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業周刊》署名肖恩 . 瑞恩的評論稱:“無論你生活在世界哪個角落、從事何種行業,都必須重視中國的崛起。無需諱言,中國還有太多貧困人口,社會保障體係落後於不少國家。許多分析家說它缺乏在不同半球隨時發起攻擊的軍力,他們荒謬地宣稱中國其實是一個因政治和經濟體係可能崩潰而焦慮不安的弱國。這些人忽略了關鍵問題。
當中國去年取代美國成為日本和巴西最大貿易夥伴時,它幫助別國從金融危機中恢複的能力使之獲得了比苦苦掙紮的美國更多的影響力。中國的崛起使重新定義超級大國成為必然。超級大國的概念不再是具有投下炸彈足以摧毀整個地球的能力。決定超級大國地位的,應該是經濟實力以及通過網絡和金融戰製造混亂的能力。”
廣東《南方都市報》署名程亞文的評論稱:“在今天的世界上,如果有人不能就‘中國崛起’發表幾句議論,那幾乎就不能稱作有知識有文化。中國近年來是如此地吸引住了世界的眼球,以至全球主要媒體——— 無論紙麵的還是網絡的,時不時就以中國為題大張旗鼓做出報道。與日本陷入‘失去的20年’、歐洲‘對世界事務越來越無足輕重’、美國‘相對衰落’形成對照,中國以‘新貴’的身份出現在名聲赫赫的‘金磚四國’中,且在其中占據著最大分量。”
“在經濟總量的背後,沒有多少人願意提及的是,中國還是一個極為落後的國家。就拿即將‘取而代之’的日本來說,中國目前的發展水平,包括城市化比率、二三產業占比、人均收入、社會公平度、嬰兒死亡率、高等教育普及率、技術創新能力、社會保障能力等,其實隻相當於日本的一九六零年代,整整相差了將近五十年。”“ 對中國來說,整體永遠都是一個大數字,但這個大數字一旦放到十三億人這個分母上,一切成就似乎又都無足輕重。更何況在決定國家長遠發展和穩定的‘軟件工程’———法治化水平、公民的參政議政程度、行政的公開性,以及社會監督的效率等方麵,中國與已經完成‘現代性’構建的國家間的差距,就更為顯眼,而且其長遠前景如何,尚未可知。”
香港《明報》署名張文光的評論稱:“世博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潛台詞卻是:中國,已大國崛起。開幕禮的繁華璀璨,黃浦江的燈火通明,展覽館的美輪美奐,道路基建的不惜工本,科技包裝的環保信仰,掩不住萬邦來朝的盛世虛榮。會場任何角度仰望,中國館如天朝君臨天下,港澳台灣館如三星拱照,環抱中國館變相統一,政治含義呼之欲出。從中國軸心向四方伸延,既有第三世界的亞非拉友邦,也有黯然失色的歐美日強國”
“當西方世界陷入金融海嘯的泥沼,當民主政治影響政府決策的效率,中國遂以其威權政治暢通無阻而沾沾自喜,認為這是中國政治優越性的體現,不斷追求至強至大至剛的盛世宏圖,忽視社會貧富不均和政治製衡失效的深層次矛盾,中國其實是站在危局之上。” “一個中國是兩個世界:一邊是大國崛起,一邊是貪汙腐敗;一邊是國際盛事,一邊是民不聊生,就像中國館的輝煌,也像汶川的豆腐渣。
文化報