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科技文獻檢索與分析的方法(第一部分:文獻分析)

(2010-05-02 19:35:55) 下一個

期刊和專利部分研究生如何進行科技文獻的檢索與分析-期刊和專利部分科技文獻檢索是每個研究生的必備素質,需要每一個研究人員牢固掌握並零活應用。本文就將介紹如何進行期刊和專利的檢索和分析。

第一部分

修改了一下標題,因為寫著突然發現很多會涉及到分析部分。其實檢索隻是一個基礎,隻是為了得到一個結果,便於分析。剛才好奇,用“專利分析”在園子裏麵檢索了一番,結果發現,討論的很少,連相關的介紹也很少,不過發現還有位兄弟對Patent Map很有研究,而且對INAS係統有研究,所以,會在後麵增加一些專利分析軟件的介紹。所有的介紹均是個人研究得到的,研究的目的、用途不一樣,得到的結論肯定有所差別。僅是個人意見,可以討論。

前人講了很多檢索,很多*****。但是很少有人講檢索以後該怎麽辦,大家默認的就是讀。從讀開始,然後作研究。每個人都想有所創新。但是,該如何創新呢?

目前中國的SCI發表量與日俱增,說明了中國的研發實力正在迅速上升。但是,中國的SCI收錄量和中國這樣一個大國還是很不成比例,中國目前的創新太少了,基本上都是跟著別人走。為什麽大家都在做這個東西,別人就能想得到,我們想不到呢?我最初感覺上是我們沒有合適的方法,沒有合適的工具來幫助我們。但是,日子一天一天的混,從一窮二白到也有了些資源(學校的),後來突然發現,這些東西不缺了,咋還不行呢。想想自己的工作流程,突然意識到有了合適的工具並不代表你能夠創新,要學會利用。

怎麽充分利用這些工具,更好的幫助我們創新呢?好像園子裏麵沒有人探討,每天說的基本上都是要進入哪裏取得什麽東西,甚至有人說檢索板塊已經沒有什麽意義了,關掉算了,總感覺像是19世紀湯姆生關於物理學的評價,很怪異。真正的檢索是為你的工作、學習、研究提供有效服務,現在的狀態是隻取得數據,繼而就是讀,怎樣對這數據更好的分析,以更有效的方式來進行科研,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做呢?

目前的科學研究,可能會有很多人同時在做一個項目,等待幸運的蘋果突然光顧一下你的腦袋,這種幾率已經很少了,畢竟全球那麽多的人口在那擺著。每天狂看很多文獻,也不見得有用。很多科技信息不是你一拍腦袋就能想出來的。因此,你可以借助已經針對這些問題開發出來的一些工具去看看除了你所關心的內容之外,還有什麽與你很相關的。看看這項技術的發展曆程是什麽樣的,從開始是什麽狀態,慢慢演變到目前這種狀態,有什麽分支,別人是怎麽想到的,他們的想法對我們有什麽啟迪作用?是不是又是一個good Idea呢?(感覺像人類進化史。)因此,這篇帖子的重點在於介紹一些工具軟件來幫助你更加有效的工作和研究。

本文不會涉及到任何***,僅是檢索。以下均為個人見解,如果有不滿者,歡迎討論。

文獻有很多種,以下隻考慮科技期刊和專利,原因就是上述兩種文獻基本覆蓋了所有的技術。由於浩如煙海的文獻資料,一般人很難檢索全。因此,有人專門進行了研究,發現,20%的期刊匯集了足夠的信息以全麵反映科技的最新最重要的成果與進展。因此隻要對20%的期刊進行檢索,一般就能夠得到你所需要的數據。由於每篇文獻要對前人的技術做出相應的回報,需要在其文獻中提及前人所發表的文獻,即參考文獻,或是引證文獻,這就方便檢索人員可以追蹤一項技術的發展曆史。有上述兩方麵原因,我們在做檢索的時候,就會更加容易的找到我們所需要的資料。

為什麽要進行文獻檢索?很多人的解釋是為了研發。但是屁股決定腦袋,處於什麽環境的人考慮的問題是不一樣的。學校的很多機構作研發,需要了解最新的,現在的,過去的技術。商業機構可能還要了解技術是否有投資必要,是否有專利侵權?而對於專利審查員來講,就是,目前審查的專利是否已經有文獻可以否定或是影響其新穎性。對於專利而言,很多公司除了研發之外還需要追蹤競爭對手動向,是否有侵權行為等等。
目前,針對上麵的不同的需求有不同的產品以滿足其需求。例如,科技期刊,有SCI,CA,GOOGLE,還有很多全文數據庫;對於專利,有各國免費網站,DELPHION,AUREKA, DIALOG,STN,QUESTEL-ORBIT等等。

在科技文獻中,目前最權威的數據庫是WOK,即web of knowledge,國內很多大學都買了,其中最牛的數據庫就是WEB OF SCIENCE,國內更多的是簡稱為SCI。而在專利領域內,最權威的就是Derwent World Patents Index數據庫,即德溫特世界專利索引數據庫。在專利領域內的人,如果不知道Derwent,那我就沒有辦法了,加緊學習吧。

對於SCI檢索,已經有很多實際的例子,精美的PPT,都在幫助我們如何進行檢索。比如說張帆老師的PPT,深入淺出,非常有用。但是,對於培訓,畢竟時間有限,很多細節問題沒有講到,我就囉嗦幾句,如果有鑽石,翡翠之類的就盡管砸過來。不對的地方呢,歡迎討論,以下僅供參考:

SCI是基於引證文獻創建的。因此,引證文獻在SCI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們在對一個新的課題作檢索的時候,通常會碰到一個問題,就是關鍵詞描述不清或是描述不全,對於這種情況,引證就會發揮很大的作用。先用一個自己認為最恰當的概念或是關鍵詞進行預檢索,而後選擇自己最想關的記錄察看,進而根據引證文獻找到更加恰當的。在SCI中,在檢索結果列表的右下方會出現一個analyze按鈕,以及在每條記錄都有三個按鈕。
這幾個按鈕是非常有用的,可以幫助你更有效的進行檢索,也可以幫助你對你的檢索結果進行一個分析,在這,我會提到一些,就是如何幫助你進行科技創新。

先說analyze。大家可能都用過,可以對檢索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它可以對作者,國家,文獻類型,語言,機構,年份,文獻所屬學科等等進行分類。這個功能非常的有用,比如說,你經過一番檢索,假設你檢索得到的數據比較準確,你可以先用文獻所屬學科進行分析一下,然後看看你的檢索文獻主要分布在那些學科領域,然後再將你感興趣的紀錄按照年份統計一下,就可以看出這個方向研究的大概走勢,是上升了還是下降了?應該能夠給你一個參考。或是你可以先作一個年份統計,然後再查看學科,作一個大概的分析,也能得到一個相應的結果。當然,這些分析都是基於你有一個非常準確的檢索結果。Rubbish in, Rubbish out. 摸索摸索,SCI會給你一個意外的驚喜。這個功能幫助使用者Driving the Innovation.

下麵就會涉及到另一個問題,就是如何進行準確檢索。檢索無非就是:keyword?search?Result?modify Keyword?search?result這樣一個循環過程。簡單解釋一下,就是先用一些你覺得最可以描述你所需要文獻的關鍵詞,然後進行邏輯組配,進行預檢索,而後察看檢索結果,是否有垃圾,是否有沒有用上的同義詞,是否有別的縮寫。當你找到恰當的文獻時,上麵的三個按鈕開始起作用了。利用其 Cited References找到以前的與你想關的文獻,Times cited,可以找到這項技術的後續發展,而Find Related Records則可以找到與你關心內容相關的一些研究方向,看看,肯定會對你的研究起一個很大的提示。
這個功能也是幫助使用者Driving The innovation.
其實裏麵的功能很多,充分挖掘,充分利用,SCI這個工具不會讓你失望的。

說明:文中“我”指的是原文作者。文章來源於互聯網,作者不詳,在此表示感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