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參考文獻閱讀經驗 轉貼

(2010-05-02 19:32:04) 下一個

最近一段時間,我看到大家一直在討論看文獻以及如何看文獻的問題。我覺得我個人的經驗是:

  1. 最好不要看中文的文獻。我從來沒有看過中文的文獻,可能有一個原因是我這個方向國內作的很少。我個人覺得中文的文獻有很多漏洞甚至錯誤的地方,作為科普讀物可能還算合格。但是作為一種參考好像是不太合適。再說,咱們畢業一般要求是要發sci,我也沒有見過sci引用中文的文獻的。
  2. 看英文的文獻不要怕難,要堅持下去。我的基礎很一般,本科時候掛了好多科。英語是大一過了四級,以後再也沒有拾起。剛開始的時候沒有一點基礎,偏偏我還是作理論的,那叫一個費勁。兩三天才能看完一篇文獻。我剛開始的時候堅信的“書讀百遍,其意自現”,但是我後來發現是我一直在原地踏步。後來我發現我思考的結果是沒有結果。於是我就再看另外的文獻,就這樣慢慢走來,速度越來越快。後來我發現我以前不會的東西差不多都明白了。我覺得《勸學》裏麵的一句話“吾嚐終日而思矣,不若須臾之所學也”是多麽的正確了。
  3. 看文獻要多多益善。我以前看到有的同學問看文獻要看多少?我的回答是多多益善。試想一篇文獻至少要有三兩可取之處,看得多了你的水平自然就上來了。我自己從研一就開發新方向,沒有什麽人能幫助我,我靠的隻有文獻。我還記得我那半年每天至少3-5篇文獻,後來略有小成。我師兄更牛--每天三篇文獻。現在他才博士二年級(碩士讀了兩年),很多方麵超過了我們老板,要知道我們老板也是973首席!他現在體係是自己找的,這半年發了兩篇PRB(做物理的同學知道這個不是很容易的)、一篇JPCM,其中JPCM被評為06年100篇最佳文章之一,供全世界免費下載一年。他告訴我這些成果很多都是看文獻得來的,其中包括做東西的思路和寫文章的英文表述等等。
  4. 要批判的看文獻。隨著時間的增長,文獻看得越來越多,我們會發現很多文獻彼此是矛盾的。很多人不知道怎麽辦?這個就要要求我們要批判的看文獻--用審稿人的眼光看他。他有那些可取之處,哪些不好。我們也不能極其推崇一個觀點,要思考一下為什麽有人支持另外的觀點。忘記誰說的,比較牛的科研人員是能夠同時容納兩種相左觀點的人。這樣我們才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這些東西是我個人的一些經驗,可能和有些人的不同。我今天把它寫出來是為了讓這些經驗更好的服務我們。我感覺我們成功最主要的是自己的努力,畢竟有做科研天賦的人太少了。努力加上肯動腦子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人是會思考的蘆葦嘛!

說明:本文中“我”指的是原文作者,該文章轉載自互聯網,原文作者不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