出來。第一,我不懂那些東西。第二,一個年近花甲的老頭要以一個十來歲女孩的口吻來寫自己一竅不通的感受,這忽悠也太大了去了吧?我之所以在個人小傳一文中一筆帶過,是想給家長們一點啟發 – 任何一個主題,都可以發揮到最佳狀況。
有些網友可能會覺得不對勁,因為我曾說自己是一個為師為父的雙料貨,怎麽又成了靠管理數據庫維持生計的呢?我這教書是義工。說是義工,其實已占了我幾乎所有的業餘時間。 我曾在每星期日的中文學校教了七年,帶過一個語文班。從一年級的漢字入門開始,象形字, 如日,月,山,火,等等。象音字,即所謂的秀才不識字,可讀半邊音。一路帶到五年級。這中間還教過低年級的趣味數學,以及自己孩子的SAT數學。
除此以外,我還在公司附近的學校局做義工,算來今年已是第六個年頭了。 開頭兩年是教8年級的私人經濟,插在曆史課上。後來曆史課老師退休了,新來的嫌麻煩,我就不去了。接著是教小學3-5 年級。整個課程安排及教材都是由一個全國性的非盈利機構提供的。我認為這份義工很有意義。因為這些學校通常都在比較貧困的地區,主要是讓孩子們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同時膚淺地介紹一些經商知識,使孩子們可以學一點謀生的本領。
可能又有些網友會說,哇,這麽大公無私啊。那麽,你這說法隻對了一半。我這私心大了去了。隻不過我看的不是一城一池,不是眼下的三五年。我看的是我退休以後,也就是孩子們的將來。我這盤棋的開局不好,剛開始就失去主力。要想全盤獲勝,隻有中局拚搏,力保士相全。然後那兩個過河的卒子,在殘局中的威力,嗬嗬。
每當孩子媽做了些好吃的,兩個孩子總會不懷好意地,會心地交流一下眼色,爹地又要拿去送人了。從父親節的餘波一文中可以看到,孩子們是把我當一般朋友看的。因為那個玩笑未必每一個為父的均能承受。而和孩子們做朋友,正是我夢寐以求的。當孩子們的朋友中有一位是成天為別人的事在瞎忙呼的,這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所起到的正麵教育作用,我認為是意義及其深遠的。
盡管現在已是網絡年代,社會的透明度比以前要高很多,我認為文學城的這個平台還是很有必要的,它為我們留下了僅有的一點遮羞的空間。即便挨磚,也傷不了筋骨。更何況,這城名已給網友們下了定義,好歹大家都是讀過兩年書的,萬一有些意見分歧,那也隻能高手過招,點到為止。
這網友中對我最了解的是大包。她說看我的文章是看精神。這是一針見血的評論。如果說網友悟空的育兒經是偏重理論,那麽我的文章確是傾向於精神。我教書時會重複講概念。還是那句話,隻要概念搞懂了,應用就容易了。否則,光顧救火,看不到將來。 等發現一切都是徒勞時,就為時已晚矣。
我帶過不少孩子,也看到不少孩子長大成人。我看小包長大錯不了,這麽小不點,為娘的已在四處取經,加之她這麽犀利的眼光,,
以身作則,言教身傳,潛移默化。
太精辟了,謝謝分享!
言傳不如身教。如果方式方法對路再加上好的行為,那真的是錦上添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