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詞過濾影響信息交流。在北京一所大學的博士招生簡章中,在第二項“報考條件”的第一條中,出現了 “擁護中國敏感詞過濾的領導”。顯然,這個網站把“共產黨”設置成了“敏感詞過濾”,於是就出現了這樣奇怪的句子,原文當然應該是“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假如你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明年中國經濟將增長6.4%” ,你肯定就貼不上去,因為6.4是敏感詞。今年三月五號人大會議上溫家寶總理說,隻有民主才不會人亡政息,在一些網站上竟然成了“隻有敏感詞才不會人亡政息。”這叫什麽話?有網友調侃說,“預計2015年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的時候,他會說:敏感詞就是敏感詞的敏感詞,我們要敏感詞敏感詞,才不會敏感詞敏感詞;如果不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就要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
擾攘了幾個月,終於塵埃落定,Google 因敏感詞被逼出中國內地,轉戰中國香港。怎麽形容Google 這個大動作?壯士斷腕?落荒而逃?敗走麥城?不管怎麽說,Google 終於被打敗了,應該說,是被敏感詞打敗了。據說,中國網民反應平靜,在新浪等門戶網站上,網友一致聲討Google,義憤填膺,相當和諧。可是,在一個網站上,我卻看到了這樣一段文字,很有意思:
“今天——2010年3月23日,世界上最大的敏感詞公司敏感詞撤出了敏感詞。這是敏感詞的一天,是敏感詞的敏感詞,我作為一個敏感詞的敏感詞,為敏感詞感到敏感詞。我無法敏感詞,今後的敏感詞會變得如何敏感詞。但就如敏感詞所說,敏感詞是有其敏感詞敏感詞的,它終究會因其敏感詞的敏感詞而敏感詞。敏感詞的敏感詞們啊,請敏感詞這一天,因為可能很快一切都將是敏感詞。”
哈哈!Google 也變成了敏感詞。看來,如今要在中國互聯網混,就不能不了解敏感詞,否則你很快就會變成一個目不識丁的傻瓜。
中國的互聯網過濾技術和網址封鎖技術堪稱世界第一,敏感詞大概是互聯網上最具中國特色的創造發明了。“敏感詞”的作用是什麽?就是把本來稀鬆平常的東西弄得十分敏感,神經兮兮,像一種無聊的智力遊戲一樣,不斷提醒人們,你小子說話要小心,不可造次!有些真話是不能隨便說的,有些詞是不能隨便用的,有敏感詞過濾在管著你們!
據說敏感詞匯的列表正變得越來越長,並且隨時更新,於時俱進。可是到底有哪些內容,沒有多少人知道。有網民強烈要求互聯網站公布敏感詞表,以便大家寫東西的時候可以參考,隨時注意。可是,這個表是內部掌握的,隻有網站管理人員才知道,網民隻有在文章被“河蟹”後才會發現。例如,“69”不是敏感詞,“64”是; “民進黨”不是敏感詞,“民主黨”是; “周”“朱”“溫”不是敏感詞,“毛”“鄧”“江”“胡”是; “專製”不是敏感詞,“民主”是,很難摸到規律,因為這些所謂的“敏感詞”本來就毫無規律可言,毫無道理可言,完全是人為的東西,讓人感到啼笑皆非。難怪有人諷刺說,目前的中國是五千年的文明,五歲的智力水平。人類已經進入信息時代,用敏感詞這種愚拙、無知、可笑的辦法能解決什麽問題呢?徒然勞民傷財、製造語言混亂而已。
語言是一種信息交流工具,真沒想到在我們祖國的互聯網上,竟被糟蹋得如此不堪。照這樣發展下去,沒準兒不遠的將來《現代漢語詞典》就要成為禁書了,因為裏麵的詞語慢慢都會變成敏感詞。我並不反對網絡的監管製度,事實上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對互聯網進行必要的監管。但是,恐怕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那樣設置如此怪異的敏感詞過濾係統,以致連正常的交際都受到影響,這實在是太過分了。下麵是網友提供的一些例子,你大概可以猜得出來敏感詞是什麽:
中國網民實在是太有“才”了,他們潛心研究,終於發明了一種稱作“火星文”的文體,用符號代替、詞匯交叉編排等方式,使得敏感詞不會被敏感,隻是看著有些費勁、有些怪誕,要不怎麽叫“火星文”呢?舉個例子來說吧:“對於最近在北 | 京鬧得沸沸揚揚的郭de綱事件我想說兩句。Guo德缸在前 / 門、西直Men說相聲我不反對,可是在朝陽MEN表演這種段子我就覺得很不應該。CHAOYANGMEN是B京重要的地區,是北JING的驕傲,是BJ不 可分割的一部分,讓鍋得鋼這種人在潮陽悶說相聲是對CHAO羊門的褻瀆,對北精的褻瀆!我們要齊心協力抵製G | D | G!” 你能猜出什麽意思嗎?再發展下去,將來我們祖國的互聯網上將充斥這樣不倫不類的“文字”,你說,是不是有點兒可悲?
更有人專門研究了特定時期常用敏感詞以及這些敏感詞形成原因和避免使用的方法,並把敏感詞分類,分級,在網上公布,以供讀者學習和後人對這個特殊時代的文字研究參考。比如,一級敏感詞就包括民主、法製、自由等。敏感形成原因是不符合中國國情。避免使用方法是用“明珠”取代“民主”,用“發指”取代“法製”,用“滋擾”取代“自由”。
其實,敏感詞這玩藝兒並不是什麽新發明,幾千年來,曆代帝王幾乎都有各自不同敏感詞,別人不能隨便使用,必須避諱,否則有性命之虞。例如,《金瓶梅》寫於明朝,清 朝人張竹坡在評點時,便不得不對文本做了很多改動,比如,把 “胡僧”改成“梵僧”,把“虜患”改成“邊患”,把“夷狄”改成“邊境”,把“匈奴”改為“陰山”,把“金虜”改為“金國”,等等。因為入主中原的滿清皇帝非常忌諱 “夷狄”、“胡虜”這些詞語,觸犯了敏感詞不但自己性命難保,還可能株連三族。 清朝詩人徐駿詩中有“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之句,就被指為以清風諷刺滿清人野蠻、沒有文化,於是被砍頭。用敏感詞加強統治本來就是中國傳統政治的一部分。
時下的中國已經成為一個法治國家,“敏感詞”的設置總得有一定的法律依據吧。但是,有關方麵並未作出明確解釋,到底依據的是那條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另外,根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公民有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權利。而那些所謂的“敏感詞”,都是《現代漢語詞典》中的常用詞,公民依法是可以使用的。即使在《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中,也找不到關於“敏感詞”的相關規定。 “敏感詞”的設置顯然不太符合現有法律,建議全國人大盡快製定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敏感詞法》,以便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以建設一個非常“河蟹”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局域網。同時,建議中國語言工作者盡快編纂《現代漢語敏感詞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